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小說 » 寫小說的結局

寫小說的結局

發布時間: 2022-04-14 04:08:52

1. 寫小說校園悲慘結局一般怎麼樣

很爛,會變成青春傷痛文學,文筆如果不好會把人寫得很矯情。

2. 寫小說,有必要在結尾處,把所有人物的結局都交代嗎

小說和寫一篇短文是一樣的。
第一:開篇就把主要人物交代明了。
第二:小說(文章)中間要有高潮。(人物之間錯綜復雜關系寫清楚)。
第三:結尾寫得好也是小說的點睛之筆。人物的結局必須交代清楚,做到「首尾呼應」。
這也給追書的讀者一個明確的交代,否則就不是一部好小說。

3. 寫小說如何才行同時寫出兩種或多種結局我想出多種路線分支,很想同時寫出,行嗎

一個小說結局只能有一個,我也是寫小說的,准確來說寫網文的,我們寫小說完結篇只能有一種結局,大團圓或者是悲劇,你如果看過小說你就明白,一篇小說他有一條故事主線,貫穿整個故事,結局也必須和主線連接起來,你有兩種結局,那麼難道你寫完結篇要讓讀者怎麼想,你可以開放式結局,但不能寫兩種,小說就是這樣的

4. 小說要怎麼結尾

如果你問的是結尾的形式:
1、以一段有詩意的抒情句結尾,但要注意有意無意地回扣照應全文情節或人物個性~~
2、以詩歌形式結尾,也側重抒情,映照一個或是美好、或是悲哀的意境
(可加景物描寫,渲染氣氛~~)
3、直接是以情節結束作結。(這個不必解釋)

如果你問的是如何寫結尾情節——
1、看你全文的氛圍,是虐文還是喜文~~
2、決定人物歸屬。
(如果是虐文,就虐的狠一點,情節為男主或女主死、再以哀傷的語句或環境描寫渲染,給人意猶未盡、有所期望的感受最佳~~)
(若果是喜文,就稍顯溫馨,以人物最後的對話或周圍景物的溫暖作結,給人一種舒心、回味無窮之感即可)
如果你能把你寫的文章情節描述得更詳細一點,我可以回答得更明確一點
打了好久~~還有問題請追問,如果滿意,順求小費 ~~

