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短篇小說五九
① 老舍的短篇小說集有哪些
老舍的短篇小說集中,首先應當提及《趕集》,這本書最初發行於1934年,收錄了17篇短篇小說,如《五九》、《熱包子》、《愛的小鬼》等,通過這些故事,老舍描繪了北京社會底層人民的生活景象。接著是《櫻海集》,1935年出版,裡面含有《月牙兒》、《我這一輩子》等19篇短篇小說,每一篇都體現了老舍對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對人生價值的追問。最後是《火車集》,1939年問世,包含了《火車集》、《貧血集》、《殺狗》等10篇短篇小說,這些作品展現了老舍對社會各個方面的關注和對人性的深刻理解。
② 老舍的作品《趕集》主要內容是什麼
1、《趕集》是老舍寫的十幾篇短篇小說的合集。
2、《趕集》主要內容:
《五九》
描寫一個懦弱的中國人不斷地重復著國家要滅亡了,但他卻沒有勇氣起來斗爭。
《熱包子》
寫了一個發生在舊社會,即使妻子出軌,只要她再回來也可以面不改色並歡天喜地地接受她的小邱。對於小邱,最重要的只要他老婆在身邊.在他的心裡,小邱嫂是否愛他並不重要的一個小故事。
《愛的小鬼》
敘述了一個讓人莞爾的小故事:我因聽了妻子與小姨子關於見一曾相識男子的談話而起了誤會,在街上將那男子騙走,卻在回家後得知其實那男子是她們逃亡多年方才回家的哥哥。
《同盟》
兩個被拒絕了的求愛者回顧他們受挫的往事。
《大悲寺外》
是其中比較傑出的一篇,故事雖建立在敘述者的回憶之上,但事件的過程不再由敘述者簡單地講述出來,而是很小心地進行了處理。黃學監是一個好好先生,在學潮中被一個學生失手打死。敘述者每年回到北平都要到他的墓前祭掃。然而,直到小說的末尾,敘述者才在墓前邂逅那個傷害黃先生的學生,作品很精彩地描寫了後者的變態心理。
《馬褲先生》
一個旅行者自負而且毫無顧忌,好像火車上只有他一個人。
《微神》
寫的是主人公「我」和「她」的初戀,一段讓人落淚的初戀。但是好景不長,他們最後終於天各一方。
《開市大吉》
描寫三個江湖騙子開醫院的故事。
《歪毛兒》
老舍的短篇小說《歪毛兒》模仿了英國作家貝爾斯弗德的奇幻小說《恨世者》,但在命意和表現手法進行了若干改造。貝爾斯弗德《恨世者》的主題是「恨世」,但老舍《歪毛兒》的主題卻具有多義性。
《柳家大院》
是老舍著作的短篇小說,其中主要寫到了三個女性,一個是受苦受難的王家媳婦,另外一個就是她的小姑子,還有一個是她們的鄰居張家屋裡的。這三個女性,無可避免地將流入同樣的命運悲劇中。
《抱孫》
描述了一個虔誠的老祖母,她的全部希望只是得到一個孫子,由此導致了她的媳婦和嬰兒的死亡。
《黑白李》
老舍的短篇小說一般採用單線結構,但《黑白李》卻採用了類似魯迅《葯》的雙線結構,在傳奇故事的外殼下,隱藏著革命文學的內容,構思非常獨特。
《眼鏡》
採用了這種方法,就是一副老式的近視眼鏡居於中間位置,聯結起三個完全不同的人物:那個淺薄的學生以為不需要整天戴眼鏡也可以處理好所有的事情,那個貪財的洋車夫撿到了眼鏡以為能賣個好價錢;那個愚蠢的商人兒子以為戴上這副並不合適的眼鏡可以很體面,結果遭遇了交通事故,故事就這樣自然地展開。
《鐵牛和病鴨》
是老舍的短片小說,老舍小說充滿了對民族傳統文化的反思、批判,以北京市民社會和底層人民為描寫中心,作品中充滿了濃烈的「京味兒」。
