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微小說 » 契河短篇小說選前30讀後感

契河短篇小說選前30讀後感

發布時間: 2025-03-18 06:42:41

❶ 小說:套中人的主要內容

套中人》作者簡介

契訶夫,19世紀末俄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情趣雋永、文筆犀利的幽默諷刺大師,短篇小說的巨匠,著名劇作家。他以卓越的諷刺幽默才華為世界文學人物畫廊中增添了兩個不朽的藝術形象。他的名言「簡潔是天才的姊妹」也成為後世作家孜孜追求的座右銘。

他的小說短小精悍,簡練樸素,結構緊湊,情節生動,筆調幽默,語言明快,富於音樂節奏感,寓意深刻。他善於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具有典型意義的人和事,通過幽默可笑的情節進行藝術概括,塑造出完整的典型形象,以此來反映當時的俄國社會。其代表作《變色龍》、《套中人》堪稱俄國文學史上精湛而完美的藝術珍品,前者成為見風使舵、善於變相、投機鑽營者的代名詞;後者成為因循守舊、畏首畏尾、害怕變革者的符號象徵。

《套中人》內容簡介

世界經典文學名著系列。
契訶夫的小說是世界文學的瑰寶,他的名作《小公務員之死》《萬卡》《苦惱》《變色龍》等,被許多國家選為文學教材。他創作的典型人物「變色龍」「套中人」「寶貝兒」等,不僅豐富了文學人物的畫廊,也成了某類人物的代名詞和別號。
契訶夫(1860——1904),俄國19世紀批判現實主義文學大師,是最著名的世界中短篇小說家之一。他的作品,題材多樣,寓意深刻;風格樸素而簡練,幽默而生動,耐人尋味。大文豪列夫·托爾斯泰稱契訶夫為「無與倫比的藝術家」,說他的小說「寫作手法已經登峰造極」。

《套中人》賞析評論

提起契訶夫的短篇小說,自然很容易使人想起他筆下的「套中人」別里科夫。契訶夫在短短的篇幅里,以諷刺的手法,入木三分地刻畫出這一沙皇專制制度的忠實衛道士的典型形象。
作品開始時光從他的日常生活著手,描繪他在生活中一刻也離不開各種各樣的「套子」:晴天帶雨傘,耳朵塞棉花,把臉也躲藏在豎起的大衣領里。如果僅僅這樣,那麼只是孤僻可笑罷了,就讓他躲在角落裡吧;然而不止如此,他還要把思想臧在「套子」里,這個「套子」就是沙皇政府壓制人民自由的文告和法令,他老是一個勁地嚷著:「千萬別鬧出亂子啊!」如果僅僅是這樣,那就讓他自言自語吧,用不著理睬他。但是問題遠不止此。他還要用「套子」去湊別人的思想。更令人詫異的是大家看見他都害怕。就是這么一個古怪猥瑣的人,就把大家壓得透不過氣來,把整個中學轄制了足足十五年,而且全城都受他的轄制,弄得大家甚至不敢大聲說話,不敢寫信,不敢交朋友……總而言之,人們對這個神經質的、變態的套中人妥協讓步,可以說許多人也被迫不同程度地鑽進「套子」中去了。作者在這里向我們提出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別里科夫並不是達官貴人,他沒有顯赫的地位和權勢,而是一個普通的中學教員,他在生活中是無足輕重的人物。在作者的筆下,他不是作為單個的人,而是作為知識界和社會上的一種典型,是舊制度、舊秩序、舊思想的忠實維護者,人們害怕他,其實是被那黑暗污濁的政治空氣壓得喘不過氣來。當時的俄國,亞歷山大三世實行恐怖統治,在俄羅斯大地上警探密布,告密誣陷之風盛行,在社會上確實有許許多多的別里科夫式的人物。作品通過別里科夫這個人物將批判鋒芒直指扼殺一切生機的沙皇專制制度。
從藝術上著眼,小說最大的特色是諷刺手法的大量運用。首先以誇張的筆墨給別里科夫畫了一張惟紗惟肖的漫畫,顯得多麼迂腐和可笑。另外還運用巧妙的對比手法,以他荒謬絕倫的思想和他一本正經的語言構成一種對比,使人忍俊不禁。騎自行車,本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在他眼裡卻變成了極為反常的事,他一本正經地指責道:如果教師騎自行車,那麼「學生就要倒過來用腦袋來走路了」。作品還不露痕跡地運用了反語和豐富的潛台詞,極其辛辣地嘲笑了別里科夫,作者寫道:「他躺在棺材裡,神情溫和、愉快,甚至高興,」瞧!這個「套中人」死了,反而倒有神采了!作者接著指出:原來他「彷彿是暗自慶幸自己終於裝進了一個套子里,從此再也不必出來了,是啊!他的理想實現了」。這是何等辛辣的諷刺!作者暗示我們,只有棺材,才是別里科夫應該去的地方,而且這也應當是一切「套中人」最好的歸宿。
小說的開頭與結尾也不能忽略。它們是作品的重要組成部分,起了深化主題的作用。小說是從一月夜兩位打獵朋友的聊天開始的,他們本是海闊天空地閑聊,殊不知別里科夫的故事,引起了他們的感慨和深思。開始的輕松寧靜和別里科夫的故事的沉悶氣氛形成了一種反差,接著又引出了一段皎潔恬靜的月色的描繪。這又和別里科夫的故事形成一種反差;大自然是寧靜美好的。現實生活又是那麼黑暗污濁。於是在那個月夜裡,布爾金和伊凡·伊凡內奇浮想聯翩,想到生活中的種種套子。作品最後寫到伊凡·伊凡內奇再也不能入睡了,他站了起來,坐到門外,點上了煙斗。也許,他想到:再也不能照這樣生活下去了!小說的這個結尾耐人尋味。
《套中人》讀後感

契河夫是19世紀末俄國傑出的小說家、戲劇家。他的小說短小精悍,情節生動,筆調幽默,語言明快,寓意深刻。他善於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具有典型意義的人和事,通過幽默可笑的情節進行藝術概括,塑造出完整的典型形象,以此來反映當時的俄國社會。其代表作《套中人》極為深刻地揭示了那個社會對於人性的壓迫與戕害。「套中人」別里科夫既是那個黑暗社會的犧牲品,同時也是那個吞沒一切新鮮事物的黑暗環境的象徵。這是契訶夫對那個吃人社會提出的最為嚴厲的指控。

❷ 《渴睡》契訶夫讀後感。 急急!!!

