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微小說 » 都德短篇小說

都德短篇小說

發布時間: 2022-03-30 10:59:06

⑴ 都德和哪些人稱為世界四大短篇小說家

歐 亨利 《警察與贊美詩》,《麥祺的禮物》

莫泊桑 《 我的叔叔於勒》〈遺產〉

契訶夫 《變色龍》

蒲松齡 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
這是世界四大短篇小說家

⑵ 都德的短篇代表作

《柏林之圍》《最後一課》《小東西》《努馬·盧梅斯當》《小弟羅蒙與長兄黎斯雷》《達拉斯貢的戴達倫》《磨坊文札》《磨坊書簡》《月曜故事集》

⑶ 法國作家都德短篇自傳小說是

《小東西》

1868年都德出版長篇自傳體小說《小東西》,記敘了作者青少年時期因家道中落,不得不為生計而奔波的經歷,以俏皮和幽默的筆調描繪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的冷酷關系。《小東西》獲得巨大成功,都德也在法國文壇上開始享有聲譽。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都德應征入伍,親歷了普法戰爭。

⑷ 都德著名的短篇小說是什麼

編輯本段簡介
阿爾封斯·都德(1840~1897)是法國19世紀著名的現實主義小說家。 1840年5月13日, 都德
都德生在法國南部普魯旺斯省的尼姆地方。他的父親是個商人,母親對於文學有特殊的愛好,酷愛讀書,不善於料理生活。都德自幼聰穎過人。他很小的時候就練習寫詩,而且注意觀察生活。在里昂中學讀書時,他經常到書店博覽群書,涉獵廣泛,擴大了知識視野。1855年,父親破產,家道中落,他被迫輟學自謀生路。他15歲就到阿雷小學校任自習輔導員。兩年之後,由於哥哥的幫助,到了巴黎,在貧困的境遇中開始了文學創作生活。1860年,都德任莫尼公爵的秘書。這使他有機會觀察巴黎社會各種各樣的人,使他能多次到富於詩情畫意的普魯旺斯旅行,從家鄉流傳的民間故事和傳說中汲取創作營養。25歲時,他發表了短篇小說集《磨坊文札》,描寫了法國南方的自然風光和生活習俗。兩年後出版了一部帶有半自傳體性的長篇小說《小東西》,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中冷漠的人際關系,一舉成名。普法戰爭爆發,都德應征入伍。他以這次戰爭為背景,寫了一組具有深刻愛國主義內容和卓越藝術技巧的短篇小說,結為《月曜日的故事》。其中,《最後一課》、《柏林之圍》因藝術的典型化和構思的新穎別致,成為世界短篇小說中的名篇。都德一生寫了13部長篇小說、4部短篇小說集以及一些劇本和詩作。他善於用簡潔的筆觸描繪復雜的政治事件,其柔和幽默的風格、嘲諷現實的眼光和親切動人的藝術力量為不少讀者所喜愛。「他的創作,真實與詩情,歡笑與淚痕,怒焰與悲苦,交流並瀉,構成他區別於同時代其他作家的獨特風格。」阿爾封斯·都德是法國文學史上一個很有特色的小說家,是「五人聚餐會」的成員之一(其他四位是福樓拜、屠格涅夫、左拉、愛蒙特·龔古爾)。
編輯本段人物生平
事跡
他出生於法國南方尼姆城一個破落的絲綢商人家庭,迫於窮困,十五歲起在小學里擔任監學(類似自修課輔導員),獨自謀生。 都德的父親是個商人,母親對於文學有特殊的愛好,酷愛讀書,不善於料理生活。都德自幼聰穎過人。他很小的時候就練習寫詩,而且注意觀察生活。在里昂中學讀書時,他經常到書店博覽群書,涉獵廣泛,擴大了知識視野。1855年,父親破產,家道中落,他被迫輟學自謀生路。他15歲就到阿雷小學校任自習輔導員。兩年之後,由於哥哥的幫助,到了巴黎,在貧困的境遇中開始了文學創作生活。
所有作品
1857年他17歲時帶著詩作《女戀人》(1858)到巴黎,開始文藝創作,1866年散文和故事集《磨坊書札》的出版給他帶來小說家的聲譽。 這是一部優美的散文集,作者以故鄉普羅旺斯的人情風物、傳說掌故為題材,用充滿詩意的筆調,抒發深厚的鄉土感情。其中有幾篇是美麗的童話,例如《塞甘先生的山羊》,敘述塞甘先生的一頭溫和而漂亮的小山羊,酷愛自由,不滿足於後園的青草,偷逃到附近小山上漫遊,勇敢地和狼搏鬥,直到精疲力竭被狼吞噬。 《高尼葉師傅的秘密》描述塔拉斯孔城開設麵粉工廠後使當地磨坊的風車都停頓下來,但高尼葉師傅磨坊的風車卻照舊運轉不休,原來他用生石灰冒充麥子磨成粉。他的苦心卻博得了居民的同情。 《磨坊書札》發表兩年後,都德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小東西》(1868)出版。《小東西》半自傳式地記敘了作者青少年時期因家道中落,不得不為生計而奔波的經歷,以俏皮和幽默的筆調描繪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的冷酷關系。這部小說是都德的代表作,它集中表現了作者的藝術風格,不帶惡意的諷刺和含蓄的感傷,也就是所謂含淚的微笑。因此,都德有法國的狄更斯之稱。 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都德應征入伍。戰爭生活給他提供了新的創作題材。後來曾以戰爭生活為題材創作了不少愛國主義的短篇。1873年他發表了著名短篇小說集《月曜日故事集》,其中大多是是以這次戰爭為背景的。其中的《最後一課》和《柏林之圍》更由於具有深刻的愛國主義內容和精湛的藝術技巧而享有極高的聲譽,成為世界短篇小說中的傑作。 