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短篇一聲嘆息
1. 《一聲嘆息_2》txt全集下載
一聲嘆息_2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一聲嘆息
你是一條魚,偶爾游到我的心海里,泛起陣陣漣漪,又轉瞬即逝,只留下一聲嘆息。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喜歡你的。我想也許是我太寂寞了吧,我一直都是寂寞的。說不清為什麼,每天會很忙碌,很小心的忙碌,生怕哪個事情做錯了,哪句話說錯了,因為我竟再也經不起一絲一毫的風吹雨打了。可是忙完了,躺在床上,回想這一天,發現竟沒什麼可記憶的,忙忙碌碌的一天被空虛和無聊所填滿,一無所獲。所以我的內心裡一直是寂寞的,深深的寂寞。
這個時候你無意間闖了進來,喜歡和你交談,天南海北的瞎說,再也不用顧忌會不會傷了誰,會不會無意間得罪了誰。記不清有多長時間這么輕鬆了,於是每天打開電腦,總會先看看你在不在,在,心裡就會有莫名的驚喜,不在,心裡就會空空的,這是喜歡嗎?
我想我已經過了做夢的年紀,粉色的夢是屬於那些情竇初開的小孩子們的。可我仍放縱自己做了一個夢,一個和你有關的夢。夢中看著你笑,那麼純凈,那麼可愛,像個孩子一……
2. 王朔作品有些什麼
原名:王岩
性別:男性
民族:漢族
職業:作家
籍貫:北京
國籍:美國
出生:1958
1958年出生,1976年畢業於北京第四十四中,後進入中國人民海軍北海艦隊任衛生員.1980年退伍回京,進入北京醫葯公司葯品批發商店任業務員,1983年辭職靠寫作維生。1978年開始從事文學創作,自84年初處女中篇小說《空中小姐》發表在《當代》後,迄今已創作二十二個中篇小說、三個長篇小說,大約一百六十萬字,並創作了數十集電視劇。1997年1月赴美。1997年7月回國,從事自由寫作。
[編輯本段]生平簡介
王朔,1958年,出生於遼寧省岫岩縣,至今,王朔也不願講他是北京人。相反,「我是東北人」這句話他卻說得理直氣壯,出生後不久,便隨著父母來到北京郊區的一個部隊大院落戶,大院里有各地的人,唯獨沒有北京人。王朔的理解是,可能那時北京參加革命的少。自我封閉的大院生活,使作為小毛孩子的王朔不知城裡還有居民,以為那裡除了商場就是公園。
上中學後,王朔搬進了城,朝陽門的城根下,他和北京的語言發生了直接的交流。在此之前,他對北京文化幾乎沒什麼認識,北京的語言對他來講是陌生的。由此可見,今天王朔的語言,跟「老北京」是沒有淵源關系的,那是和北京的語言交流後形成的一種獨具個性的語言,只能算新北京文化中的一支。
「調侃」,成為王朔語言是最大特色。而調侃本身則是一種不硬也不軟的語言形式。這種語言形式與其說王朔是把它當成了工具,還不如說王朔把它當成了武器,作為一個普通的人,小時候所面臨的不是被尊重而是時時被侵犯。街頭的流氓,嚴肅的老師,專橫的父母都可以形成侵犯。你無力回擊這種侵犯。但你也一定要採取一種自我保護措施。王朔選擇了調侃,這樣既能化解對方造成的侮辱,又有保護自身尊嚴的功能。王朔成為人們眼中的披著文化外衣的「痞子流氓」。一種本能的反抗,和小孩調皮搗蛋差不多的把戲,卻惹得大人們生氣了。
有人問王朔:「你寫作的目的是什麼?」「當然是為了名利了。」王朔答。王朔寫了社會邊緣上的人,以往,游手好閑為社會不允許,每個人的社會位置都非常明確,新時期以來,很多人生活在社會邊緣。過去中國的中產階級,依附在權力階層,由政府、軍隊、官吏中的一些人士構成,改革開放前,這些人在政治上有很強的優越感,經濟狀況又是中等偏上。而改革開放後,這個階層逐漸瓦解,他們中的很多人有巨大的失落感,經濟上的優越被私營者代了,政治上的優越感又很模糊,他們不願從事體力勞動,又沒受過太多的教育,社會位置急劇變化,青年中的佼佼者不再是他們,社會位置的提升和知識成正比了。初期是小商小販打腰提氣,現在是受過教育、有能力的人揚眉吐氣,每個作家不可能寫盡社會中的各色人等,只能寫熟悉的人,就像有些人熟悉農民、知識分子一樣,王朔對「邊緣人」的了解,使他的筆下都是這一群人。
母親是一名醫生,父親為解放軍政治學院教員,雖非是書香門第,但家境小康,他的家庭,正是北京典型的市民家庭(這種出身對與他以後在作品輕車熟路地描寫北京市井生活有極大補益)。王朔幼時所住的是一個軍區大院兒,孩子們每天所做的不過是分伙打仗一類的事情,但那個自由的時期給王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以後的中篇小說《動物兇猛》(曾改編為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寫的就是那時的感受。王朔少年時就讀於韶山中學,在學校並非一個頑劣的學生,甚至曾經懷著"匹夫有責"的信念參與了1976年的"四五"事件,在其中雖然算不上威武不屈的英雄人物,但也曾為此被關押了三個月時間。