《渴睡》的結尾是極端的、誇張的,小保姆把所看的娃娃給掐死了。這似乎不合常理,但因小說鋪墊得真實、自然,就使極端變得典型了。不但驚人,而且深刻!
契柯夫早期的短篇盡管簡練、幽默、深刻,但大多稍顯干澀。《渴睡》就不同了,《渴睡》里有小保姆的意識流動,有亦真亦幻的描寫,色彩、質感和張力明顯高過早期的作品。也就是說,《渴睡》比《小公務員之死》、《變色龍》《胖子和瘦子》《兇犯》等短篇,有更多的審美空間。諸如環境、味覺、鄉村景象、父親的痛,即便是現場感,也顯得更文學。在同樣不長的作品中,老契信手拈來了更多並不游離主題的元素,增強了短篇的魅力。

老契的小說看似沒有情節,皆是生活本來面目的再現,皆是作者獨特發現的自然流淌。其實不然,仔細想,老契的短篇是有大情節的,小公務員不小心把吐沫吐在領導的禿頂上,結果把自己嚇死了;小保姆給人看孩子,因為渴望睡眠把孩子給掐死了;這不僅是情節,而且是事件。契柯夫的高明在於:把情節放在了細節的外面。這是他能夠和莫泊桑、歐亨利並列短篇大師的一個方面,也是他比卡佛等人更有穿透力的所在……

❸ 契訶夫的《嫁妝》有什麼寓意

寓意

《嫁妝》揭示了又一種怪誕的社會現象:物貴於人。奇卡瑪索娃的女兒瑪涅.契訶夫對生活的觀察、理解和發掘更加深刻。在他的銳利目光下,任何飾有漂亮外衣的丑、惡都難以隱遁。造成陪襯和對比,目的在於展示形式與內容之脫節和矛盾而造成笑。

爽朗的歡樂、淡淡的幽默和辛辣的諷刺巧妙交織,顯示出作家的高超藝術。契訶夫在描繪勞動者時發出的總是善意的和同情的笑聲,而他一向冷嘲熱諷的則是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丑惡現象。契訶夫的笑再一次證明他的創作的民主主義性質。

(3)契河短篇小說選前30讀後感擴展閱讀

作者簡介

契訶夫(1860~1904)全名叫安東·巴浦洛維奇·契河夫,19世紀末俄國具有世界聲譽的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幽默諷刺大師、短篇小說的巨匠、著名劇作家,以短篇小說和莫泊桑齊名,他們和歐·亨利一起並稱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之王」。

他一生創作了七八百篇短篇小說,還寫了一些中篇小說和劇本。作品大多數取材於中等階層的「小人物」的平凡生活,揭露了反動統治階級的殘暴,抨擊了沙皇的專制制度。代表作有短篇小說《變色龍》《凡卡》《裝在套子里的人》《公務員之死》等。

❹ 急需《契柯夫》短篇小說選中<變色龍>的讀後感!!!thanks!!

《變色龍》簡析
契訶夫的著名短篇小說《變色龍》最初發表在一八八四年九月八日出版的《花絮》雜志第三十六期上,副標題是「小場景」,筆名契洪特。一八八六年收入《五花八門故事集》。

安東·巴夫洛維奇·契訶夫(1860—1904)是十九世紀末葉俄國著名的現實主義作家。他的短篇小說、中篇小說和戲劇,在世界文學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契訶夫的祖上原是農奴。契訶夫的父親當過店員,後來在亞速海濱的大岡羅格開一個小食品雜貨鋪。父親經營的小店最後破產,瞞著債主逃往莫斯科。接著母親也帶著弟弟妹妹前往。契訶夫因正在上學而留在老家,十六歲的年紀便已挑起獨立生活的重擔。為了維持生活和上學,他教過家館,飽嘗了人生的憂患和窮苦的滋味。

一八八○年,契訶夫入莫斯科大學醫科學習,同年開始文學創作。一八八四年大學畢業後,契訶夫在莫斯科近郊行醫,同時繼續從事寫作。

契訶夫在八十年代初開始文學創作,正趕上俄國歷史上一個最反動時期的開端。當時民粹派「到民間去」的運動已經完全失敗。一八八一年三月一日,民意黨人刺殺了沙皇亞歷山大二世。新登位的亞歷山大三世實行殘暴的恐怖統治,瘋狂地鎮壓革命運動,社會上死氣沉沉。當時農奴制雖然表面上已經廢除,但農奴制殘余仍嚴重存在,加上資本主義發展所帶來的新形式的剝削,使廣大工農陷入極度貧困和大量破產的悲慘境地。在反動勢力猖狂進攻的情況下,驚慌失措的資產階級自由派,開始諂媚地「順應」新的環境,已經墮落的民粹派和他們同流合污,同現實妥協,使他們不再有什麼本質的區別了。在小市民中間,以及大部分知識分子中間,籠罩著一種庸俗猥瑣、苟且偷安的習氣。

契訶夫早期創作了大量的幽默故事,雖然是喜劇性的內容,但其中有不少是頗為深刻的。如《小公務員之死》、《胖子和瘦子》、《變色龍》、《普里希別耶夫中士》等,都具有較深刻的社會意義。八十年代中期,契訶夫寫出了一些反映下層人民痛苦生活的作品,如《哀傷》、《苦惱》、《萬卡》等。這些作品雖然仍有幽默因素,但悲劇性因素也很明顯。八十年代後期,契訶夫在藝術上迅速成長,好作品接二連三地發表。象《樞密顧問官》、《仇敵》、《困》、《草原》、《乏味的故事》等,反映出作家在創作上的完全成熟。八十年代的契訶夫,一般說來是遠離政治的,他經常陷入苦悶之中。主要是由於他看到了社會的諸多弊病而自己卻沒有一個能為社會問題作出答案的世界觀。在《一個乏味的故事》中,他描寫了一個醫學教授的苦惱。這位國內外聞名的老學者由於缺乏崇高的理想和明確的世界觀,走向黯淡的精神破產。對教授的批判,也就是作家對自己的批判。為了進一步認識現實,契訶夫於一八九○年到遠東流放犯人的庫頁島作了一次長途旅行。在那裡他訪問了近萬名苦役犯、移民和兒童,目睹了無數的慘劇,受到極大的震動。他憤慨地說:庫頁島是一座人間地獄。

