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微小說 » 描寫武漢的短篇小說

描寫武漢的短篇小說

發布時間: 2025-04-11 15:05:00

① 姚雪垠的人物生平

現代小說家。原名姚冠三,1910年10月10日出生於河南省南陽市鄧州市一個破落地主家庭。父親上過開封優級師范。由於家境窘困,母親准備在他出生時溺嬰,幸為曾祖母所救。從小愛聽外祖母講故事,還由此激發了想像能力和文學興趣。
鄧縣地處豫西南,環境閉塞落後,水旱災害與瘟疫頻仍。加上封建軍閥壓迫,農民無以為生,或外出逃荒,或鋌而走險,土匪遍地。姚雪垠9歲那年,土匪攻破寨子,姚家房屋和衣物都被燒光,從此隨父母逃到鄧縣城內居住。在縣城裡,先讀了一年多私塾,又上了三年教會辦的高等小學,背誦過大量古文並習作文言。暇時愛聽藝人說《施公案》、《彭公案》、《三國志演義》等書。
1924年小學畢業後,去信陽上中學。同年冬,由於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學校提前放假。回鄉途中,與二哥和其他兩名學生一起被李水沫的土匪隊伍作為「肉票」抓去,旋又被一個土匪小頭目認為義子。在土匪中生活約100天的這段特殊經歷,成為他後來創作自傳性小說《長夜》的基本素材。
此後四年多,除去樊城鴻文書院讀書的幾個月外,基本上失學在家。利用這段時間,閱讀了許多「五四」新文學作品,也讀了一些俄國作家的小說,培養了對新文學的興趣,增強了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現實的不滿。家庭的缺少溫暖與社會的黑暗重重,形成了姚雪垠的叛逆性格。為了追求新的生活,曾兩次到具有進步色彩的軍隊中去當兵。由於在現實生活中看不到出路,滋生了苦悶感傷的情緒。 1929年夏,考入河南大學法學院預科。與此同時,在《河南日報》副刊用「雪痕」的筆名發表處女作《兩個孤墳》和其他作品,這些小說寫了下層勞動者受封建勢力迫害致死的悲慘故事,表現了鮮明的民主主義傾向。入學後不久,即參加進步活動,和開始閱讀馬克思主義著作,還讀了清代朴學家、《古史辨》派和郭沫若等唯物史觀派的一些代表性論著,立志成為馬克思主義的史學家或文學家。1931年暑假被學校當局以「思想錯誤,言行荒謬」的罪名開除。從此結束學生生活,在北平等地以投稿、教書、編輯為生。到抗戰爆發前夕,先後在《文學季刊》、《新小說》、《光明》、北平《晨報》、天津《大公報》上發表了《野祭》、《碉堡風波》、《生死路》、《選舉志》等10多篇小說,這些作品展現了內地農村黑暗混亂的現實圖景,和被壓迫者奮力反抗的斗爭畫面。此外,編過《大陸文藝》、《今日》兩種刊物,在《芒種》、《申報》上發表雜感,還刊出散文散文詩、文學論文多篇。這些文章同樣表現了作者對現實的關切,有敏銳的時代感。由於受文藝大眾化、大眾語討論的影響,1936年曾收集家鄉口語,編為《南陽語匯》。
抗戰爆發後,從北平輾轉來到開封,與別人合辦《風雨》周刊,任主編;在此前後,還發表論文、雜感數十篇。並曾赴徐州前線采訪,隨後寫成書簡體報告文學《戰地書簡》。