請採納。

5. 如何寫一個好的小說結尾

世界上沒有幾個讀者在閱讀了大量文學作品之後不心動手癢,甚至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歷史上最偉大的作家們無不是從最優秀的讀者群中走向艱難的創作之路,最後造就輝煌,得償所願。要讓我拙劣的資質認識到這一點很不容易。因此,當自以為已經算得上一個優秀的小說讀者,閱讀過大量古今中外最傑出的小說,並執著相信在所有的文學體裁中,只有小說是最有力量讓人意外不朽的東東,我自然也按捺不住激動,開始嘗試寫一個長篇小說。沒想到多難並不興邦,在我用了兩年九牛二虎之力寫到即將結束的時候,最終因為不知道如何收場,寫一個好的小說結尾而痛苦不堪,自信心大受打擊。
要想弄明白就不能被尿敝死,自然想到那些創作秘笈。翻箱倒櫃,從文學教授開班講授的創意寫作教程,到作家現身說法的創作經驗之談,從享利.詹姆斯的《小說的藝術》到米蘭.昆德拉的《小說的藝術》,可惜都無法釋疑解惑,獲得指導,因為他們都無一涉及這個話題。即使是福斯特的《小說面面觀》、卡爾維諾的《美國講稿》(又有譯為《未來千年文學備忘錄》)和戴維.洛奇的《小說的藝術》三書談到了結尾,但也論述得無法再簡約了。作家們都說,萬事開頭難,開頭是小說寫作最困難的地方,《安娜.卡列尼娜》的開頭寫了十二遍才定稿,《復活》的開頭更是修改達20多次,以色列當代文學泰斗阿摩司.奧茲還寫了一本很有意思的書《故事開始了》,專門研究小說開頭。這多少有點欺人之談,起碼也是自審不足的誤區,沒有行動就無所謂困難,小說無論怎樣開頭,只要下筆寫都是確定無疑的事,有何困難?說白了,許多人無法下筆,還是自信心不足。中間部分相對開頭就更容易多了,廣闊天地,大有作為,不怕寫不到,只怕想不到。真正最困難的是小說結尾,我甚至敢肯定,有太多的作家對小說結尾是怎麼回事幾乎一無了解,因為他們寫的小說都是稀里糊塗結束的。
福斯特說幾乎所有小說都會有一個虎頭蛇尾,卡爾維諾說文學史上有許多令人難忘的開篇,但無論在形式上還是在意義上都獨具特色的結尾卻寥寥無幾,或者說很難讓人記住它們。我即認為結尾是最考驗作家耐心、自信心和想像力的地方,多少英雄都犧牲於這處勝利在望的最後陣地,即使如《戰爭與和平》、《紅與黑》兩部偉大的小說,它們的結尾也受到責難,殊為惋惜。而有評論家考證,最糟糕的小說結尾當屬《哈克貝里.費恩歷險記》,一個黑奴與一個白人少年成了最好的朋友,如此乏味的「皆大歡喜」直接消解了前面小說所批判的種族壓迫,馬克.吐溫終於無法背負深刻走完全程,不耐煩地用一個庸俗的幻象溺死了自己的小說。而我一直對路遙的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贊賞有加,獨懷恨結尾的匆促和文筆粗糙,如果路遙再耐心打磨一下結尾,這將是一部多麼完美的小說巨著!
卡爾維諾從傳統類型小說上總結了幾個俗套的結尾方式:童話故事結束時英雄戰勝邪惡,傳記體小說總以主人公的死亡而結束,教育性小說以主人公變成了成人而結束,警探小說則是最終挖出了罪犯。其它類型的小說則相對困難一些,大都無法如此乾脆利落地結束,作者唯恐重復,只好不了了之。並強調,小說最重要的結尾要算那種最後懷疑整個故事、懷疑小說的價值觀的結尾,即此前所說,小說的結局應該化解對現實的幻想,讓人記住小說屬於文字世界,它敘述的事件實質上只是留在紙上的言語。
一本喜劇小說,肯定是平庸而合理的情感照亮了生活,公正的辦法是給他一個大團圓的結尾,因為作家們通常都不忍心傷害一個不夠機靈但還誠實善良的好人。悲劇小說總有生離死別,讓主人公最後一刻死去雖然有點愚蠢,但往往也成為必要條件。歐.亨利是最喜歡在結尾處安排一個倒轉乾坤的短篇小說家,讓讀者感覺好像發了一筆橫財心生意外之喜,這一招曾廣受歡迎,但真實性是最大問題,任誰也不願總受愚弄,久而久之讀者就有了被欺騙的感覺,不太領情了。同樣,即使是最聰明的作家也不敢將這一招用在長篇小說中,這幾乎等於自殺,長時間共同建立的那份意猶未盡的親密信任關系就會土崩瓦解——這里可能還要除開通俗驚險小說(偵探、間諜、恐怖),因為它們存在的全部理由幾乎就只為了最後的真相大白。契訶夫不但是最大膽的古典短篇小說家,也是對現代短篇小說影響巨大的天才作家,他開創了砍掉小說開頭與結尾的片斷式寫作方式,一篇小說幾乎就只是一個突然開始又突然結束了的日常生活片斷,據毛姆考證,此方法對曼斯菲爾德的創作具有深刻影響,她不多的那些小說有相當篇幅都是以這種方法寫作而成。實際上,我認為這種樣式的最完美繼承者是海明威。還有一種作家故意隱藏了確定性的開放式小說結尾。雖然我已經不記得約翰.福爾斯長篇小說《法國中尉的女人》的完整情節,但據戴維.洛奇考證,作家給小說結尾寫出了兩種可能性的走向:一個是主角有了美滿的結果,另一個則以悲傷收場。這種創作手法還可以延伸到博爾赫斯的許多短篇小說,看到一種不斷重復、迴旋的更荒誕的時空架構,結尾差不多就是開頭的另一種表達形式。
「結尾是大多數小說家的弱點。」戴維.洛奇在《小說的藝術》中引用了喬治.艾略特的話,並說小說故事的結尾和文本最後的那一兩頁文字是不同的兩碼事。我不太在意這檔子事,最後的情節和最後的幾個字誰才能真正勝任小說結尾有何關系!不求勝解,或許就是我只能浮泛讀書,無法實戰小說寫作的深沉原因。
2012.12.15.修訂
小夜曲點評:
難得在壇子里讀到如閣兄這樣研究小說結尾、探討小說結尾的好文章!承教了!
小說結尾很容易被一般的作家忽視,尤其是長篇小說,以為完了就完了,隨便怎麼寫都行,這確實是對自己、對讀者的一種不負責任。所謂虎頭、豬肚、豹尾,對這「豹尾」怎麼理解,得考驗一位作者(或者作家)的能耐與修為。譬如寫百二十回《紅樓夢》結尾的高鶚,就比曹雪芹原著(留有許多蛛絲馬跡)的結尾差遠了。好的結尾應該是意猶未盡,給人留有極大思考和啟迪的空間,不能像吃花生豆,輪到最後嚼到的竟是一枚霉爛的花生就讓人反胃了。