旅行歸來後,契訶夫開始認真地關心人民生活。他於一八九二年遷居離莫斯科六十公里的梅里霍沃。在那裡,他參加了大量的社會工作,免費為附近農民看病,出資開辦學校和修築公路,參加撲滅霍亂和救濟飢民的組織。九十年代是他的創作達到高峰的時期,創作了不少傑作,象《第六病室》、《跳來跳去的女人》、《文學教師》、《帶閣樓的房子》、《農民》、《姚內奇》、《裝在套子里的人》、《醋栗》以及劇本《萬尼亞舅舅》、《三姊妹》等。這些作品所描寫的一般都是重大的社會問題。

除了作家自己努力研究現實外,九十年代俄國革命運動的發展和高漲,也給作家不少的影響,使他對現實的認識更加深刻了。他對沙皇專制制度的批判也更加深入。如中篇小說《第六病室》,就是一部猛烈地批判專制制度的作品。陰森恐怖的第六病室,彷彿就是沙皇俄國的縮影。這篇小說還明確地批判了托爾斯太的「勿抗惡」的反動哲學。

隨著思想上的積極變化,契訶夫對庸俗的批判也更加深入。在《姚內奇》中,作家描寫了一個有朝氣、有前途的醫生墮落為粗鄙、貪婪、對庸俗生活心滿意足的市儈過程。在著名小說《裝在套子里的人》中,作家塑造了一個恐懼一切新事物、頑固地維護舊制度的典型人物別里科夫的形象。

契訶夫對農民的悲慘境遇十分關心。在中篇小說《農民》里,他以極大的同情描寫了十九世紀末期俄國農民極度的貧困。另一中篇小說《在峽谷里》,則描寫了富農窮凶極惡的掠奪和剝削,真實地反映了資產階級滲透農村的情況。

在九十年代後期和二十世紀初年革命運動高漲的影響下,契訶夫的思想有了更為積極的轉變。他說:「我們已經熬過灰色的無聊的生活。現在要轉個彎了……而且是大轉彎……你瞧著兩三年後出什麼事吧……人民有多大的威力、精力、信心啊……簡直驚人啊!」他相信舊制度一定要滅亡,新的生活必然會到來。在劇本《櫻桃園》里,他喊出了「新生活萬歲!」這樣豪壯的聲音。但是,長期的肺病終於奪去了他的生命。一九○四年他逝世了,僅活了四十五歲。第二年,正如他所預言的,俄國爆發了震驚世界的第一次革命。

契訶夫是一個資產階級民主主義作家。雖然他在生活的後期思想上有了一些積極的變化,但他對無產階級和它的偉大歷史使命沒有認識,未能指出改造社會的正確道路,沒有創造出時代的英雄人物——無產階級革命者的形象,這是他的資產階級立場和世界觀所決定的。但是,契訶夫仍然是一個有著很大歷史功績的作家。他的作品,記錄了那個時代俄國社會的生活,反映了反動統治階級的殘暴腐朽和人民群眾的痛苦。所以,多少年來,一直受到廣大人民的喜愛。

《變色龍》是契訶夫早期創作的一篇諷刺小說。在這篇著名的小說里,他以精湛的藝術手法,塑造了一個專橫跋扈、欺下媚上、看風使舵的沙皇專制制度走狗的典型形象,具有廣泛的藝術概括性。小說的名字起得十分巧妙。變色龍本是一種蜥蜴類的四腳爬蟲,能夠根據四周物體的顏色改變自己的膚色,以防其它動物的侵害。作者在這里是只取其「變色」的特性,用以概括社會上的一種人。

小說的內容富有喜劇性。一隻小狗咬了金銀匠的手指,巡官走來斷案。在斷案過程中,他根據狗是或不是將軍家的這一基點而不斷改變自己的面孔。作者通過這樣一個猾稽的故事,把諷刺的利刃對准沙皇專制制度,有力地揭露了反動政權爪牙們的無恥和丑惡。

全文可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主要人物奧楚蔑洛夫出場,簡單介紹故事發生的環境。

巡官奧楚蔑洛夫「手裡提著一個小包,走過市場的廣場。他身後跟著一個火紅色頭發的巡警,拿著一個篩子,那上面盛滿了沒收來的醋栗。」寥寥數筆,就把兩個專門欺壓人民的沙皇警犬的形象勾畫出來了。這兩個人剛剛干過壞事,不知那個倒霉的農民被他們碰上,沒收了醋栗。作者沒有說明那個「小包」是怎麼來的,但總之不是正當得來的,可能是揩來的「油水」。這樣,小說一開頭,就點明了這兩個人的「職業」:沙皇政府豢養的警犬。小包和醋栗的作用在於說明,他們這次干涉「狗咬人案件」,只是他們無數次「執法活動」中的一次而已。接著作者介紹了廣場附近的環境:「四下里一片沉靜。……廣場上一個人也沒有,……就連一個乞丐也沒有。」所用筆墨不多,但准確地傳達了俄國外省小城鄙陋、貧乏和死氣沉沉的特點。「就連一個乞丐也沒有」,不說明當時沒有乞丐,而是說明平時乞丐很多,不過是此時此刻沒有看見罷了。「四下里一片沉靜」,主要是為了同下文聽到人喊狗叫和形成湊熱鬧的「人堆」作對比。

第二部分(二——五自然段):奧楚蔑洛夫發現「亂子」。

奧楚蔑洛夫先是聽見人喊聲,旋即「傳來了狗的尖叫聲」。接著他看見從木柴廠里跑出一條狗,「用三條腿一顛一顛地跑著,不住地回頭瞧。」後邊一個人追來,他「身子往前一探,撲倒在地下,抓住了狗的後腿」。一些「帶著睡意的臉從商店裡探出來,木柴廠四周很快的聚了一群人,彷彿打地底下鑽出來的一樣。」這一段寫得極其生動,作者繪聲繪影,讀者也彷彿身臨其境。那些原來不知呆在那裡的人,忽然出現了,「聚了一群」。這些對國家大事、人民疾苦漠不關心,只求荀且偷安的渾渾噩噩的小市民,生活空虛無聊,一些瑣細小事容易引起他們的興趣。

