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0字的經典短篇小說
1. 張愛玲通過吳翠遠在電車中的一種日常生活遭遇,描寫了何種現代性
《封鎖》的主題凌駕於時代背景之上,張愛玲在這篇8000字不到的短篇小說牢牢抓住了人類的本質,使《封鎖》多了一股亘古的魅力。
一、生活的重復
「開電車的人開電車。在大太陽底下,電車軌道像兩條光瑩瑩的,水裡鑽出來的曲蟮,抽長了,又縮短了;抽長了,又縮短了,就這么樣往前移——柔滑的,老長老長的曲蟮,沒有完,沒有完……開電車的人眼睛盯住了這兩條蠕蠕的車軌,然而他不發瘋。「
這是小說的第一段。第一段採用了復迭的修辭手法,「抽長了,又縮短了;抽長了,又縮短了」「沒有完,沒有完」,在暗示生活的重復、乏味和枯燥。但面對這樣的生活狀態,人們的態度卻是毫無思索全盤接受,所以張愛玲才寫道「開電車的人開電車」、「然而他不發瘋」,幽默的文字游戲背後是對日常生活的嘲諷,好似開電車的人應該不開電車,他應該干點別的,他應該去發瘋,他理應對日復一日的生活發瘋!但是,他沒有,他依舊安分地開電車。
在這里,張愛玲其實在質問生活——「我們應該做的是什麼,可是當前的生活?」。第一段已經逼迫讀者去思考生活本身。
二、思考的可能性
張愛玲是一個具有敏銳社會洞察力的作家,她總能從瑣碎的平常生活中——無論是街景還是日常對話——挖掘到司空見慣卻引人深思的片段。
「上海似乎從來沒有這么靜過——大白天里!一個乞丐趁著鴉雀無聲的時候,提高了喉嚨唱將起來:「阿有老爺太太先生小姐做做好事救救我可憐人哇?阿有老爺太太……」然而他不久就停了下來,被這不經見的沉寂嚇噤住了。
……
電車里,一位醫科學生拿出一本圖畫簿,孜孜修改一張人體骨骼的簡圖。其他的乘客以為他在那裡速寫他對面盹著的那個人。大家閑著沒事干,一個一個聚攏來,三三兩兩,撐著腰,背著手,圍繞著他,看他寫生。「
前面提到了生活內容的重復性,而當這重復性被生硬打斷,生活在封鎖的電車上呈現出非常態,在非常態中乘客無所適從,各種戲劇性的動作顯得荒誕可笑。陌生場景無法用經驗來應付,乘客們不知道該做什麼來填補這突如其來的虛無! 所以我們在小說中可以看到乞丐唱歌、看到閑著沒事乾的群眾圍攏觀看醫學生畫骨骼圖等畫面。
但是,我們會有個疑問,除了用另一種機械性動作替代原來的動作,乘客還可以干什麼?張愛玲寫到:
「他在這里看報,全車的人都學了樣,有報的看報,沒有報的看發票,看章程,看名片。任何印刷物都沒有的人,就看街上的市招。他們不能不填滿這可怕的空虛——不然,他們的腦子也許會活動起來。思想是痛苦的一件事。
「只有呂宗楨對面坐著的一個老頭子,手心裡骨碌碌骨碌碌搓著兩只油光水滑的核桃,有板有眼的小動作代替了思想。他剃著光頭,紅黃皮色,滿臉浮油,打著皺,整個的頭像一個核桃。他的腦子就像核桃仁,甜的,滋潤的,可是沒有多大意思。」
是思想,張愛玲說「有板有眼的小動作代替了思想」,原因是「思想是痛苦的一件事」。「思想是痛苦的」這觀點在全文中提到了兩次,另一次是在最後一段——
「飯後,他接過熱手巾,擦著臉,踱到卧室里來,扭開了電燈。一隻烏殼蟲從房這頭爬到房那頭,爬了一半,燈一開,它只得伏在地板的正中,一動也不動。在裝死么?在思想著么?整天爬來爬去,很少有思想的時間罷?然而思想畢竟是痛苦的。」
最後一段的烏殼蟲是人類的隱喻,「整天爬來爬去」說的正是整天忙忙碌碌又不知從哪裡爬來又將爬往哪去的人類,「很少有思想的時間罷?」這是個反問句,張愛玲想表達的是,人類缺少的並不是思想的時間,因為她在後邊指出原因是「思想畢竟是痛苦的」。
思想是痛苦的?
