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小說 » 信小說結局

信小說結局

發布時間: 2022-04-28 20:17:02

Ⅰ 東野圭吾的書信的結局什麼意思,直貴和剛志都死了嗎

武島剛志為了讓高中三年級的弟弟直貴能夠安心上大學,侵入住家進行竊盜,卻失手殺死了家宅的主人入監服刑,因此直貴被他人貼上「強盜殺人犯之弟」的標簽,處處受到歧視。在獄中的剛志每個月固定給直貴寫一封信關懷弟弟,然而直貴在就業上、戀愛上亦或追求夢想,最終都因「強盜殺人犯之弟」的標簽而破滅,直貴對於「信」的心情也越來越復雜……
《信》的主軸不在於找出兇手或動機,犯罪的過程更是在書籍一開頭明明白白完整的呈現給讀者,本書主軸重在描寫直貴在哥哥犯罪之後的生活歷程,與收的哥哥來信之後的心境變化。
結局是開放式的,直貴的眼淚有很多種可能。

Ⅱ 信周小說<末日病毒>結局在哪

還沒有完結,《末日病毒》共有三季,後面還有兩部,這部書的確沒有結束,本書共有三季,第二季是圍繞吳哥窟解開一些謎底,在姜無為到達吳哥後,思凌被派往埃及,調查一個考古小組的失蹤案。第二季結束時姜無為得到了思凌失蹤的消息,於是前去埃及尋找。第三季是圍繞金字塔之謎進行,最終揭開天墓之謎的真相。等等吧!

Ⅲ 如何評價東野圭吾的《信》

下午兩小時看完東野圭吾的《信》。

相依為命的兄弟兩,家境貧寒,弟弟學習優異,為了供弟弟上大學,做搬運工的哥哥鋌而走險入室搶劫,誤殺獨居老人鋃鐺入獄。從此弟弟背負著殺人犯家屬的枷鎖,遭受了世人的冷眼和各種挫折。

哥哥在監獄里一直堅持給受害人家屬和自己的弟弟寫信。而弟弟從一開始依賴哥哥的生活中被猝不及防地脫離出來,他從起初的回信,到逐漸成熟起來後的不願意回信,甚至最後希望從未有過這樣的哥哥,而寄出了斷絕兄弟情的信。

最後,承受不住的他終於在信中對自己的哥哥坦誠了這些年來因他而經歷的磨難,宣布停止寫信,斷絕關系。而全書的高潮也是以看到哥哥寫給受害人的最後一封信為止。有些錯誤真的是無法彌補的。

Ⅳ 東野圭吾信這本書的讀後感

一點也不後悔在外文書店把它給買下來。「惡意」兩個大字印在文庫本的封面上,讓人不得不盯著看。2天半看完,實在也算破了我讀原版書的記錄。

如 果說《容疑者X的獻身》出彩的是主人公深刻的兩面性:純粹的情愛與極端的理智,那麼《惡意》出彩的就是讓人不寒而慄的人性醜陋部分本身。「惡意」,在這本 小說里被描繪成沒有什麼理由的,或者理由微乎其微的,對某個對象懷有的強烈的負面情緒。這種情緒的初始是細微的,結束的時候卻極為澎湃。

我 很遺憾自己沒有早些時候讀這本小說,說起來它1996年就出版了……可是那時的我即使讀了恐怕也無法體會,即使體會恐怕也不會像今天這么深。如果早些讀這 本小說或許可以對後來發生的很多事情採取一種較為坦然的態度,因為人的「惡意」就是如此沒有理由。我也許不會問那麼多「為什麼」,也不會覺得有那麼多事情 無法理解——假如我是小說里的被害者的話,真是正宗的死了也不知道的典型了。日常生活中些許的誤會也好,仇恨也好,和這本書里的人物的心理活動和所作所為 相比,恐怕真的算是螢火蟲和月亮的區別了。

不能將推理小說的結局提前告訴,這是一個規矩,所以我不能夠告訴大家這來龍去脈到底怎麼回事。又因為這個故事本身的特殊性,以至於如果我說了一點,就必須說另外的一點,然後一點一點的,就成了一條線,而這一條線便是真相。