奧楚蔑洛夫向出「亂子」的地方走去。他看見被咬的赫留金正「舉起右手,把一根血淋淋的手指頭伸給那群人看」。在他,那指頭「象是一面勝利的旗幟」。而這場「亂子」的「罪犯」——小獵狗,正在「渾身發抖」,「它那含淚的眼睛流露出悲苦和恐怖的神情。」本來,金銀匠追狗,奧楚蔑洛夫是看見了的。現在他走上前來所看到的,也不過是小狗咬了手指頭而已。然而這件雞毛蒜皮的小事,竟被看成是「亂子」,並且真的被當作一件嚴重的「案情」審問起來。這本身就包含著猾稽的因素。作家在這里尖銳地諷刺了沙皇俄國無孔不入的警察統治。

第三部分(六——二七自然段):奧楚蔑洛夫審理「狗咬人案件」。

這是小說的中心部分。奧楚蔑洛夫在「審案」過程中,根據狗是不是將軍家的而不斷改變自己的「顏色」。兩種面孔變來變去,前後共變了六次。

第一個面孔:奧楚蔑洛夫擠進人群,擺出一副權勢者的架式,用那種只有「當官的」所特有的腔調一口氣問了四個問題。他的語調是嚴厲的,盛氣凌人的。他的問話並不都是完整的,有的語句省略了動詞,構成所謂「官腔」。一個小小的巡官擺大官架子,拉「官腔」,是相當可笑的,但卻表現了他的專橫。

赫留金在回答時,既有撒謊(「我好好地走我的路,沒招誰沒惹誰……忽然這個賤畜生無緣無故把這個手指頭咬了一口」)也有誇張(小狗實際上夠不到他的手),並且為了從狗主人身上弄一筆賠償金,他誇大事實,一下子把問題提到法律的高度,甚至推論到人類的安全上去(「要是人人都這么給畜生亂咬一陣,那在這世界上也沒有活頭兒了」)。本來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被他小題大作,上升到法律與人類生活的高度,自然產生了滑稽的效果。

奧楚蔑洛夫聽完赫留金的申訴,繼續大擺官長威風:「嗯!……不錯……」他嚴厲地說,並且「咳了一聲,擰起眉頭」。他立即做出斷然的決定:把狗弄死,懲辦狗主人。他極力顯示出自己是個了不起的人物,聲稱:「我絕不輕易地放過這件事。」還要「拿點顏色」給那些「老爺」看看。他口氣越來越大,進而罵「老爺」是「混蛋」,不但要罰他的款,還要「好好地教訓他一頓」。他吩咐巡警「打個報告上來」,把狗弄死,「立即照辦」。

第二個面孔。可是,人群里有人說道:「這好象是日加洛夫將軍的狗」。聽了這話,這位剛才還大擺官長架子的巡官,立刻滿身冒汗,甚至連大衣也穿不住了。為了掩蓋自己的窘相,不失官長的「尊嚴」,他借口天氣太熱,轉移了話題。雖然他遮醜的手段不甚高明,但對於一個厚顏無恥的巡官來說,這是完全真實的。他立即改變了自己的觀點,開始為狗辯護,轉而責罵赫留金了。並且,他甚至想出,赫留金的手指「一定是給小釘子弄破的」,是跑到這里來揩油(要求賠償金)。剛才還被他「保護」的赫留金,一下子成了「魔鬼」。本來赫留金已經接近於勝利,轉瞬之間又向失敗滑去,即使打出兄弟當憲兵的招牌,也無濟於事。這一段里奧楚蔑洛夫所表現的尷尬窘相和上一段的威風氣焰形成了尖銳的對照。

第三次變化。巡警經過考慮後下斷語說:「這不是將軍家的狗」,因為將軍家「全是大獵狗」。為了不重演剛才的錯誤,奧楚蔑洛夫問:「你拿得准嗎?」在得到肯定的回答之後,他又開始「變色」了。他咒罵小獵狗「鬼知道是什麼玩意兒!……完全是個下賤胚子!」如果是在彼得堡或莫斯科,人們「一眨巴眼的工夫——就叫它斷了氣!」與此同時,赫留金又恢復了原來的有力地位:「你呢,赫留金,受了害,那我們絕不能不管」。

第四次變化。巡警轉了一下念頭說道:「不過也說不定就是將軍家的狗,它的臉上又沒有寫著。……前幾天我在他家院子里看見過這樣的一條狗。」他的推測得到人群中一個人的證實。這時,奧楚蔑洛夫立刻全身吹過一陣冷氣,覺得「起風了。……挺冷。……」要巡警幫他穿上大衣。他又開始「變色」了。這一次變得比第二次更大。第二次他只是表現出膽怯,這一次還加上諂媚逢迎的特點。他要巡警把狗帶到將軍家去問問清楚,「就說這狗是我找著,派人送上的」。這時,狗和赫留金再一次調換了位置:狗成了「嬌貴的動物」,赫留金則成了「豬玀」。奧楚蔑洛夫還罵道:「你這混蛋,把手放下來!不用把自己的蠢手指頭伸出來!怪你自己不好!……」

奧楚蔑洛夫假託天氣變化掩蓋自己的窘相以及他對狗對赫留金態度的急劇轉變,都產生強烈的喜劇性。將軍的頭銜使他一忽兒發熱,一忽兒發冷。在他的話語中甚至出現了不三不四、亂用詞彙的情況(如「狗是嬌柔的動物」)。

第五次變化。將軍的廚師走來,他否定了狗是將軍的。這個證人的權威性當然是不容懷疑的。因此,奧楚蔑洛夫又變回到第一次和第三次的面孔。「嬌貴的動物」又變成了「野狗」,「用不著白費工夫說空話了」,「弄死它算了」。

第六次變化。可是廚師又說出了新的、確鑿不疑的證據:狗是將軍哥哥的。將軍哥哥的或將軍的,並沒有什麼本質的差別,總之是有錢有勢者的狗。這就決定了他再一次的「變色」。「難道他哥哥來啦?」奧楚蔑洛夫「整個臉上洋溢著溫情的笑容」,說道:「哎呀,天!我還不知道呢!」,「這么一說,這是他老人家的狗?高興得很」。盡管將軍和他的哥哥並不在場,他那股脅肩諂笑的勁兒還是淋漓盡致地表演了一番,說明他是一個善於逢迎拍馬的傢伙。那個差點兒喪命的小狗,現在又得寵了:「這小狗還不賴。……倒挺伶俐。……一口就咬破了這傢伙的手指頭!哈哈哈。……好一條小狗。……」