《最後一課》描寫普法戰爭後被割讓給普魯士的阿爾薩斯省一所鄉村小學,向祖國語言告別的最後一堂法語課,通過一個童稚無知的小學生的自敘,生動地表現了法國人民遭受異國統治的痛苦和對自己祖國的熱愛。作品題材雖小,但精心剪裁,記敘詳略得當,主題開掘得很深。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動,描寫得細膩動人。教師韓麥爾先生作為一個愛國知識分子的典型,形象栩栩如生。 《最後一課》被譯成世界各國文字,常被選為中、小學生的語文教材,中國也有譯文。小說以普魯士戰勝法國後強行兼並阿爾薩斯和洛林兩省的事件為背景,通過一個小學生在上最後一堂法文課時的所見所聞與內心感受,深刻地表現法國人民深厚的愛國主義感情。都德的短篇具有委婉、曲折、富於暗示性的獨特風格。1878年、1896年又先後發表了《故事選》與《冬天故事》。後被選入中學一年級語文課本。 普法戰爭以後是都德長篇小說的多產時期,共創作了十二部長篇小說,其中較為著名的有諷刺資產階級庸人的《達拉斯貢的戴達倫》(1872),揭露資產階級家庭生活腐朽的《小弟羅蒙與長兄黎斯雷》(1874),以及刻劃巧於鑽營的資產階級政客形象的《努馬·盧梅斯當》(1881)、《薩芙》(《方妮》)(1884)、《不朽者》(1888)等。 都德在《塔拉斯孔城的達達蘭》中塑造了一個自吹自擂的庸人的典型形象,小說以漫畫的手法諷刺資產階級中某些人虛張聲勢的英雄主義。 《雅克》敘述一個貧苦男孩的生活經歷和奮斗過程,與《小東西》類似。 在《富豪》中,作者寫一個暴發戶到巴黎後遭到破產以至身亡的故事,淋漓盡致地勾畫了第二帝國時期丑惡的的社會風尚。 《努馬·盧梅斯當》寫的是一個善於鑽營的政客如何爬到部長的高位,成功地塑造了一個資產階級政客的典型形象。 《不朽者》主要是諷刺最高科學機構法蘭西學院,書中的主人公只是一個平庸的學究,他畢生努力奮斗,終於混進了法蘭西學院,成了被稱為不朽者的院士,但他的論著卻被發現是假科學。 《薩福》寫一個浪漫女子薩福的庸俗的愛情故事,曾受到法國馬克思主義批評家拉法法格的批判。都德是位多產作家,除著有大量小說外,1888年還發表了《一個作家的回憶》和《巴黎的三十年》兩部回憶錄。他的劇本《阿萊城的姑娘》(1872)曾由法國音樂家譜成歌劇。 他一生共寫了十三部長篇、一個劇本和四個短篇集。長篇中較著名的除《小東西》外,還有諷刺資產階級庸人的《達拉斯貢的戴達倫》(1872)和揭露資產階級生活的《小弟弗羅蒙與長見黎斯雷》(1874)。都德贊同左拉的自然主義創作論,但並不是無動於衷地描寫現實。 他的近百篇短篇小說,每篇一般兩三千字,文筆簡潔生動,題材豐富多彩,構思新穎巧妙,風格素雅清淡。 都德在文學理論上,對左拉的許多自然主義的創作觀點表示贊同。但是,他在創作實踐中,卻並不是像科學家那樣,在實驗室里純客觀地記錄人類的活動和無動於衷地描寫社會現實。正像他在《小東西》里所說的那樣,我的故事只是借用拉·封丹的寓言,再把我自己的經歷加進去罷了。都德的作品都加進了自己的經歷,我們可以從中看到他的歡樂、憂郁、憤怒和眼淚。他對當時法國資本主義腐朽沒落的世態人情,作了幽默的嘲諷和溫和的批判,作品的基本傾向是進步的。 他的創作傾向,總的說來,是對資本主義現實進行批判的。不過他的社會視野不夠寬廣,批判不夠深刻,揭露的鋒芒往往限於社會世態和人情習俗,而對資本主義制度下遭到不幸的普通人的同情則又近乎悲天憫人。他往往以自己熟悉的小人物為描寫對象,以親切的略帶幽默的眼光觀察他們。他的觀察細致入微,善於從生活中挖掘某些有獨特意味的東西,又以平易自然的風格加以表現,並把自己的感情深深注入字里行間。因此,他的作品往往帶有一種柔和的詩意和動人的魅力。
代表作原文
《小東西》節選 上篇·六·小班 他用憂愁和順從的神氣看著我,眼光在乞求,但我毫不留情,隊伍出發了,留下他孤零零地待在街中心。 十二·鐵環 我痛苦至極,無法忍受,顧不得是否會被人看見,沖向花園的柵欄門,一躍而過,像瘋子一樣盲目地奔跑起來。 黑夜在靜靜地降臨,廣袤的雪原在半明半暗的暮色中顯出一種難以名之的深深的凄涼。 我就這樣,像受傷的小山羊一樣奔跑了一會兒。如果「心碎」和「心在流血」不是詩人的說法,那麼,我發誓在我身後的白色雪原上留下了長長的血跡。 …… 想到大廳時,我突然萌生一個念頭,眼淚立刻止住了,我感到自己更堅強,更平靜。我站起來,像做出了不可更改的決定的人那樣步履堅定地朝薩爾朗德走去。 十三·維奧先生的鑰匙 他驟然停住。我的目光使他的謊話停在嘴邊。我面對面地,直直地瞪著他,這個壞蛋肯定從我的眼神中看到了許多東西,因為他突然臉色蒼白,結結巴巴地不知所措,但這只是剎那間的事,他立刻又變得神氣活現,用像鋼一樣冰冷和光亮的眼睛盯著我,滿不在乎地將手插進衣袋,走開了,一面說誰要是不滿意可以去找 呵!親愛的埃塞特太太!我多想今晚就把你帶走,讓您擺脫這無情的奶牛和他的妻子!可是,唉!我自己也是在飄泊,我的錢只夠買我的車票, …… 小東西走出巴蒂斯特舅父家時,心中十分難過。他獨自走在去火車站陰暗的大街上,兩三次極其庄嚴地發誓,從此要像個男子漢,以重建家業為唯一的追求。 下篇·一·我的膠鞋 於是我們兩顆心靈緊緊地摟在一起了。可惜車站不是為這種親熱擁抱而設立的。這里有旅客廳,行李廳,但是沒有互訴衷腸廳,沒有心靈廳。人們推撞我們,從我們身上擠過去。 …… 後來我常常試圖回憶那一夜巴黎給我的精確印象,然而事物和人一樣,當我們頭一次見到時,它們的外表很特別,但後來就變了。