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素最新小說
⑴ 石破天的父母是誰
金庸小說《俠客行》中人物,上清觀弟子,「玄素庄」莊主,與妻子閔柔並稱為「黑白雙劍」,生有兩子石中玉與石中堅(後來的石破天)。
石清與閔柔夫婦是江南「玄素庄」主,二人武功都出自上清觀一脈。石清和閔柔大概應了一位名人那句「幸福的家庭往往相似」的話了,無甚太多可說。
⑵ 俠客行 的故事梗概
俠客行的故事梗概是:
《俠客行》是當代作家金庸創作的長篇武俠小說,1965年首次連載於《東南亞周刊》。《俠客行》主要敘述一個懵懂少年石破天的江湖經歷。實際上是寫人無法主宰自已的命運,小說用多條線索,從不同的層面上展示了這一主題。
藝術特色:
該小說創作改變了過去的習慣敘事模式:歷史背景——江湖傳奇——人生故事,而是以江湖傳奇——人生故事——人性寓言為新的結構模式。這樣,不僅在意義的層面上達到哲學的深度,而且在技藝的層面上又保證藝術的完整。
該小說一反金庸大部分作品的路子,既無明確的時代背景,也沒有宏大的場面,寫愛情也只是浮光掠影,除了石破天之外,人物描寫也只是點到即止。
⑶ 能不能分析一下《俠客行》的結尾
俠客行最後結局也沒有說明石破天的父母是誰。不過按照小說內容推斷石破天的父母應該是石清夫婦。石破天與石中玉長相十分相似。
而且一直撫養石破天的所謂母親梅芳姑就是當年殺害石中玉兄弟的兇殺,但是她送還石清夫婦的孩子面部被毀容了,無法識別。所以有很大的可能性石破天就是石中玉的兄弟。
劇情簡介
玄素庄莊主石清和夫人閔柔生有兩個兒子。次子石中堅被暗戀石清的梅芳姑殺害後,長子石中玉因為閔柔的過分溺愛而養成無法無天的性格。石清不得已,只得將石中玉(蔡宜達飾)送去凌霄城學藝,一眨眼已經過去了三年。摩天居士發出的玄鐵令再現江湖,傳說得到玄鐵令的人可以向摩天居士謝煙客提出一個要求。
在追逐玄鐵令的過程中,石清夫婦得知兒子在凌霄城闖下彌天大禍。而此時玄鐵令被一個小乞丐狗雜種得到,而因此成為了謝煙客的債權人。石中玉能否逃脫眾人的追殺,狗雜種能否揭開自己的身世之謎,一時間懸而未解,而這兩個年輕人因為捲入了長樂幫、俠客島等一系列的陰謀也一再身份顛倒。
最後,石中玉與狗雜種兄弟二人齊心協力揭開了俠客島之謎,擊敗了貝海石的陰謀,獲得了各自的愛情。而且一直撫養石破天的所謂母親梅芳姑就是當年殺害石中玉兄弟的兇殺,但是她送還石清夫婦的孩子面部被毀容了,無法識別。所以有很大的可能性石破天就是石中玉的兄弟。
⑷ 諸葛亮傳
諸葛亮傳
--------------------------------------------------------------------------------
諸葛亮字孔明,琅邪陽都人也。漢司隸校尉諸葛豐後也。父圭,字君貢,漢末為太山都丞。亮早孤,從父玄為袁術所署豫章太守,玄將亮及亮弟均之官。會漢朝更選朱皓代玄。玄素與荊州牧劉表有舊,往依之。玄卒,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高八尺,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
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卧龍也,將軍豈願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因屏人日:「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於天大,而智太短淺,遂用猖獗,至於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亮答曰:「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岩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先主曰:「善!」於是與亮情好日密。關羽、張飛等不悅,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願諸君勿復言。」羽、飛乃止。