第四部分(最後兩個自然段):赫留金失敗,「變色龍」揚長而去。

將軍家的廚師普洛訶爾帶走小狗,那群看熱鬧的人對赫留金哈哈大笑,因為他失敗了。盡管奧楚蔑洛夫在「斷案」過程中丑態百出,是真正應該嘲笑的對象,但是這群湊熱鬧的小市民卻沒有人敢笑他。由於他們是一群渾渾噩噩、醉生夢死、懼怕官府的順民,並且也有見風使舵的弱點,所以他們笑金銀匠是必然的。奧楚蔑洛夫在臨離開時還威脅赫留金說:「我早晚要收拾你!」這是因為後者不光是被判為「禍首」,而且還給奧楚蔑洛夫造成了剛才的窘境,甚至還可能在將軍那裡遇到麻煩。奧楚蔑洛夫雖然離開了這里,但並沒有離開廣場,說明他又繼續執行「任務」去了。作者通過這個含蓄的結尾告訴讀者,在現實生活中,奧楚蔑洛夫之流是不會很快消失的,他們還會不斷地逞凶肆虐,不斷地「變色」。

在短篇小說《變色龍》中,契訶夫通過一個富於戲劇性的街頭場面,成功地塑造了一個寡廉鮮恥、欺下媚上的「變色龍」的典型形象,對沙皇政權的爪牙們的專橫霸道、欺壓人民、阿諛權貴、看風使舵的丑惡行徑進行了辛辣的諷刺和揭露,同時也對小市民們的逆來順受、安分守已、「順應」現實的庸俗生活態度加以批判。

變色龍奧楚蔑洛夫是一個高度概括的典型形象,有著深刻的社會意義。在十九世紀八十年代的沙皇俄國,在反動勢力猖獗橫行,社會上一片消沉死寂的恐怖氣氛下,過去那些自詡進步的資產階級自由派,都急於去「適應」現實,拚命宣揚「規規矩矩」的生活哲學,而民粹派也已拋棄了過去了革命傳統,他們實際上是妥協了。至於廣大的小市民,更是軟弱消極、猥瑣鄙陋,滿足於「和平恬靜」、「奉公守法」的庸俗生活。當時社會上見風使舵、迎合現實、背叛變節之風盛行,這種痼疾是反動的社會政治條件的產物。契訶夫在短篇小說《變色龍》里,通過奧楚蔑洛夫這個典型人物,有力地批判了這種丑惡的行為。

奧楚蔑洛夫的形象具有廣泛的概括性。他是一個專橫的沙皇警犬,但同時也是一個見風使舵的變色龍。作為一個沙皇政權的走狗,他具有專制、蠻橫、欺凌百姓等特點。但這只是他性格的一個方面。他同時還具有趨炎附勢、對弱者耀武揚威、欺下媚上、隨風轉舵等特點。因此他也是一個厚顏無恥的兩面派。這兩方面的特點構成了他的完整的性格——「變色龍」。不過,這個形象的意義,遠遠超出了奧楚蔑洛夫這一類沙皇警犬這一特定的范圍。在當時,這一形象塑造,無疑也揭露和批判了在反動政治條件下迎合現實、轉向變節的妥協派和投降派。

在這篇小說里,作者的諷刺和揭露的鋒芒,主要是對著奧楚蔑洛夫的,但是對小市民赫留金也指出了他身上的許多弱點。他粗鄙庸俗,想借小狗咬了手指頭,趁機撈一把。為了這個卑鄙的目的,同時也是由於小市民的軟弱本性,他對沙皇的警官畢恭畢敬,甚至曲意奉承(「他老人家是個明白人,看得出來到底誰在胡說……」),還打出了「兄弟當憲兵」這張牌。可是隨著「形勢」的發展,他發現力量不在他一邊,便縮了回去。甚至當奧楚蔑洛夫罵他「豬玀」、「混蛋」時,他也不曾吭一聲。他身上的奴性是很明顯的。

此外,作家在小說里也含蓄地點出了「觀眾」的局限。他們也是一些庸俗的小市民,具有愚昧、軟弱、迎合強者,隨風倒的特點。他們對金銀匠的手指被咬得血淋淋並不關心,對被弄傷的小狗也完全無動於衷。他們的興趣彷彿只是在於要瞧一瞧「力量」在那一邊,誰最後取得勝訴。最後他們發現「力量」不在金銀匠一邊,他失敗了,便對他哈哈大笑起來。在「審案」過程中,還有一個馬屁精在旁邊加油加醋,詳細細地向奧楚蔑洛夫描述赫留金和狗發生「矛盾」的細節,並把赫留金叫做「荒唐的傢伙」。作者對這些小市民的批判態度是不言而喻的。但是他並沒有把他們作為主要的批判對象,連赫留金也不是。變色龍奧楚蔑洛夫,他是主要的批判對象。但是,作者向讀者指出,在強者面前卑躬屈節,「奉公守法」,也是小市民們的痼疾。這種「順應」現實的流行病的廣泛蔓延,正說明問題的嚴重性。

《變色龍》是契訶夫早期的作品,是一篇具有滑稽內容的諷刺小說。它和契訶夫後來的小說在風格上是不同的,但就一類作品而言,它是有代表性的,並且在某些方面也反映了契訶夫其它小說的特點。《變色龍》的藝術特點如下:

簡煉、集中、單純的藝術手法和風格。

契訶夫的短篇小說,以極度的簡煉單純著稱。《變色龍》不僅在情節的構思上,結構的布局上,而且在藝術手法和語言上,都表現了這個特點。小說所寫的事件是單純的,集中在巡官處理「狗咬人案件」上,沒有任何多餘的東西。故事富有戲劇性。作者把它叫做「小場景」說明了這個特點(對話在小說中起著主要作用)。由於小說富有戲劇性,矛盾突出,情節雖然單純,但並不枯燥。奧楚蔑洛夫的「變色」,是整個故事發展的關鍵,每一次新的推測出現,都引起他觀點的變化,並進而影響到小狗和金銀匠的「命運」。事件的發展時起時伏,步步引人入勝。在機構上也是十分集中的,大致是開端、展開(即情節的發展)和結尾。結尾是突然出現的,既簡煉又含蓄。小說的全部藝術表現手段也都具有簡煉的特點,作者的敘述和描寫具有「濃縮性」。

