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小說 » 小小說結局的藝術

小小說結局的藝術

發布時間: 2025-04-25 05:23:27

㈠ 急!!!!!!小小說結尾藝術

小小說的結尾藝術
文 / 蔡呈書
小小說之妙,往往妙在結尾;小小說結尾之妙,妙在耐人尋味。借鑒一些小小說耐人尋味的結尾方法,對我們作文不無裨益。本文試就小小說常見的結尾方法作歸類例析,以供鑒賞。
一、畫龍點睛,引發聯想
侯德雲的《一塊木板的存在方式》是一篇引人深思的小小說。其內容寫「我」因裝修房間,需要到附近的一個建築工地借一塊木板。開口借木板時,卻沒人理睬。有人提醒「我」,這個工地包工不包料,你要「借」,就不必出聲,扛走便是。不想在還木板的時候遭遇了麻煩。在有甲方人員在場的情況下,工地里沒有一個人承認讓「我」借過一塊木板,並有人喝令我趕快扛走。「我」只好重新扛著這塊原不屬於「我」的木板回家,以一條長凳的方式存在「我」的家裡。這篇小小說結尾這樣寫道:「我曾經把這事說給妻子聽,她聽完了,就狠
狠地用手指點了一下我的腦門:傻冒,既然這樣,為什麼不再借點別的東西?」這個畫龍點睛的結尾,可以引發我們作多方面的聯想和思考,尤其容易使人聯想到現行體制上存在的一些漏洞。結尾看似不經意的一筆,卻使整篇小說起到以小見大的效果。
二、提煉哲理,升華全篇
白小易的《客廳里的爆炸》寫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父親帶著十歲的女兒去作客,不想一熱水瓶在主人離開客廳時無意爆炸。父親隨即對主人承認是自己碰倒了熱水瓶。女兒對此很不理解,父親告訴她:「還是說我碰的,聽起來順當些。有時候,你簡直不明白是怎麼回事,你越說得是真的,也越象假的,越讓人不能相信。」女兒沉默了許久,問:「只能這樣嗎?」父親回答:「只好這樣。」小說至此嘎然而止,結尾借父親的口對全篇故事作了哲理性的概括,使一件很不經意的生活小事賦予了深刻的內涵,引人深思。
三、抖出包袱,深化主題
歐•亨利的《最後一片葉子》結尾才道出一片葉子不掉落的原因,就是最典型的例子。這種歐•亨利式的結尾法在王海椿的《窮鄉歲末》得到了很好的運用。這篇作品說的是一個窮鄉的鄉政府年終分豬肉的故事。鄉政府食堂用剩飯殘渣養了兩頭豬,年終宰殺分給幹部職工。鄉民政助理老顏自己要求要了一塊肥膘。他自己平時卻不吃肥肉,而年年他都要肥膘,這是為什麼呢?小說給人留下了一個懸念。接著寫鄉黨委翟書記帶著「我」提著一份分到的豬肉到一特困戶慰問,才發現民政助理老顏已先來一步了。原來老顏每年要的肥膘都是往這特困戶家裡送的。結尾一抖出包袱,既解開了懸念,又使一個看似無多大意義的小事頓生光彩,一個把人民疾苦放在心上的民政助理的形象就躍然紙上,主題得到了深化。
四、緊急剎車,形成豹尾
我們都很熟悉的莫泊桑的《項鏈》就是採用這種結尾方法。那輕描淡寫地道出的以犧牲十年青春為代價所歸還的項鏈竟然是假的的一句話,給人以多麼強烈的震撼!那緊急剎車,嘎然而止的余韻令人產生過多少遐想!這一「豹尾」實在太有力度了!祝春崗的《匠心》結尾也深得其妙。這篇小小說寫的是縣「打假辦」的老張到爺孫倆開的傢具店定做15隻舉報信箱,小木匠嫌生意小不想接這活兒,老木匠見意義非同尋常,堅決接活;小木匠每隻箱要20元,老木匠卻只要6元。老木匠以高度負責的精神高質量地做完了這批活。不想「打假辦」的老張在領貨時卻要求按每隻20元的價格給他開假發票,以從中謀取私利。公與私鬥爭的矛盾剛展開,作者就突然收筆:「卻沒料到,老木匠抓起身旁的一把利斧,走出陽光燦爛的門口,掄起斧頭,使盡臂力對准一隻只信箱狠狠地砍砸下去,霎時間,地上變成紅紅白白刺目的一片……」這一鏗鏘有力的緊急剎車,鮮明地凸現了老木匠的「匠心」:具有高度的思想覺悟,不計較個人利益而又疾惡如仇。老木匠的一板斧,有力地打造出了這篇小小說的「豹尾」。