6. 小說結尾的種類

80年代,開始有很多國外現代詩被翻譯介紹到中國來,記得當時讀到史蒂文森有一首詩叫《觀察烏的十三種方式》,我們都覺得挺好,至少這首詩的名字起得特別好。烏是一種鳥。後來我自己寫小說也有些傾向於以數字命名,比如《拉薩生活的三種時間》、《疊紙鷂的三種方法》,我挺喜歡「三」。今天我用到的是「十三」。

今天的主題是結局,結束;俗話叫收口,「編筐編簍,都在收口」。今天我的命題是「結局的十三種方式」。當然肯定不止十三種了,但是為了湊十三這個數,找到第十三種方式時我就罷手了,沒再繼續找下去。無論你講什麼故事,你都得有結尾,說起來,結尾應該有無數種方式。這里將一些特別經典的方式歸納總結了一下。

1死。

海明威曾經說過一句話:一個故事講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你會發現只有死亡是最好的結尾。事實上在虛構寫作中,死亡確實是一個非常便當的經常被使用的結尾方式;死尤其能體現傳統的悲劇美學的原則。我不是很清楚地知道悲劇應該怎樣定義,尼采寫過《悲劇的誕生》,說老實話我沒讀過,不知道尼採到底說什麼。我一直覺得魯迅的那個定義很有意思,他說悲劇將人生有價值的部分毀滅給人看。對悲劇這樣的定義,我想它和我們用死亡去結束一次敘述的行為可能相當恰切。這種例子不勝枚舉,非常之多。

2大團圓。

剛才我說,假如把《永別了,武器》的結尾改一下,讓卡薩玲生下小卡薩玲,一切像預想的一樣,或者是順產,或者是由一個大夫簡簡單單地把自然產變成剖腹產,總之是讓大人小孩都平安無事,那麼這就變成一個典型的好萊塢模式,就是大團圓。大團圓的結尾我不想羅嗦,因為太多了。好萊塢有一個原則——絕不跟觀眾為難,這可以說是一百年來好萊塢擊潰世界上所有其它電影製作機構而達到全面勝利的最主要秘訣。就是這個大團圓的結局模式。聽上去這很簡陋,但的確百試不爽。好萊塢有一個說法,觀眾自己掏腰包來看你的電影,你為什麼讓觀眾心裡堵著,心裡不舒服地離開電影院呢?這沒有道理嘛,你定要他心裡舒服,他掏錢到電影院里坐一個半小時,絕不是來受折磨的。也正是這樣一個簡單有效、百試不爽的法則導致了好萊塢輕易就擊垮了偉大的法國電影,偉大的瑞典電影,偉大的義大利電影,偉大的德國電影;把它們打得一塌糊塗,幾乎沒有生存的空間。法國是那麼驕傲的一個國家,自由法蘭西是很多年來人類自由的象徵,但是有著悠久歷史和獨特氣質的法國電影,完全不能抵禦好萊塢的沖擊,法國政府不得不以限制進口好萊塢電影這樣笨拙的辦法來保持法國本土電影。這個就不再去多羅嗦了。