巧妙的諷刺。

《變色龍》中作者不是採用直接的鋒露的諷刺和嘲笑,而是通過一些喜劇性因素達到諷刺效果。小說一開頭,讀者就碰上奧楚蔑洛夫這樣一個奇特可笑的姓氏。在俄語中,「奧楚蔑洛夫」有「發狂」、「失去理性」的意思。這個姓氏在讀者心中立刻產生一種「這個人不正常」的感覺。由一個失去理性的人來執法斷案,豈不可笑?對奧楚蔑洛夫的揭露,主要是通過他的「變色」。開頭,他聽了赫留金(俄語原意是豬的哼哼聲,咕嚕聲)的申訴後,立即擺出一副「扶弱抑強」的架式,把養狗的「老爺」叫做「混蛋」,大有「敢把皇帝拉下馬」的勁頭。可是轉瞬之間,一聽說是將軍家的狗,立刻渾身冒汗,找個借口脫掉大衣。一分鍾以前,他還在替赫留金說話,現在金銀匠突然失寵,被他臭罵一通,成了「魔鬼」。後來在短短幾分鍾內,他變來變去,赫留金一忽兒成了保護的對象,一忽兒又成了咒罵的對象,小獵狗一忽兒被說成是野狗、「下賤胚子」,一忽兒又成了名貴的狗,「嬌貴的動物」。這樣變來變去,充滿著滑稽的味道,產生了強烈的諷刺效果。通過他的反復「變色」,他的最本質的性格特點——諂上驕下,隨風轉舵的變色龍作風,得到了充分的表現。

個性化的語言。

個性化的語言是表現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變色龍》中的人物語言是高度個性化的。「變色龍」奧楚蔑洛夫是個沙皇警犬,因此他的語言具有驕橫和諂上欺下的特點。他對老百姓大逞威風,專橫跋扈,對大官僚則奴顏婢膝、趨炎附勢。在這兩種特點的統一中表現出他的厚顏無恥。赫留金的語言也是個性化的。他既是一個庸俗的小市民,又是一個有所懇求的「小人物」。他的語言完全符合他的性格。他向巡官申訴的那一段著名的話,是相當出色的,形象地反映出他的粗俗鄙陋、虛榮誇張、逢迎官長和想趁機撈一把的特點,這一段申訴和下面一段辯詞(罵「獨眼鬼」那一段),把這個小市民的性格活龍活現地表現出來了。

❺ 契科夫短篇小說讀後感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契科夫短篇小說讀後感(通用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契科夫短篇小說讀後感 篇1

讀了一周契科夫的短篇小說,有很大的感觸。

以前在考試中,常常會遇到契科夫的小說作為閱讀,每當那時,總會很開心,相對那些抒情文的分析,契科夫帶有濃重批判色彩的小說,要容易得多。但往往做到題目,錯誤卻會一個接著一個。契科夫的小說,有太多的伏筆,在考試的緊張氣氛中,根本是來不及去細想,體會的。往往是很簡短的一句話,也透露出一個個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

記得在書中導讀部分曾介紹道,被譽為「英國契科夫」的卡特琳曼斯菲爾德在給丈夫的一封信中說:「我願意將莫泊桑的全部作品換取契科夫的一個短篇小說。」由此也可以看出,契科夫的小說有多麼經典。

契科夫的每篇文章,都能從最平常的現象中揭示生活的本質,揭示出社會的腐朽與黑暗。

正如很多人對他的評價:無論是作為一個作家,還是作為一個歷史人物,契科夫的成長和發展道路都是具有深刻的教育意義,他的作品的社會藝術價值是永遠不可磨滅的。

看一篇契科夫的小說花不了多少時間,卻一定會帶給你久久的震撼。

契科夫短篇小說讀後感 篇2

《變色龍》是契訶夫最著名的短篇小說之一,很短的篇幅,卻活靈活現地描寫了一個俄—國沙皇時期的小警官奧丘梅洛夫,在處理一起狗咬人的事件時,前後五次因為對狗的主人的不同猜測而不斷地發生變化,活脫脫地刻畫了一個權勢奴才的形象。作者不動聲色、不加議論的描寫,通過人物的自我表演,自我暴露,在前後矛盾丑態百出中,進行了淋漓盡致地諷刺和嚴峻無情的鞭笞。

契科夫短篇小說讀後感 篇3

《套中人》也是契訶夫短篇小說的代表作。作品的主人公別里科夫是一個中學教員,但卻是一個落後、保守、維護一切舊制度的守舊派典型人物。小說描寫了別里科夫性情孤僻,膽小怕事,甚至晴天也要帶上雨傘,套上雨鞋,把頭縮進大衣的領子里,極力想用一層堅硬的殼把自己包裹起來,拒絕與外界接觸,拒絕接受新生事物。最後悲慘地躺在棺材裡才找到自己理想的歸宿。套中人是俄羅斯19世紀末大革命來臨前某些知識分子思想狀況和精神面貌的真實寫照,作者通過批判現實主義的筆觸,寫出了「套中人」的可悲而又不值得同情的下常

歐·亨利的全部小說創作,一言以蔽之,它的體現了作家對健康人性與健康社會的強烈嚮往與追求,並有著鮮明而真實的時代印記。

它歌頌著小人物在生存中美好善良、相濡以沫的淳樸風格,盡管不無蒼涼的苦笑;它揭露著那些「社會寵兒」的驕奢淫逸、爾虞我詐、寡廉鮮恥的卑劣本質,雖然表面上輕松乃至調侃;它怒斥著社會的丑惡黑暗卻以「鬼臉」戲謔;它贊美著草原牧場上健美彪悍的生命體現,又暗中不無「逝者如斯」的調嘆。

