當前位置:首頁 » 小微小說 » 自傳體的短篇小說

自傳體的短篇小說

發布時間: 2025-03-05 08:32:26

Ⅰ 《城南舊事是由那幾個故事組成

《惠安館》、《我們看海去》、《蘭姨娘》、《驢打滾》、《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

Ⅱ 《城南舊事》主要內容

《城南舊事》是一部自傳體小說,作者以朴實、純真的筆調描繪了20世紀二三十年代老北京城南形形色色的人和事,通過對童年往事的回憶,橋談表達了作者對童年的懷念和對北京城南的思念。

冬日的駱駝隊,惠安館里的女瘋子、隱藏在草叢里的嘴唇厚墩墩的「賊子」、斜著嘴笑的蘭姨娘、坐在驢背上越走越遠的宋媽、童年裡的一幕幕都清晰可辯。可是,童年已經一去不復返讀明消正來令人唏噓不己!

(2)自傳體的短篇小說擴展閱讀

藝術特色

《城南舊事》中表達鄉愁有以下特點:

一、被女兒情結滋養的鄉愁。驢打滾兒追憶了因家境窘迫到城裡做奶激悔媽的宋媽的故事,她忍受著骨肉分離的痛苦,而自己的孩子們也在無愛的貧苦中喪失。林海音的小說創作有自己一以貫之的主題,那就是對中國女性命運的關心和思考。

二、富有悲劇意蘊的鄉愁。每段故事的結果,裡面的主角都是離我而去,一直到最後一篇爸爸的花兒落了,親愛的爸爸也離去了,我的童年結束了。

三、鄉愁的書寫方式。而林海音的小說是純粹的懷鄉小說。她淡化了家國神話的建構和時代風雲的宏大敘事,透過自己作為女性的故鄉經驗,書寫女性在鄉土世界的生命成長。

並以女性人生領域里大量瑣碎而真實的日常生活題材,解構了以男性的家國情懷為代表的故鄉敘事傳統。這種情形決定了她筆下懷鄉小說的書寫鄉愁的出發點。

Ⅲ 高爾基的自傳體三部曲是什麼

高爾基自傳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

1、《童年》

高爾基自傳三部曲的第一部該篇講述的是主人公阿廖沙童年的故事 三歲時父親死於霍亂,母親帶著他到外祖父家生活。在這個家庭里,父子、兄弟、夫妻間勾心鬥角。

為爭奪財產甚至為一些小事常常爭吵斗毆。外祖父喜怒無常,脾氣暴躁,兇狠地毒打祖母,把阿廖沙也打得失去知覺。

外祖母對阿廖沙非常慈愛,給他講傳說、童話和民間故事,面對生活壓力而毫無怨言。母親被迫改嫁,幾年後患肺結核病去世。外祖父破產後阿廖沙被迫流落人間,開始獨立謀生。

2、《在人間》

高爾基自傳三部曲的第二部,小說描述的是主人公阿廖沙(高爾基的文中的名字)1871年到1884年的生活。

這段時期他為了生活,靠與外祖母一起摘野果出去賣糊口,他當過繪圖師的學徒,在一艘船上干過洗碗工,還做過聖像作坊徒工。

在人生的道路上,他歷盡坎坷,與社會底層形形色色的人們打交道,但他一有機會就閱讀大量的書籍。

生活的閱歷和大量的閱讀擴展了阿廖沙的視野,他決心「要做一個堅強的人,不要為環境所屈服」。他懷著這樣的堅定信念,離開家鄉奔赴喀山。

3、《我的大學》

高爾基自傳三部曲的第三部,作者在該段描寫了他青年時代的生活經歷。描寫阿廖沙在喀山時期的活動與成長經歷。

阿廖沙16歲報著上大學的願望來到喀山,但理想無法實現,喀山的貧民窟與碼頭成了他的社會大學。阿廖沙無處棲身,與他人共用一張床板。

在碼頭、麵包房、雜貨店到處打工。後來,因接觸大、中學生、秘密團體的成員及西伯利亞流放回來的革命者,思想發生變化。

阿廖沙閱讀革命民主主義和馬克思主義著作,直至參加革命活動。在革命者的引導之下,擺脫了自殺的精神危機。

(3)自傳體的短篇小說擴展閱讀:

高爾基早期創作的現實主義作品多取材於他的底層生活的見聞和感受,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流浪漢題材的小說《切爾卡什》。

描寫了老流浪漢切爾卡什勇敢、獨立不羈、不屈從於金錢和保持人的尊嚴的高貴品質,說明盡管這些人的精神包袱還很沉重,但比起自私、庸俗的小私有者卻高尚得多。

在藝術上,《切爾卡什》充分顯示了高爾基早期現實主義作品刻畫復雜性格的卓越技巧。這些作品除強烈地控訴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罪惡外。