1938年春去武漢,不久參加第五戰區文化工作委員會,從事抗日的進步的文化活動。在《自由中國》、《文藝陣地》上發表短篇小說《白龍港》、《差半車麥秸》。次年又在《文藝新聞》上刊出氣氛悲壯的《紅燈籠的故事》。後兩篇曾在國內產生較大影響,並被譯為英、俄文。《差半車麥秸》和稍後的中篇小說《牛全德與紅蘿卜》之所以受到文學界的重視原因之一,是成功地運用活潑生動的群眾口語,寫出了農民在抗戰中的覺醒與變化。1939年起,姚雪垠在輾轉鄂、皖、蜀等地的過程中,以主要精力創作中長篇小說,寫有《春暖花開的時候》、《戎馬戀》、《新苗》、《重逢》等。這些作品多以抗戰初期知識青年從事抗日救亡活動為題材,寫出了年輕一代高昂的救國熱情,並從側面觸及了國民黨軍政機構的黑暗腐敗與地方封建勢力的猖獗,揭示了抗戰陣營內部的復雜斗爭。筆法轉向委婉細膩,語言更為活潑多樣。但有的作品在青年男女愛情生活方面用了過多的筆墨,沖淡乃至削弱了表現時代的主題。這個時期,他也寫了不少文學論文,如《論現階段的文學主題》、《通俗文藝短論》、《文藝反映論》、《屈原的文學遺產》等,其中一部分曾集為《小說是怎樣寫成的》一書出版。此外,還印行了《M站》、《春到前線》、《差半車麥秸》等短篇集。
抗戰勝利前後,姚雪垠轉向故鄉與童年的題材,完成了自傳性長篇小說《長夜》,並寫了《我的老祖母》、《外祖母的命運》、《大嫂》等一組散文。《長夜》以20年代軍閥混戰時豫西山區農村為背景,描寫了李水沫這支土匪隊伍的傳奇式的生活,塑造了一些有血有肉的「強人」形象,真實有力地揭示出許多農民在破產和飢餓的絕境中淪為盜賊的社會根源,同時也表現了他們身上蘊藏著反抗惡勢力的巨大潛在力量。象《長夜》這樣以寫實主義筆法真實描寫綠林人物和綠林生活的長篇小說,是「五四」以後的新文學中絕無僅有的,此書譯為法文後,姚雪垠被授予馬賽紀念勛章。他的小說從早年起,就透露出一種強悍的氣質:1929年發表的《強兒》刻劃一種堅強的性格,30年代中期的若干作品也多次寫到一些敢作敢為的人物。把一批「強人」形象送進新文學的人物畫廊,發掘和表現強悍的美,是姚雪垠對中國現代文學作出的一個獨特貢獻。解放戰爭時期,姚雪垠在上海還寫了記述愛國科學家的傳記文學《記盧鎔軒》和短篇小說《人性的恢復》等。1948年以後,先在高行農業學校,繼在私立大夏大學教書,同時發表了《明初的錦衣衛》、《崇禎皇帝傳》等學術論著,這為他後來創作《李自成》准備了條件。
1951年,姚雪垠去浙東參加土改,因不懂當地語言,無法了解風土人情,於是萌生返豫之念。這年夏天,他回鄭州從事專業創作。1953年因中南地區作家協會成立,遷居武漢。除寫了少量報告文學、短篇小說、散文、雜感外,創作上處於苦悶的時期,只在50年代中期發表了《試論〈儒林外史〉的思想性》、《現實主義問題討論中的一點質疑》等論文。1957年被錯劃為「極右分子」後,在逆境中開始創作長篇歷史小說《李自成》。
姚雪垠原名姚冠三,字漢英,河南鄧縣人。因家貧,只讀了三年小學,上初中一學期未讀完,被土匪隊伍抓走,在土匪隊伍中生活約100天,這一經歷成為他日後創作自傳性小說《長夜》的基本素材。 1924年至信陽一所教會中學就讀。
1929年春考入河南大學預科。次年因參加學生運動被捕,釋放後被校方開除,離開河南至北平。
1931年因參加學潮被學校當局開除,此後刻苦自學,廣泛閱讀中國歷史和古典文學作品,到北平以投稿、教書為生,曾在《文學季刊》、《晨報》、《大公報》、《申報》等北平、天津、上海的報刊上發表小說、散文、文學論文多篇,富於時代感。抗日戰爭爆發後,離開淪陷的北平返豫。
