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小說 » 小說蹉跎歲月結局

小說蹉跎歲月結局

發布時間: 2022-03-30 10:40:10

1. 蹉跎歲月小說的作者叫什麼名字

葉辛。原名葉承熹,1949年10月出生於上海。中國著名作家,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其長篇小說《蹉跎歲月》《家教》《孽債》改編的電視連續劇,均在國內引起轟動。現為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上海市作家協會副主席,上海市文聯副主席,上海社科院文學研究所所長,上海大學文學院院長。

2. 蹉跎歲月怎麼樣

歷史的「傷痕 」命運的「反思」——從《蹉跎歲月》與《孽債》看知青文學走向 評論:2 條 查看:551 次 fudiao 發表於 2007-09-11 10:21 中國的知青文學,源發於中國的知識青年與工農相結合的思想指引下,全國約有1700萬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成為那個時代蔚為壯觀的社會運動。反映這場巨大的社會變動的「知青文學」也曾在80、90年代轟動文壇。知青小說以現實主義的文學精神為導向,沖破了「文革」設置的種種禁區,重新構築一代人心靈的歷程。以「傷痕」、「回歸」為題材的知青文學作品曾是新時期思想解放運動的產物,並作為新時期思想解放運動成部分發揮了應有的歷史作用。」①郭小東曾說,在知青小說中,比較系統地反映知青生活、塑造一系列知青形象的,是葉辛。從他的系列作品中我們不難發現知青文學的發展變化。本文將以《蹉跎歲月》與《孽債》做比較,來看知青文學的走向。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深入,社會的向前發展,知青文學已不再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知青作家也轉向了對新時代新話題的追蹤。他們「一般以知青生活為背景,但著眼點卻分別是對民族文化教育的發掘,對人物心理的剖析,對人生缺憾或不完滿的揭示,對駐足傳統還是投身現代的困惑,……使構築在知青生活場景上的知青小說逐漸脫離了原有的主題意向,成為作家向人性深度掘進的一個契機。」②從《蹉跎歲月》到《孽債》是葉辛在知青小說創作上的一次飛越,一種質的變化。這種變化其實就是從「傷痕」走向了「反思」。在文革結束後,一系列的「規定」也跟著結了,作家們(特別是知青作家)紛紛拿起手中的筆,真實地記錄自己在勞動改造中身體所受到的巨大傷害,當身體的「傷痕」慢慢癒合之後,才發現心靈的重創怎麼都揮之不散。於是,作家們在「傷痕」之後又紛紛進入了「反思」。肉體到心靈的體驗誣陷變化,導致了小說內容與思想的轉變,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小說人物從「精英意識」走向「平民意識」 在先前的知青小說中,帶有很強的「精英意識」,小說中的主人公,個個都是「精英」,他們一般都身份特殊,身入困境,沉受著巨大的壓力,但是,無論他們在生活中遇到了什麼,他們總是在那個時代的滾滾洪流當中沉浮、托兒掙扎、奮斗和拼搏,而終於成熟起來並且掌握了自己的命運。《蹉跎歲月》中的柯碧舟就是作者塑造的典型的精英分子。柯碧舟是歷史反革命的兒子,是九個內控對象之一,由於家庭成份不好,在湖邊寨集體戶里,「大家都較少和他說話,在他的面前,大家也是最少顧忌,想怎麼說就怎麼說。誰都知道,他家庭出身極差,在集體戶最沒有發言權,連大隊主任和生產隊長,對他說話也是粗聲大氣的。」③正是這樣,才形成了他復雜、矛盾的性格。從外表上看,柯碧舟是一個沉默寡言、悒悶、惆悵的人,他每天都勤墾、踏實的勞動,魯迅的「不要自餒,總是干;但也不可自滿,仍舊總是用功。」這句話成為他的座右銘,用毛筆蘸了紅墨了寫後貼在牆上激勵著自己。因此,他的內心卻有著為一樣的激情和一顆熱愛文學熾熱的心。他喜歡看書,特別是那些被認為是「封、資、修」的禁書,如席勒的《陰謀與愛情》。他還喜歡寫作,希望成為一名作家。每當集體戶的知青們趕場去了,他就開始「奮筆疾書」。正是這種對文學的熱情追求,使他在艱苦的環境里,寫出了《天天如此》。「在飛蟬漲潮般的鳴唱聲中,柯碧舟彷彿又見到了自己的老同學謝楠康,他分配在上海工藝品出口公司工作,日復一日,過的是『天天如此』的生活,枯燥、乏味、靜如死水。