《也是三角》寫的是兩個士兵湊錢娶同一個老婆。
3、舒慶春(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字舍予,筆名老舍,滿族正紅旗人,本名舒慶春,生於北京,中國現代小說家、著名作家,傑出的語言大師、人民藝術家,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著有長篇小說《小坡的生日》、《貓城記》、《牛天賜傳》、《駱駝祥子》等,短篇小說《趕集》等。老舍的文學語言通俗簡易,朴實無華,幽默詼諧,具有較強的北京韻味。
1966年8月24日,中國作家老舍因不堪忍受紅衛兵的暴力批鬥,在北京太平湖投湖自盡。1978年初,老捨得到平反,恢復了「人民藝術家」的稱號。
③ 老舍《趕集》的主人公是誰
《趕集》是老舍的短篇小說集。
1930-1936年,老舍先後在山東濟南齊魯大學和青島山東大學任教。此間,出版了包括《黑白李》《微神》等15部短篇小說在內的短篇小說集《趕集》。
《趕集》不是一部長篇小說,而是一本短篇小說集,所以不能說它的主人公是誰啊。
「這里的「趕集」不是逢一四七或二五八到集上去賣兩只雞或買二斗米的意思,不是;這是說這本集子里的十幾篇東西都是趕出來的。」這是《趕集》序的第一句話,是說這本集子取名「趕集」的原因。
以下是《趕集》的序
這里的「趕集」不是逢一四七或二五八到集上去賣兩只雞或買二斗米的意思,不是;這是說這本集子里的十幾篇東西都是趕出來的。幾句話就足以說明這個:我本來不大寫短篇小說,因為不會。可是自從滬戰後,刊物增多,各處找我寫文章;既蒙賞臉,怎好不捧場?同時寫幾個長篇,自然是作不到的,於是由靠背戲改唱短打。這么一來,快信便接得更多:「既肯寫短篇了,還有什麼說的?寫吧,伙計!三天的工夫還趕不出五千字來?少點也行啊!無論怎著吧,趕一篇,要快!」話說得很「自己」,我也就不好意思,於是天昏地暗,胡扯一番;明知寫得不成東西,還沒法不硬著頭皮干。到如今居然湊成這么一小堆堆了!
設若我要是不教書,或者這些篇還不至於這么糟,至少是在文字上。可是我得教書,白天的工夫都花費在學校里,只能在晚間來胡扯;扯到哪兒算哪兒,沒辦法!
現在要出集了,本當給這堆小鬼一一修飾打扮一番;哼,哪有那個工夫!隨它們去吧;它們沒出息,日後自會受淘汰;我不拿它們當寶貝兒,也不便把它們都勒死。就是這個主意!
排列的次序是依著寫成的先後。設若後邊的比前邊的好一點,那總算狗急跳牆,居然跳過去了。說真的,這種「歪打正著」的辦法,能得一兩個虎頭虎腦的傢伙就得念佛!
蒙載過這些篇的雜志們允許我把它們收入這本里,十分的感激!
老舍一九三四年,二月一日,濟南。
再貼兩篇裡面的小說吧。
五九 作者:老舍
張丙,瘦得象剝了皮的小樹,差不多每天晚上來喝茶。他的臉上似乎沒有什麼東西;只有一對深而很黑的眼睛,顯出他並不是因為瘦弱而完全沒有精力。當喝下第三碗茶之後,這對黑眼開始發光;嘴唇,象小孩要哭的時候,開始顫動。他要發議論了。
他的議論,不是有統系的;他遇到什麼事便談什麼,加以批評。但無論談什麼事,他的批評總結束在「中國人是無望的,我剛說的這件事又是個好證據」。說完,他自動的斟上一碗茶,一氣喝完;閉上眼,不再說了,顯出:「不必辯論,中國人是無望的。無論怎說!」
這一晚,電燈非常的暗,讀書是不可能的。張丙來了,看了看屋裡,看了看電燈,點了點頭,坐下,似乎是心裡說:「中國人是無望的,看這個燈;電燈公司……」
