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說中經典地方
⑴ 金庸小說中最過癮的片段是哪個
金庸小說最過癮的片段,當屬《天龍八部》中的少室山之戰。這一段 武打場面精彩紛呈,兄弟情義感天動地,情節離奇匪夷所思,令人拍案叫絕。 下面就請磊落故人為大家一一道來。
蕭峰帶領燕雲十八騎闖入少室山英雄大會,三掌擊退星宿老怪丁春秋,救下阿紫蕭峰帶領燕雲十八騎尋找阿紫,一路找到少室山,這時正值游坦之不敵丁春秋,致使阿紫被擒。丁春秋以阿紫為挾,控制住了游坦之,命他向少林寺方丈玄慈挑戰。玄慈說要用大力金剛掌領教丐幫的降龍十八掌,可游坦之哪裡會,於是仍以阿紫所埋野教的星宿派功夫出戰。在場的少林、丐幫眾人,紛紛指出遊坦之施展的是星宿邪門武功,星宿派眾人則紛紛說星宿派的武功勝過了降龍十八掌。這時蕭峰恰巧趕到:
蕭峰在丁春秋十五六丈外,便施展出一招「亢龍有悔」,又極快的來到丁春秋三四丈外,又是一招「亢龍有悔」。
蕭峰、虛竹、段譽三兄弟在天下英雄面前結拜,並肩作戰,豪氣干雲蕭峰為救阿紫,帶領燕雲十八騎闖入數千人參加的英雄大會,在場的眾人有一多半與他有仇,任他武功再高,也決計逃不出去,可以說已經陷入必死的境地。段譽遇上危急情況,第一反應便是用凌波微步逃走,此時卻跑出來和蕭峰相認,並決定和蕭峰同生共死:
慕容復此時也在場,他為了收買人心,全然不顧蕭峰曾為他洗脫冤屈的恩情,竟然與游坦之、丁春秋圍攻蕭峰。蕭峰三招之間,就把三人逼退,令人拿酒來,與段譽、燕雲十八騎共飲。這時虛竹也趕來相認,三兄弟在天下英雄面前重新結拜,誓同生死,豪氣干雲。
接下來的虛竹大戰丁春秋,慕容復傷了段正淳激發段譽六脈神劍大發神威,都十分精彩、過癮。但最精彩之處,是慕容復不甘心敗給段譽,竟然不管不顧的要殺段譽,結果被蕭峰像拎一隻小雞似的擒住,扔到七八丈開外,並說出那句經典的對白:
除了打鬥場面,少室山之戰還解開了許多真相,曲折離奇之處,令人匪夷所思慕容復落敗,在天下英雄面前出醜,羞憤之餘想拔劍自盡,引得「灰衣僧」慕容博現身,罵醒慕容復。慕容博和蕭峰交手,又使「黑衣僧」蕭遠山現身。此時,虛竹打敗了丁春秋,為其種下生死符。打鬥中,虛竹衣服被撕破,露出背上香疤,引得葉二娘與他母子相認。
蕭遠山借機逼葉二娘述說當年和玄慈的私情,指出虛竹就是他們的私生子,用這種最令玄慈難堪的方式,迫使他承認自己「帶頭大哥」的身份。玄慈認罪,並在接受杖罰過程中故意運功抵抗,最後與葉二娘雙雙自盡。同時,蕭遠山向蕭峰坦承自己就是他要找的「大惡人」,譚公譚婆、趙錢孫等雁門關一案關鍵證人,還有玄苦大師、喬三槐夫婦都是為他所殺,令蕭峰錯愕、痛苦非常。
玄慈死之前,還指出慕容博假傳契丹武士來中原搶奪武林秘笈的消息,導慶液祥致玄慈帶領二十餘人前去攔截,才造成了雁門關慘案,並當場揭破了灰衣僧人就是事後假死脫身的慕容博。蕭氏父子和慕容氏父子、鳩摩智差點兒在藏經閣展開大戰,被掃地僧阻止。最後蕭遠山和慕容博遁入空門,雙雙拜入掃地僧門下。
以上就是磊落故人認為的金庸小說中最精彩、最過癮的片段,歡迎大家在評論區交流,不勝感謝!
