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禁止小說以夢為結局
Ⅰ 為什幺小說總喜歡用悲劇結尾
分類: 文化/藝術 >> 文學 >> 小說
問題描述:
著名小說《紅樓夢》以悲劇結尾,《水滸傳》以悲劇結尾,《三國演義》以悲劇結尾,就連現代小說《哈里波特》也以悲劇告終,為什麼人們喜歡用悲劇結尾呢?為什麼不大團圓呢?(有些小說的結尾讓我氣憤!!!)
解析:
悲劇永遠是最震撼的!你可以天天看周星馳的戲劇,天天發笑,但笑過之後,留 下的卻微乎其微,只能寄望下次觀看,下次發笑。但像《美麗的人生》,也許你看一遍就不忍心再看,但卻可能一輩子都銘記於心!這,就是戲劇和悲劇的差別!魯迅先生說:「悲劇是把有價值的東西撕碎在你面前!」正因為你目睹了「有價值的東啟辯西」的毀滅,所以內心情不自禁的震撼。在文學史上,大凡最優秀的作品幾乎無一例外的選擇了悲劇結束!四大名著,《西遊記》以外的三部都是悲劇,而這三部正好占據了中國最好的小說的前三名!《三國演義》以「三分歸一」為結局,但這掩飾不住它貫穿始終彌漫全書的悲劇氣息。因為作者所要叢旁蘆贊頌的「蜀漢英雄」們,從先滲帶主到後主,從丞相到先鋒,統統沒得善終。五丈原的秋風,至今還冷寒逼人;「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喟嘆,久久都未散去!凡看過「三國」者,或多或少都會感慨。
Ⅱ 小說結尾的種類
80年代,開始有很多國外現代詩被翻譯介紹到中國來,記得當時讀到史蒂文森有一首詩叫《觀察烏的十三種方式》,我們都覺得挺好,至少這首詩的名字起得特別好。烏是一種鳥。後來我自己寫小說也有些傾向於以數字命名,比如《拉薩生活的三種時間》、《疊紙鷂的三種方法》,我挺喜歡「三」。今天我用到的是「十三」。
今天的主題是結局,結束;俗話叫收口,「編筐編簍,都在收口」。今天我的命題是「結局的十三種方式」。當然肯定不止十三種了,但是為了湊十三這個數,找到第十三種方式時我就罷手了,沒再繼續找下去。無論你講什麼故事,你都得有結尾,說起來,結尾應該有無數種方式。這里將一些特別經典的方式歸納總結了一下。
1死。
海明威曾經說過一句話:一個故事講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你會發現只有死亡是最好的結尾。事實上在虛構寫作中,死亡確實是一個非常便當的經常被使用的結尾方式;死尤其能體現傳統的悲劇美學的原則。我不是很清楚地知道悲劇應該怎樣定義,尼采寫過《悲劇的誕生》,說老實話我沒讀過,不知道尼採到底說什麼。我一直覺得魯迅的那個定義很有意思,他說悲劇將人生有價值的部分毀滅給人看。對悲劇這樣的定義,我想它和我們用死亡去結束一次敘述的行為可能相當恰切。這種例子不勝枚舉,非常之多。
2大團圓。
剛才我說,假如把《永別了,武器》的結尾改一下,讓卡薩玲生下小卡薩玲,一切像預想的一樣,或者是順產,或者是由一個大夫簡簡單單地把自然產變成剖腹產,總之是讓大人小孩都平安無事,那麼這就變成一個典型的好萊塢模式,就是大團圓。大團圓的結尾我不想羅嗦,因為太多了。好萊塢有一個原則——絕不跟觀眾為難,這可以說是一百年來好萊塢擊潰世界上所有其它電影製作機構而達到全面勝利的最主要秘訣。就是這個大團圓的結局模式。聽上去這很簡陋,但的確百試不爽。好萊塢有一個說法,觀眾自己掏腰包來看你的電影,你為什麼讓觀眾心裡堵著,心裡不舒服地離開電影院呢?