1976年夏,王朔高中畢業後到山東參軍,在部隊中是一個普通的"操舵兵"、衛生員甚至幫廚。1978年在大學恢復招生的時候,王朔興起了報考文科的慾望,開始練習寫作文,期間偶然將習作投往《解放軍文藝》,居然中選,這便是他的處女作,短篇小說《等待》。《等待》是一篇時代印跡很濃並且頗為稚拙的小說,文筆還很學生腔。然而在1978年剛剛粉碎四人幫的當時,它無疑是清新可喜的,一投中的也顯示了王朔的創作潛力。
此後王朔又寫過幾篇部隊題材的作品,但反響均不大。其間他曾經試圖經商,不但沒賺到什麼錢,倒是體驗了許多被騙的心情。這一段致力賺錢的經歷,後來被記錄在《橡皮人》(曾被改編為電影《大喘氣》)和《許爺》等作品中。
經商不成,無所事事之中他又開始進行創作。商人的視角使他知道什麼東西適於出售,於是他挑選了在普通人眼中頗具神秘色彩的"空中小姐"為自己的描寫對象,果然,在《當代》上一投而中。
其自謂:「身體發育時適逢三年自然災害,受教育時趕上文化大革命,所謂全面營養不良.身無一技之長,只粗粗認得三五千字,正是那種志大才疏之輩,理當庸碌一生,做他人腳下之石;也是命不該絕,社會變革,偏安也難,為謀今後立世於一錐之地,故沉潭泛起,舞文弄墨。]
90年代成為以飛揚跋扈的文字橫行文壇的痞子作家,一聲我是流氓我怕誰,直如當頭棒喝,劈手撕下所謂崇高的面紗,接下來幾乎全部的媒體都參與到這場轟轟烈烈的論戰中去,加上〈渴望〉〈編輯部的故事〉〈愛你沒商量〉〈過把癮〉等等電視劇改編的成功,王朔火遍了大江南北。
隨著出書頻率降低,王朔開始有些沉寂,〈看上去很美〉〈美人贈我蒙汗葯〉似乎顯得有些江郎才盡,真正重新引起媒體關注的,是他的一本拍磚雜文集〈無知者無畏〉,裡面把金庸瓊瑤並列成「四大俗」,從而引起一場大規模的金王論戰,與以往不同,網路的參與使這場論戰迅速升級和白熱化,而無知者無畏,也跟當年「玩的就是心跳」「過把癮就死」等王朔名言一樣,成為年度熱門話語。
最近又出新書《我的千歲寒》,收入了六篇文字。語言較以前有了新的突破,尤其是開篇《我的千歲寒》,文字簡潔,富有詩意,還被賦予了時態。最後一篇《唯物論史綱》談的是宇宙和物質,雖然有些常識性錯誤,但語言依然有著王朔式的霸氣。
2007年出新書《致女兒書》,反響平平。
[編輯本段]王朔「開炮」語錄
●「文壇釘子戶,就在這里扎著了」
●「我現在身體好極了,就是血脂高了一點」
●「別拿這個來要挾我,愛買不愛」
●「我是吃軟飯出身,軟飯硬吃」
[編輯本段]記事年表
1958年出生於遼寧省岫岩縣,曾用名王岩。
1965至1969年就讀於北京翠微小學。
1971年就讀於北京東門倉小學。
1972至1975年就讀於北京一百六十四中學。
1975年借讀於太原五中。
1976年畢業於北京四十四中學。
1977至1980年在海軍北海艦隊服役,任衛生員。
1980至1983年退伍後在北京醫葯公司葯品批發商店工作。
1983年辭職從事自由寫作至今。
[編輯本段]作品年表
原著
《和我們的女兒談話》
《我的千歲寒》(2007)《致女兒書》
《看上去很美》 (2000)
《永失我愛》 (1994)
《消失的女人》 (1993)
《痴男狂女兩世情》 (1993)
《無人喝彩》 (1993)
《青春無悔》 (1992)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1989)
《頑主》 (1988)
《輪回》 (1988)
《浮出海面》 (1985)
《空中小姐》 (1984)
編劇
《夢想照進現實》 (2006)
《一聲嘆息》 (2000)
《無人喝彩》 (1993)
《青春無悔》 (1992)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1989)
《大喘氣》 (1988)
《頑主》 (1988)
《輪回》 (1988)
分類
純情卷
《永失我愛》
《空中小姐》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動物兇猛》
《浮出海面》
《過把癮就死》
矯情卷
《懵然無知》
《劉慧芳》
《無人喝彩》
《人莫予毒》
《我是你爸爸》
諧謔卷
《編輯部的故事》
《誰比誰傻多少》
《痴人》
《枉然不供》
《頑主》
《你不是一個俗人》
《一點正經沒有》
《千萬別把我當人》
摯情卷
《我是狼》
《給我頂住》
《許爺》
《橡皮人》
《玩得就是心跳》
其他卷
《看上去很美》
《無知者無畏》
《美人贈我蒙汗葯》
《新狂人日記》
《和我們的女兒談話》
3. 琴師【短篇小說】
青絲纏繞,琴音裊裊,羅帳內傳出一聲嘆息:「琴師,你什麼時候再來陪我喝酒·····」帳內隱約可以看見人的模樣,那是一個極為俊秀的公子,鳳眼微挑,白玉一般的肌膚,顯得有幾分媚態,卻又絲毫不女氣,「這酒,怕是再也喝不上了······」
天下的劍客都知道,天下間誰為武林第一人?那當然是柳雲琴柳大公子!說起柳公子,那可是神仙一般的人物,相當神秘,相傳柳公子不僅劍術出神入化,他的琴技,詩賦也是絕頂的厲害,長相英俊,劍眉微揚,眼眸深邃黝黑,稜角分明······不過,之所以是「相傳」,因為那些未必全為真實,因為——從未有人見到過「柳雲琴」公子,不,應該是從未有活人見到過!那些見過他的人,都敗在了他的劍下!