契科夫短篇小說讀後感 篇4

如果我說,讀書是比談戀愛還重要的一件事,相信很多人都會嗤之以鼻,不相信,也絕不會附和。這我很清楚,畢竟現在是知識爆炸的時代,想要什麼方面的東西,手指在鍵盤上來回一敲,按一回車,就會出來幾百上千條信息供你使用。網路時代最大的方便就是提供給了我們這樣一個分享的平台,供我們索取信息,使用信息。但是我對這樣的東西抱著一種成見式的看法,我覺得無論信息太多,都是別人的看法,都帶有不確定性和不可靠性,任何的東西只有你處身其中,真實感受了,寫出來的才能表達自己的情感。那些網上的一條條的信息,都長的太像了。不可能有和你意見完全相同的看法存在。因為你是你,他們是他們。生活中連交集都沒有,又怎麼會有共鳴的想法。自己的想法是什麼,需要你自己去不斷探索,從閱讀中找到自己的真實想法。契訶夫作為世界級短篇小說巨匠,其作品至今仍然有其巨大意義。這種意義絕不僅僅是對人類文化的一種傳承那麼簡單,如果真是那樣,完全可以將這套書束之高閣,放到醒目的書櫃陳列室里,供人崇拜了。是的,它完全不具備這樣一種性質,就因為他是契訶夫,不是別的任何一個人。最早接觸到這位俄國作家的作品,可能是來自於語文課本上。那貧苦的萬卡,鄉間少年,伏在桌上給遠在鄉下的爺爺寫信,寫那封無論如何都收不到的鄉下爺爺收的信。感動我的地方不在於結尾這神來一筆,而更多的是萬卡信中對鄉下時光的美好回憶,是的,每個人一生中都有這樣的回憶,連大文豪魯迅先生都有回憶起百草園和三味書屋時的幸福,還有蕭紅小說中的後花園,美的讓人嚮往。當一個人在城市中生活時,最易感受到孤獨無助和彷徨。這種感覺就像是一把鈍刀嵌入到肉中,一點一點鑽心地痛。你想進入其中,但是總有一種排斥力清醒地告訴你,你不屬於其中,再掙扎也沒有用。絕望地生活,直到最後沉淪。就是這樣一篇短短的小說,吸引了我,但當時限於環境,我無法找到更多的契訶夫的作品來看,我也無法理解那作品背後所包含的孤獨的感受。今天我理解了,不是突然想通了,而是因為我成為了另一個萬卡,一個時刻想念故鄉卻又無法回去的「打工族」。我不知道自己將來會怎麼樣,是像祥子一樣沉淪,什麼都無所謂,還是像萬卡一樣,在夢里回到了爺爺的身邊。在大學期間,我有幸能借到契訶夫的小說集,但當時的我卻無暇細讀,細品,只能說是蜻蜓點水式的過了一遍,沒有太多的印象,也沒有太多的感觸,因為那時的我處於迷茫狀態。後來也曾買了兩本選集,閑暇時就翻看一下。但是我一直在想著能有自己的一套契訶夫,因為他駕馭文字的獨特魅力,因為翻譯家汝龍的字字珠璣式的翻譯,將一切的契訶夫譯本統統打敗了。中國自五四運動以來,開始大量引起西方圖書,尤其是對於俄國書籍更是掀起一股狂潮,可以說是情有獨鍾吧。當代翻譯家雖然也有好作品,但我卻執拗地認為,那些只是在沒有老翻譯家作品時的一種緩沖地帶,是一種讓人無奈的選擇。就像你拿到的西遊記不是吳承恩的作品一樣的.感受。這種感受是先入為主的,而中國老翻譯家們承擔的就是世界文化的橋梁,有了他們這些神一樣的存在,才能讓我們在這個多元多樣的時代里有個唯一的選擇。契訶夫是世界的契訶夫,也是我一個人的契訶夫。當看到這套書終於到我手中時,心中的激動真是無以言表。深綠色的封皮,簡單的設計,卻往往更能打動我。千秋萬歲功,也只有人民文學出版社和上海譯文出版社在做這樣的公益事業了。它們將沉甸甸的作品交到我們手中的時候,給人的感覺是請放心閱讀的輕快,是一種承載歷史直面人生的沉重的體驗。相對來說,我更喜歡人民文學出版社的外文圖書和國文圖書,更喜歡去與那些老翻譯家們交流,交談。從他們的作品中去揣測更深更廣的東西和內容。現在有好多人習慣於用電子書閱讀,但我更傾向於讀紙書,電子書給人的感覺始終是慢慢的商業化氣息的充斥,盡管我有時也讀電子書,用我的手機,但是我更不會放下的是紙書,真正的圖書閱讀的快感。電子書閱讀給人的感覺是娛樂式的,看過了就過了,印象不深刻,而紙書是一種你面對作品的閱讀方式,他的描寫,他的某句刻意的用語,更能讓你體會,讓我感動。將讀書與戀愛相比雖然顯得不倫不類,但是我覺得讀書依然要更重要,因為從書中你得到的是更為寬廣的人生體驗,是生命中那些不曾有過的經歷,別人寫出了這樣的經歷,那你就體驗到了這樣的生活。而其他的一切,包括你自己的生活,則是一種局限性的感受。這種感受雖然親切,但更讓人感到壓抑,或者天天上班下班,沿著平常人的軌跡走完一生的直線,沒有驚心動魄,也沒有海闊天空。或者回到柴米油鹽的日常小日子,平平淡淡,如白開水一樣的一生,自己想想也覺得了無生趣。生活需要點綴,需要回憶,需要重溫,而圖書就是你穿越時空、回到過去的月光寶盒,將你引入一個變幻的世界,一個鄉下少年的世界。這世界雖然簡單,但有多少次,你曾經在夢里回到了這個世界中。契訶夫的小說以中短篇居多,這樣的一些作品能成就這樣一個巨匠,可見無論什麼東西,只要自己喜歡並堅持到底,就一定會有希望,就一定會充滿了夢想。

契科夫短篇小說讀後感 篇5

第一次接觸到的契訶夫作品是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材中的《萬卡》,記得授課老師只是將其作為一個故事來講解,並沒有向當時的社會環境方面做延伸,講到結尾時,老師留了一個問題讓我們思考:萬卡的爺爺能否收到這封信呢?停留在記憶中的想法是否定的(現在也是);到了中學時期,陸續地接觸到了作者的其他類作品,如《變色龍》、《胖子與瘦子》、《裝在套子里的人》,開始被作者充滿巧妙諷刺的作品風格所吸引,作者筆下所描述的,似乎是一個混亂無比的世界,裡面充滿言行舉止分外奇怪的人,這群人往往是麻木的,但在特定場合又會展現出無與倫比的活力,令人不解。