3詩意。

這在諸多經典的結束方式中是最多也最容易舉出例子的方式之一。大家都知道的歐亨利的小說《麥琪的禮物》,是特別典型的例子。

我一篇小說《海邊也是一個世界》,也採用了這種詩意的結束方式。故事有些殘酷,發生在知青年代。一對好朋友勒了附近部隊農場里養的一條狗,對方為這條狗上門找他們拚命。這之前他們帶了自己的狗去跟對方的狗打架。自己這條狗比較小,而且在和對方的狗對峙過程中顯出了膽怯。回來之後,他們把像親兄弟一樣的這條狗勒死了,一方面是懲罰它的膽怯,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自己逃避懲罰。因為他們接著勒死了人家的狗,把狗吃掉;然後他們又勒死了自己的狗,把狗的身體埋掉,把狗頭掛起來。等第二天凶神惡煞般的狗主人來找他們算帳的時候也無話可說——因為昨天這里確實吃過狗肉,這一點已經瞞不掉;但是掛的是他們自己養的狗的頭。那麼他們說是殺掉了自己的狗吃肉,對方狗主人也不好再怎樣糾纏;他們就這樣逃脫了懲罰。

4揭謎。

這也是很習見的結局方式,所有的推理小說結局幾乎都是揭謎,比如克里斯蒂就很典型。克里斯蒂盡管是20世紀作家,但是她小說的美學方式基本上仍是經典的傳統的。作家在開始設置了一連串的謎,構成一個連鎖的巨大的謎團,到最後就像剝筍似的一層一層把謎底揭開。這個也不多說。

5解嘲。

經典的結尾還有一類是喜劇,在文學作品中,喜劇所佔的比重應該超過悲劇,超過正劇。喜劇的結尾大都相似,大部分喜劇都是以解嘲的方式結尾。我想這是因為,既然是喜劇,你就很難以一種很鄭重其事、很壓抑很強烈的方式,來為一個喜劇人物最終畫上句號。

6有去無歸。

可以這么說,這是故意走向虛無的一種美學方式,這種方式有時能帶來傳統悲劇美學的那種悲壯和庄嚴感。特別典型的例子是聖埃克絮佩里的《夜航》。一個試飛員在執行越洋試飛的任務時,飛機的操縱開關失靈,與地面指揮部門失去聯絡;而這時油箱里也只有有限的油量。他一直往前飛,前路漫漫,我們只知道他飛出去了,卻不知道他究竟怎麼結束,根據一般的經驗判斷,他應該是墜海。但是誰也不願意簡單地把結局定位到墜海。聖埃克絮佩里在《夜航》里把主人公的結局就這樣撂下了,完全不管他到底去了哪裡。然而有趣的是,聖埃克絮佩里個人生命的結局也是以同樣的方式呈現的。作家自己也是試飛員,在一次試飛任務中,他突然走入虛無,再也沒有任何音訊。這種有去無歸的方式,這種突然墮入虛無的消失,充滿了悲壯的美感。埃克絮佩里成了文學史上的一個謎。