我未能重建我到達時的巴黎。它彷彿是多年以前我幼年時走過的一座霧蒙蒙的城市,後來我再也沒有見到它。 二·母親雅克 在下面,巴黎在隆隆響,可聞而不可見……我在窗前呆了一會兒,瞧著圓頂、尖塔,塔樓在陽光中閃亮,突然,城市的嘈雜聲一直傳到我這里,我感到一陣莫名其妙的瘋狂慾望,要投入這些聲音,這些人群,這種生活,這種激情之中,在裡面打滾,我欣喜若狂地對自己說:「去看看巴黎吧!」 五·白咕咕和二樓的女士 在聖日爾曼德普雷廣場上,靠教堂的一角,一座樓房最頂層的左側,有一扇小小的窗戶,今天我每次看見它時就心中難過。它就是當年我們的房間的窗子。即使在今天,我從那裡走過時,還想像昔日的達尼埃爾依然在那上面,他正瞧著如今已彎腰駝背的、凄慘的達尼埃爾在街頭走過。 …… ……還有聖日爾曼的鍾聲每天來光顧幾次。我很喜歡它們來看我,它們喧鬧地從窗口進來,使房間里充滿了音樂。時而是音符像眼淚一樣一一垂落的、凄涼的喪鍾。此外還有三經鍾,午禱的鍾聲像披著陽光的大天使一樣燦爛奪目地來到我這里,晚禱的鍾聲像憂愁的六翼天使一樣在月光中降下,抖動巨大的翅膀使整個房間發出潮氣…… …… ……然而,在寂靜的夜裡,托洛科蒂尼昂的聲音一直傳到我的桌旁,這凄慘的疊句使我感到一種莫名的惆悵,我彷彿預感到它將在我生活中起的作用…… 六·皮埃羅特的故事 ……她突然抬起了一直低垂的眼睛瞧著我,而且,彷彿出現了魔法,這個小市民消失了,我眼前只看見她的眼睛,一雙閃亮的大黑眼睛,我立刻認出了它們…… 呵,奇跡!這是同一雙黑眼睛,……,同樣的睫毛,同樣的閃光,同樣被克制的黑火焰。世界上居然會有兩雙同樣的黑眼,多麼荒唐! …… ……唉!魔法已消失,黑眼睛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僵僵坐在鋼琴前椅子上的小市民…… …… ……雅克一見,便用足以擊斃一頭牛的摧毀性眼神盯著他,但未能擊倒他,因為笛子手紋絲不動。 …… 可憐的、親愛的雅克!他說這話時神情多麼憂愁,多麼無奈!為了使他放心,我放聲大笑起來,聲音比我想的還高。 九·你將來要賣瓷器 我看著他消失,心中有種異樣的感覺。 我突然覺得自己更小,更弱,更膽怯,更幼稚,彷彿哥哥走時也帶走了我的骨髓,我的精力、我的膽量,使我又矮了一截。我對周圍的人群感到害怕,我又成了小東西…… 十三·劫持 他來到樓梯下,與一個人相撞。 「雅克!」他驚呼道,一面後退。 這是雅克……他們相視片刻,沒有說話。終於,雅克雙手合十,用充滿眼淚的溫柔的聲音輕輕說:「呵,達尼埃爾!」這就夠了。小東西內心深處受到感動,他像膽怯的孩子一樣環顧四周,然後用低低的聲音,他的哥哥勉強能聽見的低低的聲音說:「帶我離開這里,雅克。」 《最後一課》(人教版七年級下改寫課文) 那天早晨上學,我去得很晚,心裡很怕韓麥爾先生罵我,況且他說過要問我們分詞。可是我連一個字也說不上來。我想就別上學了,到野外去玩玩吧。 天氣那麼暖和,那麼晴朗! 畫眉在樹林邊宛轉地唱歌;鋸木廠後邊草地上,普魯士士兵正在操練。這些景象,比分詞用法有趣多了;可是我還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學校跑去。 我走過鎮公所的時候,看見許多人站在布告牌前邊。最近兩年來,我們的一切壞消息都是從那裡傳出來的:敗仗啦,征發啦,司令部的各種命令啦。——我也不停步,只在心裡思量:「又出了什麼事啦?」 鐵匠華希特帶著他的徒弟也擠在那裡看布告,他看見我在廣場上跑過,就向我喊:「用不著那麼快呀,孩子,你反正是來得及到學校的!」 我想他在拿我開玩笑,就上氣不接下氣地趕到韓麥爾先生的小院子里。 平常日子,學校開始上課的時候,總有一陣喧鬧,就是在街上也能聽到。開課桌啦,關課桌啦,大家怕吵捂著耳朵大聲背書啦……還有老師拿著大鐵戒尺在桌子上緊敲著,「靜一點,靜一點……」 我本來打算趁那一陣喧鬧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靜靜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樣。我從開著的窗子望進去,看見同學們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韓麥爾先生呢,踱來踱去,胳膊底下挾著那怕人的戒尺。我只好推開門,當著大家的面走過靜悄悄的教室、你們可以想像,我那時臉多麼紅,心多麼慌! 可是一點兒也沒有什麼。韓麥爾先生見了我,很溫和地說:「快坐好,小弗朗士,我們就要開始上課,不等你了。」 我一縱身跨過板凳就坐下。我的心稍微平靜了一點兒,我才注意到,我們的老師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綠色禮服,打著皺邊的領結,戴著那頂綉邊的小黑絲帽。這套衣帽,他只在督學來視察或者發獎的日子才穿戴。而且整個教室有一種不平常的嚴肅的氣氛。最使我吃驚的,後邊幾排一向空著的板凳上坐著好些鎮上的人,他們也跟我們一樣肅靜。其中有郝叟老頭兒,戴著他那頂三角帽,有從前的鎮長,從前的郵遞員,還有些別的人。個個看來都很憂愁。郝叟還帶著一本書邊破了的初級讀本,他把書翻開,攤在膝頭上,書上橫放著他那副大眼鏡。 我看見這些情形,正在詫異,韓麥爾先生已經坐上椅子,像剛才對我說話那樣,又柔和又嚴肅地對我們說:「我的孩子們,這是我最後一次給你們上課了。柏林已經來了命令,阿爾薩斯和洛林的學校只許教德語了。新老師明天就到。今天是你們最後一堂法語課,我希望你們多多用心學習。」 