金庸小說一直都是大家喜歡看的小說之一,尤其是《天龍八部》,在這部小說中有許多精彩武打情節,讓大家看的最過癮的我認為是聚賢庄一戰,現在由我給大家一起來探討一下……
聚賢庄一役,可謂是喬峰人生最凶險的一戰,喬峰自己也認為是生平未遇之險。這一戰喬峰雖然大顯身手,但是最終不忍阿朱命喪他人,因而身陷囹圄最終竟放棄抵抗,兩人共赴黃泉。關鍵時刻黑衣人蕭遠山及時出手,救走喬峰不然必死在聚賢庄。假設沒有蕭遠山出手相救,金庸老先生也不會讓喬峰死去,這樣死法,意義太小了,喬峰也不是大家敬仰的大英雄,也不會有後面更多的精彩故事好了。
我認為金庸小說中最過癮的片段是《倚天屠龍記》中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這部劇同時也是金庸小說中最有名的小說之一。
在小說中,由於明教的行事詭異神秘,為名門正派所不齒,被貶稱為魔教。正派人士視明教中人如妖魔鬼怪,勢不兩立。而且明教與各派均結下深仇,如傳言金毛獅王謝遜掌斃少林空見神僧,明教旁支天鷹教教主之女使得武當五俠張翠山身死名裂,光明左使楊逍害死峨眉派紀曉芙,謝遜盜走崆峒派七傷拳譜,又傳說明教暗殺了華山派掌門人白垣等等,再加之混元霹靂手成昆的挑撥,於是六大門派決定合力圍剿明教總舵所在地昆侖山光明頂。六譽搏大門派包括少林、武當、峨眉、崆峒、昆侖和華山派,一起圍攻被稱為魔教的明教。而明教方面參戰的還有白眉鷹王殷天正的天鷹教,也就是主角張無忌的外公創立的勢力。
而明教內部因為沒有教主而四分五裂,教中內部更是爆發內戰。光明左使楊逍與青翼蝠王韋一笑以及五散人因矛盾火拚,致使成昆乘虛而入,以幻陰指重傷七人,幸得張無忌相救,方得免難。由於明教高手均已受傷,無力出戰,只剩得殷天正力戰眾高手,幾近油盡燈枯。關鍵時刻,張無忌從明教密室中習得乾坤大挪移神功,再加上本身的九陽神功,最終力敗六大門派高手,拯救了明教,因其習得乾坤大挪移神功,被一致擁戴為明教第三十四代教主。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金庸最過癮的片段太多了!
1從我的個人喜歡看,首推《神鵰俠侶》。原因一:主角體現成長,楊過從一個耍小聰明的偏激小子成長為不拘世俗的神鵰大俠,期間經歷各種奇遇,情節起伏引人入勝,並且過程中人物思想在不斷成長。原因二:楊過小龍女沖破世俗的愛情,為世人詬病的師徒戀,小龍女失貞與楊過斷臂,各種打擊之下,還能夠重新來過,並更上層樓,幾番曲折,連金庸自己都忍不住在最後安排他們走到一起,很動人。原因三:各配角豐滿,而且不乏讓人喜歡的。其中郭靖從笨小子真正成為俠之大者;東邪黃葯師瀟灑、任性、深情、卓越,在很多方面滿足了我對於個性高人的憧憬······
2 從故事情節上說,我覺得《神鵰俠侶》《鹿鼎記》《射鵰英雄傳》《天龍八部》四部最好,情節起伏很吸引人,人物、細節、發展、精神內涵各方面都很好。雖然翻拍電視劇不一定就怎麼合心,但是被各種反復翻拍的還是故事好的那些。
然後是《笑傲江湖》《倚天屠龍記》有些人特別喜歡令狐沖的散漫不羈,可是我總覺得裡面心理變態很多,練XX功以及爭來斗去的那些很陰暗的說,岳不群這種偽君子實在是極品,因為寫得太好了以致於我真的不想見這種東西,連帶笑傲江湖的地位在我心中也下放了。而且裡面的感情線描繪得不是很好,令狐沖都沒怎麼對盈盈有感覺就那麼進行下去了。《倚天》排成電視劇還蠻好看的,不過書的分量不多,當時的感覺是奇遇太多了,發展太快了,張無忌的進步是噌噌的,而且他的性格不太招人喜歡,趙敏非常鮮明動人,反正都抵不住芷若姐姐突然爆發不可遏止的惡毒。