他想改變這種生活,卻總是克服不了自己的弱點,自己替自己感到害臊,自己原諒自己,於是他習慣了這樣的生活,並且常常尋找理由安慰自己。」④為了不讓自己「天天如此」,柯碧舟不僅在報紙上發表了《青青的八月竹》,還用自己的聰明才智讓湖邊寨大隊建立了發電站。雖然他深受「血統論」的迫害,並且物質生活極其貧困,他的頭發蓬亂過長,衣服打滿補丁,但他精神生活是富有的,他最終取得了人們的信任,掌握了自己的命運。 隨著知青時代的遠去,知青作家們慢慢擺正了知青的位置。他們不再單純塑造「精英」來歌頌知青,而開如轉入「平民意識」。作者在平朴的知青生活中寫出一群比較平凡普通的知青形象,使小說的生活圖景和人物形象比較接近現實的正常生活。《孽債》中所描寫的幾個知青代表了當時大部分知青的生活:在農村接受勞動改造,並日日盼著返城的日子。在此之間為了打發無聊的日子,許多人選擇了結婚,或與知青結合,或與當地農民結合。很多與當地農村青年結婚的知青,大部分都是在困苦的時候,接受了對方的幫助,出於依賴或感激走到了一起,並沒有多深厚的感情基礎。因此,在後來的大返城中,他們都有義無反顧的離婚。回到上海後,又各自重新組建了家庭,進入了另一個圈子。他們都是接著人最基本的慾望選擇生活。 二、從「理想主義」走向「現實主義」 這種變化主要是針對人物的命運及人物追求的結局。由於知青們生活的困苦,大多數知青作家都帶著「理想主義」來描寫知青,他們希望知青能苦盡甘來,有一個好的結局。因此,他們往往讓一個個悲劇性的故事有一個好的、完滿的結局。葉辛創作《蹉跎歲月》在直接起因就是因為聽說了這么一件事:有個幹部子弟,由於父親被打成黑幫,關進牛棚,插隊落戶到了一個偏僻閉塞、有山有水的村寨。在那裡,他和一個出身不好的姑娘相愛了。打倒了「四人幫」,痴情的姑娘以為命運會給她露出微笑,卻不料事實給了他狠狠一棒。受迫害的幹部官復原職後聽說兒子找了個出身不好的姑娘的對象,大為光火。以高壓手段干涉兒子的戀愛,兒子抵擋不住大城市和舒適的工作崗位的誘惑,拋棄了女友,釀成了悲劇。作者聽完這件事,腦子里受到很大的震動,決定寫成一部長篇小說,「但決不能寫成悲劇」。因此,在《蹉跎歲月》中,曾被杜見春拒絕過的柯碧舟,最終頂住各方壓力,與杜見春走到了一起。這種團聚只是作者的希望而已,雖然可以給人的心靈一種撫慰,但不能真實、深刻地表現生活。隨著時間的推移,文學作品越來越傾向現實。,大力倡導還原生活,讓文學作品真實再現生活。知青作家們又紛紛拿起筆,給人們再現真實的知青生活,因為悲劇更能給人啟迪。《孽債》就是一段真實故事的再現,它不僅反映了知青還涉及到了知青的下一代。五個西雙版納的小孩到上海尋親生父母,他們的出現讓父母們「感到痴迷陶醉,感覺緊張不安。」知青返城後,雖然都承認了當年的婚史卻不約而同的隱瞞了孩子。孩子找到他們時,他們卻不敢將孩子帶回家。記得《孽債》改編成電視劇時,它的主題歌這樣唱到:「美麗的西雙版納,留不住我的爸爸,上海那麼大,又沒有我的家,爸爸一個家,媽媽一個家,剩下我自己,好像是多餘的……」孩子們最終決定回到西雙版納,對上海的放棄與他們的父母形成鮮明的對比。大多數人認為《孽債》的結局很悲,應該讓孩子們留在上海過上幸福的日子,但作者卻將現實還原為了悲劇。 三、從知青群體矛盾斗爭走向知青個人矛盾 在先前的知青文學中,小說主要矛盾往往缺乏生活的依據,為塑造「精美」而去設置矛盾,用階級矛盾取代知青思想改造中的矛盾。因而忽視了知青上山下鄉之後所面臨的真正難題和矛盾沖突。在《蹉跎歲月》中,知青中所出現的矛盾都是以家庭成份為界的。「黑八類」的柯碧舟與所有成份比他好的知青形成一對矛盾,而高乾子弟的蘇道誠既看不起高級職員出身的王連發,也看不起手腳不幹凈的肖永川。華雯雯和唐惠娟兩人,一個愛打扮愛花俏,一個端莊朴實,互相看不慣。華雯雯嫌唐惠娟「土」,唐惠娟怪華雯雯賣弄風情,不愛勞動,好吃懶做,外表上干凈,心地卻很骯臟。作者通過對不同知青形象的刻畫,將知青內部日趨復雜的人物關系,蛻變和分化,條理清楚地進行描繪,塑造了一系列不同思想水準、性格的知青形象。 在《孽債》中,作者通過用蒙太奇手法,將五個家庭組合到了一起。小說反映了知青個人內在的心理矛盾,分別從知青的工作、家庭、婚姻等各個方面的沖突來表現。當版納的孩子找到他們時,他們的思想產生了巨大的矛盾。不僅擔心單位上的同事知道,還擔心裡弄的鄰居七嘴八舌,更擔心被妻子和兒女知道,致使小家庭破裂。重重矛盾使他們又回憶到了過去,反映了各自不同的農村改造生活。在《孽債》中,沒有描寫任何知青間的矛盾,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甚至他們之間有時還互相幫助。其實,這是一種意識的轉變,不僅是作者的,也是社會的。