劍客之所以為劍客,那是他們擁有「為劍而生,為劍而死」的豪氣壯志,這也是一個劍客的尊嚴,他們的輸贏決定了他們的生死,一個失敗的劍客有何顏面立足於江湖?是的,一個劍客他可以選擇死亡,但是他不能沒有尊嚴的活在世上!這就是劍客悲劇的一生!
其實,世人不知道「柳雲琴」並不是這位天下第一劍客的名字,而是他的琴的名字。
他叫琴師,卻是一個劍客。
七歲那年拜入師門,成為天下第一江清遠的徒弟,他還清楚地記得入門師傅說的第一句話:世上唯有無情無欲之人方能天下無敵。那年,他帶著師傅贈他的劍,離開了故鄉,來到這個叫「江湖」的地方。
十年,琴師在雲閑山莊生活了十年,這十年裡,師傅只負責教導他如何習劍,何為劍術,何為心術。師傅說:「你不能對任何事物產生感情,尤其是人!人啊,只要有了感情,有了慾望,他的劍,就會有破綻······包括我!現在,我是你的師傅,但當你離開這里那一刻,我就不再是你的師父,我們之間,再一次的相遇,那就只剩斗爭了······」
山莊里除了師傅還有一位婆婆,她姓孫,沒有名字,因為她也不記得自己叫什麼名字,她喜歡彈琴,她的琴彈得極好,可是她的曲子卻總是充滿了憂傷,婆婆說,這就是柳雲琴,天下間的音樂,只有它,才能奏出最美的聲音。婆婆的一生是悲哀的,沒有人知道她經歷過什麼,是什麼帶給她了一生的傷痛。
離開雲閑山莊的時候,他帶著一把劍,一個酒壺,還有——婆婆送他的琴,婆婆說:「我已經活不了多久了,這把琴,和你有緣······」眼神還是如以往的空洞憂傷,師傅什麼也沒有說,因為該說的,他早就說過了。
洛陽三月花如錦,多少功夫織得成。 洛陽城。依然繁華似錦,四季如春。路上形形色色的人都朝著一個方向。
「段飛鴻向李嘯天下了戰帖?」
「是呀,是呀,在江湖中都是有名望的前輩啊!」
「聽說就是今天午時在梅雨山決斗呢!」
「去看看······」
「小二,來一壺酒。」一個青衫青年頭戴斗笠,腰間配著一把劍,拿出酒壺。看不清青年的外貌,只是——他的周圍散發著一股冷氣。
青年接過遞來的酒壺,別在腰上,眼中若有所思,也追隨人群而去。
幾百里外,梅雨山。初春的空氣微涼,在這山之巔,卻顯得愈加陰冷。
如今,兩大武林中算得上有名氣的前輩決斗,兩條藍影掠過山頭。
劍氣使空氣變得輕盈,只見空中劍光飛過,普通人根本看不清兩位大俠的一招半式,是的,他們的劍很快,絲毫不讓對方發現自己的破綻。
其實,這兩個人的劍法上的造詣差不多,唯一可比的不過是持久性罷了。
「哼······」在離打鬥不到一里處的一棵大樹上,沒有人注意到一個青年躺在上面,他頭戴斗笠,嘴裡夾著一根樹葉,眯著眼睛······沒錯,他就是眯著眼睛,可就算如此,他依然知道,段飛鴻要輸了!這場決斗的勝負已定。是的,真正的高手,他用來看事物的,往往不是眼睛,而是耳朵!
果然,不出片刻,段飛鴻倒在了地上,這個武林,從此又少了一個劍客。
「江湖的『仁義劍客』也不過如此······」從樹上跳下來一個人影,他帶著斗笠,看不到面容,從聲音中可以聽出來,他還只是個少年。
「誰?」李嘯天驚道,在聲音發出之前,他確實沒有感受到附近的氣息,而且,看著這個少年身後的樹,怎麼可能?他還只是個少年,在這么近的距離內竟然沒被劍氣所傷?習武之人都知道,比武之時不能在十里內觀看,這個小子究竟是不懂規矩,還是······
「好個口出狂言的後生,難道你還想和老匹夫打鬥一場不成?到時候,可不要說前輩欺負後輩······」作為這場比斗的贏家「仁義劍客」李嘯天豈能讓後輩如此放肆。
「哼,就憑你?已經是身疲力竭之軀了,和你比?那我豈不是以少欺老·····」他的口中透著幾絲輕蔑。
「你······」
「三日後,在這里,再戰吧······」轉身,留下一個挺拔的背影,他的聲音變得悠遠······
於是,江湖有了新的熱門話題,決斗現場驚現少年!這個看似平凡的無名的少年究竟是誰呢?
