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微小說 » 納博科夫的短篇小說

納博科夫的短篇小說

發布時間: 2022-03-06 02:10:34

㈠ 誰知道納博科夫《文學講稿》中狄更斯的《荒涼山莊》是哪一部小說

中譯本就叫《荒涼山莊》,上海譯文出過,譯者是黃邦傑等。
孔夫子舊書網(http://www.kongfz.com/)可以買到。
英文好可以在網上看原文:
http://www.gutenberg.org/dirs/etext97/blkhs12h.htm

㈡ 納博科夫的《絕望》寫了什麼

納博科夫開始是在1932年的柏林用俄語創作《絕望》,並於兩年後在法國巴黎的一家俄羅斯流亡刊物上連載;1936年底,納博科夫用英語重寫了這部小說,使之成為他第一部出於「藝術目的」①創作的英語小說。次年,英文本的《絕望》在倫敦出版。不過,和俄語版的命運一樣,英語版的《絕望》依然沒有引起評論界的重視。惟一讓人驚異的,就是這部無聲無息的小說,卻得到大名鼎鼎的存在主義哲學家薩特的注意。薩特的評論②盡管沒有贏得納博科夫的回謝,但是,在納博科夫的批評史上,還是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因為它至少表明,納博科夫已經走出了俄羅斯流亡評論界…
《絕望》是納博科夫出於「藝術目的」創作的第一部英語小說。在這部小說中,納博科夫對群氓社會的心理運行機制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在納博科夫看來,對同一性的瘋狂追求是群氓社會中獨特個體絕望的根源。

㈢ 求分享《[美]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魔法師》電子書百度網盤資源下載

《[美]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魔法師》網路網盤txt 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

提取碼:sj9r

我最初感覺到《洛麗塔》的輕微脈動是在一九三九年末,或一九四○年初,在巴黎,是我急性肋間神經痛發作、不能動彈那個時候。依照我所能記起來的,最初靈感的觸動在某種程度上是由報紙的一條新聞引起的。植物園的一隻猴子,經過一名科學家幾個月的調教。創作了第一幅運動的畫作:畫中塗抹著囚禁這個可憐東西的籠子的鐵條。我心中的沖動與後來產生的思緒並沒有文字記錄相聯系。然而,就是這些思緒,產生了我現在這部小說的藍本,即一個長約三十面的短篇小說。我是用俄語寫作的,因為俄語是我自一九二四年以來寫小說用的語言。(這些小說大部分沒有翻譯成英語,而且全都由於政治原因在俄國禁止出版。)故事中的男人是中歐人,那個沒有起名字的性早熟女孩則是法國人,故事的地點是巴黎和普羅旺斯。可是,我不喜歡這篇小說,所以一九四○年我們移居美國後的一天把它銷毀了。


㈣ 納博科夫的文學成就主要有哪些

納博科夫的文學成就主要是長篇小說,也有一些短篇小說。代表作有《洛麗塔》、《普寧》、《蒼白的火》和《阿達》等。他的作品基本上都是以他的生活經歷為基礎。作品所描寫的人物也大多是自己所熟悉的一些人。與索爾·貝婁等八位作家被認為是美國當代最重要的小說家。

㈤ 有哪些值得推薦的短篇小說集

馬爾克斯《流光如水》、《巨翅老人》、《瘋狂時期的大海》。
卡爾維諾《恐龍》、《月亮的距離》。
海明威《雨中貓》、《白象般的群山》、《殺手》。
博爾赫斯《第三者》、《無禮的掌禮官上野介》、《南方》。
納博科夫《菲雅爾塔的春天》、《奧勒留》。
昆德拉《愛德華和他的上帝》(似乎是這篇名,忘了)。
村上春樹《盲柳與睡女》、《象的失蹤》。
川端康成《睡美人》(這玩意更像中篇了……)
莫泊桑《項鏈》、《首飾》。
契訶夫《農民》。
麥克尤恩《立體幾何》。
巴別爾《鹽》。
皮里尼亞克《紅木》。
塞林格《捕捉香蕉魚的季節》和《給艾斯美的故事》名氣極大,但如果非要我選,《木匠們,把房梁抬高些》最好。
卡佛的《真跑了那麼多英里嗎》很好,但我很鍾意他寫他父親那篇,非常真情流露。
魯爾福《烈火平原》。
魯迅《鑄劍》。
汪曾祺《受戒》。
張愛玲《鴻鸞喜》。
余華《朋友》。
沈從文《丈夫》。

