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荊風短篇小說
㈠ 彭荊風主要作品
彭荊風的作品有:《驛路梨花》,《解放大西南》,《蠻帥部落的後代》,《初進佤山》,《太陽升起》。
一、《驛路梨花》
《驛路梨花》是中國當代作家彭荊風創作的短篇小說,最初發表於1977年11月27日《光明日報》。《驛路梨花》的敘述者「我」敘述了在自己與同行老余在哀牢山南段的深山中一間小屋借宿一天的經歷。
㈡ 彭荊風作品有哪些
彭荊風作品有:《驛路梨花》、《斷腸草》、《綠月亮》、《秦基偉將軍》、《孤城日落》。
1、《稿碼驛路梨花》
《驛路梨花》是中國當代作家彭荊風創作的短篇小說,最初發表於1977年11月27日《光明日報》。
㈢ 彭荊風都有哪些作品
彭荊風的作品有《驛路梨花》《解放大西南》《蠻帥部落的後代》《初進佤山》《太陽升起》《綠月亮》等。
一、《驛路梨花》
《驛路梨花》是中國當代作家彭荊風創作的短篇小說,最初發表於1977年11月27日《光明日報》。《驛路梨花》的敘述者「我」敘述了在自己與同行老余在哀牢山南段的深山中一間小屋借宿一天的經歷,包括行山之苦與焦慮、梨花林中的小屋、所遇瑤族老獵人、哈尼族小姑娘以及他們的故事。
該小說是彭荊風在特殊年代判攜經歷了一般人難以承受的折磨、重新舒展開寫作的雙翼後,情不自禁抒發的對在雲南邊地與朴實、純潔的少數民族人民誠摯相處時光的懷念,及對美好未來的呼喚。
㈣ 彭荊風簡介
彭荊風(1929年11月22日-2018年7月24日),男,漢族,祖籍江西萍鄉,195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原就職於成都軍區創作室,任主任,職稱文學創作一級,1956年加入江西省作家協會。
1956年9月加入中國作家協會。1990年退休。其長篇報告文學《解放大西南》獲第五屆魯迅文學獎,短篇小說《驛路梨花》入選中國初中學生課本。
(4)彭荊風短篇小說擴展閱讀:
生平經歷
彭荊風1952年開始發表作品。大多描寫邊疆戰斗生活和少數民族風土人情,具有鮮明的邊疆特色,受到好評。其中短篇小說《蘆笙吹響的時候》被列為西南地區1954年優秀小說,在全國產生影響。
1957年,與林予合寫的《邊寨烽火》,與陳希午合寫的《蘆笙戀歌》兩部電影劇本,攝製成影片,很受歡迎。 1976以後,陸續有作品問世。短篇小說集《驛路梨花》中的同名小說,寫一個純潔少女的服務獻身精神,頗得好評。
中篇小說《蠻帥部落的後代》、短篇小說《今夜月色好》、報告文學《覆蓋再覆蓋》均在全國獲獎。1962年創作的反映苦聰人由原始社會直接進入社會主義社會的長篇小說《鹿銜草》在「文革」中曾被批為毒草,也在1979年得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