然而,這個話題人物此時卻悠閑的喝著小酒······
「呵呵,你倒是閑哉,你可知······」柔魅的聲音戛然而止,只剩下酒水流入喉嚨的聲音。
「來,喝酒······」攬過來人的肩膀,揚起手中的酒壺,酒水就入了他的嘴。 來人是個看似和他年紀相仿的少年,一襲青衫,鳳眼微挑,顯得有幾分邪氣,是個十分英俊的少年。
「琴師,你總是這樣······」他笑到,「你明知道我喝酒從來不用杯。」
是的,這個在短時間就引起江湖注意的青年,就是剛從雲閑山莊出來不久的琴師,而這個俊美少年——劍中有劍仙,酒中有酒仙,他便是那酒中仙!他是琴師的知己,唯一的朋友,這便是琴師終日與酒為伴的原因。
琴師是一個冷性之人,這或許是從小師傅教導的原因,可是,只有在面對酒仙的時候,他才可以放開自己,酒仙他是一個懂得傾聽的人,傾聽的不是他的言語,而是他的內心!所以,他們的交流不需要太多言語,因為他們有足夠的默契。
談笑之間,時光飛逝……永遠,都讓人覺得那麼短暫……
三日後,幕時,梅雨山峰,一片黯然。
「小夥子,你現在認輸還來得及,誰年輕的時候沒干過荒唐的事情,只要你和老夫道個歉,老夫還是可以……」不是李嘯天看不起後輩,而是,這個後輩實在是在江湖沒有名號,這樣一個沒有任何經驗的江湖後生,只怕是他太過於輕狂……
「哼,前輩,廢話少說,開始吧!」琴師打斷了他的話,他看不起這種仗著自己的經驗豐富自以為很了不起的人,前輩?其實還是喊得太客氣了……
「你,你這個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小子,讓老夫前來教訓教訓你!!」 說完,不留絲毫餘地的出手,沒有任何忍讓。
暮色之中,觀看的人看得不是十分清楚,能依稀看清的只是空中飛動的劍光。
空氣變得寧靜,聽不見風的呼聲,只是——剎那之間,一道劍影飛過,空氣瞬間流動起來,還來不及看清發生了什麼,一切又瞬間歸為靜止……一切,都已經結束,可是,在場的人,沒有一個人看見到底發生了什麼,根本來不及看——就已經結束!這樣的速度,已經無法用語言來描述,因為——沒有人有過這樣的速度!
李嘯天躺在了地上,他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看清了這個少年的模樣,原以為,他是年少輕狂,看來——輕狂的不是他,而且他!是他自己!李嘯天安詳的閉上了眼睛,被江湖後輩打敗,原本應該是件極丟臉的事情,可是,在這一刻,李嘯天沒有這樣的想法,也許,這個江湖應該猶後輩們來掌控了……
劍尖在滴血,一滴一滴的落下,空氣中可以聽到血滴落的回聲。這是最好的結果,劍客死在了劍下!這是每一個劍客一生的榮耀!
是的,從此,江湖上少了一個李嘯天,卻多了一個叫「柳雲琴」的少年。
其實,琴師問過酒仙,為何要在戰帖上留名「柳雲琴」,那明明只是他琴的名字,而不是他的名字,酒仙狡黠一笑:「因為——我喜歡……」接著,兩人相視一笑,繼續飲酒尋歡。
殺人本不是一件神聖而美麗的事情,更何況,琴師本就不是一個輕視生命的人,況且天下真正值得他為之拔劍的人實在太少,戰久了,就慢慢變得寂寞,在這過去的五年裡,能夠和他比斗的人,都已經不在了……
琴師終日與酒作伴,可是,連酒仙都已經看出來,他寂寞了!這種寂寞不是無人相伴,這種寂寞只有身在高處的人才能體會!高處不勝寒,可是,明知高處寒,偏愛高寒境!劍客,一輩子都離不開劍,他們用一輩子,去追尋最高的劍道,可是,何處是最高?難不成是天下第一?
「其實,你一點都不在乎「天下第一」這個名號,你只是想找個對手……沒有對手,讓你感覺寂寞……即使是我,也緩解不了你的寂寞!」酒仙倚著欄桿調笑道,「其實,你的心中早已有了人選,可是,你卻在害怕,你害怕他被你打敗,因為……你就會更加寂寞了!我說得對嗎?」看著舉著酒杯望著遠方的人,他的心思,他一直都懂。
「為什麼……你總是……?」拉回遠眺的視線,看著眼前的人,他是如此灑脫不羈,笑看紅塵庸人自擾。
「哈哈哈哈哈哈……」笑聲打斷了琴師的話,接著,兩人就莫名其妙的笑了起來……
「我知道,你一定會回來找我……只有這樣,你才配當我的徒弟!」江清遠的聲音一如往昔般沒有溫度,也許,是他清凈慣了。
「師傅……」琴師非常激動,是的,不是不忍,而是激動,面對對手的激動,想要一決高下的情不自禁!
「不,我早已不是你的師傅,我和你說過,出了雲閑山莊,我們就再無瓜葛,我不會因為你是我的徒弟就手下留情!」這是兩個劍術絕頂人的對決,「殺了我,你就是天下第一!」
葉落無聲,風過留痕。天下間沒有知道,在這里的兩個絕世劍客的比武,沒有戰帖,沒有宣言!
寒冬至。
雲閑山莊下了一場大雪,壓彎彎所有的樹枝,除了——庄中的梅花,今年的梅花格外盛開,那朵朵紅梅站在枝頭,綻放出血紅一般的花…… 庄內,談笑風生。
「我還以為,再也等不到你喝酒了呢!」酒仙笑著看著這對在互相敬酒的師徒。
琴師笑著回看了酒仙一眼,有些話,不必多說,一個眼神就可以明白。是的,這場決斗沒有勝負!無論是出於什麼原因,結果都是一樣——平局!