這沒有道理嘛,你定要他心裡舒服,他掏錢到電影院里坐一個半小時,絕不是來受折磨的。也正是這樣一個簡單有效、百試不爽的法則導致了好萊塢輕易就擊垮了偉大的法國電影,偉大的瑞典電影,偉大的義大利電影,偉大的德國電影;把它們打得一塌糊塗,幾乎沒有生存的空間。法國是那麼驕傲的一個國家,自由法蘭西是很多年來人類自由的象徵,但是有著悠久歷史和獨特氣質的法國電影,完全不能抵禦好萊塢的沖擊,法國政府不得不以限制進口好萊塢電影這樣笨拙的辦法來保持法國本土電影。這個就不再去多羅嗦了。
3詩意。
這在諸多經典的結束方式中是最多也最容易舉出例子的方式之一。大家都知道的歐亨利的小說《麥琪的禮物》,是特別典型的例子。
我一篇小說《海邊也是一個世界》,也採用了這種詩意的結束方式。故事有些殘酷,發生在知青年代。一對好朋友勒了附近部隊農場里養的一條狗,對方為這條狗上門找他們拚命。這之前他們帶了自己的狗去跟對方的狗打架。自己這條狗比較小,而且在和對方的狗對峙過程中顯出了膽怯。回來之後,他們把像親兄弟一樣的這條狗勒死了,一方面是懲罰它的膽怯,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自己逃避懲罰。因為他們接著勒死了人家的狗,把狗吃掉;然後他們又勒死了自己的狗,把狗的身體埋掉,把狗頭掛起來。等第二天凶神惡煞般的狗主人來找他們算帳的時候也無話可說——因為昨天這里確實吃過狗肉,這一點已經瞞不掉;但是掛的是他們自己養的狗的頭。那麼他們說是殺掉了自己的狗吃肉,對方狗主人也不好再怎樣糾纏;他們就這樣逃脫了懲罰。
4揭謎。
這也是很習見的結局方式,所有的推理小說結局幾乎都是揭謎,比如克里斯蒂就很典型。克里斯蒂盡管是20世紀作家,但是她小說的美學方式基本上仍是經典的傳統的。作家在開始設置了一連串的謎,構成一個連鎖的巨大的謎團,到最後就像剝筍似的一層一層把謎底揭開。這個也不多說。
5解嘲。
經典的結尾還有一類是喜劇,在文學作品中,喜劇所佔的比重應該超過悲劇,超過正劇。喜劇的結尾大都相似,大部分喜劇都是以解嘲的方式結尾。我想這是因為,既然是喜劇,你就很難以一種很鄭重其事、很壓抑很強烈的方式,來為一個喜劇人物最終畫上句號。
6有去無歸。
可以這么說,這是故意走向虛無的一種美學方式,這種方式有時能帶來傳統悲劇美學的那種悲壯和庄嚴感。特別典型的例子是聖埃克絮佩里的《夜航》。一個試飛員在執行越洋試飛的任務時,飛機的操縱開關失靈,與地面指揮部門失去聯絡;而這時油箱里也只有有限的油量。他一直往前飛,前路漫漫,我們只知道他飛出去了,卻不知道他究竟怎麼結束,根據一般的經驗判斷,他應該是墜海。但是誰也不願意簡單地把結局定位到墜海。聖埃克絮佩里在《夜航》里把主人公的結局就這樣撂下了,完全不管他到底去了哪裡。然而有趣的是,聖埃克絮佩里個人生命的結局也是以同樣的方式呈現的。作家自己也是試飛員,在一次試飛任務中,他突然走入虛無,再也沒有任何音訊。這種有去無歸的方式,這種突然墮入虛無的消失,充滿了悲壯的美感。埃克絮佩里成了文學史上的一個謎。
7夢魘。
