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經典短篇小說
① 文言小說有哪些作品
文言小說有很多經典作品,以下是一些著名的文言小說作品:
- 《搜神記》:這是一部記載各種怪異故事的志怪小說,由東晉的干寶所著。它搜集了古代的神異故事共四百多篇,開創了中國古代神話小說的先河。
- 《世說新語》:南朝劉義慶所著的這部小說,主要記述了魏晉文人和名士的言行與風度。它是志人小說的代表作,對後世影響深遠。
- 《唐代傳奇》:唐傳奇是唐代文言短篇小說的通稱,標志著中國文言短篇小說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其中,《柳毅傳》、《霍小玉傳》等都是膾炙人口的名篇。
- 《聊齋志異》:這是清代蒲松齡所著的短篇小說集,堪稱文言短篇小說的巔峰之作。它成功地塑造了眾多的藝術典型,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故事情節曲折離奇。
除了上述作品外,文言小說還包括《列異傳》、《博物志》、《幽明錄》、《宣驗記》等眾多作品。這些文言小說以其獨特的魅力和藝術價值,在中國文學史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② 3,魏晉南北朝小說主要有哪幾類
中國小說發展史 經過很長時間的孕育,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小說粗具規模.這一時期的小說就其內容,大體可分為「志怪小說」和「軼事小說」兩類. 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上宗教迷信思想盛行,神鬼小故事不斷產生,談鬼神怪異的「志怪小說」也就大量出現,保存到現在的有三十餘種,其中干寶的《搜神記》成就最高,是這類小說的代表. 處於小說發展初期的「志怪小說」一般還只是粗陳梗概,目的在於證明上天和幽冥境界的存在和感靈,但也有粗具短篇小說規模的作品,如《搜神記》中的《干將莫邪》就以短小的篇幅記錄了一個驚險曲折的故事. 魏晉南北朝時,品評人物之風盛行,因此記錄人物軼聞瑣事的「軼事小說」便興盛起來,比較完整地保存到現在的是《世說新語》.它是初創時期的「軼事小說」的集大成之作,編撰人是劉義慶(403~444). 《世說新語》大部分篇幅描寫士族階層的「名士風度」,還有一些記載了晉司馬氏的暴政、豪門士族的享樂生活,此外還有稱頌好人好事的內容.善於通過富有特徵性的細節勾勒人物性格,記言敘事巧妙結合,語言精煉含蓄、雋永傳神是《世說新語》藝術上的成功之處.《世說新語》是中國筆記小說的雛形,對後世文學有著深遠的影響.它的許多故事被後代作家常做為創作素材加以利用. 到了唐代,中國小說發生了明顯的變化,雖然題材上仍離不開搜神索逸,但較之魏晉南北朝小說,情節更曲折完整,人物性格更鮮明,文辭更華艷,結構更闊大. 唐代稱小說為傳奇.唐人傳奇的出現標志著中國短篇小說的成熟.因為它已超出了記錄傳聞逸事的范疇,而成為文人有意識的創作.唐人傳奇大體可分為三類內容:神怪故事.這是直接繼承筆記小說的神仙怪異小說,著名作品有沈既濟的《枕中記》、李公佐的《南柯太守傳》.這兩部作品諷刺了熱中功名富貴的封建士子. 戀愛故事.這一部分是唐代傳奇小說中最有價值的作品.如《李娃傳》、《鶯鶯傳》、《霍小玉傳》、《任氏傳》、《柳毅傳》等都是有名的作品.它們大都歌頌堅貞不渝的愛情,譴責封建禮教對婦女的迫害,並且塑造了一系列爭取婚姻幸福的婦女形象. 《柳毅傳》講的是落第書生柳毅替遭受婚姻折磨的洞庭龍女傳書,使她獲得解放,後歷經坎坷,倆人終成眷屬的浪漫故事.人物描寫是這部小說最成功的地方.柳毅的正義、龍女的深情、錢塘君烈火般的個性,都刻畫得十分鮮明.它用幻想反映現實的手法,對後代文學影響很大. 《李娃傳》通過妓女李娃與滎陽公之子這對地位懸殊的戀人歷經風雨,終於獲得幸福的故事描寫,批判了封建門閥觀念,歌頌了郎才女貌的愛情標准.小說人物形象豐滿,情節曲折,筆法清麗. 俠義故事.這類作品描寫俠客義士懲強扶弱的英雄行為,代表作品有《紅線傳》、《謝小娥傳》等. 唐人傳奇不僅在題材、思想上超越了前人小說,而且藝術上也取得了很大成就.在唐人傳奇中,很多篇章描述了一個人物某段時期或一生的經歷,以表現人物的個性特點及思想發展.唐人傳奇是中國風格小說形式的開始,它的體制短小,但初具長篇小說的輪廓.