第三碗茶喝過,我笑著說:「老張,什麼新聞?」
出我意料之外,他笑了笑——他向來是不輕易發笑的。「打架來著。」他說。
「誰?你?」我問。
「我!」他看著茶碗,不再說了。
等了足有五分鍾,他自動的開始:「假如你看見一個壯小夥子,利用他身體氣力的優越,打一個七八歲的小孩,你怎辦?」
「過去勸解,我看,是第一步。」
「假若你一看見他打那個小孩子,你便想到:設若過去勸,他自然是停止住打,而嘟囔著罵話走開;那小孩子是白挨一頓打!你想,過去勸解是有意義的嗎?」他的眼睛發光了,看看我的臉。
「我自然說他一頓,叫他明白他不應當欺侮小孩子,那不體面。」
「是的,不體面;假如他懂得什麼體面,他還不那樣作呢!而且,這樣的東西,你真要過去說他幾句,他一定問你:『你管得著嗎?你是干什麼的,管這個事?』你跟他辯駁,還不如和石頭說幾句好話呢;石頭是不會用言語沖撞你的。假如你和他嚷嚷起來,自然是招來一群人,來看熱鬧;結果是他走他的,你走你的路;可是他白打了小孩一頓,沒受一點懲罰;下回他遇到機會還這樣作!白打一個不能抵抗的小孩子,是便宜的事,他一定這么想。」
「那末,你以為應當立刻叫他受懲罰,路見不平……那一套?」我知道他最厭惡武俠小說,而故意斗他。果然不出我所料,他說:「別說《七俠五義》!我不要作什麼武俠,我只是不能瞪著眼看一個小孩挨打;那叫我的靈魂全發了火!更不能叫打人的佔了全勝去!我過去,一聲沒出,打了他個嘴巴!」「他呢?」
「他?反正我是計畫好了的:假如我不打他,而過去勸,他是得意揚揚而去;打人是件舒服事,從人們的獸性方面看。設若我跟他講理,結果也還是得打架;不過,我未必打得著他,因為他必先下手,不給我先發制人的機會。」他又笑了;我知道他笑的意思。
「但是,」我問:「你打了他,他一定還手,你豈是他的對手?」我很關心這一點,因為張丙是那樣瘦弱的人。「那自然我也想到了。我打他,他必定打我;我必定失敗。可是有一層,這種人,善於利用筋肉欺侮人的,遇到自家皮肉上挨了打,他會登時去用手遮護那裡,在那一刻,他只覺得疼,而忘了動作。及至他看明白了你,他還是不敢動手,因為他向來利用筋肉的優越欺人,及至他自己挨了打,他必定想想那個打他的,一定是有些來歷;因為他自己打人的時候是看清了有無操必勝之券而後開打的。就是真還了手,把我打傷,我,不全象那小子那樣傻,會找巡警去。至少我跟他上警區,耽誤他一天的工夫(先不用說他一定受什麼別的懲罰),叫他也曉得,打人是至少要上警區的。」
他不言語了,我看得出,他心中正在難受——難受,他打了人家一下,不用提他的理由充足與否。
「他打人,人也打他,對這等人正是妥當的辦法;人類是無望的,你常這么說。」我打算招他笑一下。
他沒笑,只輕輕搖了搖頭,說:「這是今天早晨的事。下午四五點鍾的時候,我又遇見他了。」
「他要動手了?」我問,很不放心的。
「動手打我一頓,倒沒有什麼!叫我,叫我——我應當怎樣說?——傷心的是:今天下午我遇見他的時候,他正拉著兩個十來歲的外國小孩兒;他分明是給一家外國人作僕人的。他拉著那兩個外國小孩,趕過我來,告訴他們,低聲下氣的央告他們:踢他!踢他!然後向我說:你!你敢打我?洋人也不打我呀!(請注意,這里他很巧妙的,去了一個「敢」字!)然後又向那兩個小孩說:踢!踢他!看他敢惹洋人不敢!」他停頓了一會兒,忽然的問我:「今天是什麼日子?」
「五九!」我不知道,為什麼我的淚流下來了。「嘔!」張丙立起來說:「怪不得街上那麼多的『打倒帝國主義』的標語呢!」