7夢魘。

我們東北話里有時會說,誰誰誰被魘住了。魘住了就是在夢里沒出來。人在日常生活中會有這種情形。夢魘也是我們在20世紀小說里見得特別多的一種方式。我以前說過我的《虛構》,講一個在麻瘋村裡的故事。寫這篇小說那段時間,都是在夜裡寫,那時我在北京廠橋一個招待所里住了十幾天。我自己也說不清為什麼《虛構》會寫成這個樣子,後來我仔細想了一下,當時我剛從西藏回來,一時還不能很適應,尤其是像北京這種大都市裡的喧囂。好像一到白天,一點感覺都沒有,我一定得在夜間才能寫作。後來發現夜裡寫出來的東西和白天寫出來的東西特別不一樣。你們自己也可以嘗試一下,你會發現你個人的寫作在白天和夜晚會有很大差別。我說夜的感覺實際就是夢魘的感覺,你在夜裡寫作的時候,不經意間會帶上這種感覺。現在重讀《虛構》,我發現《虛構》本身就像一個白日夢,這個故事真是不可思議。小說剛發表不久,王安憶就跟我說,明知道寫的都是假的,但是讀起來總覺得像真的。尤其我自己也不知道怎麼會這樣結尾,結尾的時候等於用夢一下子把整個故事都消解掉了。進入麻瘋村那天是五月三號,「我」特別疲倦地進入麻瘋村,但是醒來的那個早上是五月四號。「我」是在公路旁一個道班裡醒過來的,那麼在麻瘋村裡度過的幾個日日夜夜,居然在日歷上都不存在。我忽然發現這等於是——寫小說的這個過程和現在讀這個小說的過程、和主人公在小說里經歷的時間,這些全部都不存在,全部以夢的方式呈現。實際上你看到小說最後,根據小說文本,你可以這么判斷,主人公在西藏走到路邊某一個道班的時候,進去睡了一覺,在這一覺里,他自己做了一場大夢,被夢魘著了,才惹出這么一篇小說。

8循環往復。

在80年代的時候,現代西方的哲學思潮和哲學專著開始被大量翻譯進來。我記得有一本書專門談「怪圈」,一個德國版畫家好象叫艾舍爾,他畫了一種圖形,這圖形很怪。比如看上去他畫的是一條河,河水是往下流,可是流來流去不知怎麼,河水雙流回到開始那個地方。當然他畫的還不是河水,他畫的大部分是建築,其實他就是利用視覺差,製造出一種有循環往復無盡之妙的圖案,可能在音樂中也有類似的情形,我自己一點不懂音樂,我聽搞音樂的朋友說,《卡門》里有這種很奇怪的循環。

9得而復失。

有個成語叫「失而復得」,而在20世紀敘事結構里有一個反其道用之的方式——「得爾復失」。一個典型的例子是《老人與海》。看《老人與海》,最後簡直會覺得莫名奇妙。而且你會覺得他們的漁夫跟我們的漁夫不太一樣,是不是上帝對待我們中國這邊的海有些不公道呢?海明威小說里寫到的這種馬林魚我們好像捕不到。他們很小的漁船居然就能捕到重幾千磅的大馬林魚,而且在他們的海灘上經常有這種魚的骨架。老漁夫桑地亞哥費了那麼大的力量,歷盡千辛萬苦,結果卻只帶回去一具毫無用處的魚骨架,因為類似的魚骨架在海灘上不是一兩具,漁民們捕完魚取下魚肉後,經常就把魚骨架留在海灘上。

10走出敘事人視野。

剛才我講的「有去無歸」是導向虛無的一種結局方式,但它充滿了悲壯感,還有一種方式是索性走出敘事人的視野,故意地消失掉。這和「有去無歸」走入虛無的方式還有不同,它可能更多呈現出無奈。毛姆的傑作《刀鋒》就是以這樣的方式結尾,據說《刀鋒》的主人公拉里是以大哲學家維特根斯坦為原型。拉里的結局方式是典型的走出敘述人視野。拉里忽然不見了,敘述人從此再也追蹤不到他,敘述人對他可能的行蹤作了若干假設。但是最後他說,「這些不過都是我的假設,拉里究竟在不在這世上,我也不知道,因為他已經走出我的視線。」

11以死亡來終止。

我前面講過博爾赫斯的《等待》,類似的例子很多。這個方式和我在這次課上一開始說到的死亡結局是不同的,那個是屬於傳統悲劇美學的范圍,是以死亡把人生有價值的部分毀滅給人看,而這個不是。《等待》里的主人公,他活著跟死了沒有太大差別,他死了跟活著也沒有太大差別,他早就把生和死本身模糊了。海明威說,一個故事講到沒辦法結束的時候,只能讓主人公死掉,沒有別的方式。《等待》是很典型的例子,你甚至可以說,他這個死亡是自己找來的。類似的例子還有像海明威的《殺人者》,雖然安德瑞森作為殺手的目標在小說里沒有被殺;殺手在餐館等他,但這天他沒出門,沒去餐館,所以他逃過一次。但是我們讀了小說之後,我們覺到的是,他終究難逃追殺,他的命運和《等待》里主人公的命運基本上是一致的。一個故事講到一定程度的時候,由於故事本身的無奈,使得故事的結束只能停留在死。