③ 唐宋傳奇是魏晉筆記小說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情節曲折奇特的結構完整的短篇小說
D.莫泊桑是法國傑出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在十年中寫了三百篇短篇小說,被譽為「世界短篇小說之王」。他的作品《我的叔叔於勒》選入初中課本,《項鏈》被選入高中課本。 D A項《灌園叟晚逢仙女》出自馮夢龍的「三言」,屬擬話本,不是傳奇。B項《詩經》中的「風」是指十五國風,不是表現手法。C項狄更斯是英國人。
④ 簡述中國古代小說發展的幾個主要階段,並舉出各階段的代表人物作品
1、起源階段
魏晉南北朝時期,出現了「志人」「志怪」小說,合稱筆記小說。這一時期,我國小說初具規模,這些小說在藝術上還不夠成熟,只是「粗陳梗概」。
描寫人物不能寫出一個完整的形象,所寫故事,大多是實錄性質,缺乏藝術上的虛構,作者們只是搜奇記軼,而不是有意識地進行小說創作,但它對後世小說戲劇的影響是巨大的。
代表人物作品:劉義慶的志人小說集《世說新語》,干寶的志怪小說集《搜神記》。
2、發展階段
唐代出現了唐傳奇。唐人小說有長足的進步,有意識地做小說,從鬼神靈異、奇聞逸事走向現實生活,在藝術上有了很大的創造和提高。
代表人物作品:蔣防的《霍小玉傳》、元稹的《鶯鶯傳》、李朝威的《柳毅傳》、白行簡的《李娃傳》等。
3、轉化階段
宋代出現了白話小說——話本,也稱「話本小說」。從此以文言短篇小說為主流的小說史,逐漸轉為以白話小說為主流的小說史。同時,文言小說依然存在,至此,才以小說作為故事性文體的專稱。
話本的出現是「小說史上的一大變遷」,從文言到白話,既增強了小說的表現力,又擴大了讀者面,提高了小說的社會功能;作品描寫的對象由封建士子轉向平民,作品的思想觀點、美學情趣發生了變化;奠定了白話短篇和長篇的基礎。
代表作品:《錯斬崔寧》、《三國志平話》等。
4、成熟階段
明代出現了「擬話本」,即明代文人模仿話本體制、形式創作的小說。明代是白話小說蓬勃發展的時代,清代把長篇小說的創作再一次推向高潮。之後由於時代的原因,小說創作成低谷狀態,至晚清才又繁榮起來,晚清長篇小說有一千種以上。
代表人物作品: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施耐庵的《水滸傳》、吳敬梓的《儒林外史》、曹雪芹的《紅樓夢》、蒲松齡的《聊齋志異》、李伯元的《官場現形記》等。
(4)魏晉經典短篇小說擴展閱讀
中國古代小說的「四大名著」
1、《西遊記》:它融合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和內容,既讓佛、道兩教的仙人們同時登場表演,又在神佛的世界裡注入了現實社會的人情世態,還有儒家的至理名言,使它顯得亦庄亦諧,妙趣橫生。
《西遊記》的出現,開辟了神魔長篇章回小說的新門類。書中將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諷刺和嚴肅的批判巧妙地結合的特點直接影響著諷刺小說的發展。《西遊記》是古代長篇浪漫主義小說的高峰,在世界文學史上,它也是浪漫主義的傑作。
2、《三國演義》: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小說,描寫了大大小小的戰爭,構思宏偉,手法多樣,使我們對古代文化有了很多了解。其中官渡之戰、赤壁之戰等戰爭的描寫波瀾起伏,跌宕跳躍,讀來驚心動魄、盪氣回腸、感人肺腑。
《三國演義》開創了歷史小說的先河,代表了歷史小說的最高成就。自此以後,文人紛紛效仿。在中國文學史上,歷史小說便蔚然成為一大潮流。直到現在,三國都是一部在文學界上享有盛名的歷史小說,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都已寫成了各種歷史小說,無不是羅貫中歷史演義的繼承和發展。
3、《水滸傳》:它是「中國古代社會的綜合」,以它傑出的藝 術描寫手段,揭示了中國封建社會中農民起義的發生、 發展和失敗過程的一些本質方面。