劉表長子琦,亦深器亮。表受後妻之言,愛少子琮,不悅於琦。琦每欲與亮謀自安之術,亮輒拒塞,未與處畫。琦乃將亮游觀後園,共上高樓,飲宴之間,令人去梯,因謂亮曰:「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言出子口,入於吾耳,可以言不?」亮答曰:「君不見申生在內而危,重耳在外而字乎?」琦意感悟,陰規出計。會黃祖死,得出,遂為江夏太守。俄而表卒,琮聞曹公來征,遣使請降。先主在樊聞之,率其眾南行,亮與徐庶並從,為曹公所追破,獲庶母。庶辭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與將軍共圖霸之業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亂矣,無益於事,請從此別。」遂詣曹公。
先主至於夏口,亮曰:「事急矣,請奉命求救於孫將軍。」時權擁軍在柴桑,觀望成敗,亮說權曰:「海內大亂,將軍起兵據有江東,劉豫州亦收眾漢南,與曹操並爭天下。今操芟夷大難,略已平矣,遂破荊州,威震四海。英雄無所用武,故豫州遁逃至此。將軍量力而處之: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不如早與之絕;若不能當,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將軍外托服從之名,而內懷猶豫之計,事急而不斷,禍至無日矣!」權曰:「苟如君言,劉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亮曰:「田橫,齊之壯士耳,猶守義不辱,況劉豫州王室之胄,英才蓋世,眾士仰慕,若水之歸海,若事之不濟,此乃天也,安能復為之下乎!」權勃然曰:「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於人。吾計決矣!非劉豫州莫可以當曹操者,然豫州新敗之後,安能抗此難乎?」亮曰:「豫州軍雖敗於長坂,今戰士還者及關羽水軍精甲萬人,劉琦合江夏戰士亦不下萬人。曹操之眾,遠來疲弊,聞追豫州,輕騎一日一夜行三百餘里,此所謂『強駑之末,勢不能穿魯縞』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將軍』。且北方之人,不習水戰;又荊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勢耳,非心服也。今將軍誠能命猛將統兵數萬,與豫州協規同力,破操軍必矣。操軍破,必北還,如此則荊、吳之勢強,鼎足之形成矣。成敗之機,在於今日。」權大悅,即遣周瑜、程普、魯肅等水軍三萬,隨亮詣先主,並力拒曹公。曹公敗於赤壁,引軍歸鄴。先主遂收江南,以亮為軍師中郎將,使督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調其賦稅,以充軍實。
建安十六年,益州牧劉璋遣法正迎先主,使擊張魯。亮與關羽鎮荊州。先主自葭萌還攻璋,亮與張飛、趙雲等率眾溯江,分定郡縣,與先主共圍成都。成都平,以亮為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先主外出,亮常鎮守成都,足食足兵。二十六年,群下勸先主稱尊號,先主未許,亮說曰:「昔吳漢、耿掩等初勸世祖即帝位,世祖辭讓,前後數四,耿純進言曰:『天下英雄喁喁,冀有所望。如不從議者,士大夫各歸求主,無為從公也。』世祖感純言深至,遂然諾之。今曹氏篡漢,天下無主,大王劉氏苗族,紹世而起,今即帝位,乃其宜也。士大夫隨大王久勤苦者,亦慾望尺寸之功如純言耳。」先主於是即帝位,策亮為丞相曰:「朕遭家不造,奉承大統,兢兢業業,不取康寧,思靖百姓,懼未能綏。於戲!丞相亮其悉朕意,無怠輔朕之闕,助宣重光,以照明天下,君其勖哉!」亮以丞相尚書事,假節。張飛卒後,領司隸校尉。
章武三年春,先主於永安病篤,召亮於成都,屬以後事,謂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先主又為詔敕後主曰:「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建興元年,封亮武鄉侯,開府治事。頃之,又領益州牧。政事無巨細,咸決於亮。南中諸郡,並皆叛亂,亮以新遭大喪,故未便加兵,且遣使聘吳,因結和親,遂為與國。