其實,結果在這瞬間又變得不那麼重要,如酒仙所言,他現在快樂,沒錯,快樂而不寂寞,也許,這就是最好的結局,也是最悲的結局……沒有人知道,他們什麼時候會再次興起,再來鬥上一場,不死……不休……
酒仙看著杯中的酒水,天下第一?天下哪有什麼第一?誰能真的無情無欲?最終都不過是有情之人罷了……所以,永遠,都不會有第一!
4. 急求王朔作品評論,王朔研究
王朔,1958年,出生於遼寧省岫岩縣,至今,王朔也不願講他是北京人。相反,「我是東北人」這句話他卻說得理直氣壯,在他出生後不久,他便隨著父母來到北京郊區的一個部隊大院落戶。在他居住的大院里,匯聚了全國各地的志士,唯獨沒有北京人。王朔的理解是,可能那時北京這地兒參加革命的少。自我封閉的大院生活,使作為小毛孩子的王朔不知城裡還有居民,以為那裡除了商場就是公園。
這也怪不得他,最遠他才到過北京的西單,見識也就可想而知了。上中學後,王朔搬進了城,朝陽門的城根下,他和北京的語言發生了直接的交流。在此之前,他對北京文化幾乎沒什麼認識,北京的語言對他來講是陌生的。由此可見,今天王朔的語言,跟「老北京」是沒有淵源關系的,那是和北京的語言交流後形成的一種獨具個性的語言,只能算新北京文化中的一支。
「調侃」,成為王朔語言是最大特色。而調侃本身則是一種不硬也不軟的語言形式。這種語言形式與其說王朔是把它當成了工具,還不如說王朔把它當成了武器,作為一個普通的人,小時候所面臨的不是被尊重而是時時被侵犯。街頭的流氓,嚴肅的老師,專橫的父母都可以形成侵犯。你無力回擊這種侵犯。但你也一定要採取一種自我保護措施。王朔選擇了調侃,這樣既能化解對方造成的侮辱,又有保護自身尊嚴的功能。應該說,這種調侃的形成是很自然的,並不是痞子的專利。但由於這種調侃對自認為很體面的人也無情地嘲弄,於是一種自尊和另一種自尊便抗衡起來,王朔成為人們眼中的披著文化外衣的「痞子流氓」。一種本能的反抗,和小孩調皮搗蛋差不多的把戲,卻惹得大人們生氣了。
有人問王朔:「你寫作的目的是什麼?」「當然是為了名利了。」王朔答。就寫作本身而言,王朔是個作家,但是他又不是人們心目中所設計的那種作家:人格多偉大,道德多完善,行為多文明,是人類的楷模,靈魂的工程師。他沒有那麼高的境界。盡管如此,他對文學的貢獻仍不可抹煞。他寫了社會邊緣上的人,以往,游手好閑為社會不允許,每個人的社會位置都非常明確,新時期以來,由於中國政治生活的改善,社會空氣的緩和,職業的劃分已經不是「工農兵」和「知識分子」簡單的四大樣,很多人生活在社會邊緣。過去中國的中產階級,依附在權力階層,由政府、軍隊、官吏中的一些人士構成,改革開放前,這些人在政治上有很強的優越感,經濟狀況又是中等偏上。而改革開放後,這個階層逐漸瓦解,他們中的很多人有巨大的失落感,經濟上的優越被私營者代了,政治上的優越感又很模糊,他們不願從事體力勞動,又沒受過太多的教育,社會位置急劇變化,青年中的佼佼者不再是他們,社會位置的提升和知識成正比了。初期是小商小販打腰提氣,現在是受過教育、有能力的人揚眉吐氣,每個作家不可能寫盡社會中的各色人等,只能寫熟悉的人,就像有些人熟悉農民、知識分子一樣,王朔對「邊緣人」的了解,使他的筆下都是這一群人。
母親是一名醫生,父親為解放軍政治學院教員,雖非是書香門第,但家境小康,他的家庭,正是北京典型的市民家庭(這種出身對與他以後在作品輕車熟路地描寫北京市井生活有極大補益)。王朔幼時所住的是一個軍區大院兒,孩子們每天所做的不過是分伙打仗一類的事情,但那個自由的時期給王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以後的中篇小說《動物兇猛》(曾改編為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寫的就是那時的感受。王朔少年時就讀於韶山中學,在學校並非一個頑劣的學生,甚至曾經懷著"匹夫有責"的信念參與了1976年的"四五"事件,在其中雖然算不上威武不屈的英雄人物,但也曾為此被關押了三個月時間。
1976年夏,王朔高中畢業後到山東參軍,像在《動物兇猛》中他所記述的那樣,他渴望戰爭,希望成為英雄。然而在部隊中他並沒有成為一名叱吒一時的風雲人物,他只是一個普通的"操舵兵"、衛生員甚至幫廚。1978年在大學恢復招生的時候,王朔興起了報考文科的慾望,於是開始練習寫作文,期間偶然將習作投往《解放軍文藝》,居然中選,這便是他的處女作,短篇小說《等待》。《等待》是一篇時代印跡很濃並且頗為稚拙的小說,文筆還很學生腔。然而在1978年剛剛粉碎四人幫的當時,它無疑是清新可喜的,而且它的一投中的,也分明顯示了王朔的創作潛力。
此後王朔又寫過幾篇部隊題材的作品,但反響均不大。其間他曾經試圖經商,但似乎流年不利,不但沒賺到什麼錢,倒是體驗了許多被騙的心情。這一段致力賺錢的經歷,後來被記錄在《橡皮人》(曾被改編為電影《大喘氣》)和《許爺》等作品中。
經商不成,無所事事之中他又開始進行創作。商人的視角使他知道什麼東西適於出售,於是他挑選了在普通人眼中頗具神秘色彩的"空中小姐"為自己的描寫對象,果然,在《當代》上一投而中。
其自謂:「身體發育時適逢三年自然災害,受教育時趕上文化大革命,所謂全面營養不良.身無一技之長,只粗粗認得三五千字,正是那種志大才疏之輩,理當庸碌一生,做他人腳下之石;也是命不該絕,社會變革,偏安也難,為謀今後立世於一錐之地,故沉潭泛起,舞文弄墨.]