《飛狐外傳》《連城訣》故事和人物都還可以,只是似乎沒有能夠特別讓人心潮澎湃。其實胡斐這傢伙還是相當不錯的,文也有,武也行,智慧也有,俠義心腸也正,說起來各方面都挺完美的,就是看事件的時候沒有特別危急也沒有特別好笑的地方,袁紫衣的設置不太滿意,不是說非要大團圓結局,關鍵是尼姑成為兩人的障礙並在這里結尾,讓人覺得作為現代人沒有得到精神滿足,雖然刻畫了符合當時條件的難得奇人異士,卻沒法突破時代,搞得不像個傳奇,收尾變成了 社會 觀念悲劇,可是先前的主體部分還是傳奇並歡樂著的···總之別扭。
開放式結尾的《俠客行》和《雪山飛狐》讓我覺得有點無語。也不是打擊他的藝術追求,看小說的,還是武俠小說,搞一個沒實際結尾甚至雪山飛狐正在勁頭上戛然而止,就像網上看小說遇到坑或者突然掉線了的感覺。
《白馬嘯西風》很短,似乎是一個青春的惆悵夢,像鐲子一樣破碎了不見了。(看的時候首先覺得故事沒什麼,然後哦了一下,金大俠細膩起來滿憂傷么)
《鴛鴦刀》這個真沒看過,不過小時候有一次瞄著的時候似乎裡面有人的名字里帶生僻字,感覺不佳。影視上也沒見這個多少,文藝評論上說的也不多,故事應該不會怎麼強悍。
《書劍恩仇錄》不太好,配角人物比主角豐滿,陳家洛這傢伙個性不討人喜歡,思想和性格上體現不出什麼特色,倒是移情別戀、寄希望於靠不住的皇帝哥哥之類的挺明顯,要不是一大幫有個性的兄弟們襯著,還真是不行,盡管後邊給他個奇遇學了庖丁解牛。翠羽黃衫霍青桐非常好,可是讓人覺得很難過。
《天龍八部》里以蕭峰為主線時,馬夫人康敏之死,又或者是,在以段譽為主線時,有情人終成兄妹吧。
喬峰三兄弟拜把子的那個大場面那個大七場,那武功,記憶猶新!
我是金庸迷
金庸小說基本上我都看過,
你問最過癮的片段,大多人都會說天龍八部少室山之戰,倚天屠龍記光明頂之戰,
射鵰英雄傳華山論劍,神鵰俠侶中楊過騎雕救郭襄。
但我還是推崇鹿鼎記中的橋段,韋小寶騙瘦頭陀,搶碑而逃的片段,差點沒把我樂壞。韋小寶結拜的橋段,短短精彩絕倫。我要是有韋小寶的情商,我也不至於混的這么差。
真心喜歡鹿鼎記。
虛竹之冰窖破戒
張無忌父母自刎於武當山上,張翠山自刎後,殷素素隨後隨之而去,這真正詮釋了最堅貞的愛情——你若離開,我絕不偷生!
慢慢感悟,真的很好!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每部作品皆有過癮之處,最過癮之處當屬「神鵰俠侶」–風陵渡口初相遇,一場邂逅誤終生!
⑵ 金庸小說里的地名有那些
華山,嵩山,揚州等
金庸武俠巨著《射鵰英雄傳》之中第一次華山論劍,黃葯師(東邪)、歐陽鋒(西毒)、段智興(南帝)、洪七公(北丐)、王重陽(中神通)五人在華山頂上鬥了七天七夜,爭奪《九陰真經》。最終王重陽擊敗四人獲勝。
第二次華山論劍,王重陽已逝,郭靖少年英傑剛過二十歲,接黃葯師、洪七公三百招不敗。黃葯師、洪七公便默認郭靖天下第一。歐陽鋒雖然武功卓絕,黃葯師、洪七公都難以勝他。可他因為練了假的九陰真經,全身筋脈逆轉。黃蓉伶牙俐齒,最後將歐陽鋒給說瘋了。至於南帝段智興因為出家,法號一燈,早已看破名利,故沒有參與這次論劍。
在小說《神鵰俠侶》中,"華山論劍"又一次被提及。當年五絕中僅存二人感嘆世間人才凋零。重訂"五絕",為:"東邪(黃葯師)西狂(楊過)南僧(一燈)北俠(郭靖)中頑童(周伯通)。"