我們回到文章再看看封鎖時電車內稍縱即逝的思想。生活的腳步隨著電車停止,行動被束縛在局限的空間內,思想蠢蠢欲動。時間已不重要了,在封鎖的時空里,時間無限,容許乘客去尋探平常生活不會思量的事物(譬如翠遠改卷時會想自己為什麼會給學生打A,主動去關注潛意識,這在平常生活比較少見)。另外在宗楨和翠遠的對話中,宗楨道:「忙得沒頭沒腦。早上乘電車上公事房去,下午又乘電車回來,也不知道為什麼去,為什麼來!我對於我的工作一點也不感到興趣。說是為了掙錢罷,也不知道是為誰掙的!」宗楨他清晰地意識到他自己生活沒有目的,這是淺層思想後的結果。但宗楨的思想如蠟燭風一吹又滅了,他沒有繼續深究下去,關於他的生活和工作,他知道現狀是什麼,但他不知道並不想知道為什麼和該怎麼做。
我們必須意識到,像宗楨這樣三十多歲的人,人生道路越走越窄,生活可改變的空間愈發緊迫——他的人生大局已定,宗楨處在一個尷尬的無法逃脫的困境當中。因此他逃避思想,思想不能為他解決問題,思想會帶給他痛苦。這是人類逃避思考的其中一個原因。
另 一個原因我們可以跳出小說來討論。心理學把人類對外部的認知分成三個區域:舒適區、學習區和恐慌區,舒適區指的是如果一個人所處的一個環境的狀態和習慣的 行動,在這種狀態下將感到舒適並且沒有危機感。小說中的「有板有眼的小動作」「開電車」等活動屬於舒適區,而如果思考的內容超越人類感知和理解范圍,思想 這動作將屬於恐慌區,毫無疑問,人類將本能低逃離恐慌區范疇(當你閱讀一本艱澀難懂的書籍時你會體會到這點)。
回到小說,光是工作、婚姻(前面沒怎麼分析到,這里引用下原文。「他 夫人托他在銀行附近一家麵食攤子上買的菠菜包子。女人就是這樣!彎彎扭扭最難找的小胡同里買來的包子必定是價廉物美的!她一點也不為他著想——一個齊齊整 整穿著西裝戴著玳瑁邊眼鏡提著公事皮包的人,抱著報紙里的熱騰騰的包子滿街跑,實在是不像話!……宗楨遲疑了一會,方才吞吞吐吐,萬分為難地說道:『我太 太——一點都不同情我。』」)、與董培芝的關系,華濟大學畢業的宗楨都處理不來,更何況普通老百姓呢,更何況去思考比工作、婚姻、人際關系更加無法把握的人生呢。因此,思想是痛苦的。
【小結】
大部分人為了個胃在重復日子,與其說是活著,不如說是在等待衰老。沒有人發現空虛的存在,即使與它直視;沒有人思考人生的意義,即使身處其中。無論是在張愛玲筆下的舊上海,還是在當今工業化加劇的社會,都能在絕大部分人身上找到重復、虛無、無思考性這一共同點。
來自豆瓣網轉載
2. 怎樣寫出好的短篇小說,8000字左右
您好,短篇小說是最流行的小說品種。它篇幅短小,情節精練,人物集中,往往截取生活中具有典型意義的片段或側面,圍繞一組矛盾,一兩個主要人物展開故事,集中地突出人物性格和鮮明地表達主題,具有「借一斑略知全豹,以一目盡傳精神」的藝術力量。我國歷史上的短篇小說十分發達和豐富。宋代李氏的《太平廣記》、清代蒲松齡的《聊齋志異》、馮夢龍的《三言兩拍》,現代魯迅的《吶喊》和《仿徨》,都是優秀的短篇小說。俄國的契柯夫,法國的莫泊桑等,都是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說巨匠。
短篇小說的基本特徵
對於這個問題,是不是可以這樣回答:短篇小說篇幅短,人物少,情節單,要以有限的形象畫面表達深刻的思想內容,揭示生活的本質意義。也就是說,作者在結構短篇小說時,首先要把握住「短」字。無論對人物的設置,還是對故事情節的處理,都要從「短」字出發,做到以小見大,以少勝多,以輕舉重。
這是因為。短篇小說不能象長篇小說那樣,把許多事情正面鋪展開來,去寫一幅雄偉、復雜的歷史畫卷;短篇小說也不能象中篇小說那樣,去記錄生活長河中的一個段落。而短篇小說必須從生活中截取一些富有特徵性的橫斷面,或是生活長河中的一朵小浪花,「小鏡頭」,經過作者精心的剪裁,把不必要的人物和情節刪去,把能放在暗場處理的人物決不能放在正面去描寫。努力做到結構清晰、合理、完整、嚴謹。
以上說的是以篇幅長短外部表象所確立的短篇小說的特徵。那麼,短篇小說的本質特徵是什麼呢?