㈡ 請分析這篇小小說的美學特色。

最主要的是,留下了無限的想像空間。即所謂的留白藝術。
主人公的特定身份——「世界上的最後一個人」與事件「敲門聲」尤其使想像空間無限擴張。

還是需要樓主自己再組織的。

http://wenku..com/view/c049c07931b765ce0508145d.html

王船山在《詩繹》中記到:「無字處皆其意也。」的確如此,書法作品的「飛白」,繪畫作品中的「留白」,文學作品中的「空白」,經典樂曲中的「余白」都是藝術中的最高境界,只可意會不可言傳,體現了作者較高的藝術素養。品讀沈從文《邊城》,當你讀至故事結局,作者雖未道明小翠的命運,但給讀者留下無限遐想的空白;聆聽虞舞時的《韻》樂,先賢孔聖竟余覺音繞梁,三月不知肉味。留白具有空間的審美意義。

「留白」雅稱「余玉」,直接地說就是留下一片空白。留白可以營造出很強的空間感,還可以賦予創意以廣袤深遠的意境,更可以給人留下更多的想像餘地。例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課倒數第二段教學設計時,安排課件展示小女孩在火柴點燃發出微弱的光芒中看到的種種幻想的意境,並播放優美而略帶憂郁的旋律。當小女孩手中的最後一根火柴慢慢熄滅,課件展示的畫面也漸漸退去,只剩下音樂的旋律仍在流淌。此時教師並不馬上把學生的心神拉回來,而是任其在幻想的意境中徜徉。此處留白延伸了審美空間,使學生沉醉其間,如痴如醉,心靈在美的意境中流連忘返。思維是智力認識結構中的核心因素。觀察力、記憶力、想像力的訓練都離不開思維能力,要發展學生的智力,必須著重培養和發展思維能力。
二、近似於留白之美

留白,是藝術的表現手法之一,指在藝術創作中為了更充分地表現主題而有意識地留出「空白」。求其空靈,使藝術品虛實相映,形神兼備,從而達到「無畫處皆成妙境」的藝術境界,給人以啟迪和美的享受。老子曾經說過:「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他把黑白交錯看成是天地宇宙貫通一切的原則。因此計白當黑的審美辯證法也成為中國藝術創造的重要傳統,如在繪畫中,十分重視追求「妙在空白」、「難得空白」和「空白是畫」。黃賓虹的一幅《江山圖》,畫的正上方一高山巍然聳立,中腰下黑壓壓的山巒橫斷其面,中間留出一條白帶,令高山與低巒形成了黑白、開合、虛實的強烈對比。那高山濃黑的整體中又間以幾座虛淡的屋宇,以山路襯之,使高山更高;以屋宇墊之,令低巒更低。加之左下方留大片的虛白,水中著一小舟,兩隱士端坐其間,使畫面呈現出空靈靜謐的無言美境。所以黃賓虹說 :「作畫如下棋,要善於做活眼……所謂活眼,即畫中之虛也」[6].再如,在文學創作中,留有適當的空白能使讀者展開充分的想像,對文學形象、意境等進行積極的再創造。如司圖空《詩品》中的「不著一字,盡得風流」,李成魚《中國畫論?神韻說》中的「詩在有字句處,詩之妙在無字句處」。 強調的部是言己盡而意無窮的「無言之美」,追求的都是「此時無聲勝有聲」的共鳴效應等.可見 ,在藝術創造和表現中「空白」與有形的物像等內容都是藝術品的有機組成部分,虛實相生是藝術創作意境中的規律和寶貴經驗。