從文革時期宣揚的團體精神轉變為個人意識,在現代更注重的是人的獨特性。只有這樣,知青文學作品中才會出現真正的有區別的個體,而不是一鍋「大鍋飯」。 四、小說主題的單一性走向了多義生 近期的知青小說,越來越強烈地表現出多義性傾向。「作家們已經不滿足於象文革的知青小說一樣,迴避復雜的生活矛盾,而從中抽取簡單的要領和樣品,以至於在一部作品中,單純表現事物的一個特徵和一個方面」。⑤在先前的知青小說中,主要描寫的場景是農村,不僅描寫了知青們在農村接受再教育的情況,還描寫了當地的自然風光、風土人情。在《蹉跎歲月》中,就只是單純地突出「血統論」對人的迫害。雖然柯碧舟的形象是生動的,但主要還是描寫他的「血統論」的迫害下,在農村接受勞動改造的各種情況,使小說具有了一種知青史詩般的韻味。隨著社會的前進,「面對新時期龐蕪和復雜的生活真實,紛至沓來的社會問題,作家的思想和感情也變得矛盾和復雜起來,不是單純的非愛即憎,不是簡單的肯定和否定,而是從事物的多方聯系中,從現實人生的縱橫錯綜中尋求正確的答案,確定自己的態度。」⑥他們將知青的活動舞台從邊疆農村轉移到城市,使生活呈現了多角度面貌。知青們帶著精神和肉體的累累傷痕,通過各種渠道相繼回城了。他們要揭露、控訴知青運動的陰暗面和回城後失落。在《孽債》中描寫了知青返回大上海的生活。在上海,生活的壓力更大,住房的狹窄,設備的簡陋、精神上的空虛……種種狀況都體現了知青返城後的命運。回到城後,日子並沒有期望中的那麼好,他們從「鄉下的城裡人」變為了「城裡的鄉下人」。當沈美霞、梁思凡來到父母的家後,共同的感受就是沒有版納的家好。從農村到城市的轉變使小說主題具有了多義性,小說的重心從知青運動轉移到知青身上。作者似乎感到需要擺脫外在的各自觀念的干擾,隱藏自己的真正意圖,讓知青小說超出某種紀實文學已有的域走,更深地回到藝術本體,回到知青人生個人的命運之中去。 總之,以上的種種轉變其實體現了知青文學的走向:從「傷痕」走向「反思」。走進了「傷痕」之中的知青小說,是文學恢復了現實主義創作傳統的結果,從單純歌頌和虛飾到真實描寫和揭露,知青小說無疑是真正立足於現實土壤。但是,要前進,傷痕是必須淡忘的。而對於以往的一切,隨著歲月的消蝕,給予客觀的審理也是更為必要的。賀紹俊認為:文學面對歷史,往往有兩種思維方式,一種是體驗式的,一種是思想家式的。以體驗式的方法寫作,歷史就是由許許多多的充滿感性的生活記憶和情感體驗組成的。以思想家式的思維去寫作,歷史就成了思想的證詞。知青小說在黨的三中全會之後,漸漸地走出了「傷痕」,眈溺於深沉的反思之中。知青作家們紛紛將目光射進了社會的深層次,對現實社會有了更深層次的探究和表現。但是,歷史在不斷的前進,時代不同了,知青作家們也要與時俱進,不能停留在原來的創作上。知青題材小說創作的最大特色就是知青寫知青,作家和題材之間有生命攸關的聯系,使小說更具有實踐者雙重身份的葉辛,將自己不泯的激情與冷靜的思考並行交織,使得全景或宏大的敘事與真切細微的個體生命渾然一體,展現了知青這代人所經歷的人生苦難和作者難以擺脫的心靈煉獄。這座心靈煉獄也就是知青作家們真摯的知青結。「結」,本義就是一個扣,一個解不開的扣。「情結」,辭海解釋為,「是精神分析學派的一個概念,指被意識壓抑而持續的無意識中活動的,以本能沖動為核心的願望。」從文學創作的角度看,知青情結,乃是創作的原動力,「是『一直索繞在作者文化心理中的一個未被消化掉、因而不能放棄的情結。』一個人的無意識降生於某個時代,他沒有能力塑造歷史,只能被歷史所塑造。當人認識到或感覺到自己被塑造時,心中便產生情結。」⑦因此,在以後的知青文學創造中,應該告別原來意義上的知青文學,超越知青情節,站在一個新的歷史高度,一個更寬廣的社會視野中,重新審視和書寫知青歷程。 注釋: ①《文藝理論與批評》,2003年第6期,P72 ②《中華文學通史》第九卷,P218 ③葉辛《葉辛文集第三卷》江蘇文藝出版社,1996年3月第1版P58 ④葉辛《葉辛文集第三卷》江蘇文藝出版社,1996年3月第1版P3 ⑤《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 2001年第9期P87 ⑥《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 2001年第9期P87 ⑦《文藝理論與批評》2003年6期P73 參考書目 ①葉辛《葉辛文集第六卷》江蘇文藝出版社,1996年3月第1版 ②葉辛《葉辛文集第十卷》江蘇文藝出版社,1996年3月第1版 ③毛澤東《青年運動的方向》北京人民出版社 1964年