一、在立意上,要以小見大。
短篇小說的立意,往往是以小見大,耐人尋味,發人深省的,這是短篇小說的本質特徵之一。我們知道,盡管短篇小說選取了生活中的一朵浪花、一個側面、一個閃光點,使讀者看到了生活中的五光十色,感受到了時代變幻的折光,這就是以小見大的立意所在。
魯迅的《一件小事》,只切取了一個場景,便通過淋漓盡致地描寫人力車夫全力救護跌倒的老女人,表現了正在成長壯大的中國工人的優秀品質。都德的《最後一課》,則通過一堂法文課,就把法國淪陷區人民強烈、深沉的亡國之痛、愛國之情表現得非常生動飽滿。
可見,立意關鍵在於揭示出了生活的本質,只有這樣,才能收到以小見大的作用。
二、在結構上,要以輕舉重
短篇小說的結構安排,要求情節比較簡單,人物設置要少,不能過分的鋪墊、渲染和交待背景,不然就會形成短篇小說長篇化了。因此,短篇小說一般都採取單線發展的結構,以達到線單意不薄,以輕舉重的目的。
如魯迅的《故鄉》《祝福》等短篇小說,線索單一,故事情節跟隨主人公的性格發展向前推進。從一開始,就把讀者引入藝術境界。接著,又將讀者緊緊引向矛盾的焦點(高潮),使小說更具有撼人心魄的藝術魅力。
當然,短篇小說也可以寫成兩條線索。但在寫作時,一定要使兩條線索一明一暗,虛實結合,最後使兩條線索交融在一起。這樣的結構,既節省筆墨,又能一箭雙雕地刻畫人物。如果兩條線索平行發展,都從正面描繪,就必然要拖長篇幅,使得結構鬆散。那種想到哪裡寫到哪裡的做法,不僅線索繁雜,而且矛盾紛繁,使人看不出他們之間的必然聯系,因而以鬆散拖沓而導致失敗。
三、在手法上,要以少勝多
短篇小說又一特徵是:要提高節省的筆墨去開拓深而廣的思想內涵,以起到以一當十,以少勝多的作用。
短篇小說的結構手法大致有如下幾種:
1、橫切的手法
橫切就是切取一個生活橫斷面,在很短的一段時間里,集中情節,集中場景,集中刻畫人物,精雕細刻,突出主題。在運用橫切的手法時,作者不僅要善於從社會矛盾焦點上切取生活斷面,而且要努力經營,精雕細鏤,把生活斷面所包含的矛盾沖突充分利用起來,把藝術必須力最大限度發揮出來,構成足以揭示作品主題和人物性格的情節、畫面,這是橫切的重要功夫。
2、直綴的手法
運用直綴的手法,可以較完整地展示生活的一個階段,其容量較橫切大一些,但篇幅較橫切手法要長一些。這就要求作者嚴格控制展開面,不要大鋪大展而要用濃縮的手法,去描繪、勾勒,粗線條的表現人物的生活和思想。
3、含蓄的手法
含蓄的手法是任何文學作品運用的一種文學手法。而運用短篇小說中,就可以省去大段的描寫,抒情和議論,這種手法可以選取一些妙不可言的情節和思想,讓人去思考,去想像,以引起讀者的再創作,並用讀者的想像和聯想來補充和豐富原作。因此,含蓄的手法既能節省篇幅,又能表現深刻地生活內容,這是短篇小說中經常運用的行之有效的手法。運用得好,就會使讀者象喝了一杯清香的飲料似的,回味無窮。
以上只是簡述了短篇小說的一些基本特徵,當然,短篇小說又可分為超短篇、微型小說、小小說。這些都是短篇小說的分支,其特點也從屬短篇小說的特點。但表現更精粹,更單純,更洗練一些。
也就是說,不管超短篇也好,微型小說和小小說也好,起基本特徵應具備如下幾點,即:必須是高度的濃縮,富有戲劇性,完整地包括一篇普通短篇小說應有的特徵,要做到立意清晰,結構嚴密,結尾新奇。正如有的作家所說的那樣,寫出好的短篇和小小說,還不只是文字上費心思,更重要的是還要在提煉上下功夫。
對於此點,文學大師阿。托爾斯泰說:「小小說,這是訓練作家最好的學校。」高爾基也說過,學習寫作應從短篇入手。西歐和國所有最「傑出的作家幾乎都是這樣做的。」
學會觀察生活
小說創作中常常遇到這樣的問題:當自己寫了一篇短篇小說投寄給編輯部時,往往在退稿信中有這么一句話:希望你認真的觀察生活,從中篩選和提煉主題。