12歪打正著。

這可以說是特別能顯示生活荒謬性的一種結局方式。歪打正著的方式在古典主義小說中也有運用,但不強烈,典型的兩個例子是被譽為存在主義和荒誕哲學的兩個大哲學家薩特和加謬。薩特的小說《牆》是詮釋他的「人生荒誕」這個哲學命題的特別明確的例子。主人公是個革命者,主人公被俘了。本來他肯定是要被槍斃的,他拒絕配合,但是到最後臨刑之時,他想反正免不了要被處死的,何不要弄他們一下,他就順嘴胡謅了一通,說你們要找的那個人我現在告訴你們他的下落,他就藏在一個古墓里,他完全是想趁最後的機會嘲弄一下敵人。結果在他等著被處決的時候,突然傳來命令要釋放他;他自己都糊塗了,不明白為什麼要釋放自己。敵人告訴他,跟據他提供的情報,他們來到古墓,正好那個人拿槍還擊,於是他們一下子把他擊斃了。前面他完全是順嘴亂說,他根本不知道敵人要他交待的那個人剛好真的在古墓里。居然被他說著了,典型的歪打正著。我以前講到過的加謬的名劇《誤會》,情形差不多,也是典型的歪打正著。

13迷失。

我還是把這最後一個方式湊上。博爾赫斯的小說里有大量的以迷失作為結局的例子,很出名的有一篇小說叫《沙之書》。有一個人上門推銷書,他說他有各種版本的《聖經》,「我」說「我」不缺《聖經》,然後他說他有一本書叫《沙之書》,他把書拿出來讓「我」看。這本書沒有頁數,任何一頁都不會重復,沒有任何秩序,無始無終。當然這是個哲學小說。一開始「我」還充滿熱情地看這本《沙之書》,看到最後的時候,「我」突然覺得沒有意思;這種東西太玄了,於是「我」想讓它消失掉。因為我供職在一個圖書館里,這時我想到一句話,「藏匿一片樹葉最好的地方是森林」。於是「我」把這本無邊無際無始無終的奇書,隨便放到了圖書館里一個書架上,「我」故意不記是哪個架子,那麼這本書一下子混跡於圖書館浩瀚的書海里,書本身變成了一顆渺茫不可尋的沙粒。「我」有意地讓這本書迷失在一個龐大的國立圖書館里。

再回到卷首語——

馬原:

80年代,開始有很多國外現代詩被翻譯介紹到中國來,記得當時讀到史蒂文森有一首詩叫《觀察烏的十三種方式》,我們都覺得挺好,至少這首詩的名字起得特別好。烏是一種鳥。後來我自己寫小說也有些傾向於以數字命名,比如《拉薩生活的三種時間》、《疊紙鷂的三種方法》,我挺喜歡「三」。今天我用到的是「十三」。

今天的主題是結局,結束;俗話叫收口,「編筐編簍,都在收口」。今天我的命題是「結局的十三種方式」。當然肯定不止十三種了,但是為了湊十三這個數,找到第十三種方式時我就罷手了,沒再繼續找下去。無論你講什麼故事,你都得有結尾,說起來,結尾應該有無數種方式。這里將一些特別經典的方式歸納總結了一下。