系統性地讀完作者小說全集後, 最直觀的感受就是:社會很多階層都不幸福!從農民(農奴)、鄉紳、小市民到社會中層權貴,各有各的苦,當然,安於現狀、無所追求的人除外。等級森嚴的階層劃分,扭曲了人們的價值取向和社交關系,就像胖子和瘦子兩位同學相遇的場景,低人一等的自我認知是基於職位的品銜;小職員的死是一個極大的諷刺,不同於現在被明碼標價的社會,作者筆下是一個每個人都被畫好活動圈子的社會,一個再平常不過的無心之舉所引發的擔憂和焦慮被無限放大,足見跨階層所引發的恐懼是多麼大;一條狗的命運,在變色龍一樣的警官口中往復變幻,彷彿是個笑話;前往第六病室結交有趣靈魂的醫師,卻因這種打破固有階層隔閡的大膽嘗試而被人誤解,這樣一個曾經安於現狀准時喝茶、看書、喝啤酒的人被四周的庸俗和虛偽壓得喘不過氣,階層的枷鎖牢牢地拷著每個人,個體覺醒後的掙扎只是徒勞;知識分子們在得知假面百萬富翁身份前後的態度轉變,豈止媚俗二字?列車長向媒婆求婚的一幕,簡直是給了那些贊美愛情的人們一記響亮的耳光,暗示著階層身份認同感高於其他一切;幻想彩票中獎引發一對夫妻產生的現實落差令人啼笑皆非;《農民》中所刻畫的底層人們,默默忍受著壓榨,悲慘的階層命運令人唏噓;《跳來跳去的女人》中的主人翁是包法利夫人這一經典形象的縮影,即夢幻般的絕對絕對情感在赤裸裸的現實面前無所依附;《未婚夫和爸爸》精彩對話的背後是苟且偷安風氣的盛行,《姚內奇》中的主人翁在表白失敗後一步步地走向自我麻醉,伴隨他左右的只剩下空虛;《窩囊》中的女家教面臨僱主的百般刁難和剋扣,基於更不堪的經歷,在意外轉折之前依舊選擇妥協,雖以「在這個世界上,做一個強者可真容易啊!」來結尾,但語氣中的無奈一覽無遺;《相識的男人》則是對虛榮至上這一行為進行批判,即虛榮只是暫時的,失去虛榮依賴的基礎,什麼都不會剩下;復活節值班的九品文官小人物,發牢騷的最終結果就是自己註定無法擺脫當前可憐無望的現狀;《新娘》中的娜佳,正如巴金筆下的覺醒女性覺英,在遠方親戚的幫助下逃離家長制的家庭環境,在新的環境中自由呼吸;《演說家》中的扎波伊金將「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無恥功力發揮到了極致;《預謀犯》中的丹尼斯在法庭上的可笑言論是對社會改良主義的極大諷刺;催眠表演會上的交易,是金錢至上的充分表現······

某種程度上來講,在魯迅的部分作品中可以看到契訶夫的影子,兩人筆下是不同國度的悲劇人物,且都以冷峻的態度進行批判,但不同的是,魯迅的作品中始終彌漫著淡淡的悲哀和絕望,而契訶夫的作品,則是以幽默式諷刺的方式來塑造角色,這也是其作品引人入勝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契訶夫在作品中對背景環境的描寫篇幅雖短,但文筆優美,且與人物的心理活動契合得當,所以短短的一篇小說可謂「五臟俱全」!

個人感覺契訶夫作品的偉大之處,就在於讓人重新認識短篇小說!

契科夫短篇小說讀後感 篇6

如果只看早期作品,大概會得出契訶夫也就個諧星,會諷刺,很機靈。

從《獵手》開始,雖然綠草艷陽依舊,先驗的哀傷,不安定的掙扎以及宿命的隱憂逐漸展現。主人公或清楚或不清楚自身目的和定位,但都自己走出條路來,不論是事先預料到的或正在經歷的厭惡、痛苦還是對偶得的幸福新鮮感的驚喜都是順其自然,理所當然的,但這明擺著的現實別具憂郁氣質,觸及靈魂邊界。但哀而不傷。

然後是更明顯更深沉的痛苦,以《苦惱》、《萬卡》為代表,尤記得小學課本上《萬卡》這篇,該作品表現的痛苦本就遠超超小學生承受范圍,老師還煞有介事的逼問「同學們,你們說爺爺究竟收沒收到萬卡的信?」絕對是殘忍的教育。

間或出現的愛情小品真讓人眼前一亮,其中《玩笑》最為動人,純粹,喜悅,如此憂傷,又如此明麗,真是「抒情詩一樣美麗」。此外《薇羅奇卡》、《別人的不幸》、《帶閣樓的房子》中刻畫的女性形象十分出色,猶豫不決的、聰慧的、煎熬著的都透出執著與智慧的美德,有著獨有的憂傷,浪漫堪稱雋永。

契訶夫小說中的現代性很值得研究。《燈火》、《第六病室》等作品明顯的有對荒誕之感、不可知的描寫,契訶夫的荒誕有覺醒前的朦朧,其成因也與後現代小說中不同,但對這種感覺困境的刻畫確實是明晰且意味深長的,景物、敘述方式的選取使困惑有距離感、縱深感,更顯憂郁與難解。非常喜歡《第六病室》,十分精妙,醫生安德烈與精神病人伊萬的幾段對話考究蘊含形而上的智慧,又表達得如此誠懇。安德烈的身份轉換也是意料之中但很難受。

伍爾夫說契訶夫和陀思妥耶夫斯基都寫靈魂,確實是這樣的,契訶夫的靈魂更親切帶甜蜜的憂傷。

熱點內容
小說游戲銅幣能提現 發布:2025-04-16 16:31:14 瀏覽:914
最經典的恐龍小說 發布:2025-04-16 16:19:38 瀏覽:72
日本野人轉生輕小說 發布:2025-04-16 16:14:09 瀏覽:854
穿越言情玄幻廢材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4-16 16:09:17 瀏覽:920
紅黑游戲小說推薦 發布:2025-04-16 15:55:12 瀏覽:787
小說總裁爹地季梟寒 發布:2025-04-16 15:32:48 瀏覽:320
求女主視角的網游小說 發布:2025-04-16 15:22:21 瀏覽:448
上海王大結局小說 發布:2025-04-16 15:20:07 瀏覽:758
重生古言小說推薦完結男強女強 發布:2025-04-16 15:15:56 瀏覽:62
妻子和總裁吵架的小說 發布:2025-04-16 15:04:53 瀏覽: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