初學寫作者,接到信甚感茫然。心想,我就處在生活之中,盡是些熟人、熟事,還用得著認真觀察嗎?找篇小說看看吧,一看便進入到事件和場景中去了,覺得小說中的任務,事件真是太熟悉了,不就是自己身邊常見的人和事嗎?可是,遇到自己寫起來為什麼不行了呢?很多人便認為這是不可思議的事情,不僅要問:這裡面難道有什麼奧秘嗎?
是的,這個奧秘不是別的,而正是編輯的退稿信所說的「觀察生活」。
觀察生活這句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觀察,顧名思義就是看看。這是指平常而言,而在文學上的「觀察生活」,則具有特殊含義了。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文學的觀察生活,要有一雙特殊的眼睛。」這是因為文學性的觀察生活,就要從生活中尋找和觀察能夠寫入文學作品的人和事。換句話說,也就是對於那些最能體現社會生活本質,人生要諦的人和事給予特殊的感知、品味和體察。不然,你盡管自己的視力很好,但在文學的視力上很可能是個色盲、近視眼或者老花眼,這樣的例子很多。不妨舉一例:
這老頭大約五十多歲,不帶帽子,頭發剪得短短的,穿一身褪了色的藍布服裝,腳上穿一雙淡黃色的解放鞋,小趾外側有一小圓補丁,大小相差不多。一雙紫色的長統襪子,兩個襪統擁在腳踝骨上。他的臉色,黃中滲黑,烏黑的前額嘴角上都布滿皺紋,似展開的扇子,向鬢邊伸展。說話的時候,這些皺紋顯得更深,靠得更近了。他的眼睛微黃,有神氣,敏銳。濃濃的眉毛,眉心上有棵小黑痣。稀疏的幾根硬胡須,象插在嘴唇和下巴上似的。一雙又黑又粗的手,倒剪在背後......
這段描寫,可以說觀察得細,寫得也細,問題在於沒有文學的「眼睛」去觀察那些最能體現社會生活本質、人生要諦的人和事。結果,什麼都寫,就等於什麼都沒有寫,顯得繁瑣累贅,不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這樣的描寫再細、再具體,也等於「畫了全副的頭發,使人看不清眉目,這是毫無意義的」一句話,這就是不會觀察生活。
那麼,怎樣才能去用文學的「眼睛」觀察生活呢?這就需要具有文學性的觀察習慣,也就是感受能力。
我們知道,作者是生活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的,並受到社會的影響。但也受到自然界的影響。要想寫出反映這種影響所產生的作用力的小說來,就必須養成觀察生活和感受生活的習慣。比如,在觀察生活時,只觀察到一些人的表面特徵和吃什麼穿什麼,或者只看到一些風物景緻等,這些作為培養和鍛煉自己的文學技能是可以的,但它還不算文學,因為這些表象的本身不能夠代表社會生活的本質。反之,只要觀察到人於人之間的各種聯系,並由這種聯系所構成的矛盾,或者人與大自然斗爭的矛盾,便進入了文學之門。
比如,韋君宜同志的小說《龍》,就是通過作者觀察到晉西北地區長期旱荒,人民渴望下雨的情景,而寫下了這篇小說的開端:
整兩個月,天一直是亮青亮青的。連一絲雲彩都沒有,連紡車上掉下來的棉花毛那麼大一點的雲彩都沒有。青的比村東的溪水更清,比老老山頂龍王廟前那年裊裊的青煙還更青得多呢?紅太陽天天是山得特別早。而每天晚上,到最後一個頑皮孩子都困得想睡覺的時候,它還遲疑著不肯下山。老老村所有的山地、旱地、川地和水地,都分不出來了,最初所有的地都成了山地,後來,所有的地上的苗子都變成和山上的一樣矮小,最後,莜麥和穀子就都長得和隔岸的狗尾巴草一樣了。土地被長長的坼裂的縫劃分成無數塊,那些坼裂的縫是一天比一天更長,更深,以至有一個兩歲的孩子失腳掉在坼裂里竟跌死了......