1937年到開封,與嵇文甫、範文瀾、王闌西等人創辦《風雨》周刊。
1938年春到武漢,在《文藝陣地》1卷3期發表著名的短篇小說《差半車麥秸》,描寫農民在抗戰大潮中的覺醒和成長,最顯著的特色是採用鮮活的群眾語言,為當時一般作品所少見,被認為抗戰文藝的傑作。
姚雪垠
1938年冬,至湖北襄樊參加錢俊瑞、曹荻秋領導的文化工作委員會。 1939年,長篇小說《春暖花開的時候》開始在胡繩主編的重慶《讀書月報》上連載,這是最早出現的反映抗戰生活的長篇小說,人物性格鮮明,生活氣息濃厚,語言樸素、自然,細膩、流暢。同時還創作了頗有影響的中篇小說《牛全德與紅蘿卜》。
1943年初至重慶,當選為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理事。
1945年到四川三台,任內遷的東北大學副教授。
抗戰勝利後到上海,任大夏大學副教務長,代理文學院長。在此期間出版有報告文學集《四月交響曲》,短篇小說集《差半車麥秸》、《M站》,中篇小說《牛全德和紅蘿卜》、《重逢》,長篇小說《戎馬戀》(一名《金千里》)、《新苗》、《春暖花開的時候》、《長夜》,論文集《小說是怎樣寫成的》,傳記文學《記盧鎔軒》等,並研究明代歷史,發表了《明初的錦衣衛》、《崇禎皇帝傳》等學術論著。他的小說多寫農民在戰亂中的變化和反抗斗爭,為新文學人物畫廊塑造了一批具有強悍豪爽性格的人物形象。作品樸素自然,語言生動,採用北方農村口語,為實踐文藝大眾化做出了貢獻。
1953年遷居武漢為專業作家。
1957年被錯定為右派。
1960年被摘掉「右派」帽子。姚雪垠在逆境中開始創作他的代表作5卷本長篇歷史小說《李自成》,這一史詩性的作品,以宏大的規模、壯闊的氣勢反映了寬廣的社會歷史生活,再現了明末波瀾壯闊的農民戰爭,人物性格鮮明,具有深遠的悲劇內蘊。 1963年出版了第1卷,譯成日文後獲日本文部省、外務省頒發的文化獎;1976年出版的第2卷獲首屆茅盾文學獎。
1978年後,當選為第五、第六屆全國政協委員、湖北省文聯主席。1981年12月,在古稀之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5年起,姚雪垠陸續在北平《晨報》、天津《大公報》發表短篇小說。1939年,他寫的長篇小說《春暖花開的時候》開始在胡繩主編的重慶《讀書月報》上連載。1943年初至重慶,他當選為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理事。1945年初至四川三台任東北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同年夏季返成都創作了取材於自身經歷的長篇小說《長夜》。抗戰勝利後到上海,任私立大夏大學副教務長、代理文學院長。其間出版有報告文學集《四月交響曲》,短篇小說集《M站》、《差半車麥秸》,中篇小說《牛全德和紅蘿卜》、《重逢》,長篇小說《戎馬戀》、《新苗》、《春暖花開的時候》、《長夜》,論文集《小說是怎樣寫成的》,傳記文學《記盧鎔軒》等。他研究明代歷史,發表了《明初的錦衣衛》、《崇禎皇帝傳》等學術論著。1957年創作代表作5卷本長篇歷史小說《李自成》。1963年出版了第1卷,譯成日文後獲日本文部省、外務省頒發的文化獎;1976年出版的第2卷獲首屆茅盾文學獎。