而 之所以會如此特殊,全在於這本小說特殊的形式:記錄體。或者稍稍再進一步的說,《惡意》不是一部「小說」,而是一部由幾個人的「日記」或者說「手記」這樣 的東西組合成的文集。問題是,在我們讀這些不同人的描述的同一個事件的時候,很容易輕信其中的任何一位,以至於讀到1/3的時候就認為事件的真相已然被揭 露,可真的耐著性子讀後面的2/3的話,才發現自己又被作者狠狠地耍了一回。另外,日記這種東西最大的特點就是「主觀」,而且是主觀地描述客觀事件。又因 為大多數人都認為日記這種東西寫的一定是內心的真實想法,所以日記的欺騙度相反可能是最高的。而東野圭吾這次創造的天才探員加賀,就是一個能夠體會到這一 點,從而在兇手設置的重重密雲中始終保持一雙不動慧眼的人。說到這里我真是汗顏,我作為一個普通讀者也是絞盡腦汁地跟隨著探案,最終發現自己真是阿大一 個,早就被騙的一塌糊塗,原因也不過就是把「I think it is...」當作「It is...」

此外,如同前面一篇《容疑者X 的獻身》的讀後感所提到的,東野擅長在不同的視角之間進行轉換。不過這次他將第一視角的好處發揮到了極致,那就是披露最低限度的事實,讓讀者也逐漸戴上第 一人稱的眼鏡,從而身臨其境到不可自拔的地步。第一視角在創造愛情文學的時候可能極為適用,因為身臨其境方能體現愛之深恨之切。可是第一視角在推理小說里 面卻是個挑戰,雖然作者擁有可以隨心所欲寫作,且披露最少情報的權力,但反過來說他也失去了讓另外一個自己創造的人物參與欺騙的機會,也就是說,A做的事 情並沒有B作證,所以單獨寫A的時候可以隨心所欲,寫B的時候就必須完全匹配前面A所做的。可是A和B沒有同時出現過,那也就使匹配這件事情變得滯後,從 而更容易檢驗真偽。當然了,聰明到東野的地步事先肯定幾條線都排好了,所以也不會出現前後矛盾的低級錯誤,不過問題是如何能讓這單獨穿行的一條條線最終交 匯成一個網,不僅合理而且令人意外,卻是一個第一視角為主的作品最大的難題。有時這等於是讓讀者完全推翻前面讀過的,不僅如此,還要對作者的深思熟慮脫帽 致敬。這個工作,可不是很容易的。

突然想到了William Faulkner一句名言:「Facts and truth really don't have much to do with each other.」 (事實和真相通常完全不相干。)這句話恐怕是最好的解釋這本小說出彩之處的話語了。這不僅表現在前面說的第一人稱敘述的欺騙性上,還表現在這部小說的主題 ——「人性的惡意」。雖然東野在小說里用的案例是青少年犯罪和校園暴力,但僅僅把主旨劃到這個檔次卻有點低了。在我看來,作者選擇這個載體的確很有可能是 出於對這個社會問題的關心,但是更多的也不過就是為了拉長橫向長度,讓人們對惡意可以存在如此之久感到不寒而慄而已。東野真正想說的,恐怕就是當被問及為 什麼要虐待同學時,從當時還是中學教員的加賀班上的學生嘴裡吐出的話:「ただ気に食わないから」(就是看那傢伙不順眼)——人的惡意,就是那種不知道為什 么,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就潛伏在內心的無底深淵,或許可以用意志力加以封印,但只要時機成熟,便會如同脫韁猛獸般地爆發出來的——這樣一個事實。我們 平時所看到的許多人從行為(facts)上來說可能都正常得很,可是深究他們的動機(truth),卻發現十萬八千。Facts疊加起來可能只是結果,而 truth疊加起來便是原因。所以我很佩服一度紅得發紫的私募基金The Blackstone Group的創始人Schwarzman說的「I need to know what makes a person tick.」(我得知道人們做一件事的動機是什麼),要想知道一個人過著怎樣的生活,絕不要以他平時的表現來看。這當然不是說人人都不可相信,可的確,容 易被相信的東西也大多會被證偽。