他好象忘了說那句:「中國人沒希望,」也沒喝那末一碗茶,便走了。
熱包子 作者:老舍
愛情自古時候就是好出軌的事。不過,古年間沒有報紙和雜志,所以不象現在鬧得這么血花。不用往很古遠里說,就以我小時候說吧,人們鬧戀愛便不輕易弄得滿城風雨。我還記得老街坊小邱。那時候的「小」邱自然到現在已是「老」邱了。可是即使現在我再見著他,即使他已是白發老翁,我還得叫他「小」邱。他是不會老的。我們一想起花兒來,似乎便看見些紅花綠葉,開得正盛;大概沒有一人想花便想到落花如雨,色斷香銷的。小邱也是花兒似的,在人們腦中他永遠是青春,雖然他長得離花還遠得很呢。
小邱是從什麼地方搬來的,和哪年搬來的,我似乎一點也不記得。我只記得他一搬來的時候就帶著個年青的媳婦。他們住我們的外院一間北小屋。從這小夫婦搬來之後,似乎常常聽人說:他們倆在夜半里常打架。小夫婦打架也是自古有之,不足為奇;我所希望的是小邱頭上破一塊,或是小邱嫂手上有些傷痕……我那時候比現在天真的多多了;很歡迎人們打架,並且多少要掛點傷。可是,小邱夫婦永遠是——在白天——那麼快活和氣,身上確是沒傷。我說身上,一點不假,連小邱嫂的光脊樑我都看見過。我那時候常這么想:大概他們打架是一人手裡拿著一塊棉花打的。
小邱嫂的小屋真好。永遠那麼干凈永遠那麼暖和,永遠有種味兒——特別的味兒,沒法形容,可是顯然的與眾不同。小倆口味兒,對,到現在我才想到一個適當的形容字。怪不得那時候街坊們,特別是中年男子,願意上小邱嫂那裡去談天呢,談天的時候,他們小夫婦永遠是歡天喜地的,老好象是大年初一迎接賀年的客人那麼欣喜。可是,客人散了以後,據說,他們就必定打一回架。有人指天起誓說,曾聽見他們打得咚咚的響。
小邱,在街坊們眼中,是個毛騰廝火①的小夥子。他走路好象永遠腳不貼地,而且除了在家中,彷彿沒人看見過他站住不動,哪怕是一會兒呢。就是他坐著的時候,他的手腳也沒老實著的時候。他的手不是摸著衣縫,便是在凳子沿上打滑溜,要不然便在臉上搓。他的腳永遠上下左右找事作,好象一邊坐著說話,還一邊在走路,想像的走著。街坊們並不因此而小看他,雖然這是他永遠成不了「老邱」的主因。在另一方面,大家確是有點對他不敬,因為他的脖子老縮著。不知道怎麼一來二去的「王八脖子」成了小邱的另一稱呼。自從這個稱呼成立以後,聽說他們半夜裡更打得歡了。可是,在白天他們比以前更顯著歡喜和氣。
小邱嫂的光脊樑不但是被我看見過,有些中年人也說看見過。古時候的婦女不許露著胸部,而她竟自被人參觀了光脊樑,這連我——那時還是個小孩子——都覺著她太灑脫了。這又是我現在才想起的形容字——灑脫。她確是灑脫:自天子以至庶人好象沒有和她說不來的。我知道門外賣香油的,賣菜的,永遠給她比給旁人多些。她在我的孩子眼中是非常的美。她的牙頂美,到如今我還記得她的笑容,她一笑便會露出世界上最白的一點牙來。只是那麼一點,可是這一點白色能在人的腦中延展開無窮的幻想,這些幻想是以她的笑為中心,以她的白牙為顏色。拿著落花生,或鐵蠶豆,或大酸棗,在她的小屋裡去吃,是我兒時生命里一個最美的事。剝了花生豆往小邱嫂嘴裡送,那個報酬是永生的欣悅——能看看她的牙。把一口袋花生都送給她吃了也甘心,雖然在事實上沒這么辦過。
小邱嫂沒生過小孩。有時候我聽見她對小邱半笑半惱的說,憑你個軟貨也配有小孩?!小邱的脖子便縮得更厲害了,似乎十分傷心的樣子;他能半天也不發一語,獃獃的用手擦臉,直等到她說:「買洋火!」他才又笑一笑,腳不擦地飛了出去。