還力圖揭示流浪漢內心深處的痛苦和新舊意識的斗爭,捕捉勞動群眾生活的時代特徵,其目的仍然是要喚起人們對生活的積極態度。

高爾基的文學創作起步於浪漫主義。高爾基一生都在探索個人和歷史的關系,尋找合理的社會生活,其作品中的主人公也往往充滿激烈的內心沖突。

並積極投身革命活動,探求改造現實的途徑。高爾基曾不止一次地遭到沙皇政府的逮捕、監督和放逐,但他依舊始終如一地進行自己的革命和文學活動。

高爾基的創作中處處洋溢著對積極人生態度的贊美,嚮往喚醒人民群眾創造新生活的激情,喚起人對自己作為人的自豪感,鄙視憐憫與恩賜。

在高爾基看來,人有權力,也有力量創造與人相稱的生活,憐憫與恩賜是貶低人,有辱人的尊嚴。作家深信,人民的愚昧落後是歷史造成的,並非是天生的。

人民一旦掉脫黑暗的過去套在自己身上的精神鐐銬,他就能站起來為自己的權力而戰,成為歷史的主人和創造者,成為大寫的人。

高爾基從事創作始終都抱著一個鮮明的文化目的:通過文學藝術促進人的自我意識的話醒,提高入的自信心和道德文化水彩,推動俄羅斯民族擺脫歷史的和精神的重負,走向現代。

為著這一基本文化目的,高爾基認為,文學作品不能只限於發掘生活瑣事,而應當「講到激動不安的精神和精神復興的可能性」。

要有「對創造生活的號召」,要善於「以思想和言詞之美來豐富生活」。要美化人,美化生活。這一文化目的使得高爾墓在盲面慘淡的人生。

直書全部的真實的同時總想通過美化、「虛構」來顯示人生的亮色,使人們不至於因現實的可怕而沉淪和絕望。因此他才強調。

作為藝術家,既要從現實出發,敢於揭露生活中的黑暗現實,又要「善於站在現實之上」,把肯定性的現象加以「浪漫主義化」。

高爾基有互相沖突的兩種人格;一是對現實社會造成人異化的現實的悲劇性體驗和失望的痛苦;一是對人、對社會的熱愛以及對未來的理想主義的認識。

第一次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前的高爾基對俄國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事業——社會主義是充滿了熱愛和信念的,他是懷著極大的熱誠去迎接美好的未來的。

作家此間的創作描寫了革命前勞苦大眾的悲慘生活,表達了他一種急切地改變現實的渴望,對未來新生活主人的召喚。

Ⅳ 高爾基的自傳體小說是什麼

1、自傳三部曲《童年》、《在人間》和《我的大學》。
2、人物簡介
瑪克西姆·高爾基,前蘇聯著名作家、詩人,評論家,政論家,學者。他是前蘇聯下諾夫哥羅德人,俄羅斯族。1868年3月16日生於下諾夫哥羅德的一個木工家庭。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奠基人,無產階級藝術最偉大的代表者、無產階級革命文學導師、蘇聯文學的創始人之一,政治生活1892年用筆名「瑪克西姆·高爾基」發表處女作短篇小說《馬卡爾·楚德拉》,從此專心從事寫作。1936年6月18日在莫斯科逝世。
3、主要作品
浪漫主義作品:《少女與死神》、《伊則吉爾的老婆子》、《鷹之歌》、《海燕》等,這些作品一方面反映了人民群眾對革命、自由的渴望,也表達了作者對光明未來的憧憬,特別是1901年創造的海燕形象,被認為是即將來臨的革命風暴的象徵,給人們極大鼓舞。
現實主義作品:《奧爾洛夫夫婦》、《柯諾瓦洛夫》、《淪落的人們》、《草原上》、《因為煩悶無聊》、《二十六個和一個》等,描寫了人民的苦難生活及他們的崇高品德,主要批判資產階級社會的凄慘和市儈的卑鄙齷齪,表現人民群眾在政治上的覺醒,表達他們對剝削制度的憤怒和抗議。

熱點內容
小說游戲銅幣能提現 發布:2025-04-16 16:31:14 瀏覽:914
最經典的恐龍小說 發布:2025-04-16 16:19:38 瀏覽:72
日本野人轉生輕小說 發布:2025-04-16 16:14:09 瀏覽:854
穿越言情玄幻廢材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4-16 16:09:17 瀏覽:920
紅黑游戲小說推薦 發布:2025-04-16 15:55:12 瀏覽:787
小說總裁爹地季梟寒 發布:2025-04-16 15:32:48 瀏覽:320
求女主視角的網游小說 發布:2025-04-16 15:22:21 瀏覽:448
上海王大結局小說 發布:2025-04-16 15:20:07 瀏覽:758
重生古言小說推薦完結男強女強 發布:2025-04-16 15:15:56 瀏覽:62
妻子和總裁吵架的小說 發布:2025-04-16 15:04:53 瀏覽: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