② 老舍的代表作有哪些

老舍一生勤奮筆耕,創作甚豐。20世紀30年代就成為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著有長篇小說《小坡的生日》、《貓城記》、《離婚》、《牛天賜傳》、《駱駝祥子》等,短篇小說集《趕集》等。其《駱駝祥子》問世後蜚聲文壇,曾先後被譯成十幾種外文。40年代的作品有:長篇小說《火葬》、《四世同堂》等,中篇小說《我這一輩子》,短篇小說集《貧血集》、《月牙集》,以及通俗文藝作品集《三四一》等。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的作品,主要有長篇小說《正紅旗下》,長篇報告文學《無名高地有了名》,散文雜文集《福星集》,劇本《龍須溝》、《茶館》等。老舍文學創作歷時40年,作品多以城市人民生活為題材,愛憎分明,有強烈的正義感。人物性格鮮明,細節刻畫真實。能純熟地駕馭語言,善於准確地運用北京話表現人物、描寫事件,使作品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和強烈的生活氣息。老舍以諷刺幽默和詼諧輕松的風格,贏得了人民的喜愛,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藝術家」的光榮稱號。
《老張的哲學》(長篇小說)1928,商務
《趙子曰》(長篇小說)1928,商務
《二馬》(長篇小說)1931,商務
《文學概論講義》(理論)1931,齊魯大學文學院
《小坡的生日》(長篇小說)1934,生活
《貓城記》(長篇小說)1933,現代
《離婚》(長篇小說)1933、良友
《老舍幽默詩文集》1934,當代
《趕集》(短篇小說集)1934,良友
《櫻海集》(短篇小說集)19Z9,人間
《蛤藻集》(短篇小說集)1936,開明
《老牛破車》(創作經驗)1937,人間
《三團一》(曲藝集)1938,重慶獨立出版公司
《駱駝祥子》(長篇小說)1939,人間;修改本,1955,人文
《火車集》(短篇小說集)1939,上雜
《殘霧》(話劇)1940,商務
《文博士》(長篇小說,又名《選民》)1940,香港作者書社
《張自忠》(話劇)1941,華中圖書公司
《大地龍蛇》(話劇)1941,國民圖書出版社
《劍北篇》(詩集)1942,文藝獎金管理委員會出版部
《歸去來兮》(話劇)1943,作家書屋
《國家至上》(話劇)與宋之的合著,1943,南方印書館
《誰先到了重慶》(話劇)1943,重慶聯友出版社
《桃李春風》(話劇,又名《金聲玉報》)與趙清閣合著,l943,中西書局
《貧血集》(短篇小說集)1944.文聿出版社
《火葬》(長篇小說)1944,晨光
《惶惑》(長篇小說,又名《四世同堂》第1部)1944,良友
《偷生》(長篇小說,又名《四世同堂》第2部)1946,晨光
《東海巴山集》(短篇小說集)1946,新豐出版社
《微神集》(短篇小說集)1947,晨光
《月牙集》(短篇小說集)1948,晨光
《方珍珠》(話劇)1950,晨光
《龍須溝》(話劇)1951,大眾
《老舍選集》1951,開明
《春華秋實》(話劇)1953,人文
《老舍短篇小說》19567,人文
《福星集》(散文集)1958,北京
《茶館》(話劇)1958,戲劇
《上任》(短篇小說)1958,作家
《四世同堂》(長篇小說,又名《惶惑》、《偷生》、《飢荒》三部曲)上下冊,1959,百花;1—3部,四川人民
《正紅旗下》(長篇小說),人文
《老舍小說集外集》1982,北京
《老舍文藝評論集》1982,安徽人民
《老舍選集》(1—4卷)1982,四川人民
《老舍戲劇全集》(1一4卷)1982,戲劇
《老舍新詩》1983,花山
《四世同堂補篇》(長篇小說)1983,百花
《老舍散文》1984,百花

[課文]

《母雞》 《我的母親》 《養花》 《我們家的貓》 《濟南的冬天》 《駱駝祥子——祥子買車》 《草原》 《北京的春節》 《林海》
《龍須溝》是老舍創作新的里程碑,他因此獲得「人民藝術家」和「新笙搖動」的榮譽稱號。 老舍(1899~1966)

中國作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筆名。滿族。北京人。出生於城市貧民家庭。

生平和創作 1918年畢業於北京師范學校,擔任過小學校長、郊外北區勸學員等職。五四新文化運動掀起的民主、科學、個性解放的思潮,把他從「兢兢業業辦小學,恭恭順順地侍奉老母,規規矩矩地結婚生子」的人生信條中驚醒;文學革命的勃興,又使他「醉心新文藝」,由此開始生命和事業的新起點。