後記:不管是什麼結局,死亡也好,迷失也好,還是要看和小說的匹配度,不可輕易加上結局

言情小說首頁 > 都市小說 > 職場勵志 > 寧氏小說課http://novel.hongxiu.com/a/545705/6079165.html

7. 小說結尾怎麼寫

小說結尾宜巧,要「回眸一笑」。
主要有三種:
▲畫龍點睛,首尾呼應。如《那團雲霧》,開頭敗了游興,峰頂似乎有團雲霧,結尾那團雲霧也不見了。
▲戛然而止,含蓄雋永。如二百來字的《書法家》,局長在書法展覽會上應邀不過寫了兩個拿手的好字是「同意」,面對驚嘆和要求只好無奈地說:「能寫好的數這兩個字……」這樣結尾,韻味無窮,藝術容量很大。
以上兩種結尾方法只能撩起讀者短暫的激動,最佳結尾是:
▲出人意外,扣人心弦。即「歐.亨利式結尾」,其特點是「巧」。整個布局為結尾服務,讀者以為情節東向演進,結果卻西向而行,抖包袱,亮底牌。這種結尾,打破了情節發展慣用的結構手法,給人以新奇感,深化了主題,增加了容量。大家熟知的《麥琪的禮物》就是這樣,一對窮困夫妻為在節日時互送禮物而煞費苦心,最後禮物拿出來卻沒用。一個賣掉金錶為妻子買了梳子,一個剪掉長發為丈夫買了根表鏈。又如澳大利亞的《窗》,靠窗的病人每天為角落病人描述窗外美景,為蒼白的生活增光添彩。但是角落病人卻見死不救,圖謀到了靠窗的好位置,抬頭望見窗外只是一堵高牆。

8. 怎麼寫小說的起因,發展,轉折,結局,舉例說明

小說分很多種(長短小小說,短篇,中篇,長篇,超長篇),(種類玄幻,武俠,修真,都市......)各種各樣的小說,寫作手法都是不一樣的,如果非要說的話
就是
開局要挖好坑,介紹好主要的人與背景
發展要把其中的矛盾糾葛羈絆都寫出來
轉折這時要把開始時挖的坑都填上
結局把主要人物的最終歸宿安頓好
具體事務具體分析,不知道你到底要寫什麼,所以這些都講的比較牽強。可以的話加個好友多聊聊。

9. 小說的結尾怎麼寫

任何類型的小說結尾都不是固定幾個模式的。
不過冒險小說通常的兩個模式是開放式結局(如主角遇到挫折,冒險中止,遭遇事情絕望後重燃希望,向光明前進,繼續冒險)或完成冒險,和同伴一起幸福生活或自己去新的冒險。
但你也可以寫出新意來,獨辟蹊徑,更能吸引人。
當然如果你能把那兩個老套但屢試不爽的模式寫出新穎的感覺,你也贏了。
(其實說了等於沒說……不過確實沒法具體答出來。)
希望對你有點幫助。
稍作補充
還有一種結尾是主角成為史詩被傳頌,多年後另一個人因此而踏上冒險,最後神棍地來一句「又是一段冒險的開始」……這樣。

10. 寫小說,在最後有必要把所有人物的結局都講清楚嗎

我覺得這個要看小說最後結尾的時候情節是怎麼安排的。一般來說,可以給小說中的某些重要人物交代一下結局。不一定要交代所有人的結局,更不一定要把結局講得清清楚楚。比如《天龍八部》的結局,交代了蕭峰自殺之後被阿紫抱著跳崖,但是沒有交代他跳崖之後是否真的必死無疑。小說也沒有交代段譽、虛竹、慕容復他們最終的結局。

熱點內容
君輕悅帝烈小說名字 發布:2025-01-19 17:00:29 瀏覽:888
總裁裝窮回家的小說 發布:2025-01-19 17:00:21 瀏覽:593
學園都市同人小說完結 發布:2025-01-19 16:57:21 瀏覽:402
主角簽到護衛的都市小說 發布:2025-01-19 16:57:15 瀏覽:652
哪部重生的小說好看 發布:2025-01-19 16:55:27 瀏覽:467
重生女強醫者的小說迅雷下載 發布:2025-01-19 16:54:30 瀏覽:429
三世寵妃小說免費下載 發布:2025-01-19 16:43:04 瀏覽:660
免費小說愛己成灰情己盡 發布:2025-01-19 16:36:10 瀏覽:808
總裁吃干肉小說全集 發布:2025-01-19 16:22:03 瀏覽:41
周小憨的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5-01-19 16:20:21 瀏覽: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