《水滸傳》的社會意 義首先在於深刻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和腐朽,及統治 階級的罪惡,說明造成農民起義的根本原因是「官逼民 反」。另外一個就是在當時的封建社會時代敢於「現實」和文學相結合的寫作是「作家」人格的一種突破。
4、《紅樓夢》:是集諷刺性和藝術性為一體的古代罕見名著。是世界文學史上最具網路全書風范的長篇小說。
它以榮國府的日常生活為中心,以寶玉、黛玉、寶釵的愛情婚姻悲劇及大觀園中點滴瑣事為主線,以金陵貴族名門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亡的歷史為暗線,展現了窮途末路的封建社會終將走向滅亡的必然趨勢。
並以其曲折隱晦的表現手法、凄涼深切的情感格調、強烈高遠的思想底蘊,在我國古代民俗、封建制度、社會圖景、建築金石等各領域皆有不可替代的研究價值,達到我國古典小說的高峰,被譽為「我國封建社會的網路全書」。
四大名著是中國文學史中的經典作品,是世界寶貴的文化遺產。此四部巨著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是難分高低的,都有著極高的文學水平和藝術成就,細致的刻畫和所蘊含的深刻思想都為歷代讀者所稱道,其中的故事、場景、人物已經深深地影響了中國人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可謂中國文學史上的四座偉大豐碑。
⑤ 魏晉南北朝的小說分為那2大類
魯迅最早將魏晉南北朝小說分為「志怪小說」和「志人小說」。
1、志怪小說
在魏晉南北朝動盪的時代背景下,佛道方術思想盛行,由此發展而形成了以記述有關神仙鬼怪的民間故事和傳說為主的文學作品,稱之為志怪小說,
大致有兩個系統:一個是沿著《山海經》專記絕域殊方的山川物產,一個沿著《穆天子傳》專記神仙靈異之跡,並新增一些煉丹成仙普渡人間之作。
其構成復雜,糟粕部分純屬宣揚迷信思想,而其精華部分則曲折的反映了社會矛盾,表達了人民的愛憎和要求,充滿了美麗的幻想,富有積極的浪漫主義色彩。
以干寶的《搜神記》、劉義慶的《幽冥錄》為代表。志怪小說對後世有很大的影響。唐傳奇就是在它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如沈既濟的《枕中記》源於劉義慶《幽明錄》的《焦湖廟視》。在中國小說史上,說狐道鬼這一流派的形成,就肇造於這時的志怪小說。《聊齋志異》《閱微草堂筆記》。
2、志人小說
或稱軼事小說,是指魏晉六朝流行的專記人物言行和記載歷史人物的傳聞軼事的一種雜錄體小說,內容主要記述了人物的軼聞鎖事,言談舉止,從中可見當時社會清談玄理,品藻人物,標榜名士的社會風氣和面貌,又稱清談小說、軼事小說。志人小說在數量上僅次於志怪小說。
是在品藻人物的社會風氣影響之下形成的。志人小說和其他小說一起,開啟了後世小說之先河。代表作是宋劉義慶的《世說新語》。《世說新語》是記敘軼聞雋語的筆記小說的先驅,也是後來小品文的典範,它對後世文學有深遠的影響。
(5)魏晉經典短篇小說擴展閱讀:
志怪小說代表《搜神記》:
《搜神記》的作者是東晉時期的干寶。干寶字令升,河南新蔡人,年輕時勤學博覽,喜歡陰陽術數之類的東西,因為才名出眾,被朝廷召為著作郎。
他對經史之學研究很深,但所著的書都已經失傳,只有《搜神記》流傳下來,此書以寫鬼神為主,而且借寫鬼神為由,演繹不同的倫理道德觀念,寄託作者的人生體驗。
《搜神記》是較早集中記述神話傳說,俗聞逸事的專書,黃搜集故事464篇。書中故事大都源於神話傳說,宗教演繹和民間傳聞,雖然虛妄荒誕,卻也各有理寓。
講忠孝節義的,反映儒家觀點;講神仙術數的,植根道教思想;表現因果報應的,源於佛學思想;勸善懲惡則是三教殊途同歸的目的。撩開其鬼怪世界的神秘面紗,可一窺民俗風情,可了解世道人心。
《搜神記》中還有不少優美的神話故事和民間傳說,如《董永》、《嫦娥奔月》、《弦超》、、《河伯女》等。這些故事情節曲折、描寫細致,已經是比較成熟的短篇小說了,對唐代的傳奇和元明兩代的戲曲都有較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