我們東北話里有時會說,誰誰誰被魘住了。魘住了就是在夢里沒出來。人在日常生活中會有這種情形。夢魘也是我們在20世紀小說里見得特別多的一種方式。我以前說過我的《虛構》,講一個在麻瘋村裡的故事。寫這篇小說那段時間,都是在夜裡寫,那時我在北京廠橋一個招待所里住了十幾天。我自己也說不清為什麼《虛構》會寫成這個樣子,後來我仔細想了一下,當時我剛從西藏回來,一時還不能很適應,尤其是像北京這種大都市裡的喧囂。好像一到白天,一點感覺都沒有,我一定得在夜間才能寫作。後來發現夜裡寫出來的東西和白天寫出來的東西特別不一樣。你們自己也可以嘗試一下,你會發現你個人的寫作在白天和夜晚會有很大差別。我說夜的感覺實際就是夢魘的感覺,你在夜裡寫作的時候,不經意間會帶上這種感覺。現在重讀《虛構》,我發現《虛構》本身就像一個白日夢,這個故事真是不可思議。小說剛發表不久,王安憶就跟我說,明知道寫的都是假的,但是讀起來總覺得像真的。尤其我自己也不知道怎麼會這樣結尾,結尾的時候等於用夢一下子把整個故事都消解掉了。進入麻瘋村那天是五月三號,「我」特別疲倦地進入麻瘋村,但是醒來的那個早上是五月四號。「我」是在公路旁一個道班裡醒過來的,那麼在麻瘋村裡度過的幾個日日夜夜,居然在日歷上都不存在。我忽然發現這等於是——寫小說的這個過程和現在讀這個小說的過程、和主人公在小說里經歷的時間,這些全部都不存在,全部以夢的方式呈現。實際上你看到小說最後,根據小說文本,你可以這么判斷,主人公在西藏走到路邊某一個道班的時候,進去睡了一覺,在這一覺里,他自己做了一場大夢,被夢魘著了,才惹出這么一篇小說。
8循環往復。
在80年代的時候,現代西方的哲學思潮和哲學專著開始被大量翻譯進來。我記得有一本書專門談「怪圈」,一個德國版畫家好象叫艾舍爾,他畫了一種圖形,這圖形很怪。比如看上去他畫的是一條河,河水是往下流,可是流來流去不知怎麼,河水雙流回到開始那個地方。當然他畫的還不是河水,他畫的大部分是建築,其實他就是利用視覺差,製造出一種有循環往復無盡之妙的圖案,可能在音樂中也有類似的情形,我自己一點不懂音樂,我聽搞音樂的朋友說,《卡門》里有這種很奇怪的循環。
9得而復失。
有個成語叫「失而復得」,而在20世紀敘事結構里有一個反其道用之的方式——「得爾復失」。一個典型的例子是《老人與海》。看《老人與海》,最後簡直會覺得莫名奇妙。而且你會覺得他們的漁夫跟我們的漁夫不太一樣,是不是上帝對待我們中國這邊的海有些不公道呢?海明威小說里寫到的這種馬林魚我們好像捕不到。他們很小的漁船居然就能捕到重幾千磅的大馬林魚,而且在他們的海灘上經常有這種魚的骨架。老漁夫桑地亞哥費了那麼大的力量,歷盡千辛萬苦,結果卻只帶回去一具毫無用處的魚骨架,因為類似的魚骨架在海灘上不是一兩具,漁民們捕完魚取下魚肉後,經常就把魚骨架留在海灘上。
10走出敘事人視野。
剛才我講的「有去無歸」是導向虛無的一種結局方式,但它充滿了悲壯感,還有一種方式是索性走出敘事人的視野,故意地消失掉。這和「有去無歸」走入虛無的方式還有不同,它可能更多呈現出無奈。毛姆的傑作《刀鋒》就是以這樣的方式結尾,據說《刀鋒》的主人公拉里是以大哲學家維特根斯坦為原型。拉里的結局方式是典型的走出敘述人視野。拉里忽然不見了,敘述人從此再也追蹤不到他,敘述人對他可能的行蹤作了若干假設。但是最後他說,「這些不過都是我的假設,拉里究竟在不在這世上,我也不知道,因為他已經走出我的視線。」
11以死亡來終止。