作者把觀察到的旱情,作為背景,形象地描畫出來,來襯托出人們怎樣求雨、怎樣出尋找真龍。如無此段,那麼情節的發生、發展便失去了依據。這,就是文學的觀察。而觀察,又是感受和思考的總和,沒有思考能力的人,盡管對什麼事都好奇,都敏感,也只能是:「死觀察」和「濫觀察」。
那麼,在觀察中應注意什麼呢?從一些作家的創作經驗來看,需要注意做到如下幾點:
1、文學的觀察,必須耳眼並用。
這里關鍵的一點,是要作個有心人。要能透過人們的表象及言行,去看他們的潛意識,這就是文學的感受力。
2、不要為寫小說而觀察,
一個作者,應以正常人的身份去生活,去感受生活中最本質的東西,不要先帶著什麼框子,去框生活中的各種現象。這樣,就會失去正常人的身份,不僅觀察不出真正需要的東西,而且還會出現兩個不同的極端,將活的看成死的。
3、觀察時,要擺脫傳統觀念。
在對人和事的觀察中,不要被世俗和傳統觀念所左右。比如好與壞,美與丑,要站在時代的高度去觀察,去發現順應時代的閃光點,從而挖掘出代表時代主潮的深刻的內涵來。
總之,觀察生活是搞好文學創作的基本功之一,每一個初學寫作者,都要在這方面下一些功夫,以求盡快提高短篇小說創作的水平。 滿意請採納,謝謝
3. 經典的短篇小說推薦
經典短篇小說推薦:
1、《倦尋芳》
作者:寂月皎皎
書評:這部作品細膩地描繪了女主人公的心理變化,敏感而傷懷。寂月的筆下,女主人公常 多情、善感、天真、敏捷,且無一例外地擁有美貌。主人公聰明而冷靜,情節曲折引人入勝,賺人熱淚。
2、《容華似瑾》
作者:尋找失落的愛情
書評:本文講述了雙重生的復仇故事。許瑾瑜前世在父親去世後,隨母親和兄長投奔京城威寧候府的姨母——威寧候夫人。卻遭姨母和繼子陷害,家破人亡。她逃脫後自毀容顏,在綉庄隱忍八年,終於等到復仇的機會。
3、《何以青衫薄》
作者:墨蘇黎
書評:這是一部古言寵文,融合了宮廷與江湖,最重要的是有真摯的愛情。男女主角的愛情美好而暖心,有著萌寶和腹黑男主的設定,讓人心動。情節甜蜜,結局圓滿,值得一讀。
4、《我家二爺》
作者:Twentine
書評:這是一部古言短篇,講述了深情丫鬟與風流二爺的故事。不同於一般短篇的激烈虐戀,本文在閱讀過程中讓人感到心酸,同時也慶幸和溫暖。Twentine筆下的人物生動有個性,男主風流但重情重義,是經典的橋段,令人回味。
5、《微臣有罪》
作者:隨宇而安
書評:本文講述了呆萌廢柴女太醫與腹黑深情皇上的故事。兩人青梅竹馬,暗戀彼此卻未挑明,男主在帝位穩固後才敢表白心意。文風輕松歡脫,但男主的深情不減,他在追回因心灰意冷而出逃的女主時,所表達的情感讓人心動。
4. 在那裡投稿短篇小說,
《花火》A約稿
校園篇
1、蜜桃匣子(1-2篇/期)清純溫暖的青春校園愛情故事,情節新穎曲折,語言輕松時尚,結局能讓人覺得溫暖感動。字數:3000—6000字。
2、此間少年:(1-2篇/期)或憂傷疼痛的青春故事,希望多一些故事寫父母與子女之間、朋友之間的誤會與愛恨,結局能讓人心碎落淚。字數:3000—6000字。
3、逆風之翼:(1-2篇/期)微酸疼痛的成長小說,穿插著社會、家庭、友情、愛情等種種沖突與矛盾,表現青澀少年時代的叛逆與成長,注重故事情節必須新穎曲折。字數:4000-8000字。
古代篇