從整體上看,如果沒有「餘地」,把一個城市或者一張圖畫、一個舞台塞得嚴嚴實實,密不透風,那麼它作為審美對象來看,就顯得板實和呆滯。文丘里在他的《建築的復雜性和矛盾性》一文中說:「一種復雜和矛盾的建築對總體具有特殊的責任,它的真正價值必須在總體或總體有關的范圍之內,它必須體現兼收 詳蓄的困難的統一,而不是排斥其他的容易的統一」.在城市設計中「留有餘地」,讓主體建築與公共場地和諧配合,對象結構才顯得多樣統一,才會有空靈的品格,生動的氣韻。任何事物如果結構上是單一的,其內部缺乏對立面,就會失去存在的依據,不顯示美了。

㈢ 歐亨利小說的結尾風格,並結合具體內容談談

歐·亨利是美國著名的現實主義短篇小說家之一,他的小說從各個角度揭露了資本主義的黑暗,描寫了社會底層人民的生活和苦痛,頌揚了他們的真誠愛情和友誼、自我犧牲的高尚行為和對幸福生活的嚮往。他小說的結尾採取喜劇的形式,表達深刻的社會內涵、殘酷的社會現實和人性的升華,並進一步指出這種現實的不可逃避性。本文探討了歐·亨利小說中的「歐·亨利式結尾」發人深省的藝術效果在他文章中的體現和作用。
歐·亨利式結尾就是在文章情節結尾時突然讓人物的心理情境發生出人意料的變化,或使主人公命運陡然逆轉,出現意想不到的結果,但又在情理之中,符合生活實際,從而造成獨特的藝術魅力。
歐·亨利一生共創作了三百篇短篇小說和一部長篇小說,著名的短篇小說有《麥琪的禮物》、《警察與贊美詩》和《最後的藤葉》等。就以他的小說《警察與贊美詩》為例來說說這種藝術。綜觀全文蘇比曾幾次惹事生非,想進監獄得以安身,可他總是「背運」。當蘇比受到贊美詩的感化,欲改邪歸正時,警察卻以「莫須有」的罪名將他投入了監獄。在所有人都認為蘇比將要平安度過一生之時警察出現了並將他帶上了法庭。這是典型的「歐·亨利式結尾」就猶如看見黎明的人又跌黑暗一般,讓讀者的心一揪,回味無窮,發人深省,久久難以忘懷。而歐·亨利就很好地運用了這種方法,並藉此深刻地反映社會善惡不分的現實。
「歐·亨利式結尾」的藝術效果並不一定只出現在小說結尾處也會在文章情節中。例如,在《警察與贊美詩》中有這樣兩個情節;有一次,蘇比想通過「調戲」一女子來達到進監獄的目的。但這貌似「文雅嫻靜」的女子卻反過來勾搭起了蘇比。又有一次蘇比拿走了一位「衣冠楚楚」的顧客的傘,可這傘原本「來路不正」。「簡朴而頗討人喜歡」的女子、「衣冠楚楚」的顧客都給人以品格端莊的感覺,卻做了暗娼和小偷。相信讀者在讀到這個情節時都感到不可理解,但細細想來這樣的「偽君子」在現實社會中是處處存在。所謂高尚的上流社會成員都是衣冠楚楚、文雅高貴?可事實上,他們只是把卑鄙的行徑掩藏在美麗的面紗下而已。也正因為內心的骯臟,才更需要表面上的裝點。因而表裡不一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歐·亨利式結尾」在幽默中深刻地擒露了資本主義社會每況愈下的世風。