3. 蹉跎歲月小說完整閱讀

內容預覽:
蹉跎歲月

柯碧舟和杜見春是在極其偶然的情況下認識的。
那是一九七○年的夏天。一個星期日,上海知識青年集體戶所有的同學都趕場去了,柯碧舟一個人在家。好不容易有個安靜的時候,柯碧舟抓緊時間,在兩個箱子疊放起來的"桌"面上,攤開幾張紙,寫短篇小說《天天如此》。這故事他構思了好久,主人翁又是他最熟悉的一個同學,早就想抽時間寫了,可總是沒有機會。平常,集體戶里很少有個安靜的時候,出工回來,有人洗衣服,有人閑聊天,有人哼歌曲,也有人"法拉米、法拉米"地拉二胡,根本別想有個清靜。即使逢到趕場天,也是有些人去趕場,有些人留在茅屋裡,抽煙、打牌、喝酒,鬧得個不亦樂乎。今天不知怎麼搞的,知青們像約好了似的,吃過早飯,換上干凈衣褲,通通趕場去了。柯碧舟求之不得,待他們一走,就奮筆疾書。
在飛蟬漲潮般的鳴唱聲中,柯碧舟彷彿又見到了自己的老同學謝楠康,他分配在上海工藝品進出口公司工作,日復一日,過的是"天天如此"的生活,……

