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短篇小說怎麼寫才好看
❶ 短篇小說的寫作要求一共有幾點
短篇小說寫作要求如下:
1、精煉文字,重點突出,斟酌字句。短篇小說因為篇幅有限,寫作的時候,要做到行文簡潔,重點突出,故事背景要追求簡練,每一句話都要嚴謹精煉,斟酌字句。
寫作時,少用長句,多用短句。長句會讓讀者讀起來很累,讓人有透不過氣的感覺,最好長短相間,讓讀者讀起來快,也有節奏感。
修改的時候,就把那些抽象的形容詞,副詞給替換成一些更具體,容易產生想像的名詞+動詞的組合。
❷ 新手如何寫短篇小說
新手如何寫短篇小說:
1. 構思故事情節:許多優秀的短篇小說家認為,創作靈感往往來源於生活與藝術的結合。關注生活,捕捉靈感,是寫好短篇小說的關鍵。有了靈感後,慢慢填充,故事的大概情節就基本可以定下了。
2. 設定主題名稱:讀者在瀏覽文章時,第一眼注意到的是小說的名字和作者的名字。在沒有名氣時,需要在小說名字上下一翻功夫,讓短短幾個字能夠明確地凸現出小說主題。
3. 構建情節發展的事件:沒有精彩的故事情節,即使語句再華麗,布局再完美,也是失敗的。這需要一定的技巧,對於新人來說,還是需要下一翻功夫的。
4. 制定大綱:當你的靈感形成,腦海中也有了故事的大概模樣,想要在文中布局的故事情節也有了眉目,這時候就需要一份大綱了。大綱包括人物、情節、環境的概括,這在短篇小說的創作中也同樣重要。一份兩三百字的大綱,可以讓你的心中有數,同時也可以避免出現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寫什麼的窘境。
5. 注重主題:短篇小說中,故事占據一部分,主題也同樣重要。一部好的短篇小說,除了精彩的劇情,還會在背後藏著一個想要告訴觀眾的點。
❸ 【轉】如何寫好短篇小說
(一)「橫切懸念,倒敘事件」法 這是指作者為避免平鋪直敘,在小說首段就設置提挈全篇、籠罩全文的懸念,故意給讀者造 成疑團,以激起讀者產生興趣讀下去。《湖北日報》發表過的一篇《一雙明亮 的眼睛》,就採取這一手法。
(二)「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法 世界藝術大師卓別林有一句名言:「我總是力圖以新的方法來創造意想不到的東西。假如我 相信觀眾預料我會在街上走,那我便跳上一輛馬車去。」(引自《卓別林——偉大的流浪漢 》一書),這就告訴我們,創作結構要巧,首先要「出其不意」,這是第一步。但更重要的 ,是所敘述的情節,必須在情理之中。所謂情理之中,是指這種「出其不意」,與小說中人 物性格的發展合拍,合乎客觀規律,合乎生活邏輯。它不是荒誕的,不是臆造的。既曲折離 奇,又理所當然。 如美國作家歐·亨利的《麥琪的禮物》,就非常巧妙地作到了這一點。
(三)「淡化情節,形散神聚」法 這種創作法,從表面看,沒有出其不意的情節,沒有激烈的矛盾沖突,而且平鋪直敘,一直 是淡淡的氣氛。但是,在這平鋪直敘中,帶有涌襲心靈的感情;在這淡淡的凄涼中,帶有一 種說不出的人生韻味,常常是「無情」更有情,無聲勝有聲。 如張潔寫的《拾麥穗》
(四)「一箭雙雕,一點兩面」法 作者在寫小說中,似導戲的導演,常常讓舞台上的角色拿這樣或那樣的道具。好導演會利用 這個「道具」,不只讓一個角色,而使許多角色與這個「道具」有關系;不只讓一方,而是 讓矛盾的雙方都與這個「道具」打交道。這樣,就可以從這個「道具」身上挖掘人物心靈世 界,揭露生活本質,完成作者在這發現上的美學思想。 當代英國作家斯丹·巴斯托的短篇《 二十先令的銀幣》就是如此。
(五)「偶然中必然,必然中偶然」法 小說作者要學會在生活中發現偶然中隱 藏著的必然性,學會在寫小說時運用這種偶然中的 必 然性。它能引發讀者尋根盤底地、津津有味地追讀下去,而且能揭示生活中不易發現的本質 意義。 如法國小說《項鏈》的作者莫泊桑,對此技巧就運用得非常漂亮