又是一篇啰嗦的文章,也並不知道多少人會因為看了我寫的讀後感去買這本書看。不過我覺得,我此時的動 機:),已經不僅僅是告訴大家有一本叫《惡意》的推理小說,東野圭吾寫的,很好看,這樣一件事情。而是告訴大家說,如果想對人性,或者准確的說,人性的陰 暗面有更加深刻的了解的話,恐怕這本小說會是一個很好的途徑。

Ⅳ 書信格式作文結尾怎麼寫

一般的書信由六個部分構成.這六個部分是:稱呼、問候、正文、祝福語、署名、日期.下面分別說說它們在格式上的要求.
(1)稱呼
寫一封信,先要把收信人的稱呼頂格寫在第一行,然後,再在後面加上冒號,表示下面有話要說.
(2)問候語
問候語要寫在稱呼的下一行,空兩格.它可以獨立成為一段.
(3)正文
正文一般分為連接語、主體文、總括語三個部分.每一個部分開頭都應另起一行,空兩格落筆.
(4)祝福語
祝福語是表示致敬或祝賀一類的話,如「此致」、「祝」等.應獨佔一行,空兩格寫.另外,在寫與「此致」或「祝」相配套的「敬禮」、「健康」等一類表示祝福的話語時,一般要另起一行頂格寫.
(5)署名
寫完信之後,在信的右下角寫上發信人的姓名叫做署名.在署名的前面一般還要加上合適的稱謂,如「你的同學」、「你的好友」,「您的學生」等.
(6)日期
日期寫在署名的下一行.
信的格式如下例所示.
小英同學:
四川分別已經快有一年了,咱們班學雷鋒小組的成員都非常想念你.
前幾天,我們到張奶奶家去打掃院子的時候,她老人家還在念叨你呢!(正文內容省略)
我們都希望你能趁假期回四川一趟.
祝:
身體健康!
你的同學 :小小
2014.11.11

Ⅵ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的結局是什麼

一、結局:
在即將離開人世之際,「陌生女人」對作家的唯一要求是在每年作家生日的時候,為自己買些
玫瑰花
來供在花瓶里,就像她曾經為他做的那樣,只為了能繼續悄悄地活在他心裡,就像
過去
她曾經活在他
身邊
一樣,然而可悲的是,直到「陌生女人「在失去孩子的凄涼和病痛中孤獨地死去,作家始終都沒有認出那個與他幾度邂逅甚至
在黑暗中

愛的女人
就是當年的
鄰家女孩
,只把她當作歡場中的賣笑女郎,無數風流艷遇中的一個。讀完「陌生女人」的絕筆倍,作家只朦朧地感覺到了一些感情上的蛛絲馬跡,卻始終沒能確切地回憶起她的形象。
二、解讀:
茨威格把陌生女人描述成一個不斷要求對方認出自己的單戀者。她不求物質上的回報,不求肉體上的貪欲,她只是對他的存在感
興趣
,就像她只對自己的存在念念不忘一樣。可見,陌生女人始終承認他者的地位,她的自我恰恰需要通過他者才能給予定義,她的悲劇並不是自我無法同化他者為自我,而是自我無法與他者聯系
在一起
,又能同時保持自我和他者的獨立性。所以,她的死亡並不是自我的勝利,恰恰是
面對命運
的無奈和
自我救贖
的失敗。通過死亡,她對自我的自足性與他者共存的糾結的確認同時滿足了,這是她要的失敗,死亡意味著自我毀滅——讓存在的變成不存在的——所以自我的存在,與他者的共在,在死亡面前,都變成了
無意義
,死亡給了她最後救贖的同時,也給了她最後的失敗。因此,她的精神危機並沒有通過她的死亡來得到解決,而恰恰是通過她的死亡變得分外鮮明了。
三、《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簡介: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是由奧地利的著名作家茨威格創作的,是其代表作之一,講述的是一個
陌生的女人
,在她生命的
最後時刻
,飽蘸著一生的痴情,寫下了一封凄婉動人的
長信
,向一位著名的作家袒露了自己絕望的愛慕之情。
小說
以一名女子最痛苦的
經歷
,寫出了愛的深沉與奉獻。
四、作者簡介:
斯台芬·茨威格(1881-1942),奧地利小說家、
詩人
、劇作家和
傳記
作家。
出身富裕猶太家庭,
青年時代
在維也納和柏林攻讀哲學和
文學
,日後周遊世界,結交羅曼·羅蘭和弗洛伊德
等人
並深受影響。創作詩、小說、戲劇、文論、傳記,以傳記和小說成就最為著稱。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從事反戰工作,是著名的和平主義者。一九三四年遭納粹驅逐,流亡英國和巴西。一九四二年在孤寂與幻滅中自殺。
代表作有短篇小說《象棋的故事》、《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長篇小說《心靈的焦灼》,
回憶錄