記得是一年冬天,我剛下學,在胡同口上遇見小邱。他的氣色非常的難看,我以為他是生了病。他的眼睛往遠處看,可是手摸著我的絨帽的紅繩結子,問:「你沒看見邱嫂嗎?」「沒有哇,」我說。
「你沒有?」他問得極難聽,就好象為兒子害病而占卦的婦人,又願意聽實話,又不願意相信實話,要相信又願反抗。他只問了這么一句,就向街上跑了去。
那天晚上我又到邱嫂的小屋裡去,門,鎖著呢。我雖然已經到了上學的年紀,我不能不哭了。每天照例給邱嫂送去的落花生,那天晚上居然連一個也沒剝開。
第二天早晨,一清早我便去看邱嫂,還是沒有;小邱一個人在炕沿上坐著呢,手托著腦門。我叫了他兩聲,他沒答理我。
差不多有半年的工夫,我上學總在街上尋望,希望能遇見邱嫂,可是一回也沒遇見。
她的小屋,雖然小邱還是天天晚上回來,我不再去了。還是那麼干凈,還是那麼暖和,只是邱嫂把那點特別的味兒帶走了。我常在牆上,空中看見她的白牙,可是只有那麼一點白牙,別的已不存在:那點牙也不會輕輕嚼我的花生米。
小邱更毛騰廝火了,可是不大愛說話。有時候他回來的很早,不作飯,只獃獃的楞著。每遇到這種情形,我們總把他讓過來,和我們一同吃飯。他和我們吃飯的時候,還是有說有笑,手腳不識閑。可是他的眼時時往門外或窗外了那麼一下。我們誰也不提邱嫂;有時候我忘了,說了句:「邱嫂上哪兒了呢?」他便立刻搭訕著回到小屋裡去,連燈也不點,在炕沿上坐著。有半年多,這么著。
忽然有一天晚上,不是五月節前,便是五月節後,我下學後同著學伴去玩,回來晚了。正走在胡同口,遇見了小邱。他手裡拿著個碟子。
「干什麼去?」我截住了他。
他似乎一時忘了怎樣說話了,可是由他的眼神我看得出,他是很喜歡,喜歡得說不出話來。呆了半天,他似乎趴在我的耳邊說的:
「邱嫂回來啦,我給她買幾個熱包子去!」他把個「熱」字說得分外的真切。
我飛了家去。果然她回來了。還是那麼好看,牙還是那麼白,只是瘦了些。
我直到今日,還不知道她上哪兒去了那麼半年。我和小邱,在那時候,一樣的只盼望她回來,不問別的。到現在想起來,古時候的愛情出軌似乎也是神聖的,因為沒有報紙和雜志們把邱嫂的像片登出來,也沒使小邱的快樂得而復失。
④ 馬褲先生選自老舍哪一本書
老舍《趕集》1934年版
目錄
序
五九
熱包子
愛的小鬼
同盟
大悲寺外
馬褲先生
微神
開市大吉
歪毛兒
柳家大院
抱孫
黑白李
眼鏡
鐵牛和病鴨
也是三角
序
這里的「趕集」不是逢一四七或二五八到集上去賣兩只雞或買二斗米的意思,不是;這是說這本集子里的十幾篇東西都是趕出來的。幾句話就足以說明這個:我本來不大寫短篇小說,因為不會。可是自從滬戰後,刊物增多,各處找我寫文章;既蒙賞臉,怎好不捧場?同時寫幾個長篇,自然是作不到的,於是由靠背戲改唱短打。這么一來,快信便接得更多:「既肯寫短篇了,還有什麼說的?寫吧,伙計!三天的工夫還趕不出五千字來?少點也行啊!無論怎著吧,趕一篇,要快!」話說得很「自己」,我也就不好意思,於是天昏地暗,胡扯一番;明知寫得不成東西,還沒法不硬著頭皮干。到如今居然湊成這么一小堆堆了!
設若我要是不教書,或者這些篇還不至於這么糟,至少是在文字上。可是我得教書,白天的工夫都花費在學校里,只能在晚間來胡扯;扯到哪兒算哪兒,沒辦法!
現在要出集了,本當給這堆小鬼一一修飾打扮一番;哼,哪有那個工夫!隨它們去吧;它們沒出息,日後自會受淘汰;我不拿它們當寶貝兒,也不便把它們都勒死。就是這個主意!