1924年,老舍赴英國倫敦大學東方學院講授漢語和中國文學。自1925年起,陸續寫了3部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對烏煙瘴氣的教育界作了生動的揭露;《趙子曰》的鞭撻鋒芒指向以新派自詡其實醉生夢死的青年學生;《二馬》的主人公是旅居英國的北京人,諷刺的仍是在封建的小生產的社會土壤里培植出來的「出窩兒老」的畸形心態——都以清脆的北京口語,俏皮的幽默筆墨,渲染北京的民俗風情,通過閉塞守舊、苟且偷安的民族心理的剖析,申述對於祖國命運的憂慮,顯示出與眾不同的藝術個性和思想視角。3部作品陸續在《小說月報》上連載後,引起文壇的注目。1926年老舍加入文學研究會。1929年夏,繞道歐、亞回國。在新加坡逗留期間,為當地高漲的民族解放要求所鼓舞,創作反映被壓迫民族覺醒的中篇童話《小坡的生日》。1930年7月起,到濟南齊魯大學任教。1934年秋,改任青島山東大學教授。在這兩所大學,相繼開設文學概論、外國文學史、歐洲文藝思潮、小說作法等課程。課余繼續從事創作。沿襲原來的藝術取向的,有長篇小說《離婚》和《牛天賜傳》等,都寫得富有生活情趣和喜劇效果。比之早期作品,描寫從淺露趨向含蓄,相當圓熟地形成他作為幽默作家、北京人情世態的風俗畫師、市民社會的表現者和批判者獨特的藝術風格。面對愈來愈嚴酷的社會現實,創作出現兩種新的趨勢:一是日益關切國家大事,由此觸發寫作的靈感,如受到日本侵略者製造的五三慘案的刺激,寫了《大明湖》,九一八事變引起他「對國事的失望」,遂有寓言小說《貓城記》的問世;一是更加關懷城市貧民的苦難,以此作為主要描寫對象,《月牙兒》敘述母女兩代淪為暗娼,《我這一輩子》訴說下級警察的坎坷經歷。在《駱駝祥子》中,以農村來到城市拉車的祥子個人的毀滅,寫出一場沉痛的社會悲劇。把城市底層暗無天日的生活引進現代文學的藝術世界,是老舍的一大建樹。《駱駝祥子》是他個人也是中國現代文學史的重要作品。他從30年代初起 ,開始寫作短篇小說 ,作品收入《趕集》、《櫻海集》、《蛤藻集》等。其中如《柳家大院》、《上任》、《老字型大小》、《斷魂槍》諸篇,綽約多姿,精緻完整,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抗日戰爭爆發後,1937年11月濟南淪陷前夕,隻身奔赴武漢。1938年3月,參加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出任總務部主任。抗戰8年中,對文藝界的團結抗日多有貢獻。他寫於抗戰時期的作品,也多以直接為民族解放服務為題旨。戰爭初起,他熱情提倡通俗文藝,寫作宣傳抗日的鼓詞、相聲、墜子等小型作品,供藝人演唱。隨後,轉向直接向群眾宣傳的話劇創作 ,連續寫劇照了《殘霧》、《張自忠》、《國家至上》等10餘個劇本,頌揚民族正氣、表彰愛國志士,批判不利於團結抗日的社會弊端,在當時起了積極的宣傳作用。自1944年初開始,進入長篇小說《四世同堂》的創作,回到所熟悉的北京市民社會和所擅長的幽默諷刺藝術。小說刻畫深受傳統觀念束縛的市井平民,在民族生死存亡關頭的內心沖突,於苦難中升騰起來的覺醒和抗爭,自然也有消極逃匿和無恥墮落。《四世同堂》是他抗戰時期的力作,也是抗戰文藝的重要收獲 。1946年3月,老舍應美國國務院邀請赴美講學。一年期滿後,繼續旅居美國,從事創作和將自己的作品譯成英文。

新時代的新成就 得知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老舍立即啟程回國。新社會的新氣象使他極為振奮,不久就發表以藝人生活為題材的劇作《方珍珠》。1951年初創作的話劇《龍須溝》上演,獲得巨大成功。劇本通過大雜院幾戶人家的悲歡離合,寫出了歷盡滄桑的北京和備嘗艱辛的城市貧民正在發生的天翻地覆的變化,是獻給新中國的一曲頌歌。《龍須溝》是老舍創作新的里程碑,他因此獲得人民藝術家的榮譽稱號。50~60年代,他在文藝、政治、社會、對外文化交流等方面擔任多種職務,但仍然勤奮創作。作品以話劇為主,有《春華秋實》、《西望長安》、《紅大院》、《女店員》等,以刻畫北京市民告別舊生活、迎接新時代的精神歷程的作品較為成功。他還寫有散文《我熱愛新北京》。自50年代後半期起,老舍在話劇《茶館》、《義和團》(又名《神拳》)和小說《正紅旗下》(未完成)等作品中,轉而描繪近代北京的歷史風雲。《茶館》以一座茶館作為舞台,展開了清末戊戌維新失敗、民國初年北洋軍閥盤踞時期、國民黨政權崩潰前夕3個時代的生活場景和歷史動向,寫出舊中國的日趨衰微,揭示必須尋找別的出路的真理。老舍的話劇藝術在這個劇本中有重大突破。《茶館》是當代中國話劇舞台最享盛名的保留劇目,繼《駱駝祥子》之後,再次為老舍贏得國際聲譽。