昨日的世界
》,傳記《
三大師
》和《
一個政治性人物的肖像
》。

Ⅶ 有關東野圭吾《信》的解析

《信》可以說是東野一部比較獨特的作品。貫穿整部小說的線索是時間的流逝以及哥哥剛志的信,全程並沒有什麼破案的過程,但卻從直貴的不斷成長中,帶給我們關於人性的討論與思考。

故事一開頭,可以看到滿滿的無奈,一對父母雙亡的兄弟,哥哥為了弟弟付出很多,為了弟弟能夠上大學,鋌而走險去曾經幫忙搬過家的緒方家偷竊。可不作死不會死啊,如果武島剛志一偷到錢就走,而不是看了會電視,又因錯誤記憶而去拿栗子,也就沒有後面的故事了。

因為第一次偷竊被發現的慌亂和無措,他殺了緒方老太太,又因為曾經的職業病而被抓,真的是挺一言難盡的。

但故事想要講述的其實是犯罪者家屬被歧視一事。很沉重也很現實。這個社會沒有什麼聖人,歧視一事存在社會各個角落。農民工、鄉下人、乙肝患者、艾滋病患者等等,這些都曾是被歧視之人。就算我們口中念著我不歧視他人,但當真的有乙肝患者來到你身邊,人們往往會選擇無視。無視,這也是歧視的一種。

這本書寫了作為犯罪者家屬的武島直貴,在父母雙亡,哥哥入獄,身無財產,只能自己打拚卻還要時不時招受他人歧視的一系列故事。

東野圭吾先生在書中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沒有歧視和偏見的世界,那隻是想像中的產物!所以希望人們還是不要犯罪的好,多想想家人。當你犯罪,不僅你自己的人生會發生變化,你家裡人的日子也會更加難過!

(7)信小說結局擴展閱讀:

《信》是東野圭吾第四度入圍直木獎的作品。最早在「日本三大報」之一的《每日新聞》周日版上連載,於2003年3月由每日新聞社出版單行本。三年後被搬上銀幕,由偶像影星山田孝之、玉山鐵二和澤尻英龍華擔當主演。

2006年底,與電影同期推出的文庫本小說,一個月內即熱賣100萬冊,創下了出版方「文藝春秋」旗下圖書銷量突破百萬的最快紀錄。

相關書評:

其實書本最後的觀感就寫的很好,分析的很透徹。可以多看幾遍。

東野圭吾先生在書中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沒有歧視和偏見的世界,那隻是想像中的產物!所以希望人們還是不要犯罪的好,多想想家人。當你犯罪,不僅你自己的人生會發生變化,你家裡人的日子也會更加難過!

熱點內容
狼性總裁潛上門小說 發布:2025-04-29 03:31:51 瀏覽:982
總裁的頭號佳妻小說胡楊三生 發布:2025-04-29 03:21:49 瀏覽:752
網游之諾克薩斯大陸小說 發布:2025-04-29 03:21:48 瀏覽:970
異世重生小說 發布:2025-04-29 03:21:02 瀏覽:548
食膳田園重生小說下載 發布:2025-04-29 03:13:46 瀏覽:133
總裁什麼愛的小說 發布:2025-04-29 03:04:29 瀏覽:678
小說人物葉玄蘇輕竹 發布:2025-04-29 03:02:51 瀏覽:737
古言嫡女言情小說 發布:2025-04-29 03:00:41 瀏覽:270
邪性總裁難伺候小說 發布:2025-04-29 02:59:09 瀏覽:251
南溪林宵小說全文免費閱讀 發布:2025-04-29 02:28:26 瀏覽: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