我前面講過博爾赫斯的《等待》,類似的例子很多。這個方式和我在這次課上一開始說到的死亡結局是不同的,那個是屬於傳統悲劇美學的范圍,是以死亡把人生有價值的部分毀滅給人看,而這個不是。《等待》里的主人公,他活著跟死了沒有太大差別,他死了跟活著也沒有太大差別,他早就把生和死本身模糊了。海明威說,一個故事講到沒辦法結束的時候,只能讓主人公死掉,沒有別的方式。《等待》是很典型的例子,你甚至可以說,他這個死亡是自己找來的。類似的例子還有像海明威的《殺人者》,雖然安德瑞森作為殺手的目標在小說里沒有被殺;殺手在餐館等他,但這天他沒出門,沒去餐館,所以他逃過一次。但是我們讀了小說之後,我們覺到的是,他終究難逃追殺,他的命運和《等待》里主人公的命運基本上是一致的。一個故事講到一定程度的時候,由於故事本身的無奈,使得故事的結束只能停留在死。
12歪打正著。
這可以說是特別能顯示生活荒謬性的一種結局方式。歪打正著的方式在古典主義小說中也有運用,但不強烈,典型的兩個例子是被譽為存在主義和荒誕哲學的兩個大哲學家薩特和加謬。薩特的小說《牆》是詮釋他的「人生荒誕」這個哲學命題的特別明確的例子。主人公是個革命者,主人公被俘了。本來他肯定是要被槍斃的,他拒絕配合,但是到最後臨刑之時,他想反正免不了要被處死的,何不要弄他們一下,他就順嘴胡謅了一通,說你們要找的那個人我現在告訴你們他的下落,他就藏在一個古墓里,他完全是想趁最後的機會嘲弄一下敵人。結果在他等著被處決的時候,突然傳來命令要釋放他;他自己都糊塗了,不明白為什麼要釋放自己。敵人告訴他,跟據他提供的情報,他們來到古墓,正好那個人拿槍還擊,於是他們一下子把他擊斃了。前面他完全是順嘴亂說,他根本不知道敵人要他交待的那個人剛好真的在古墓里。居然被他說著了,典型的歪打正著。我以前講到過的加謬的名劇《誤會》,情形差不多,也是典型的歪打正著。
13迷失。
我還是把這最後一個方式湊上。博爾赫斯的小說里有大量的以迷失作為結局的例子,很出名的有一篇小說叫《沙之書》。有一個人上門推銷書,他說他有各種版本的《聖經》,「我」說「我」不缺《聖經》,然後他說他有一本書叫《沙之書》,他把書拿出來讓「我」看。這本書沒有頁數,任何一頁都不會重復,沒有任何秩序,無始無終。當然這是個哲學小說。一開始「我」還充滿熱情地看這本《沙之書》,看到最後的時候,「我」突然覺得沒有意思;這種東西太玄了,於是「我」想讓它消失掉。因為我供職在一個圖書館里,這時我想到一句話,「藏匿一片樹葉最好的地方是森林」。於是「我」把這本無邊無際無始無終的奇書,隨便放到了圖書館里一個書架上,「我」故意不記是哪個架子,那麼這本書一下子混跡於圖書館浩瀚的書海里,書本身變成了一顆渺茫不可尋的沙粒。「我」有意地讓這本書迷失在一個龐大的國立圖書館里。
再回到卷首語——
馬原:
80年代,開始有很多國外現代詩被翻譯介紹到中國來,記得當時讀到史蒂文森有一首詩叫《觀察烏的十三種方式》,我們都覺得挺好,至少這首詩的名字起得特別好。烏是一種鳥。後來我自己寫小說也有些傾向於以數字命名,比如《拉薩生活的三種時間》、《疊紙鷂的三種方法》,我挺喜歡「三」。今天我用到的是「十三」。
今天的主題是結局,結束;俗話叫收口,「編筐編簍,都在收口」。今天我的命題是「結局的十三種方式」。當然肯定不止十三種了,但是為了湊十三這個數,找到第十三種方式時我就罷手了,沒再繼續找下去。無論你講什麼故事,你都得有結尾,說起來,結尾應該有無數種方式。這里將一些特別經典的方式歸納總結了一下。
後記:不管是什麼結局,死亡也好,迷失也好,還是要看和小說的匹配度,不可輕易加上結局
言情小說首頁 > 都市小說 > 職場勵志 > 寧氏小說課http://novel.hongxiu.com/a/545705/6079165.html
Ⅲ 以夢想為主題的短篇小說該怎麼寫
以夢想為主題的短篇小說該怎麼寫?