1958年出生,1976年畢業於北京第四十四中,後進入中國人民海軍北海艦隊任衛生員.1980年退伍回京,進入北京醫葯公司葯品批發商店任業務員,1983年辭職靠寫作維生。1978年開始從事文學創作,自84年初處女中篇小說《空中小姐》發表在《當代》後,迄今已創作二十二個中篇小說、三個長篇小說,大約一百六十萬字,並創作了數十集電視劇。1997年1月赴美。1997年7月回國,從事自由寫作。
90年代成為以飛揚跋扈的文字橫行文壇的痞子作家,一聲我是流氓我怕誰,直如當頭棒喝,劈手撕下所謂崇高的面紗,接下來幾乎全部的媒體都參與到這場轟轟烈烈的論戰中去,加上〈渴望〉〈編輯部的故事〉〈愛你沒商量〉〈過把癮〉等等電視劇改編的成功,王朔名符其實地火遍了大江南北。
隨著出書頻率降低,王朔開始有些沉寂,〈看上去很美〉〈美人贈我蒙汗葯〉似乎顯得有些江郎才盡,真正重新引起媒體關注的,是他的一本拍磚雜文集〈無知者無畏〉,裡面把金庸瓊瑤並列成「四大俗」,從而引起一場大規模的金王論戰,與以往不同,網路的參與使這場論戰迅速升級和白熱化,而無知者無畏,也跟當年「玩的就是心跳」「過把癮就死」等王朔名言一樣,成為年度熱門話語。
最近又出新書《我的千歲寒》,收入了六篇文字。語言較以前有了新的突破,尤其是開篇《我的千歲寒》,文字簡潔,富有詩意,還被賦予了時態。最後一篇《唯物論史綱》談的是宇宙和物質,雖然有些常識性錯誤,但語言依然有著王朔式的霸氣。
【記事年表】
1958年出生於遼寧省岫岩縣,曾用名王岩。
1965至1969年就讀於北京翠微小學。
1971年就讀於北京東門倉小學。
1972至1975年就讀於北京一百六十四中學。
1975年借讀於太原五中。
1976年畢業於北京四十四中學。
1977至1980年在海軍北海艦隊服役,任衛生員。
1980至1983年退伍後在北京醫葯公司葯品批發商店工作。
1983年辭職從事自由寫作至今。
【作品年表】
原著
《我的千歲寒》(2007)
《看上去很美》 (2000)
《永失我愛》 (1994)
《消失的女人》 (1993)
《痴男狂女兩世情》 (1993)
《無人喝彩》 (1993)
《青春無悔》 (1992)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1989)
《頑主》 (1988)
《輪回》 (1988)
《浮出海面》 (1985)
《空中小姐》 (1984)
編劇
《夢想照進現實》 (2006)
《一聲嘆息》 (2000)
《無人喝彩》 (1993)
《青春無悔》 (1992)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1989)
《大喘氣》 (1988)
《頑主》 (1988)
《輪回》 (1988)
分類
純情卷
·《永失我愛》
·《空中小姐》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動物兇猛》
·《浮出海面》
·《過把隱就死》
矯情卷
·《懵然無知》
·《劉慧芳》
·《無人喝彩》
·《人莫予毒》
·《我是你爸爸》
諧謔卷
·《編輯部的故事》
·《誰比誰傻多少》
·《痴人》
·《枉然不供》
·《頑主》
·《你不是一個俗人》
·《一點正經沒有-頑主續篇》
·《千萬別把我當人》
摯情卷
·《我是狼》
·《給我頂住》
·《許爺》
·《橡皮人》
·《玩得就是心跳》
其他卷
·《看上去很美》
·《無知者無畏》
·《美人贈我蒙汗葯》
5. 談歌的作品有什麼
談歌原名譚同占。河北順平人。1984年畢業於河北師范大學中文系。1971年參加工作,歷任河北宣化鋼鐵公司服務公司工人、宣傳幹事、車間主任,保定冶金部地球物理勘查院宣傳幹事、秘書、副科長及下屬企業副經理、經理,《冶金報》、《冶金地質報》記者,河北省作協專業作家。1979年開始發表作品。1996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文學創作一級。著有長篇小說《城市守望》,中篇小說集《我曾讓你傻半天》、《城市熱風》、《大廠》等。中篇小說《年底》獲河北省第五屆文藝振興獎,《大廠》獲河北省第六屆文藝振興獎、《小說月報》第七屆百花獎及《人民文學》獎。
作品
《大忙年》、《官司》、《山問》、《意外》、《城市警察》《大廠》、《天下荒年》
6. 談歌長篇小說有哪些短篇小說有哪些
主要作品集或主要長篇小說
中篇小說集《大廠》(百花文藝出版社1997年)
中篇小說集《城市熱風》(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7年)
長篇小說《城市守望》(百花文藝出版社1997年)
長篇小說《家園筆記》(人民文學出版社1999年)
短篇小說集《人間筆記》(百花文藝出版社2001年)
短篇小說集《絕唱》(長江文藝出版社2001年)
雜文隨筆集《一吐為快》(遠方出版社2001年)