㈥ 納博科夫的小說最好看的有那些

這名字怪不得這么熟,他最出名的書當然是震撼世界的《lolita》

㈦ 西方經典名著

西方十大名著
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戰爭與和平》
美籍俄裔作家納博科夫的《洛麗塔》
契訶夫的短篇小說
法國作家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
莎士比亞《哈姆雷特》
美國作家馬克·吐溫的《哈克貝利·費恩歷險》
還有一些

老人與海
變形記
傲慢與偏見
茶花女
呼嘯山莊
浮士德

荊棘鳥
復活
小王子

㈧ 《納博科夫短篇小說全集》epub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納博科夫短篇小說全集》([美] 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UFGqJI7mwByjf5d9n7mQ

提取碼:354j

書名:納博科夫短篇小說全集

作者:[美] 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

譯者:逢珍

豆瓣評分:8.5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8-1

頁數:840

內容簡介:

納博科夫是二十世紀公認的傑出小說家和文體家。本書 為其短篇小說作品在國內首次完整結集,被稱為「英語文學的奇跡」。

68則幽暗而充滿魔力的故事中,納博科夫完美展現了令人眼花繚亂的小說技法,天馬行空的想像和智力游戲,以及對生命中無從躲避的曖昧和失落的迷人洞察。夜晚書桌前的男人被一位不速之客驚擾,原來是來自故鄉的木精靈;失散已久的兒子與母親重逢,卻現身在無比尷尬的時刻;名為「剃刀」的流亡理發師給曾經迫害過他的男人刮臉;新郎在蜜月結束後不得不向岳父報告新娘的死訊;羞澀的夢想家與惡魔做了靈魂的交易……納博科夫一生中所關注的命運主題:懷舊與諷刺、時間與死亡、流亡者的日常、對故國的紀念、隱晦的童年創傷、人與人之間的微妙關系,在此一一呈現。

作者簡介:

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 Vladimir Nabokov (1899-1977) 是二十世紀公認的傑出小說家和文體家。1899年4月23日,納博科夫出生於聖彼得堡。布爾什維克革命期間,納博科夫隨全家於1919年流亡德國。他在劍橋三一學院攻讀法國和俄羅斯文學後,開 始了在柏林和巴黎十八年的文學生涯。1940年,納博科夫移居美國,在韋爾斯利、斯坦福、康奈爾和哈佛大學執教,以小說家、詩人、批評家和翻譯家的身份享譽文壇,著有《庶出的標志》《洛麗塔》《普寧》和《微暗的火》等長篇小說。1955年9月15日,納博科夫最有名的作品《洛麗塔》由巴黎奧林匹亞出版社出版並引發爭議。1961年,納博科夫遷居瑞士蒙特勒;1977年7月2日病逝。

㈨ 作國的短篇小說大師是誰

作國? 是什麼意思? 或許你是想問俄國的短篇小說大師吧,那麼我們可以一起來了解一下世界三大小說家。

世界三大小說家

從十九世紀中葉至二十世紀初,在六十年的時間里,文學史上相繼走過了並稱世界三大小說家的莫泊桑、契訶夫和歐亨利 ,其中,契訶夫就是俄國的。

他們的中、短篇小說在質量上和數量上的顯著特點就是「多而且好」,這是使他們成為短篇小說大師的基本要素。還有就是他們文學創作的重點或主要組成部分是中、短篇小說。正是這三個人,用他們燦若星辰的作品豐富了中、短篇小說所表現的思想、內容,鞏固和發展了中、短篇小說的創作模式,完善了傳統中、短篇小說的創作技巧,為其發展開拓了廣闊的空間。

莫泊桑,法國人,生於1850年,卒於1893年,享年43歲,沒有加入跨世紀的作家一族。他創作了三百多篇中、短篇小說、六部長篇小說。人生未至半百,創作量驚人。

契訶夫,俄國人,生於1860年,卒於1904年,享年44歲。他比莫泊桑多活一年,也見到了新世紀。他一生創作大量中、短篇小說,其戲劇創作成就比起小說來毫不遜色。

歐。亨利,美國人,生於1862年,卒於1910年,享年48歲,也沒活過半百之年。他一生創作了三百多個短篇和一部長篇。

一是這三位作家大概創作了一千篇左右的中、短篇小說,其中包括大量傳世名作,比如《羊脂球》、《項鏈》、《我的叔叔於勒》、《變色龍》、《套中人》、《第六病室》、《警察和贊美詩》、《麥琪的禮物》、《最後的常春藤葉》等等等等。不要對我說上述作品你一篇也不知道,除非你沒接受我國的九年義務教育。