我聽了這幾句話,心裡萬分難過。啊,那些壞傢伙,他們貼在鎮公所布告牌上的,原來就是這么一回事! 我的最後一堂法語課! 我幾乎還不會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學法語了!難道這樣就算了嗎?我從前沒好好學習,曠了課去找鳥窩,到薩爾河上去溜冰…想起這些,我多麼懊悔!我這些課本,語法啦,歷史啦,剛才我還覺得那麼討厭,帶著又那麼重,現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捨不得跟它們分手了。還有韓麥爾先生也一樣。他就要離開了,我再也不能看見他了!想起這些,我忘了他給我的懲罰,忘了我挨的戒尺。 可憐的人! 他穿上那套漂亮的禮服,原來是為了紀念這最後一課!現在我明白了,鎮上那些老年人為什麼來坐在教室里。這好像告訴我,他們也懊悔當初沒常到學校里來。他們像是用這種方式來感謝我們老師四十年來忠誠的服務,來表示對就要失去的國土的敬意。 我正想著這些的時候,忽然聽見老師叫我的名字。輪到我背書了。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條出名難學的分詞用法語從頭到尾說出來,聲音響亮,口齒清楚,又沒有一點兒錯誤,那麼任何代價我都願意拿出來的。可是開頭幾個字我就弄糊塗了,我只好站在那裡搖搖晃晃,心裡挺難受,連頭也不敢抬起來。我聽見韓麥爾先生對我說: "我也不責備你,小弗朗士,你自己一定夠難受的了這就是了。大家天天都這么想:『算了吧,時間有的是,明天再學也不遲,現在看看我們的結果吧。唉,總要把學習拖到明天,這正是阿爾薩斯人最大的不幸。現在那些傢伙就有理由對我們說了:『怎麼?你們還自己說是法國人呢,你們連自己的語言都不會說,不會寫!…不過,可憐的小弗朗士,也並不是你一個人的過錯,我們大家都有許多地方應該責備自己呢。」 「你們的爹媽對你們的學習不夠關心。他們為了多賺一點錢,寧可叫你們丟下書本到地里,到紗廠里去幹活兒。我呢,我難道沒有應該責備自己的地方嗎?我不是常常讓你們丟下功課替我澆花嗎?我去釣魚的時候,不是乾脆就放你們一天假嗎?……」 接著,韓麥爾先生從這一件事談到那一件事,談到法國語言上來了。他說,法國語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最明白,最精確;又說,我們必須把它記在心裡,永遠別忘了它,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說到這里,他就翻開書講語法。真奇怪,今天聽講,我全都懂。他講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覺得我從來沒有這樣細心聽講過,他也從來沒有這樣耐心講解過。這可憐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東西在他離開之前全教給我們,一下子塞進我們的腦子里去。 語法課完了,我們又上習字課。那一天,韓麥爾先生發給我們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麗的圓體字:「法蘭西」,「阿爾薩斯」,「法蘭西」,「阿爾薩斯」。這些字帖掛在我們課桌的鐵桿上,就好像許多面小國旗在教室里飄揚。個個人那麼專心,教室里那麼安靜!只聽見鋼筆在紙上沙沙地響。有時候一些金甲蟲飛進來,但是誰都不注意,連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們正在專心畫「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國字。屋頂上鴿子咕咕咕咕地低聲叫著,我心裡想:「他們該不會強迫這些鴿子也用德國話唱歌吧!」 我每次抬起頭來,總看見韓麥爾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動也不動,瞪著眼看周圍的東西,好像要把這小教室里的東西都裝在眼睛裡帶走似的。只要想想:四十年來,他一直在這里,窗外是他的小院子,面前是他的學生;用了多年的課桌和椅子,擦光了,磨損了;院子里的胡桃樹長高了;他親手栽的紫藤,如今也繞著窗口一直爬到屋頂了。 可憐的人啊,現在要他跟這一切分手,叫他怎麼不傷心呢?何況又所見他的妹妹在樓上走來走去收拾行李!——他們明天就要永遠離開這個地方了。 可是他有足夠的勇氣把今天的功課堅持到底。習字課完了,他又教了一堂歷史。接著又教初級班拼他們的ba,be, bi, bo, bu。在教室後排座位上,郝叟老頭兒已經戴上眼鏡,兩手捧著他那本初級讀本,跟他們一起拼這些字母。他感情激動,連聲音都發抖了。聽到他古怪的聲音,我們又想笑,又難過。啊!這最後一課,我真永遠忘不了! 忽然教堂的鍾敲了十二下。祈禱的鍾聲也響了。窗外又傳來普魯士士兵的號聲——他們已經收操了。韓麥爾先生站起來,臉色慘白,我覺得他從來沒有這么高大。 「我的朋友們啊,」他說,「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說不下去了。 他轉身朝著黑板,拿起一支粉筆,使出全身的力量,寫了兩個大字: 「法蘭西萬歲!」 然後他呆在那兒,頭靠著牆壁,話也不說,只向我們做了一個手勢:「放學了,——你們走吧。」 提示:(「法蘭西萬歲」:在法語中,法蘭西是一個字,萬歲是一個字!所以是兩個字。)