中篇小說集《天下故事》(百花文藝出版社2002年)
中篇小說集《英雄傳說》(台灣知本家出版社2005)
隨筆集《品讀水滸人物》(百花文藝出版社2007年)
長篇小說《票兒》(湖南文藝出版社2009年)
短篇小說集《人間筆記2》(百花文藝出版社2011年)
隨筆集《燈下閑讀》(地震出版社2013年)
長篇小說《曲之殺》(江蘇文藝出版2010年)
1990年以來部分長篇小說、中篇小說存目:
《山毛櫸》(中篇)《昆侖》1990年5期
《那一陣我活得沒滋味》(中篇)《小說家》1991年6期
《空槐》(中篇)《長城》1993年5期
《狗頭金》(中篇)《荷花澱》1994年1期
《我曾讓你傻半天》(中篇)《天津文學》1994年1期
《大忙年》(中篇)《北京文學》1994年7期(中篇小說選刊轉載)
《猴兒的故事》(中篇)《小說創作》1994年12期
《山問》(中篇)《長城》1995年1期(中篇小說選刊轉載)
《年底》(中篇)《中國作家》1995年3期
《天下大事》(中篇)《北京文學》1995年6期(中篇小說選刊轉載)
《野民嶺》(中篇)《小說林》1995年4期(中篇小說選刊轉載)
《天下無忌》(中篇)《珠海》1995年4期
《天下荒年》(中篇)《北京文學》1995年10期
《黑日》(中篇)《長城》1995年5期
《高山流水》(中篇)《當代作家》1995年6期
《廁觴》(中篇)《天津文學》1995年11期
《大廠》(中篇)《人民文學》1996年1期
《天下書生》(中篇)《小說家》1996年1期
《城市警察》(中篇)《小說林》1996年2期
《天下濤濤》(中篇)《芙蓉》1996年3期
《城市行為》(中篇)《作品爭鳴》1996年12期
《城市熱風》(中篇)《北京文學》1996年7期
《雪崩》(中篇)《當代》1996年4期
《熱風》(中篇)《十月》1996年4期
《天下匆匆》(中篇)《百花洲》1996年4期
《大廠續》(中篇)《人民文學》1996年8期
《官司》(中篇)《東海》1996年10期
《車間》(中篇)《上海文學》1996年10期
《西天路上》(中篇)《海峽》1996年5期
《警察的故事》(中篇)《啄木鳥》1997年3期
《危礦》(中篇)《春風》1997年3期
《天下憂年》(中篇)《北京文學》1997年3期
《下崗》(中篇)《百花洲》1997年4期
《長河落日圖》(中篇)《今古傳奇》1997年4期
《污染》(中篇)《芳草》1997年8期
《小廠》(中篇)《時代文學》1997年3期
《年初》(中篇)《中國作家》1997年5期
《城市》(中篇)《人民文學》1997年10期
《風波》(中篇)《作品》1997年11期
《陽光里的股東們》(中篇)《北京文學》1998年1期
《絕士》(中篇)《十月》1998年2期
《山草謠》(中篇)《東海》1998年4期
《年前秧歌》(中篇)《山花》1998年4期
《城市劇團》(中篇)《時代文學》1998年3期
《鄉關何處》(中篇)《特區文學》1998年3期
《大地無垠》(中篇)《春風》1998年10期
《的爺》(中篇)《人民文學》1998年10期
《猴事》(中篇)《小說家》1998年4期
《天絕》(中篇)《十月》1999年2期
《無處告別》(中篇)《長城)1999年2期
《家園筆記》(長篇節選)《當代》1999年5期
《逍遙樓》(長篇小說)《今古傳奇》1999年6期
《城市檢查官》(中篇)《啄木鳥》2000年第1期
《意外》(中篇)《上海小說》2000年3期
《遭遇背景》(中篇)《江南》2000年第1期
《豪氣沖天》(中篇)《十月》2000年2期
《你千萬別往心裡去》(中篇)《上海小說》2000年2期
《陽光下發生的事情》(中篇)《上海小說》2001年3期
《楊志賣刀》(中篇)《十月》2001年5期(小說月報轉載)
《商敵》(中篇)《青春閱讀》2001年10期(中篇小說選刊轉載)
《陽光下的沖突》(中篇)2001年3期
《不服氣你去試一試》(中篇)《上海小說》2001年3期
《大雨到來之前》(中篇)《長江文藝》2002年9期
《神探白玉堂》(長篇小說)《小說月報原創版創刊號》2002年
《城市傳說》(中篇)《十月》2002年2期(小說月報轉載)
《城市秧歌》(中篇)《上海小說》2002年1期(作品爭鳴轉載)
《城市遷徙》(中篇)《當代》2004年3期(作品爭鳴轉載)
《火車提速》(中篇)《上海小說》2003年6期(小說選刊轉載)
《血色黃金》(長篇小說)《小說月報》2003年2期
《旁觀者迷》(中篇)《啄木鳥》2005期1期
《廣陵散》(長篇小說)《十月長篇小說》2005年增刊
《黑幕重重》(長篇小說)《今古傳奇》2006年1期
《老樂的執迷不悟》(中篇)《小說月報原創版》2006年4期(新華文摘、作家文摘轉載)
《核磁共振》(中篇)《當代》2006年6期(小說選刊轉載)
《玄武門小說(節選)》(長篇)《十月長篇小說》2007年2期
《明天有暴雨》(長篇小說)《長江文藝長篇小說卷》2008年
《升國旗奏國歌》(中篇)《小說月報原創版》2008年3期