二是他們都沒活過五十歲,也就是我國傳統意義上的知天命之年。按出生時間排列,他們一個比一個活得長些,但都有像短篇一樣的壽命。難道是寫短篇小說太耗費精力了?

三是用這三位作家的出生地為點,連線組成一個鈍角三角形。這三人的國籍頗有代表性,法蘭西、俄羅斯、美利堅。這三個國家的文學大師層出不窮,這也說明此三人為何具有代表性。法蘭西,雨果地故鄉,巴爾扎克的老家,福樓拜的巢穴。俄羅斯,偉大作家的誕生地:普希金、萊蒙托夫、屠格涅夫、列夫。托爾斯泰,無一不令後輩作家望塵莫及、五體投地。美利堅,那時已經有了馬克。吐溫、德萊塞、惠特曼三大文學奠基人,又有諾里斯和克萊恩這樣的短命天才,其前途不可限量。

莫泊桑和契訶夫都屬於歐洲大陸,這片大陸有較深的文學底蘊。1850年,也就是莫泊桑出生的那一年,法國的現實主義大師巴爾扎克逝世了,而距另一位巨人斯湯達的逝世已經八年了,維克多。雨果還沒有寫出《悲慘世界》,福樓拜還沒有樹立自己大師的地位;在當時的俄羅斯,屠格涅夫只有33歲,列夫。托爾斯泰22歲。1867年,莫泊桑17歲時結識了福樓拜,在這位恩師的教導與關懷下他向成功走去;這時在俄羅斯,契訶夫剛剛5歲。1880年,莫泊桑30歲時發表了處女作小說《羊脂球》,從而轟動文壇;這一年契訶夫開始了幽默故事性質的小說創作。以後的5年是莫泊桑的黃金時期,其間他完成了他絕大部分的中、短篇傑作;也就是在這短短的5年裡,契訶夫在創作上發生了一次飛躍,他逐漸脫離了庸俗的笑料小品,寫出了《普里希別耶夫中士》那樣具有深刻主題的諷刺作品。

莫泊桑的幸運是他在學習寫作時有福樓拜這樣的明師對其天才進行引導和挖掘。作為醫生的契訶夫完全靠自我實現了突破,他說過:「醫生是我的妻子,而寫作是我的情婦」。

1890年以後,莫泊桑急轉直下,1893年逝世。契訶夫在1890年訪問了庫頁島,此後他的第二次飛躍發生了,標志是1892年的《第六病室》。二十世紀初,契訶夫站到了俄羅斯文學的最高處。