老舍在40多年的創作生涯中,思想上藝術上不斷取得重要進展和突破。他寫作勤奮,孜孜不倦地涉獵文學創作的各個領域,是位多產作家,一生寫作了1000多篇(部)作品。文化大革命初期遭受迫害,於1966年8月24日自溺於北京太平湖。

著作書目:

《老張的哲學》(長篇小說)1928,商務

《趙子曰》(長篇小說)1928,商務

《二馬》(長篇小說)1931,商務

《文學概論講義》(理論)1931,齊魯大學文學院

《小坡的生日》(長篇小說)1934,生活

《貓城記》(長篇小說)1933,現代

《離婚》(長篇小說)1933、良友

《老舍幽默詩文集》1934,的代

《趕集》(短篇小說集)1934,良友

《櫻海集》(短篇小說集)19Z9,人間

《蛤藻集》(短篇小說集)1936,開明

《老牛破車》(創作經驗)1937,人間

《三團一》(曲藝集)1938,重慶獨立出版公司

《駱駝樣子》(長篇小說)1939,人間;修改本,1955,人文

《火車集》(短篇小說集)1939,上雜

《殘霧》(話劇)1940,商務

《文博士》(長篇小說,又名《選民》)1940,香港作者書社

《張自忠》(話劇)1941,華中圖書公司

《大地龍蛇》(話劇)1941,國民圖書出版社

《劍北篇》(詩集)1942,文藝獎金管理委員會出版部

《歸去來兮》(話劇)1943,作家書屋

《國家至上》(話劇)與宋之的合著,1943,南方印書館

《誰先到了重慶》(話劇)1943,重慶聯友出版社

《桃李春風》(話劇,又名《金聲玉報》)與趙清閣合著,l943,中西書局

《貧血集》(短篇小說集)1944.文聿出版社

《火葬》(長篇小說)1944,晨光

《惶惑》(長篇小說,又名《四世同堂》第1部)1944,良友

《偷生》(長篇小說,又名《四世同堂》第2部)1946,晨光

《東海巴山集》(短篇小說集)1946,新豐出版社

《微神集》(短篇小說集)1947,晨光

《月牙集》(短篇小說集)l948,晨光

《方珍珠》(話劇)1950:晨光

《龍須溝》(話劇)1951,大眾

《老舍選集》1951,開明

《春華秋實》(話劇)1953,人文

《老舍短篇小說選》1956,人文

《福星集》(散文集)1958,北京

《茶館》(話劇)1958,戲劇

《上任》(短篇小說)1958,作家

《四世同堂》(長篇小說,又名《惶惑》、《偷生》、《飢荒》三部曲)上下冊,1959,百花;l-3部,四川人民

《正紅旗下》(長篇小說),人文
老舍一生勤奮筆耕,創作甚豐。20世紀30年代就成為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著有長篇小說《小坡的生日》、《貓城記》、《離婚》、《牛天賜傳》、《駱駝祥子》等,短篇小說集《趕集》等。其《駱駝祥子》問世後蜚聲文壇,曾先後被譯成十幾種外文。40年代的作品有:長篇小說《火葬》、《四世同堂》等,中篇小說《我這一輩子》,短篇小說集《貧血集》、《月牙集》,以及通俗文藝作品集《三四一》等。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的作品,主要有長篇小說《正紅旗下》,長篇報告文學《無名高地有了名》,散文雜文集《福星集》,劇本《龍須溝》、《茶館》等。老舍文學創作歷時40年,作品多以城市人民生活為題材,愛憎分明,有強烈的正義感。人物性格鮮明,細節刻畫真實。能純熟地駕馭語言,善於准確地運用北京話表現人物、描寫事件,使作品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和強烈的生活氣息。老舍以諷刺幽默和詼諧輕松的風格,贏得了人民的喜愛,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藝術家」的光榮稱號。
《老張的哲學》(長篇小說)1928,商務
《趙子曰》(長篇小說)1928,商務
《二馬》(長篇小說)1931,商務