以夢想為主題,可以先寫這個夢想的由來,可以是因為某件事或者某個人有了這個夢想。然後寫為了實現夢想途中遭受的種種挫折,以及周圍人對你的看法。最後是結果,這個結果可是實現了你的夢想,也可寫你因為各種打擊,喪失了最初自己,被迫接受現實。
既然是小說,那麼三要素是一定要具備的:人物、情節、環境。
人物是小說的核心,情節是小說的骨架,環境是小說的背景。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
小說中的人物,稱為典型人物,可以通過人物的外貌、動作、語言、心理、神態進行描寫。
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
故事情節包括序幕, 開端,發展, *** ,結局,尾聲)。
以夢想為主題的小河隊報
假如我是一條小河,我有一個願望。
你們來看看吧如今的垃圾和污水都進入了我的肚裡,以為我可以把垃圾和污水沖走,其實他們污染了水,讓我變得更臟,一到炎熱的夏天人們都不敢靠近我
我的願望是希望人們了解我,保護我讓我的肚裡長滿水草有許多小魚,和我一起嬉戲,當我寂寞時,我可以邀上小花小草柳樹和我游戲夏天讓孩子們在我清澈的水裡游泳讓我散發出清新的空氣。
我會盡量讓人們喜歡我,讓人們保護我吧!
以放飛夢想為主題的書信怎麼寫700字
放飛夢想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每個人都懷揣著一個屬於自己的夢想。
然而,什麼是夢?什麼又是夢想?夢是期待,而夢想是堅強--是你把飄渺的夢堅持作為自己理想的勇氣和執著,是你對自己負責的最高境界。但捫心自問,我們有多少人能夠成就自己心中最初的夢想?
我們的夢想,是一個簡單的信念,是一份對自己未來與生命的責任。也許,是二十歲的豪情壯志;也許,是青春期的迷茫與沖動;也許只是一份平淡的渴望,渴望掌聲,渴望成功。無數的「可能」,無數的「希望」,因為我們的青春歲月充滿奇跡,我們心中大大小小的夢,在生活的每一個角落裡芬芳彌漫。
親愛的朋友們,回眸自己的一路成長,還記得每一個夢想帶來的悸動,在生命中留下了怎樣的足跡么?
為了修身養性,母親讓我6歲開始學習書法;因為還沒斷奶就會說話,母親又斷定了我有語言天賦,從小安排大量的語言訓練;又因為母親年輕時的「作家夢」,我從8歲開始接受正規的寫作輔導......就像一塊機械的海綿,瘋狂的吸收那些陌生的課業知識,外語課、電腦課、家政財經課.....凡是母親認為應該要學的,那就是我的義務。
當一個人看著獎狀麻木的時候,我幾乎找不到自己的方向;剎那間對於整個未來的失望,在所有人認為你可以成功的時候,我毅然地選擇了放棄。
高考前的離家出走,為了去尋找所謂能夠堅持奮斗的理由。在陌生的城市,徒步行走,在刺眼的陽光中曝露了自己的愚蠢。
放棄復讀,放棄留在沿海甚至去北京深造的機會,只為了擺脫父母的安排,只為了走自己的路。
當一切安頓下來,回想起父母和自己一路顛簸來到這窮鄉僻壤;回想起父母離開時,眼裡不舍的淚花;回想起恩師們一遍遍勸說我回去復讀的簡訊、電話......我才恍然,我的夢想,付出了如此的代價。
當同學對我說,為什麼你什麼都會的時候。我第一次對母親充滿了感激。那一刻,我才明白,自己一直想要反抗的人,其實是最理解我的人,學會了感激,也學會了正視自己的夢想。
是的,我的夢想。一份從一而終的守望--給我的學生希望,給我的讀者溫暖,給我的愛人幸福。是的,我的夢想。從第一次站上講台開始迷戀這個地方,從第一次發表文章開始憧憬文字世界,從決定留在這里開始,堅守心底的渴望。
無論歲月在我們臉上增添了多少痕跡,無論世事在我們胸口劃過多少到傷痕,只要我們還有呼吸的權利,就擁有重塑夢想的 *** !只要我們還有生存的氧氣,就擁有締造 *** 的勇氣!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選擇堅持,選擇珍惜,選擇成就生命的 *** ,勇敢的成就心中最初的夢想。