⑸ 《都德短篇小說》的讀後感!幫忙查一下!謝~

詩作語氣沉痛,但又不乏憤激,說明作品在當時深深引起了人們的共鳴。

第二種譯文是胡適翻譯的。胡適於1910年7月考取第二屆庚子贈款留美官費生,遂赴紐約康奈爾大學深造,《最後一課》即譯於美國,於1915年3月發表在《留美學生季報》春季號上。據該報編者註明,胡適此譯作曾刊登於上海某報,此說如屬實,則胡譯首次發表大約也在1913年左右,因為胡適譯文後注有「民國元年九月記於美國」的字樣,從時間上推算,發表之日當和匪石譯本基本同時。此外,胡適的「譯者按語」在內容上和匪石基本相同,甚至連造句遣詞也大致吻合,這種雷同現象頗令人迷惑不解。胡適的翻譯,素來刪節極多,曾被人譏之為「胡譯」。這篇譯文在三種譯文中也是刪節最厲害的,大凡無礙基本情節的景物描寫,人物語言等等均遭刪節,以後曾有人在《洪水》雜志上引法文原作對胡適的這篇翻譯大加指責。盡管如此,胡適的譯文在語言上是比較規范的,在當時也比較受歡迎,1917年收有《最後一課》的(胡譯)《短篇小說》(第一集)出版,至1940年累計重印多達21次,由此不難揆察胡適譯作影響之大。

繼胡適譯本後,江白痕在1915年5月1日出版的《中華小說界》2卷5期上也發表了《最後一課》的譯文。江白痕其人不詳,他發表作品不多,偶爾在當時的報刊上能看到他的譯作。他在譯文前也加有一段按語,曰:「普法戰爭後,法人割亞爾薩斯、羅亨二州以和,而亞爾薩斯人常不忘其祖國,今觀是篇,對於祖國文字三致意焉,法人愛國之情亦可概見。」文字之間,可以看出充溢著對祖國的眷愛,其翻譯此作的用意是很明顯的。和前述兩種譯文不同的是,江白痕系用文言翻譯,然譯文卻十分忠實原著,基本是逐句翻譯,當可說是對《最後一課》的首次全譯。

除了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最後一課》精湛的藝術構思也常為人們所贊賞,難能可貴的是中譯者們早在七十多年前就注意到了這一點,匪石和胡適曾分別在譯文後特附跋語,對都德的藝術技巧贊嘆不已,茲抄錄胡適「跋語」之一節,以見其仰慕之情之一斑:「此篇佳處,在於設想之奇。夫割地之慘,奴隸牛馬之慟,是何等重要問題?而乃以孩童語氣出之。全篇所寫,是一蒙學堂中瑣屑之事,計時不過半日,而讀者心目中儼然想見異族之威,亡國之憾,真有手揮五弦,目送飛鴻之妙。此短篇小說之上乘也。」