「歐·亨利式結尾」的藝術效果在他的令一篇著名的代表作《麥琪的禮物》中也被演繹的淋漓盡致,一對深深相愛的小夫妻德拉和吉姆為了給對方買聖誕禮物分別將自己最美麗的聖誕禮物和家傳的金錶買掉去買了配的上金錶的白金鏈子和配的上美麗頭發的梳子。愛情就在他們分別拿出禮物之時發出了萬丈光芒將讀者的眼眶濕潤。文章的最後說「他極不明智地為了對方而犧牲了他們家最最寶貴的東西。不過,讓我對現今的聰明人說最後一句話,在一切饋贈禮品的人當中,那兩個人是最聰明的。在一切饋贈又接收禮品的人當中,像他們兩個這樣的人也是最聰明的。無論在任何地方,他們都是最聰明的人。」簡簡單單幾句話卻又道出了「歐·亨利式結尾」的藝術效果的真諦,引導讀者向文章外的空間思考從而得出讀者自身的生活真諦。尋找愛人並在她曾住過的房間被她靈魂召喚,詢問房主卻又是查無此人,絕望籠罩下用和愛人相同的方式下結束了年輕的生命。不知道第二天房東打掃時會不會在心底浮現一點點內疚或者不安。「歐·亨利式結尾」的藝術效果將這篇文章的讀者拉向何為愛情,何為良心,何為生存的思考之中。《帶傢具出租的房間》這篇文章又藉此向讀者提出了問題。他愛她,因此盡力尋找,絕望之際就了決了自己的生命。這樣的生死相許在「快餐愛情」的今天是否仍然存在,是否仍能打動你已冰峰的愛情觀。良心是什麼?是誠實、守信,還是對得起自己。如果良心危機你的生存,你會選擇誰呢?店老闆選擇了生存,他並沒有錯他也是為了生存。如果他不將房子租出去,如果他不欺騙那位年輕人他要怎麼過活?年輕人的死,她愛人的死,店老闆的欺騙都是由那時的社會造成的。黑暗,混亂,漂浮,飢餓這無一不影響著人們的生活。為了生存只有各自為城。歐·亨利就是在借這篇文章抨擊當時黑暗的社會現實,試圖引起人們的共鳴與思考。
文章是人寫的那就逃脫不了環境對作者的影響,歐·亨利的一生富於傳奇性,當過葯房學徒、新聞記者、銀行出納員又曾為避免麻煩流亡宏都拉斯。後因回家探視病危的妻子被捕入獄,並在監獄醫務室任葯劑師而開始認真寫作。1901年提前獲釋後,遷居紐約,專門從事寫作。歐·亨利善於描寫美國社會尤其是紐約百姓的生活。因此深知人民生活的艱難,困苦。所以他的文章才喜歡用朴實、詼諧的語言描繪人世間的故事,又用迂迴路轉的結尾來引起讀者對社會對人性的思考,從而形成了著名的「歐·亨利式結尾」 使主人公命運陡然逆轉,出現意想不到的結果,但又在情理之中,符合生活實際,從而造成獨特的藝術魅力。我的這篇論文就是簡單的通過他的幾篇著名作品探討一下「歐·亨利式結尾」的藝術效果在他自己文章中的體現和作用。

熱點內容
40至50歲言情小說 發布:2025-04-25 08:57:53 瀏覽:663
輕塵若夢的小說 發布:2025-04-25 08:53:25 瀏覽:588
網路小說虎婿 發布:2025-04-25 08:52:50 瀏覽:740
絕世劍魂最新章節百度小說 發布:2025-04-25 08:52:47 瀏覽:819
民國文小說結局好的 發布:2025-04-25 08:51:23 瀏覽:878
惡魔與撒旦言情小說 發布:2025-04-25 08:51:16 瀏覽:944
女強經典娛樂圈小說完結 發布:2025-04-25 08:50:30 瀏覽:289
歐亨利優秀短篇小說 發布:2025-04-25 08:48:29 瀏覽:529
一個男主角住女宿舍玩網游小說 發布:2025-04-25 08:39:00 瀏覽:899
經典的推理言情小說 發布:2025-04-25 08:39:00 瀏覽: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