嵩山,古名為外方、嵩高、崇高,位於河南省西部,屬伏牛山系,地處登封市西北面,是五嶽的中嶽。總面積約為450平方公里,由太室山與少室山組成,最高峰連天峰1512米;東西綿延60多公里;東依省會鄭州,西臨古都洛陽,南依潁水,北鄰黃河。嵩山地處中原,東西橫卧,古稱"外方",夏商時稱"嵩高"、"崇山",西周時稱岳山。公元前770年平王遷都洛陽後,以"嵩為中央、左岱、右華",為"天地之中",稱中嶽嵩山。嵩山又分為少室山和太室山兩部分,共72峰。海拔最低為350米,最高處為1512米。主峰峻極峰位於太室山,高1491.7米;最高峰連天峰位於少室山,高1512米。嵩山北瞰黃河、洛水,南臨潁水、箕山,東接五代京都汴梁,西連十三朝古都洛陽,素有"汴洛兩京、畿內名山"之稱。於奇異的峻峰,宮觀林立,故為中原地區第一名山。嵩山曾有30多位皇帝、150多位著名文人所親臨,更是神仙相聚對話的洞天福地。《詩經》有"嵩高惟岳,峻極於天"的名句。
揚州,古稱廣陵、江都、維揚,建城史可上溯至公元前486年,揚州歷史悠久,文化璀璨,商業昌盛,人傑地靈。地處江蘇省中部,長江與京杭大運河交匯處,是南京都市圈緊密圈城市和長三角城市群城市,國家重點工程南水北調東線水源地。有著「淮左名都,竹西佳處」之稱;又有著中國運河第一城的美譽,也是中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
在中國歷史上,揚州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優越的自然環境,自漢至清幾乎經歷了通史式的繁榮,並伴隨著文化的興盛。具體而言,揚州在經濟上有曾有過三次鼎盛,第一次是在西漢中葉;第二次是在隋唐到趙宋時期;第三次是在明清時期。總體上,揚州城市的繁榮總是和整個國家的盛世重合。隋唐、明清時期的揚州財富、資本的高度集中,是整個中國乃至東亞地區資本最為集中的地區,規模最大的金融中心,其繁榮程度如同當今世界之倫敦、香港。
揚州被譽為「揚一益二」有「月亮城」的美譽。揚州市境內的重大體育賽事有中國揚州鑒真國際半程馬拉松賽、環高郵湖國際自行車賽、高郵大運河半程馬拉松賽、高郵市運動會、橫渡高郵湖游泳賽、儀征自行車公開賽。2018年,揚州市將舉辦江蘇省第十九屆運動會。
韋小寶是新派武俠小說家金庸《鹿鼎記》中的主人公。韋小寶本是揚州人,其母韋春芳是位妓女。因為一次偶然事件,韋小寶被江洋大盜茅十八帶到北京,偶入皇宮,結識康熙帝,擒鰲拜,入天地會,拜天地會總舵主陳近南為師,解救沐王府劉一舟、吳立身等人。赴五台山探望順治帝,出家少林寺,任清涼寺方丈。後來身為賜婚使出使雲南。平神龍島,幫助索菲亞公主奪權。因為其天地會香主的身份被康熙帝發現出逃。在通吃島度過了幾年。後來取得雅克薩之戰大捷,簽訂尼布楚條約。最後歸隱。
⑶ 金庸小說中,哪場打鬥最為經典
金庸筆下的打鬥場景精彩紛呈,其中最令人難忘的當屬《天龍八部》中蕭峰在少林寺的激戰。這場對決不僅展現了高超的武藝,更深刻地描繪了人物復雜的內心世界。這一章甚至被選入了中學課本,足見其影響力。
《倚天屠龍記》里的張無忌在光明頂上與六大派的激烈對抗也是一個經典片段。這種場景在金庸的其他作品中也屢見不鮮,成為了其小說中的一種標志性元素。
《笑傲江湖》中雖然純粹的大場面打鬥不多,但其深厚的武學描寫卻獨樹一幟。書中無招勝有招的理念深入人心,而辟邪劍譜與葵花寶典等武學秘籍更是讓人眼前一亮,讀來令人興奮不已。
《射鵰英雄傳》中的嘉興比武也是一段精彩絕倫的戰斗。金庸在這一章節中通過描繪新盟舊約的背景,不僅展現了武藝的精彩,還深入探討了人性的復雜。
除此之外,《神鵰俠侶》和《天龍八部》的最後一章也是不容錯過的經典。這兩部作品將戰爭與武功巧妙結合,展現了一幅大氣磅礴的畫卷,令人嘆為觀止。
總的來說,金庸筆下的打鬥場景不僅技巧高超,而且充滿了深意。每一部作品都以不同的方式展現了武學的奧妙,給讀者帶來了無盡的想像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