4、蝴蝶牆(1—2篇/期)離奇曲折的魔幻、奇幻小說,要求情節新鮮、離奇,可加入新的元素,如詭異、懸疑等。可以用幽默現代的語言來寫魔幻故事,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字數:3000-6000字。
5、胭脂醉(1—2篇/期)唯美動人或凄美感人的古代愛情故事,宮廷與深閨的場景尤佳。字數3000-6000字。
懸幻篇
6、龍吟客棧(1篇/期)新武俠小說,注重情與義的描寫,有強烈的故事性和可讀性。字數:3000-8000字。
7、吸血盟(1篇/期)懸疑、推理、恐怖故事,故事背景與人物需定位於校園或宮廷、深閨大院等,故事裡必須以情、義、愛等為主線,不要純粹為了製造恐怖而寫的恐怖小說。字數:3000-8000字。
稿費標准:100-150/千字(每期讀者評刊投票前三名都會有獎金,分別是500,300,200)
截稿時間:每月20號截上月稿。
投稿都請發郵箱:[email protected]
注意:1、來稿必須註明投往《花火》A。
2、必須註明所投欄目,文章字數。
3、必須開頭寫上故事內容提要。
4、記得留詳細聯系方式。
《花火》B版約稿函
文字干凈清澈,風格或溫暖美好,或憂傷淡雅,注重故事的可讀性。感情真摯,飽滿,力圖打動人心。
欄目版塊設置:
1 【櫻桃盛夏】(2-3篇)
暖心或是活潑的校園青春愛情小說。
風格純真綺麗,情節新穎,語言清新溫暖,純真年代裡點燃我們青春的第一線陽光。
(4000-7000字)
2 【指尖花涼】(1-2篇)
感傷的校園青春愛情小說。
風格唯美浪漫,文字清澈干凈,感情細膩,將唯美與憂傷融合在筆端,你的歡喜與感動,眼淚與微笑,讓我們細心聆聽。
(4000-7000字)
3 【主義之扉】(1篇)
文學性較強的佳作。
①有關成長的青春小說。友情。親情。愛情。青春。叛逆。張揚。貼近社會真實情感,成長路上的青澀風景。②另類獨特的青春小說。
(4000-7000字)
4 【古匣沉香】(1-2篇)
古代愛情小說。
或唐時宮廷官女,或19世紀舊年代的閨閣秀女,寫不盡道不盡的煙雨紅 塵事。勝在文字優美幽婉,情節曲折感人。
(4000-7000字)
5 【天淚之城】(1篇)
童話/魔 幻小說。
可避開俗套的天 使與惡 魔,背景架設不限常規,比如歐洲中古世紀呀,古代印 度天 竺呀等等等等,五光十色的異度空間下,一定會有別樣的精彩呈現。
(4000-7000字)
6 【新鮮柳丁橙】(1篇)
新人推薦。以上各個欄目均可寫,擇其具有潛力的新人寫手做推薦介紹,附照片及200字個人簡介。
(4000-7000字)
7 【斑馬森林】(1篇)
懸 疑/推 理/恐 怖小說。
神秘離奇的故事。語言生動,懸念迭起,撲朔迷離,環環相扣,故事可讀性強,引人入勝,讓讀者有身臨其境的恐 懼感。情節新穎曲折,結局出人意外。
(4000-7000字)
※注意事項※
1、需要首發稿,拒絕一稿多投,每月6號截稿,10號出結果。【但是這幾個月例外,花火0903期,12月26號截;0904期,1月18號截】
2、來稿一經採用,出刊之時立即郵寄樣刊。並且在見刊一個月後支付稿酬,決不拖欠。稿費千字100--150元,依質而定。
花火 [email protected] 藍朵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