1 都德
1840年5月13日 法國作家都德誕辰

「假如我沒有我的妻子,一定會永遠那麼任性和疏忽地寫東西的。我要求藝術的完美,完全是她的努力。在我的著作里,每一頁她都細心斟酌過,修改過,……」這是法國大作家都德生前說過的一段話。這是一段很真誠的自白。
阿爾封斯·都德,1840年5月13日生於法國南部普魯旺斯的一個破落的絲綢商家庭,為了謀生,15歲起就在小學里擔任修課的輔導員。17歲到巴黎,開始從事文學創作,10年中,先後發表了詩集《女戀人》和小說集《磨坊文札》。但是,這兩部作品並沒有給他帶來多高的聲譽。
1867年,都德和裘麗哀·阿拉結婚。阿拉很有文學造詣。著名的法國作家龔古爾兄弟曾形容說:「都德夫人實在是不尋常的人。無論是男人或女人,我一次也沒有碰到過那麼深刻的吟詠者,那麼懂得文體的訣竅的人。」婚後,阿拉竭盡全力支持丈夫的文學事業。她不僅關心好丈夫的生活,還和丈夫一起討論題材,研究結構;在都德寫好之後,她又一絲不苟地幫助丈夫修改文章。在阿拉的支持下,從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之後的10年裡,都德不僅發表了不少像《最後的一課》那樣世界聞名的短篇小說,大部頭的長篇小說就有12部之多,著名的長篇《達拉斯貢的戴達倫》、《小弟費羅蒙和長兄黎斯雷》就是這個時期的作品。
1897年都德病逝。他不僅為後人留下豐富的文學作品,他和阿拉的美滿姻緣,也成了法國文壇的佳話,至今還為人們所津津樂道。

都德的《最後一課》是短篇小說中的精品,自1873年發表以來,曾被譯成世界各國文字,並常被選為中小學的語文教材,流傳廣泛,膾灸人口。小說的情節很簡單,它以普魯士戰勝法國後強行兼並阿爾薩斯和洛林兩省的事件為背景,通過一個小學生在上最後一堂法文課時的所見所聞與內心感受,深刻地表現了法國人民的愛國主義感情。

這樣一篇小說,在開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社會的近代中國,是很易引起共鳴的。

梁啟超曾在《論小說與群治之關系》一文中認為,「小說有不可思議之力支配人道」的功能,因此,他極力強調小說要以開通民智,改造國民思想品德為己任。這固然主要是針對創作小說而發,但可以說,近代文學史上的很多翻譯作品也是以此作為自己的神聖宗旨的。

《最後一課》被介紹到中國來,首先就是因為它的愛國主義。這可以從先後發表的幾種譯文上得到佐證:1913年1月發表的匪石譯本將《最後一課》標明為「教育小說」,1915年5月發表的江白痕譯本則標明為「愛國小說」,兩者不約而同都強調了作品的愛國性質及其教育意義;

此外,胡適的譯本和江白痕的譯本還分別對小說的篇名作了改動,胡譯為《割地》,江譯為《小子記之》,顯然,譯名強調的是對喪權辱國的刻骨仇恨。這些細節已頗能說明問題,但更值得引起注意的是,上述三種譯本都非常鄭重地在譯文前加有按語,有的甚至還有跋語,這些「序跋」,更清楚地表明了他們翻譯這篇小說的意圖。

目前發表的《最後一課》的最初譯本是由匪石翻譯的,發表在1913年1月31日出版的《湖南教育雜志》2卷1期上。譯者生平不詳,以「匪石」為名者大約不會很多,故未知是否即南社成員陳匪石。據鄭逸梅先生《南社叢談》載,陳匪石早年曾留學日本,「庚辛之際,新學漸盛,他任課幼幼學堂,時以國家積弱之故,與列強國力外張之由,勉勵學生,謂:『學必有用於世,始名為學』。」從上述記載看,陳匪石從日文轉譯此作也是有可能的。其譯者按語曰:「西歷一千八百七十年,法蘭西與普魯士交鬨,法人大敗,普軍盡據法之東境。明年,進攻法之巴黎,法人力竭不能御,乃為城下之盟,贈款五千兆弗郎,約合華銀二千兆元,蓋五倍於我國庚子賠款矣。賠款之外,復割阿色司、那戀兩省之地與普。時文學大家都德目擊其事,然傷之,乃托為阿色司省一小學生之語氣,寫割地之慘然,以激揚法人愛國之心。言雖鄙俚,含有精意。法國小學教師,咸定為課本,授之兒童雲。」這篇按語言簡意賅,既交待了作品的時代背景,又深深寄託了對法國的同情和對侵略者的仇恨,愛憎是很分明的。譯文純用白話,通俗明了,但對原作卻略有刪改,如「我」上學前在市政廳遇見鐵匠及其徒弟的情節即被全部刪去。一般來說,翻譯作品,尤其是寥寥二、三千字的短篇小說,在當時很難引起什麼反響,但匪石的譯文發表後僅兩月,即有人賦詩發表讀後感,其詩名《〈最後一課〉題辭》,作者健鐵,詩曰:「柏林書到意蒼茫,漢麥先生輟講章。四十年來求學地,知從何處話興亡。凝神端坐睨諸生,忍淚念愁哭不成。祖國文章君識否,山殘水剩最凄清。一聲木鐸日輪高,卻怪先生新換袍。稚子亦知亡國恨,春風和淚看胡桃」(載1913年4月15日《湖南教育雜志》2:6)。