(六)「銀絲串珠,數點一線」法 當今現代派小說家面對某些人的精神危機,產生了恐懼感。於是他們常常用荒誕的、超現 實的、生活中還沒出現的、純粹主觀想像的「抽象」物於以編織描繪——以反映他們的世界 觀 。而且在寫法上,從表面看,往往是分離的、意識流的、不易理解的。但是,仔細讀,會發 現 ,這些小說內部是互為聯系,相輔相成,彼此烘托,合成一體的。可稱之為「銀絲串珠,數 點一線」吧。 如美國作家亨利·斯萊薩寫的短篇小說《……以後》。
(七)「明線暗線——雙環連套」法 這種小說技巧是運用文中兩個一明一暗的線索,平行交叉,雙環連套,從一個人物引出一 個人物,從一個故事引出一個故事,不僅使兩個人物、兩個故事發生密切的關系,而且不斷 豐富人物性格,推動主題思想深化。 如魯迅寫的小說《葯》就是如此。
(八)「欲揚先抑」和「欲抑先揚」法 這種創作技巧是,作者把自己准備著力表現的人物,不妨先壓一壓,就如伸出去打人的拳頭 ,先縮一縮。這樣,擊出去,更有力;而准備貶低的人物,則不妨先讓他「威風威風」,然 後,讓他從「威風嶺」上掉下來,便「摔」得更慘。這里,先看看「欲揚先抑」的典型例子,它就是馬烽寫的《我的第一個上級》。
(九)「盆中藏月,以小見大」法 用這個技法的小說,一般題材單純,場景單一,人物較少,情節相對來講也比較平淡。但如 何從單純的題材和不長的篇幅里塑造豐滿的形象和挖掘出較深的主題,就得「盆中藏月,以 小見 大」了。 作家葉文玲用此法結構的《藤椅》
(十)「餘音繞梁,三日不絕」法 這是講小說收尾的技巧。故事的開頭好,發展好,但最後一個音符,最後一抹油彩,最後一個標點處理若不當,也會虎頭蛇尾,歸之失敗。因為這不僅是作品的落腳處,還需把作品最精粹的地方展現出來。
❹ 怎樣能寫好短篇小說
短篇小說作為一種流行的小說形式,以其精煉的情節和鮮明的人物形象受到讀者喜愛。它通常選取生活中的典型片段,圍繞一組矛盾展開,通過一兩個主要人物來突出主題,傳遞深刻的思想。寫作短篇小說時,首先需要立意深遠,能夠通過小故事反映廣泛的社會現象或人性。例如,一個發生在普通家庭的故事,可以揭示社會的溫暖與冷漠,通過具體的人物和情節,讓讀者感受到生活的復雜性和多樣性。
其次,在結構上,短篇小說需要巧妙布局,以輕舉重的方式處理情節。開篇要引人入勝,沖突設置要合理,高潮部分要扣人心弦,結局要耐人尋味。通過精心設計的場景和對話,增強故事的真實感和感染力。一個好的開頭可以吸引讀者的注意力,而巧妙的轉折則能激發讀者的好奇心。故事的高潮部分應該能夠引發讀者的情感共鳴,而結尾則需要留給讀者思考的空間。
在手法上,短篇小說應追求以少勝多的效果。通過對人物性格的刻畫和情節的精簡,達到以小見大的目的。在人物描寫上,可以通過語言、神態、動作等細節,展現人物的性格特點和內心世界。在情節敘述上,避免過多的描寫和冗長的敘述,而是通過簡練的語言和緊湊的結構,讓讀者在有限的篇幅內感受到故事的豐富性和深度。
此外,構思一個清晰的主線和明確的主旨也是關鍵。主線應該是貫穿整個故事的核心情節,而主旨則是要表達的主題思想。作者需要在寫作過程中明確自己的創作意圖,確保故事能夠傳達出想要表達的信息。同時,作者還需要注意語言的優美和准確,用詞要恰當,句式要靈活多變,以增強故事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總之,寫好短篇小說需要從立意、結構和手法等多個方面入手。通過精心構思和巧妙布局,作者可以創作出既有深度又富有感染力的故事。同時,作者還需要關注人物性格的塑造和情節的緊湊,讓讀者在有限的篇幅內感受到故事的魅力。如果想要創作真實感人的故事,不妨從身邊的人物和事件中尋找靈感,通過典型的情節和生動的人物形象,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產生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