以冬為主題的短篇詩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唐】岑參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溼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猶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台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劉長卿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終南望余雪》【唐】祖詠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江雪》【唐】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冬夕》【唐】岑參 浩汗霜風刮天地,溫泉火井無生意。 澤國龍蛇凍不伸,南山瘦柏消殘翠。
《早冬》【唐】白居易 十月江南天氣好,可憐冬景似春華。 霜輕未殺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 老柘葉黃如嫩樹,寒櫻枝白是狂花。 此時卻羨閑人醉,五馬無由入酒家。
《冬夜》【唐】白居易 家貧親愛散,身病交遊罷。眼前無一人,獨掩村齋卧。 冷落燈火暗,離披簾幕破。策策窗戶前,又聞新雪下。 長年漸省睡,夜半起端坐。不學坐忘心,寂莫安可過。 兀然身寄世,浩然心委化。如此來四年,一千三百夜。
以仁為主題的短篇古文
吾聞富貴者送人以財,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貴,竊仁人之號,送子以言,曰:『聰明深察而近於死者,好議人者也。博辯廣大危其身者,發人之惡者也。為人子者毋以有己,為人臣者毋以有己。
一出自於《史記 孔子世家》
以夢想為主題的黑板報
中國殘奧游泳隊正在訓練,來自荊州的女運動員江福英也在其中。
江福英沒有雙臂,但在腰腹力量的帶動下,雙腿打水游進的速度很快。來自荊州的教練員艾勇很自豪地說:「江福英的殘疾級別較重,但她的泳姿卻是全隊最好的。」
江福英的奧運夢想是成為少年英雄,雅典殘奧會時她16歲,兩項預賽均排名第二,她沖金心急結果兩項決賽都只獲得第五名。對於在北京殘奧會上的目標,她說:「當然是要奪金,要放飛我的奧運夢想。我在前年的南非世錦賽上拿了4金,還以38秒61打破了世界紀錄。但是去年英國有個選手以37秒18破了我的紀錄。上個月,我在美國公開賽上拿了3金1銀。」她說今年春節會在游泳館里度過,這將是她最有意義的一個春節。
問她在訓練中累不累時,她說:「累啊,有時特別累,我都邊游邊哭,但哭過了就好了。離北京殘奧會還剩8個月,再苦再累我也能頂住。」
圖:奧運五環!顏色:藍,黑,紅,黃,綠
一首以夢想為主題的歌詞
你說我們的夢想有了方向有了翅膀
不怕挫折不怕困難勇往直前
你說我們的夢想可以靠岸可以飛翔
跨過高山越過海洋直到遠方
有些時候我會覺得生活很無奈
不知道未來什麼方向
有些時候我會覺得自己很悲哀
不知道天空什麼色彩
慢慢醒過來突然間明白
生活就該擁有夢想
你說我們的夢想有了方向有了翅膀
不怕挫折不怕困難勇往直前
你說我們的夢想可以靠岸可以飛翔
跨過高山越過海洋直到遠方
你說我們的夢想有了方向有了翅膀
不怕挫折不怕困難勇往直前
你說我們的夢想可以靠岸可以飛翔
跨過高山越過海洋直到遠方
我們的吉他手和他的旋律
告訴你生活多姿多彩
我們的貝司手和他的音符
告訴你生活優美動聽
我們的鼓手和他的節奏
告訴你生活快樂輕松
還有我的歌就是要告訴你
生活就該擁有夢想
以愛國、夢想為主題的徵文
說起愛國,我相信大家都應該不陌生吧,可是,你們對愛國都知道哪些呢?
