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皮小說免費
『壹』 羅伯·格里耶的小說《橡皮》主要故事梗概是什麼
新小說派作家羅伯·格里耶的《橡皮》(1953)是新小說的代表作之一,描寫一個恐怖組織的兇手格里納去暗殺教授杜邦卻未果,千方百計要找到他,可杜邦最後卻被自己的私生子誤殺。杜邦受傷住進醫院。次日杜邦死在醫院的消息見諸報端,但其實他安然無恙,躲起來了。內政部長派偵探瓦拉斯去調查杜邦秘密文件的下落,恐怖分子知道杜邦未死,千方百計要找到他的蹤跡。最後,杜邦潛回自己住所去取文件,被實際上是他私生子的瓦拉斯誤殺。小說借用了偵探小說的寫法,透出一種神秘氣息,場景有的是現實的,有的則是想像、幻景或回憶,彼此交織,撲朔迷離。
『貳』 橡皮的內容簡介
《橡皮》是法國新小說派代表作家羅伯-格列耶的代表作品。小說受存在主義影響,表達了對世界的不確定性。主要人物有偵探瓦拉斯,暗殺對象杜邦教授,殺手格里納蒂,暗殺集團老闆波納等。
《橡皮》不過寫的是一個政治經濟學教授丹尼爾杜邦遭到暗殺那一天發生的事,情節並不復雜。杜邦教授是一個對全國經濟和政治都起重大作用的集團成員,一個恐怖住址計劃把這些集團重要人物統統殺死,以打擊最高統治階層的勢力。然而杜邦並未被殺死,上級知道後派瓦拉斯到這個城市調查,瓦拉斯不知杜邦未死為弄清真相埋伏在杜邦家中,杜邦來取文件時誤被瓦拉斯殺死。但卻反應了深刻的主題,即命運的不可抗拒性。作者有意用後面的情節破壞前面的情節(「橡皮」的三次出現),每一次都是推翻前面的一切。作者將人看成是社會機器的一部分,隨之運轉,無法改變任何東西,對自己的命運充滿了不確定性。這就使得人陷入了被動,被裹挾著前進,最終獲得無法預料的結果。
『叄』 《橡皮》簡析|介紹|賞析|鑒賞
《橡皮》外國文學作品簡析
法國新小說理論家兼作家羅布—格里耶(1922—)的第一部作品,新小說的一般特徵在書中都有所體現。剛出版時,讀者寥寥無幾,到了60年代始為人知,尤其在受到新文學批評派人的歡迎和鼓吹後,一時成為暢銷歐美的名著。乍一看,像是一部偵探小說,其實不然。它主要是描寫一個法學院教授杜邦如何遭到暗殺的經過:杜邦教授是一個對全國經濟政治很有影響的集團的成員,並且與內政部長關系密切。某恐怖組織企圖消滅這個集團的重要成員,用以打擊最高統治勢力。當內政部長暗中得悉杜邦只受了輕傷消息後,便派出密探瓦拉斯趕來調查,但瓦拉斯並不知道杜邦未死。瓦拉斯為捕獲兇手,當天晚上埋伏在杜邦書房中,結果誤殺了來取文件的杜邦。作品重點不在寫暗殺這一事件,而是敘述瓦拉斯在這個外省小城中一天內的活動和所見所聞。這部作品的主要特點分述如下:(一)書名《橡皮》的含義。結合書中瓦拉斯兩次買橡皮來看,可以理解為作者在暗示,作品故事情節客觀上並不是那樣固定,那樣首尾一貫,而是可以用橡皮擦去某一部分或某一點,讀者完全有理由憑主觀想像去揣摩、領會,甚至進行再創造。(二)情節簡單,突出偶然性。就暗殺未成功來說,由於事前沒有把燈關掉這一細微的偶然的疏忽,導致杜邦只受輕傷;又由於馬爾薩不敢去拿文件,杜邦只好自己去,結果被本來應該是來保護他的人槍殺了。馬爾薩中途改變主意,杜邦親自去取文件,都帶有偶然性。其次,絕大部分情節是瓦拉斯當天的活動,或當天所發生的事情。作者從多面體的角度去寫事物的表面,寫視覺對象的客觀性,因此不免流於瑣屑、重復、累贅、過分精確。(三)人已物化,面目不清。無論是密探瓦拉斯,還是兇手格列納蒂;無論是醫生茹亞爾,還是商人馬爾薩;無論是教授杜邦,還是他的夫人,都僅僅是有意識的生物個體。至於外貌、性格、心理品質如何,毫無交待。人的活動僅僅是依附於一種場景所需要的行為,如果行為完成了,人也就引退了。人就像是為了完成某一作業的機器人,成為外部境況和行為信號的接納者。總之,人從屬於物,或者說,人已物化。
『肆』 橡皮的作者簡介
阿蘭·羅伯-格里耶,又譯阿蘭·霍格里耶,法國「新小說」流派的創始人、理論家和代表作家,電影大師。
1949年進入生物學研究機構工作。1950年,由於身體原因被迫從安的列斯群島返回法國,在回國的船上開始創作《橡皮》,回國後辭去工作以便全身心投入小說創作。並於三年後發表其成名作《橡皮》,這是他發表的第一部新小說作品。1955年因發表《窺視者》 而獲當年法國「批評家獎」。同年,擔任巴黎午夜出版社文學顧問,並同時從事寫作及攝制電影。1961年,他編寫的電影劇本《去年在馬里昂巴》由法國新浪潮導演亞倫·雷奈的攝製成電影,並獲得該年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
從1960年代起,格里耶本人也曾創作並導演過數部電影,有《歐洲快車》、《撒謊的人》、《慾念浮動》、《使人瘋狂的噪音》等,他於1963年單獨攝制的影片《不朽的女人》榮獲路易·德呂克電影獎。2006年的《格拉迪瓦找您》(Gradiva)是他生前拍攝的最後一部電影。
『伍』 《橡皮人》最新txt全集下載
鏈接:
《橡皮人》是王朔1986年發表的一篇小說,作為一種社會人格,32年後的今天,它卷土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