讀書的心得 沒有深刻的哲理,沒有復雜的背景,只是簡單的敘述,敘述一個叫小東西的遭遇。 一個受人欺凌的「小東西」,一個在現實與幻想中苦苦掙扎的「小東西」。都德的這部半自傳體小說以敏感的觸覺,細膩的文字讓你明白什麼是「微笑中藏著苦淚」。 讀《小東西》,從作者的筆下真真地感受到人與人的感情,父親對子女的嚴厲而但關心,母親深深地疼愛著孩子,小東西心中深愛著「黑眼睛」 ……而最讓我感動的是「雅克母親」,他為小東西的所做的一切,真的比一個母親的愛更親切更無私……但是要知道小時侯的雅克是一個愛哭和糊糨糊罐的孩子,被父親稱為是「一頭蠢驢」的孩子,是什麼使雅克變成「雅克母親」?小東西曾經在走入社會受到欺凌,也曾在受到重重的身心壓力下發誓要重建家庭,但也曾沉淪在迷惑的情愛里,不能自拔,在關鍵時刻「雅克母親」挺身去救護自己的「孩子」小東西…… 仔細讀讀這本書,它會帶給你很多感想。雖然人在年輕時會走錯路,但是在經歷種種的磨難之後,就會長大,小東西也會變成一個大人物的。正如,我們正處在青春年少時,也曾年少輕狂,不諳世事,但是我相信在這段成長歲月會讓我們受益不少。 《小東西》這本書正適合初涉世事的我們閱讀,從中去感悟。不要怕人生中出現的迷茫,要學會認識自我,發現自我,甚至超越自我。

⑹ 都德的小故事

都德(1840—1897) 十九世紀下半葉法國現實主義作家。出身法國南方一個破落的絲綢商人家庭,迫於窮困,十五歲起就獨自謀生。先在一所小學校里擔任學生自修輔導員。後來到巴黎,從事文藝創作,過著清苦的青年文人生活。1866年,發表了短篇小說集《磨坊文札》,才引起人們注意。1868年,長篇小說《小東西》出版,獲得巨大成功,都德因此贏得了著名小說家的聲譽。《磨坊文札》以都德故鄉普羅旺斯的日常生活為題材,描寫資本主義社會里小人物的苦惱和不幸,抒發作者對家鄉自然景色和風土人情的懷戀之情。《小東西》半自傳式地記敘了作者青少年時期因家道中落,不得不為生計而奔波的經歷,以俏皮和幽默的筆調描繪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的冷酷關系。
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都德應征入伍。1873年,他發表的又一著名短篇小說集《月曜故事集》,就是以這次戰爭為背景的。其中的《最後一課》和《柏林之圍》更由於具有深刻的愛國主義內容和精湛的藝術技巧而享有極高的聲譽,成為世界短篇小說中的傑作。《最後一課》描寫普法戰爭後被割讓給普魯士的阿爾薩斯省一所鄉村小學,向祖國語言告別的最後一堂法語課,通過一個童稚無知的小學生的自敘,生動地表現了法國人民遭受異國統治的痛苦和對自己祖國的熱愛。作品題材雖小,但精心剪裁,記敘詳略得當,主題開掘得很深。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動,描寫得細膩動人。教師韓麥爾先生作為一個愛國知識分子的典型,形象栩栩如生。
都德一生寫過近百篇短篇小說。每篇一般兩三千字,文筆簡潔生動,題材豐富多彩,構思新穎巧妙,風格素雅清淡。
普法戰爭以後是都德長篇小說的多產時期,共創作了十二部長篇小說,其中較為著名的有諷刺資產階級庸人的《達拉斯貢的戴達倫》(1872),揭露資產階級家庭生活腐朽的《小弟羅蒙與長兄黎斯雷》(1874),以及刻劃巧於鑽營的資產階級政客形象的《努馬.盧梅斯當1881)等。
都德在文學理論上,對左拉的許多自然主義的創作觀點表示贊同。但是,他在創作實踐中,卻並不是像科學家那樣,在實驗室里純客觀地記錄人類的活動和無動於衷地描寫社會現實。正像他在《小東西》里所說的那樣,「我的故事只是借用拉.封丹的寓言,再把我自己的經歷加進去罷了。」都德的作品都「加進」了「自己的經歷」,我們可以從中看到他的歡樂、憂郁、憤怒和眼淚。他對當時法國資本主義腐朽沒落的世態人情,作了幽默的嘲諷和溫和的批判,作品的基本傾向是進步的。
《磨坊書簡》是一本優美的小書。遠離巴黎的喧鬧浮華,在美麗的普羅斯旺鄉間,作者用謙卑而靜默的心靈感受著這塊土地上的一切:純朴、美麗、貧困、憂傷……。下面是《磨坊書簡》中的部分摘要:

「在我們的四周,群星依然靜靜地運行著,馴服得宛如一個龐大的羊群;
此刻我不禁想像著群星中的一顆星星,它是最美麗的,是最明亮的,只因迷失了路,來到這兒枕著我的肩膀睡熟了……

每當西北風或北風颳得不太厲害的時候,我就置身於幾乎與海水相平
的兩堆岩石之間,與海鷗、河鳥、海燕為伍。在那裡,我幾乎整天都沉溺在一種因凝望大海而產生的麻木和妙不可言的沉默狀態中。你是否理解這種神秘的靈魂的陶醉?一個人無須思考,也無須幻想。你的整個心靈都同你分離了,它在飛翔,它在擴散。彷彿就是潛水的海鷗,是陽光下盪漾於兩堆巨浪之間的泡沫,是漸漸遠去的巨輪上的一縷白煙,是掛著紅色風帆的採集珊瑚的小船,是一粒水珠,是一抹煙霧,萬物俱在,唯獨沒有自己……」