看古代,在鴉片戰爭期間,英國向中國走私鴉片,來獲取暴利,為開啟中國市場大門。 1839年六月林則徐的虎門銷煙為借口,而發動侵略戰爭。後因戰事不利道光帝派直隸總督琦善與英國議和,簽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中國第一次向外國割地、賠款、商定關稅,嚴重危害中國主權。虎門銷煙和鴉片戰爭揭開了近代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歷史新篇章。
在議當今,在釣魚島事件中,日本對我們中國做出的種種表現,和中國拿出的釣魚島是我們的證據,足以證明釣魚島是我們的,而小日本還說釣魚島是他們的,最後還不是說 ,要花錢買我們中國的釣魚島,這足以見證我們的國家是多麼強大啊!
那麼,作為新時代的繼承人,我們又該怎樣去表現我們的愛國情懷呢?雖然我們不能向他們一樣在戰場上英勇善戰,奮勇殺敵,但是我們有自己的方式愛過自己的祖國,如今,作為祖國的花朵,我們要做的就是好好學習,老師常說「祖國的未來掌握在你們手中。」我們一定不能讓祖國的未來毀在我們手裡。所以,我們一定要學好知識,長大後做一個對社會,國家有用的人,一定要把我們的祖國建設成一個更加富強,不再受人欺負的國家。
讓我們熱愛祖國吧!讓我們的心團結在一起,奏響一個世界的華麗樂章。
以多彩夢想為主題的設計理念怎麼寫
豬還一次下八個呢
以美為主題的作文該怎麼寫
過程之美
茶味微苦,但為何世人對茶的喜愛千百年來不曾斷絕那?只因茶葉的苦澀在水中浸泡片刻就會溢位縷縷清香,入口甘澈爽口。這先苦後甜,這先隱逸於世後聞名遐邇,不正是人磨練成長的過程嗎?只要曾努力過,只要堅守過,即使像霸王項羽被逼自刎一樣的失敗,那人生也如同艷陽般美麗。因為他們都曾享受那過程之美。所以,重要的不在乎結果,而在於享受過程的美麗。
過程因苦難而美麗
越王勾踐,為洗雪恥嘗苦膽,身卧柴薪身著麻,卑躬屈膝為復國,休養生息守清貧。因為有了這種苦難的過程才使得越甲三千創佳話。過程之美在於苦盡甘來。反之,夫差因勾踐的服侍忘乎所以,沉迷酒色最終亡國。過程的美麗在於此嗎?因此,不要被表面迷惑,只有堅持體驗過程,那麼過程之美將永遠辦與你。
過程因堅守而美麗
海爾集團基因質量無與倫比,成為世界最受歡迎的品牌。在一次例行檢查時,發現個別冰箱存在隱患。這時有人提議盡快出售這批冰箱。但海爾老總卻把提議的人趕出工廠,下令徹檢這批冰箱,並查出問題原因加以杜絕。經過工人晝夜檢查,終於完善了生產線,使其產品問題百中無一,質量上乘。這種事後來被外界獲知,都為海爾老總的堅守誠心所折服。從此海爾產品如日中天成為中國工廠中第一個世界五百強工廠。正是因為海爾老總堅守質量的過程才換來如此成就,這種過程不值得贊美嗎?
過程因貢獻而美麗
上古時代神農遍嘗百草,記錄各種草葯的葯性,這種不顧個人安危,只求解除世人被病魔折磨的過程不美嗎?抗美援朝的民族英雄黃繼光烈火焚身為保任務,咬緊牙關至死不渝的過程不美嗎?為擺脫神學控制解放思想的布魯諾為科學獻身這種過程難道不美嗎?
魚兒為後代回遊成為美麗的冰魚;大雁為生存而南飛,這些都是為了生命的延續。這種過程是偉大的,也是壯美的。因此,體驗過程才是完美的人生。
過程之為美,美人之貽,讓我們攜手過程,共創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