4. 求蹉跎歲月txt完整版

作品名:蹉跎歲月 作者:葉辛 狀態:完結

簡介:

故事發生在1970到1976年間。這個時期,我國的政治風雲多變,每個人的命運都象一隻在疾風暴雨中飄盪的小船,忽沉忽浮,不知駛向何方。就在這個歷史背景下,出身不好的知青柯碧舟不顧生活的磨難和重重政治壓力,仍然堅定執著,於逆境中進擊,為他插隊落戶的山區人民發掘資源,建立了小水電站。


已經上傳或發送網盤鏈接 滿意請及時採納

手機用戶看不到附件請追問。


5. 求:葉辛的小說《蹉跎歲月》TXT格式完整本

6. 經典電視劇蹉跎歲月大結局

最後,母親只好退讓,答應見見柯碧舟本人再說。杜見春的哥哥杜見勝從中作梗,搶先一步找到柯碧舟,警告他不要邁入杜家門檻。柯碧舟面對如此眾多的敵手,自覺好夢難成,數天後獨自一人踏上了返黔的列車。就在火車即將啟動的一瞬間,杜見春飛身沖入站台,跳上火車。她眼含熱淚深情地向柯碧舟宣布:我們將永遠在一起。

7. 《蹉跎歲月》的作者是誰

葉辛,1949年生,上海人,當代作家。代表作有長篇小說《蹉跎歲月》《孽債》《華都》等。

8. 評《蹉跎歲月》

這是一部描寫知青生活和思想的小說,故事時代背景是文化大革命時期,是一個特殊的年代。在經歷了那樣的年代,經歷了那樣的磨難,人性里一些本來很善良、純真的感情和願望也變得渺小和無助,甚而微不足道,為了在那樣殘酷的環境下生存,不少人不惜泯滅自己的良知而隨波逐流,願望可能僅僅是一點點現在在我們看來可能很不屑的一些物質,但對那個年代而言,卻珍貴無比。這也是現在價值觀和以前不同的一點。
但憑良心說,生活在現代的我們是沒有資格對當時的人或事做任何主觀評判的,因為如果換做我們現在的任何一個人到那個年代去生活,我們都可能活得更狼狽,更可恥。
作者是從那個年代走過來的,有很多事事實是是他自己的親身經歷,他只是想用自己的筆告訴人們,不要忘記歷史,那個年代雖然已經過去,可是因為那個特殊的年代而帶給我們的應該是更多的反思,人性的本質並不壞,但面對生存以及殘酷的環境選擇時,又有誰能做到「捨生而取義」呢?
這部小說看的時間有點久了,有很多細節已經不記得了,僅存的也只有現在這一點感覺了。一想到就覺得心情很沉重。

熱點內容
女主角游戲職業是生命牧師的小說 發布:2025-01-16 02:41:08 瀏覽:278
好看的穿越劇小說古代言情 發布:2025-01-16 02:40:23 瀏覽:889
安靜曦短篇古風小說 發布:2025-01-16 02:31:49 瀏覽:967
丁墨的言情文筆好的小說作者 發布:2025-01-16 02:29:37 瀏覽:21
短篇300字經典小說 發布:2025-01-16 02:29:29 瀏覽:366
搞笑都市言情小說 發布:2025-01-16 02:27:33 瀏覽:701
現代都市白領肉體小說 發布:2025-01-16 02:27:25 瀏覽:347
葉辰林若雪小說最新章節 發布:2025-01-16 02:27:23 瀏覽:994
高睿都市小說 發布:2025-01-16 02:21:47 瀏覽:911
德國短篇小說婚約 發布:2025-01-16 02:21:14 瀏覽: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