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紅豆的短篇小說
⑴ 宗璞《紅豆》:熱愛與憐憫之間
《紅豆》是宗璞的短篇小說。
江玫是一個如玫瑰般熱烈單純的女孩子,齊虹是一個看似文采富澤,人生多彩卻憎恨世界的男生。他們生活在抗日戰爭期間,江玫的父親冤屈而死,齊虹的父親卻是風生水起的銀行家。但這些沒有阻擋他們相愛,他們在詩文,在音樂,在情感上找到了共鳴。然而隨著江玫的成長和局勢的變遷,她不再是那個一心想著風花雪月的單純的女學生了,受到室友肖素的感染,她決心投身革命事業,而齊虹卻要隨著家人移居國外。最後讓江玫痛徹心扉的離別到來之時,她卻只說:我不後悔。
下面摘抄作品原文,以此為線索展開故事情節:
兩人對於自由的理解不同,有一種人活著為了自己的價值,有一種人活著為了別人的價值,誰也不能說誰不好,誰也不能說誰不對。至今也一直有這樣的兩大類人存在,也許集兩家之長者最多,他們審時度勢,有時可以顧全大局,見縫插針之處維護小我。
江玫和齊虹兩人本質的差異在這里初見端倪,讀來讓人心尖一顫。
兩個人最初的吸引,最純的喜歡,哪裡顧得了這樣多的事情呢?可往往,好多悲劇,都是從此時開始醞釀的。
齊虹從來沒有變過,他對世界的憎恨,厭惡,只是包裹在對江玫的熱愛裡面,或者說是他對於極度渴求的理想的愛情的熾熱滾燙的情感,這是熱愛,是一瞬間生發的,像火苗一般剎那高漲的情感,可是焰心卻偏是最冷的。
而江玫卻不同,她不缺乏作為一個人應有的善良和憐憫,她看到衰弱的母親會心疼,得知父親冤死會難過,在美扶日時會憤怒,最重要的是,她願意投身革命去挽救「大家」。「大家」這是從不會出現在齊虹生命里的字眼。江玫的愛是憐憫,是人類出離自私自利的本能外的另一種博大的情感,就像潺潺江水,涓涓細流,劃過時間每個角落,消除乾涸與龜裂。
這愛情像鴉片煙一樣,使人不幸,而又斷絕不了。
紅豆代表思念,是情誼的傳遞。
王維的詩: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倒敘,從紅豆開始,又終於紅豆。
愛情,始於思念,又終結與思念。
齊虹的監視般的佔有欲和肖素傾盡全力的付出,兩相比較之下,輕易地把江玫推離了齊虹。
⑵ 紅豆中江枚為啥不把紅豆帶走
紅豆中江枚不把紅豆帶走是因為紅豆是江玫愛情的見證,看到紅豆,就會想起往事,心酸不已,紅豆還在,故人卻已不在,也就沒有帶走的必要了。《紅豆》是宗璞創作的短篇小說,首發於1957年第7期的《人民文學》雜志。小說以倒敘的筆法,講述了北京解放前夕,大學生江玫與戀人齊虹由於生活態度和政治立場的分歧而導致的愛情悲劇,從而展現了在時代巨變面前,一代青年知識分子艱辛而曲折的心靈歷程。全篇充滿溫馨浪漫的情調和濃郁含蓄的人情味,整體上呈現出一種唯美的風格。
⑶ 宗璞的《紅豆》解析誰能告訴我啊
作品通過大學生江玫與齊虹由於生活態度和政治立場的分歧而導致的愛情悲劇,講述的卻是一個在時代巨變面前知識分子選擇自己的人生道路的故事。愛情雖然是故事內容的主要承擔,但並不是作品的主題。作家要想表現的就是這種人生在「十字路口的搏鬥」。世事紛爭,歲月留下了一些難以忘卻的記憶。當江玫不期然而面對那兩顆色澤依舊「十分勻凈而且鮮亮」的紅豆時,一段不尋常的往事如潮般湧上心頭。宗璞的《紅豆》是運用倒敘的方式描寫全國解放前夕女大學生江玫與銀行家少爺齊虹之間的一段剪不斷、理還亂的戀愛故事,揭示了一代青年知識分子艱辛而曲折的心靈歷程。小說通過一個愛情悲劇,表達了一個在時代巨變面前如何選擇自己道路和前途的人生命題。這篇作品所包含的深刻的思想內涵與藝術激情,遠遠超過了一般意義上的愛情小說。它在短小的篇幅內可貴地表達了知識分子自己的敘事視角,雖然浮光掠影,卻隱晦地表現出知識分子在大痛苦與大歡樂交織在一起的時代洪流中所面對的人生選擇和內心矛盾,突現出作者在當時特殊年代對青年的愛情觀和心理活動的人性關懷。
⑷ 宗璞 紅豆的主要內容
內容簡介:
1956年,作為新來的幹部,江玫回到了闊別六年的大學母校。總務處為她安排的宿舍恰是她上學時住過的房間。
房間內一切如舊,她在耶穌像後找到了自己當年放的小盒子,裡面是鑲著兩粒紅豆的銀絲指環。她拿起這兩粒依然鮮亮的紅豆,往事像一層煙霧一樣從心上升起,淚水遮住了她眼睛。
1948年,江玫上大學二年級,她的生活中闖進了兩個人。一個是她的同屋、物理系大四學生蕭素,另一個是蕭素的同班同學齊虹。
蕭素以漸進引導的方式,啟蒙了江玫的革命思想,鼓勵她加入歌詠團唱《黃河大合唱》,在新詩社讀艾青和田間的詩,帶她閱讀革命書籍,邀請她在詩歌朗誦會中扮演《火把》中的唐尼,讓她參加牆報抄寫、遊行救護等工作。
有著一張清秀的象牙白色面孔的齊虹,以他在音樂和文學藝術方面的造詣贏得了江玫的愛情。二人愛得如痴如醉。
北京解放前夕,蕭素突然被捕,齊虹的反應讓江玫清楚地意識到兩人間的鴻溝無法跨越。與此同時,江母告訴了江玫她父親死亡的真相。原來,十五年前,江父也是因思想罪被抓走,不明不白地再沒有回來。
父親的屈死和母親的眼淚,切身的家庭悲劇,讓江玫更清楚自己的人生選擇。最後,在國仇家恨的交錯下,她堅定地拒絕與齊虹一起去美國,以「我不後悔」為兩人的愛情畫下了句點。
(4)女主紅豆的短篇小說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作家宗璞從大學開始創作小說,1950年後以她感到文學的范圍越來越窄,只能寫工農,而且有模式。她認為與其寫一些公式化的東西,不如不寫。
1956年「雙百」方針提出後,她覺得可以依個人意願寫東西了,於是,結合平素的所見所感,她以自己熟悉的知識分子和校園生活為題材,創作小說來表現知識分子在時代巨變的十字路口的內心搏鬥。在當年的年底,她完成了小說《紅豆》。
《紅豆》送到《人民文學》編輯部後,編輯們無異議通過這篇小說 ,將其作為「雙百」方針的創作體現,發表在1957年7月《人民文學》「革新特大號」上。
參考資料:
網路--紅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