《文學概論講義》(理論)1931,齊魯大學文學院
《小坡的生日》(長篇小說)1934,生活
《貓城記》(長篇小說)1933,現代
《離婚》(長篇小說)1933、良友
《老舍幽默詩文集》1934,當代
《趕集》(短篇小說集)1934,良友
《櫻海集》(短篇小說集)19Z9,人間
《蛤藻集》(短篇小說集)1936,開明
《老牛破車》(創作經驗)1937,人間
《三團一》(曲藝集)1938,重慶獨立出版公司
《駱駝祥子》(長篇小說)1939,人間;修改本,1955,人文
《火車集》(短篇小說集)1939,上雜
《殘霧》(話劇)1940,商務
《文博士》(長篇小說,又名《選民》)1940,香港作者書社
《張自忠》(話劇)1941,華中圖書公司
《大地龍蛇》(話劇)1941,國民圖書出版社
《劍北篇》(詩集)1942,文藝獎金管理委員會出版部
《歸去來兮》(話劇)1943,作家書屋
《國家至上》(話劇)與宋之的合著,1943,南方印書館
《誰先到了重慶》(話劇)1943,重慶聯友出版社
《桃李春風》(話劇,又名《金聲玉報》)與趙清閣合著,l943,中西書局
《貧血集》(短篇小說集)1944.文聿出版社
《火葬》(長篇小說)1944,晨光
《惶惑》(長篇小說,又名《四世同堂》第1部)1944,良友
《偷生》(長篇小說,又名《四世同堂》第2部)1946,晨光
《東海巴山集》(短篇小說集)1946,新豐出版社
《微神集》(短篇小說集)1947,晨光
《月牙集》(短篇小說集)1948,晨光
《方珍珠》(話劇)1950,晨光
《龍須溝》(話劇)1951,大眾
《老舍選集》1951,開明
《春華秋實》(話劇)1953,人文
《老舍短篇小說》19567,人文
《福星集》(散文集)1958,北京
《茶館》(話劇)1958,戲劇
《上任》(短篇小說)1958,作家
《四世同堂》(長篇小說,又名《惶惑》、《偷生》、《飢荒》三部曲)上下冊,1959,百花;1—3部,四川人民
《正紅旗下》(長篇小說),人文
《老舍小說集外集》1982,北京
《老舍文藝評論集》1982,安徽人民
《老舍選集》(1—4卷)1982,四川人民
《老舍戲劇全集》(1一4卷)1982,戲劇
《老舍新詩》1983,花山
《四世同堂補篇》(長篇小說)1983,百花
《老舍散文》1984,百花

[課文]

《母雞》 《我的母親》 《養花》 《我們家的貓》 《濟南的冬天》 《駱駝祥子——祥子買車》 《草原》 《北京的春節》 《林海》

③ 矛盾的簡介與作品

1、簡介: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鴻,筆名茅盾、郎損、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浙江省嘉興市桐鄉市人。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文學評論家、文化活動家以及社會活動家。

茅盾出生在一個思想觀念頗為新穎的家庭里,從小接受新式的教育。後考入北京大學預科,畢業後入商務印書館工作,從此走上了改革中國文藝的道路,他是新文化運動的先驅者、中國革命文藝的奠基人之一。

2、作品:代表作有小說《子夜》、《春蠶》和文學評論《夜讀偶記》。

(3)描寫武漢的短篇小說擴展閱讀

筆名趣事:

現已獲得證實的沈雁冰的筆名有98個,然而在眾多筆名中「茅盾」才是他最常用的筆名,這個筆名的來源也有一個小小的故事。

1927年,大革命失敗,沈雁冰被迫隱居在上海,鬱郁不得志的他開始用筆來宣洩心中的情感,於是創作了小說《幻滅》。小說完成後沈德鴻開始投稿,可許多的報社卻不敢登他的文章。這使得他內心十分矛盾,於是他在手稿上署名「矛盾」。

稿子最後交給了《小說月報》的編輯葉聖陶,葉聖陶認為小說很好,但是看了這個名字卻提出了意見,認為這個名字是個哲學名詞,不像一個人的名字,且「矛」不像是姓氏,並且在當時那樣的環境下使用如此尖銳的筆名不太好,就自作主張在「矛」字上加了一個草字頭,改作「茅盾」。