1881年,屠格涅夫把莫泊桑的一本小說集(《泰利埃公館》,舊譯《戴家樓》)送給了列夫。托爾斯泰,說:「隨便讀讀吧,這是一位年輕的法國作家。他知道您,並且非常尊崇您。」屠格涅夫是福樓拜的老朋友,曾多方關照莫泊桑。托爾斯泰後來讀了莫泊桑幾乎所有作品,稱贊他具有「那種使他能夠在事物和生活現象中見到人所不能見的特徵的天賦注意力。」十九世紀下半葉至二十世紀初,隨著一個個文學巨人的出現,歐洲的現實主義文學發展到頂峰,繼而幾至淪入自然主義泥沼。現代主義作為一個文學流派已經嶄露頭角。莫泊桑的現實主義是接近自然主義的,但決沒有後者的枯燥乏味(不信?你可以去讀《娜娜》)。契訶夫繼承了俄羅斯傳統的抒情化現實主義。列夫。托爾斯泰這樣說:「契訶夫是用散文寫作的普希金。」看看後人的幾段評論。
毛姆(被稱作「英國的莫泊桑」)在《論小說寫作》中這樣寫道:「契訶夫是一個很好的短篇小說家,但是有他的局限;而且他把自己的藝術建築在這些局限上是他明智的地方。他沒有本領編造一個緊湊而生動的故事,諸如人們可以在晚餐桌上講得娓娓動聽的那類故事,象《遺產》或者《項鏈》那樣。」毛姆是莫泊桑的精神傳人,一位法國化的英國作家。
凱瑟琳。曼斯菲爾德(被稱作「英國的契訶夫)說:」我願意將莫泊桑的全部作品換取契訶夫的一個短篇小說。「」如果法國的全部短篇小說都毀於一炬,而這個短篇小說(《苦惱》)留存下來的話,我也不會感到可惜。「列夫。托爾斯泰說:」他創造了新的形式,因此我絲毫不假作謙遜地肯定說,在技術方面契訶夫遠比我為高明!……這是一個無與倫比的藝術家。「
托馬斯。曼說:「毫無疑問,契訶夫的藝術在歐洲文學中是屬於最有力、最優秀的一類的。」海明威說:「人們對我說,凱瑟琳。曼斯菲爾德寫了一些好的短篇小說,甚至是一些很好的短篇小說,但是在讀了契訶夫之後看她的作品,就好像在聽了一個聰明、博學的醫生講的故事後再聽一個尚年輕的老處女竭力編造出來的故事一樣。」納博科夫曾著重分析了契訶夫的小說名篇《帶叭兒狗的女人》,認為這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短篇小說之一」,並說:「愛陀思妥耶夫斯基或高爾基甚於愛契訶夫的人永遠也不能掌握俄羅斯文學和俄羅斯生活的本質……也不能掌握普通的文學藝術的本質。」「在這個只有二十頁左右的短篇小說里,一切傳統的小說寫法都被打破了。」是的,高爾基曾就這篇小說寫信給契訶夫,說他在「殺害現實主義」。
《彼得堡》的作者安。別雷在他的《小品文集》中這樣論述契訶夫:「互相對立的流派——象徵主義和現實主義在他那裡相遇、交匯。在契訶夫身上體現著我們彌足珍貴的列夫。托爾斯泰文學傳統的繼承。而與此同時契訶夫的創作中又儲存了能夠引爆諸多俄羅斯文學過渡流派的真正象徵主義的甘油炸葯。」「契訶夫從未認為自己是象徵主義者,但是他卻高尚而真誠地彷彿把自己的全部創作奉獻於一點,那就是使他的創作成為俄羅斯象徵主義的基石。」「正是以契訶夫現實主義的如許深邃,該現實主義的內在基礎在未背叛過去傳統的同時轉化為象徵主義。」「這就是契訶夫的實體——不由自主地與象徵主義長成一體的透明化的現實主義。」綜合看來,契訶夫在藝術上要比莫泊桑復雜的多。這位風格獨特的修辭大師既簡潔純凈又復雜深邃。

美洲大陸的歐。亨利的創作時間在二十世紀最初10年,亦即他生命的最後10年。
似乎歐。亨利在我國的受重視程度不如他那兩位歐羅巴同行(迄今為止我沒見過中文版的歐。亨利小說全集)。通過他作品中的只言片語,我們推測他大概讀過莫泊桑的大部分小說。在我的印象里契訶夫的小說是在1910年以後才正式介紹到美國的,那麼歐。亨利應該沒有讀過契訶夫的小說。
歐。亨利經歷豐富,他的各種職業生涯使他得以接觸美國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還包括在監獄服刑的經歷,所以他的小說被稱作「美國生活的萬花筒」。
歐。亨利的小說技巧是純美國式的。在讀莫泊桑和契訶夫的小說時,在讀者意識的某一個角落裡隱藏著一種厚重感,這使作品的背景顯得深遠廣闊。歐。亨利帶給我們像紙一樣輕快的感覺,這並不是說他的作品淺薄,而是作品中表露的那種蓬勃的美國氣息。
很多人稱贊他的小說構造技巧已達爐火純青的境地,「出人意料的結尾」被他發揮得淋漓盡致。他又是一位愛玩兒文字游戲的作家,在他的作品中利用諧音的語義雙關比比皆是。他還喜歡引經據典:《聖經》、希臘羅馬神話以及同時代的亨利。詹姆斯。
誰也不能忽視歐。亨利小說中的幽默內涵。那是正宗的美式幽默:俏皮、誇張、粗線條,又有一絲酸澀的感覺。我們還不能把這種幽默稱為「含淚的幽默」,不過可以在這種幽默中找到黑色幽默的遺傳因子。
歐。亨利的很多作品會使你體會到它們的虛構性。他常常會在一個故事的敘述過程中插入一些作者的觀點,透露一點作者的意圖。這種手法在後現代小說中稱作「短路」。這使歐。亨利的小說具有了一點「元小說」的特徵。他的現實主義融合了浪漫主義和後現代等各種因素,形成了歐。亨利式的現實主義。