排列的次序是依著寫成的先後。設若後邊的比前邊的好一點,那總算狗急跳牆,居然跳過去了。說真的,這種「歪打正著」的辦法,能得一兩個虎頭虎腦的傢伙就得念佛!
蒙載過這些篇的雜志們允許我把它們收入這本里,十分的感激!
老舍一九三四年,二月一日,濟南。
⑤ 趕集的作品
集子內容介紹:
《五九》
描寫一個懦弱的中國人不斷地重復著國家要滅亡了,但他卻沒有勇氣起來斗爭。
《熱包子》
寫了一個發生在舊社會,即使妻子出軌,只要她再回來也可以面不改色並歡天喜地地接受她的小邱。對於小邱,最重要的只要他老婆在身邊.在他的心裡,小邱嫂是否愛他並不重要的一個小故事。
《愛的小鬼》
敘述了一個讓人莞爾的小故事:我因聽了妻子與小姨子關於見一曾相識男子的談話而起了誤會,在街上將那男子騙走,卻在回家後得知其實那男子是她們逃亡多年方才回家的哥哥。
《同盟》
兩個被拒絕了的求愛者回顧他們受挫的往事。
《大悲寺外》
是其中比較傑出的一篇,故事雖建立在敘述者的回憶之上,但事件的過程不再由敘述者簡單地講述出來,而是很小心地進行了處理。黃學監是一個好好先生,在學潮中被一個學生失手打死。敘述者每年回到北平都要到他的墓前祭掃。然而,直到小說的末尾,敘述者才在墓前邂逅那個傷害黃先生的學生,作品很精彩地描寫了後者的變態心理。
《馬褲先生》
一個旅行者自負而且毫無顧忌,好像火車上只有他一個人。
《微神》
寫的是主人公「我」和「她」的初戀,一段讓人落淚的初戀。但是好景不長,他們最後終於天各一方。
《開市大吉》
描寫三個江湖騙子開醫院的故事。
《歪毛兒》
老舍的短篇小說《歪毛兒》模仿了英國作家貝爾斯弗德的奇幻小說《恨世者》,但在命意和表現手法進行了若干改造。貝爾斯弗德《恨世者》的主題是「恨世」,但老舍《歪毛兒》的主題卻具有多義性。
《柳家大院》
是老舍著作的短篇小說,其中主要寫到了三個女性,一個是受苦受難的王家媳婦,另外一個就是她的小姑子,還有一個是她們的鄰居張家屋裡的。這三個女性,無可避免地將流入同樣的命運悲劇中。
《抱孫》
此短篇圍繞一個家庭中第三代出生死去的前前後後,諷刺了以王老太太為代表的一批老古董陳舊的思想為家庭帶來的傷害,老舍語言的諷刺特性在此達到了一個幾乎無法趕超的巔峰。全文區區幾千字,句句精彩,反諷力度拿捏之恰到好處,角度把握之妙至毫顛足以令任何一位敢於自稱諷刺幽默大師之作家汗顏。各種語氣的交互使用,詞語的費心斟酌,各種俗語、雙關語的雜糅,各種修辭手法的穿插,使這部作品的語言可說是一氣呵成,精妙無雙。
《黑白李》
老舍的短篇小說一般採用單線結構,但《黑白李》卻採用了類似魯迅《葯》的雙線結構,在傳奇故事的外殼下,隱藏著革命文學的內容,構思非常獨特。
《眼鏡》
採用了這種方法,就是一副老式的近視眼鏡居於中間位置,聯結起三個完全不同的人物:那個淺薄的學生以為不需要整天戴眼鏡也可以處理好所有的事情,那個貪財的洋車夫撿到了眼鏡以為能賣個好價錢;那個愚蠢的商人兒子以為戴上這副並不合適的眼鏡可以很體面,結果遭遇了交通事故,故事就這樣自然地展開。
《鐵牛和病鴨》
是老舍的短片小說,老舍小說充滿了對民族傳統文化的反思、批判,以北京市民社會和底層人民為描寫中心,作品中充滿了濃烈的「京味兒」。
《也是三角》寫的是兩個士兵湊錢娶同一個老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