沈雁冰對這一改動也很滿意,以後就一直以此為筆名了。

④ 人又少了一個 原文

三年前,也是冬天。一個骨瘦如柴的女人來到我家門前。

她頭發蓬亂,臉色蒼黃,穿著一件空盪盪的破舊花棉襖,和一條褪色的灰布褲子,手中提著一個白布口袋。她輕輕推開我家虛掩的大門,縮縮瑟瑟地探進頭來。我正站在窗口。

「太太,我不是叫花子,我只是要點米,我的孩子餓得直哭!」她沒等我回答,就自我介紹下去:「我也是大學畢業的。哪,你看。」她抖著手由內衣口袋中掏出身份證來,「這上面都寫著的,這是我以前的照片!」

由於好奇,我接過她的身份證。那是一個富態的中年女子的照片:光亮細碎的發鬈,整整齊齊地貼在頭上,淡淡的雙眉,彎在那一雙滿足的眼睛之上,衣襟上還盤著一個蝴蝶花扣。

我端詳著那照片的時候,她就一個人絮絮叨叨地講了下去:「我先生坐了牢,我就一個人帶著四個孩子,飽一天,餓一天。我替人洗衣服,付了房錢,喝稀飯都不夠!孩子們餓得抱著我哭,我只有厚著臉皮出來討點米。我只要米,不要錢,我不是叫花子,我是憑一雙手吃飯的人!太太!唉!我真不好意思,我開不了口,我走了好幾家,都說不出口,又退出來了!我怎麼到了這一天!」她撩起衣角來拭眼淚。

我將她的口袋裝滿一袋米。她抖動著兩片龜裂的嘴唇說道:「這怎麼好意思?您給我這么多!這怎麼好意思!謝謝,太太,我不曉得怎麼說才好,我——我直想哭!」她淌著淚背著一袋米走了。

三年後的今天,我又看見了那個女人。她正站在巷口一家人家門前, 我打那兒經過。她皺縮得更干更小了!佝僂著背,靠在門框上,臉上已經沒有三年前那種羞怯的神情了,咧著一嘴黃牙,陰森森地笑著,用一種熟練的討乞聲調高聲叫道:「太太,做做好事,賞一點吧!太太,做做好事,賞一點吧!」只聽得門內當啷一響,是金屬落地的聲音,接著是一聲吆喝:「一角錢拿去!走,走,誰叫你進來的?你這個女人,原來還自己洗洗衣服賺錢,現在連衣服也不洗了,還是討來的方便!」

那女人笑嘻嘻的:「再賞一點吧,太太,一角錢買個燒餅都不夠!」「咦,哪有討飯的還討價還價的? 走,走,在這里哼哼唧唧的,成什麼樣子?」那女人的嘴笑得更開了:「再給我一點就走,免得我把您地方站臟了,再多給一點!」

呯地一聲,大門被踢上了。那女人回過頭來,冷笑了一聲,然後漠然望了我一眼,她已經不認得我了!

作者:聶華苓,不是魯迅的文章.。

資料拓展

聶華苓是著名女性華人作家。其生於武漢,湖北應山人,1949年隨中華民國政府到台灣,同年加入自由中國半月刊工作,擔任編輯,直到1960年停刊,1964年赴美定居,任教於艾奧瓦大學。因創辦「國際寫作計劃」,聶華苓有「世界文學組織之母」美譽。其代表作有短篇小說《翡翠貓》《一朵小白花》《台灣軼事》,長篇小說《失去的金鈴子》《千山外、水長流》《桑青與桃紅》,散文集《夢谷集》《三十年後》,翻譯集《百花集》

熱點內容
小說游戲銅幣能提現 發布:2025-04-16 16:31:14 瀏覽:914
最經典的恐龍小說 發布:2025-04-16 16:19:38 瀏覽:72
日本野人轉生輕小說 發布:2025-04-16 16:14:09 瀏覽:854
穿越言情玄幻廢材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4-16 16:09:17 瀏覽:920
紅黑游戲小說推薦 發布:2025-04-16 15:55:12 瀏覽:787
小說總裁爹地季梟寒 發布:2025-04-16 15:32:48 瀏覽:320
求女主視角的網游小說 發布:2025-04-16 15:22:21 瀏覽:448
上海王大結局小說 發布:2025-04-16 15:20:07 瀏覽:758
重生古言小說推薦完結男強女強 發布:2025-04-16 15:15:56 瀏覽:62
妻子和總裁吵架的小說 發布:2025-04-16 15:04:53 瀏覽: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