《人物筆記二題》(中篇)《天津文學》2008年9期(小說月報轉載)
《鳳凰令》(長篇小說)《今古傳奇》2009年3期
《局中局》(長篇小說)《今古傳奇》2010年6期
《票兒》(長篇小說節選)《小說界》2009年5期
2重要短篇小說:編輯
《筆記二題》(短篇)《東海》1990年10期
《筆記三題》(短篇)《河北文學》1990年11期
《大黑和二黑》(短篇)《河北文學》1992年4期
《筆記二題》(短篇)《東海》1992年6期
《筆記二題》(短篇)《四川文學》1992年10期
《筆記二題》(短篇)《天津文學》1992年8期
《絕活》(短篇)《河北文學》1992年12期
《筆記二題》(短篇)《春風》1993年7期
《三叔的故事》(短篇)《百花園》1993年6期
《名流》(短篇)《北京文學》1994年1期(中華文學選刊轉載)
《絕情》(短篇)《春風》1994年1期
《筆記二題》(短篇)《鴨綠江》1994年1期
《絕賭》(短篇)《春風》1994年3期
《筆記三題》(短篇)《天津文學》1994年7期(中華文學選刊轉載)
《名角》(短篇)《當代人》1994年6期
《筆記二題》(短篇)《當代人》1994年10期
《猴之事》(短篇)《廣州文藝》1994年3期
《筆記三題》(短篇)《作品》1995年10期
《筆記二題》(短篇)《中國作家》1996年3期
《賺了三塊四角六分錢》(短篇)《廣州文藝》1995年4期
《絕橋》(短篇)《小說界》1995年5期
《喬邁下海》(短篇)《當代人》1995年6期
《筆記二題》(短篇)《當代人》1995年10期
《絕人》(短篇)《北方文學》1996年1期(小說月報轉載)
《筆記三題》(短篇)《春風》1996年7期
《筆記二題》(短篇)《飛天》1996年7期
《李秀平的故事》(短篇)《作家》1996年11期
《城市票友》(短篇)《當代人》1996年11期(小說月報轉載)
《岳姑娘的故事》(短篇)《芒種》1996年1期
《絕店》(短篇)《當代人》1997年2期
《大哥的故事》(短篇)《長城》1997年3期
《短篇二題》(短篇)《芙蓉》1997年3期
《犯罪心理學》(短篇)《羊城晚報》1997年8月
《絕橋》(短篇)《春風》1998年5期
《事件》(短篇)《佛山文藝》1998年5期
《筆記三題》(短篇)《當代作家》1998年5期
《絕偽》(短篇)《小說家》1998年6期
《單刀赴會》(短篇)《當代人》1999年2期(小說月報轉載)
《筆記五題》(短篇)《上海小說》1999年3期(小說月報轉載)
《短篇二題》(短篇)《紅岩》1999年3期
《秦瓊賣馬》(短篇)《人民文學》1999年10期(新華文摘轉載)
《高大力的故事》(短篇)《青春閱讀》2000年1期
《布店》(短篇)《章回小說》2000年10期
《賭客》(短篇)《紅岩》2000年5期
《李二娘的故事》(短篇)《廣州文藝》2000年12期
《賀梁紅梅》(短篇)《作家》2005年5期(小說月報轉載)
《海口》(短篇)《長城》2005年4期(小說月報轉載)
《萬家福超市》(短篇)《當代人》2005年9期(小說月報轉載)
《絕印》(短篇)《人民文學》2005年12期(小說月報轉載)
《穆桂英掛帥》(短篇)《上海小說》2006年1期(小說月報轉載)
《絕品二題》(短篇)《長城》2002年5期(小說月報轉載)
《絕渡》(短篇)《長城》2003年3期(小說選刊轉載)
《老頭包子》(短篇)《青春閱讀》2005年12期
《故事、事故》(短篇)《北京文學》
《黑子和石頭》(短篇)《小說月報原創版》2007年2期
《保姆張秀梅》(短篇)《中國作家》2007年5期
《和平里10樓》(短篇)《作品》
《馬洪剛的愛情》(短篇二則)《作品》2008年4期
《孟家母子》(短篇)《山花》2005年6期
《老同學三題》(短篇)〈長城〉2006年6期(小說月報轉載)
《暴水橋頭》(短篇二則)《小說界》2005年5期(中華文學選刊轉載)
《酒道》(短篇)《現代小說》2006年創刊號
《張子和》(短篇)《北京文學》2006年10期(小說月報轉載)
《老張》(短篇)《當代人》2006年5期(小說月報轉載)
《天香醬菜》(短篇)《作家》2007年1期(小說月報轉載)
《洗澡》(短篇)《作品》2007年7期(小說月報轉載)
《郭氏姐妹》(短篇)《芒種》2007年8期
《一聲嘆息》(短篇)《啄木鳥》2007年5期
《蘇子玉、龍粥》(短篇)《十月》2008年5期
《瓷人》(短篇)《上海文學》2007年9期
《鋦人》(短篇)《上海文學》2007年12期
《兩個女人》(短篇)《芒種》
《紫硯》(短篇)《啄木鳥》(小說選刊轉載)2009年1期
《魚塘女人》(短篇)《啄木鳥》2009年6期(小說月報轉載)
《拾荒女人》(短篇)《啄木鳥》2010年9期
《奇人與奇石》(短篇)《中國作家》2010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