⑺ 法國作家都德寫的短篇小說有哪些

《最後一課》(La Derniere Classe)

⑻ 都德的另一篇短篇小說代表作是什麼,最後一課的線索是

都德短篇小說代表作:《最後一課》、《柏林之圍》。

《最後一課》線索:
①.小弗朗士的所見、所聞、所感為線索,它貫穿了全文的故事情節,深化了小說的主題。
②.以法國人民的轉變為線索,突出表現了法國人民的愛國主義情感。

拓展:

1、《最後一課》:

阿爾豐斯·都德的短篇小說《最後一課》,寫的是普法戰爭後法國戰敗,割讓了阿爾薩斯和洛林兩地,普魯士佔領後禁教法語,改教德語,愛國的法國師生上了最後一堂法語課,表現法國人民的愛國情懷。1912年被首次翻譯介紹到中國,從此,在一個多世紀的時間里,它被長期選入我國的中學語文教材,超越了不同時期、不同意識形態的阻隔,成為在中國家喻戶曉、最具群眾基礎的法國文學名篇之一,它甚至可以作為都德的代名詞,作為「愛國主義」的符號,融入近代中國人百年的情感之中!一代又一代的中國讀者,通過《最後一課》,了解到「法語{母語}是世界上最美麗、最清晰、最嚴謹的語言」這句話的內涵,懂得了「當一個民族淪為奴隸時,只要它好好地保存著自己的語言,就好像掌握了打開監獄的鑰匙。」

2、《柏林之圍》:

短篇小說名篇,都德著。小說以1870年的普法戰爭為背景,敘述普魯士軍隊圍攻巴黎期間,一個法國普通軍人儒弗上校的愛國故事,塑造了一個具有濃厚愛國主義精神的法蘭西軍人的形象。小說構思新穎,通過一個病重的老軍人故事,將巴黎被普魯士圍困攻陷的苦難現實與主人公想像中的法軍攻克柏林的勝利對照起來,表現了人物的強烈愛國主義情感,又使小說具有一種悲劇色彩。

3、都德:

阿爾豐斯·都德(Alphonse Daudet),19世紀法國著名的現實主義小說家。1840年5月13日生於美麗的普羅旺斯(Provence)。因為都德家世貧窮,母親又酷愛讀書,所以自幼展現出了過人的聰慧。1857年開始文學創作。代表作品有散文和故事集《磨坊書簡》,長篇小說《小東西》,短篇小說集《月曜日故事集》,他的短篇小說集具有委婉、曲折、富有暗示性的獨特風格,1874年的《小弗洛蒙特和大黎斯雷》讓他成為當時最偉大的小說家之一,《最後一課》《柏林之圍》等作品都已成為世界文學的珍品。1897年都德去世,葬入巴黎拉雪茲公墓。

⑼ 在線求指導:都德的著名短篇小說《

A

⑽ 法國作家都德的小說是

都德

都德(1840—1897)是法國作家。他生於一破落商人家庭,童年和少年時代在法國南部的普羅旺斯度過,熟悉法國外省的風俗習慣與民間傳說。他的許多作品都取材於這些地方。1857年,都德因父親破產被迫輟學。後來到巴黎,開始文學創作。
1866年,都德發表散文和故事集《磨坊書簡》, 作品用詩意的筆調抒發了濃郁的鄉土之情。兩年後,長篇小說《小東西》出版。這是一部半自傳性的作品,書中充滿了不帶惡意的諷刺和含蓄的感傷。
生活為他的短篇小說集《月曜日故事集》(1873)提供了素材。這個集子中的大多數作品反映了 普法戰爭中法國人民的愛國情緒。《最後一課》、《柏林之圍》即是其中膾炙人口的名篇。《柏林之 圍》敘述了普法戰爭期間發生在巴黎的一個故事。
雖然作者只是具體描寫了儒弗上校臨終之前的幾次波折,但是人物的命運與祖國的命運緊緊相連,突出了愛國主題。戰後,都德又創作了長篇小說《塔拉斯孔城的達達蘭》(1872—1890)等作品,主題 多反映法國第二和第三共和國時代資產階級的生活。
都德是一位多產作家,除大量的小說外,晚年他還寫有《一個作家的回憶》和《巴黎的三十年》兩部回憶錄。

熱點內容
經典小說與影視劇改編的異與同 發布:2024-10-06 20:23:19 瀏覽:86
總裁真帥氣小說 發布:2024-10-06 19:56:25 瀏覽:128
七年之癢小說大結局 發布:2024-10-06 19:15:31 瀏覽:608
重生本華萊士的小說 發布:2024-10-06 19:15:30 瀏覽:505
網游小說主角得了可大可小的 發布:2024-10-06 19:15:30 瀏覽:853
主角叫楊辰的都市小說叫什麼 發布:2024-10-06 19:08:42 瀏覽:975
主角吞天決功法都市農民小說 發布:2024-10-06 19:08:35 瀏覽:874
十部頂級耐看的言情經典小說 發布:2024-10-06 18:43:26 瀏覽:223
武林風最新一期比賽小說 發布:2024-10-06 18:35:29 瀏覽:877
重生成為絕世醫女的小說 發布:2024-10-06 18:29:51 瀏覽: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