好了,三位短篇小說大師已逝去將近一個世紀了,縱觀這百年來的文學發展,任何事物一成為經典,就會有一群人去模仿,同時又有一群人去試圖推翻,再去重塑新的經典;但對於閱讀中的人類來說,實質的東西是永遠不會消褪的。

㈩ 有哪些令人愛不釋手的短篇小說集

汪曾祺;初讀汪曾祺,是在高中。在烏漆墨黑的高中書庫里,找到了我第一本的汪曾祺,北京出版社出版的《汪曾祺短篇小說選》,綠色封面,窄窄的一冊,翻開一股霉味。在此之前,我對汪曾祺一無所知,但竟然打開書就放不下來了。記得一回在數學課上,偷偷在課桌底下讀《黃油烙餅》一篇,讀到結尾,竟然眼眶隱隱有點濕潤。後來讀《歲寒三友》,也是胸中一股子感動在流轉,想說點什麼,終究說不出口,只得推門而出,平復一下。此後,我就追讀汪先生的書。那時復旦旁邊還有不少書店,其中一家有一架子的三聯精選叢書,叢書里就有一本汪先生的《晚翠文談新編》,編選得真是很好,印象中應該是三聯老領導范用先生編的。收錄的都是汪先生論文談藝的文字。怎麼說呢?一讀就知是行家之言。所謂行家之言,在我看來,就是不提假問題。比起提不出問題,假問題更可怕,後者尤其在所謂學術圈中泛濫成風。汪先生談文章,就是直接,很通透的直接,並且沒有學者通常具有的「知識的傲慢」,那種智力上的優越感,輕盈,體貼,並且有風度。恐怕這都源自汪先生平日的涵茹積漸。其中又尤以汪先生談語言令我印象深刻,譬如里頭記一故事,有兩個遠洋輪上的水手,特別想念上海,想念上海的泡飯,說回上海首先要「殺殺博博吃兩碗泡飯!」汪先生說,這里的「殺殺博博」四字真是過癮,替換不得。

我也從那時認定汪先生是一個有趣好玩的人。他能在最凡俗庸常的日常生活與語言中,找到靈光閃躍處,我常想,汪先生的文章也恰比這「殺殺搏搏」四字,雖然總是跳脫溫情,時有春陽暖照的感覺,但讀來照樣別有一種快感,好像炎炎酷暑里飲下一碗綠豆湯,甜滋滋,涼沁沁的。但汪先生不總是三月春風般的。我有收藏舊書舊雜志的癖好,曾在一本《收獲》上讀到汪先生一篇很短的小說《丑臉》,真有一種上海人說「辣辣一記耳光」之感,收煞處堪比陳小手。推薦篇目:陳小手、八千歲、受戒、歲寒三友,異稟,金冬心,鑒賞家,聊齋新義,大淖記事,釣魚巷,小娘娘,丑臉。

熱點內容
劉慈欣中短篇小說集 發布:2025-02-25 19:00:17 瀏覽:237
男主穿越游戲無敵的小說完本小說 發布:2025-02-25 18:44:52 瀏覽:4
青春文學經典小說推薦 發布:2025-02-25 18:30:49 瀏覽:222
晉江言情小說現代排行榜 發布:2025-02-25 18:24:57 瀏覽:173
小說是神結局是 發布:2025-02-25 18:23:19 瀏覽:462
最新的網路懸疑恐怖小說推薦 發布:2025-02-25 18:19:09 瀏覽:603
連城訣的網路小說 發布:2025-02-25 18:18:01 瀏覽:992
刷小說軟體免費下載 發布:2025-02-25 18:11:56 瀏覽:684
主角背景強大的都市溫馨搞笑小說 發布:2025-02-25 18:11:46 瀏覽:992
穿越火影又回到都市的小說 發布:2025-02-25 18:08:57 瀏覽: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