三年春,亮率眾南征,其秋悉平。軍資所出,國以富饒,乃治戎講武,以俟大舉。五年,率諸軍北駐漢中,臨發,上疏曰:「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姦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後施行,必能禪補闕漏,有所廣益。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陳和睦,優劣得所。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候。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敗攸之、禕、允之任也。願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敗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禕、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謀,以咨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遂行,屯於沔陽。
六年春,揚聲由斜穀道取眉,使趙雲、鄧芝為疑軍,據箕谷,魏大將軍曹真舉眾拒之。亮身率諸軍攻祁山,戎陳整齊,賞罰肅而號令長明,南安、天水、永安三郡叛魏應亮,關中響震。魏明帝西鎮長安,命張邰拒亮,亮使馬謖督諸軍在前,與邰戰於街亭。謖違亮節度,舉動失宜,大為張邰所破。亮拔西縣千餘家,還於漢中,戮謖以謝眾。上疏曰:「臣以弱才,叨竊非據,親秉旄鉞以歷三軍,不能訓章明法,臨事而懼,至有街亭違命之闕,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無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責帥,臣職是當。請自貶三等,以督厥咎。」於是以亮為右將軍,行丞相事,所總統如前。
冬,亮復出散關,圍陳倉,曹真拒之,亮糧盡而還。魏將軍王雙率騎追亮,亮與戰,破之,斬雙。七年,亮遣陳式攻武都、陰平。魏雍州剌史郭淮率眾欲擊式,亮自出至建威,淮退還,遂平二郡。詔策亮曰:「街亭之役,咎由馬謖,而君引愆,深自貶抑,重違君意,聽順所守。前年耀師,馘斬王雙;今歲爰征,郭淮遁走;降集氐、羌,興復二郡,威鎮凶暴,功勛顯然。方今天下騷擾,元惡未梟,君受大任,干國之重,而久自絕損,非所以光揚洪烈矣。今復君丞相,君其勿辭。」
九年,亮復出祁山,以木牛運,糧盡退軍,與魏將張邰交戰,射殺邰。十二年春,亮悉大眾由斜谷出,以流馬運,據武功五丈原,與司馬宣王對於渭南。亮每患糧不繼,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為久駐之基。耕者雜於渭濱居民之間,而百姓安堵,軍無私焉。相持百餘日。其年八月,亮疾病,卒於軍,時年五十四。及軍退,宣王案行其營壘處所,曰:「天下奇才也!」
亮遺命葬漢中定軍山,因山為墳,冢足容棺,斂以時服,不須器物。詔策曰:「惟君體資文武,明睿篤誠,受遺託孤,匡輔聯躬,繼絕興微,志存靖亂;爰整六師,無歲不征,神武赫然,威震八荒,將建殊功於季漢,參伊、周之巨勛。如何不弔,事臨垂克,遘疾隕喪!聯用傷悼,肝心若裂。夫崇德序功,紀行命謚,所以光昭將來,刊載不朽。令使使持節左中郎將杜瓊,贈君丞相武鄉侯印綬,謚君為忠武侯。魂而有靈,嘉茲寵榮。嗚呼哀哉!嗚呼哀哉!
初,亮自表後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有餘饒。至於臣在外任,無別調度,隨身衣食,悉仰於官,不別治生,以長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內有餘帛,外有羸財,以負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亮性長於巧思,損益連弩,木牛流馬,皆出其意;推演兵法,作八陳圖,鹹得其要雲。亮言教書奏多可觀,別為一集。
景耀六年春,詔為亮立廟於沔陽。秋,魏徵西將軍鍾會征蜀,至漢川,祭亮之廟,令軍士不得於亮墓所左右芻牧樵採。亮弟均,官至長水校尉。亮子瞻,嗣爵。
諸葛氏集目錄:開府作牧第一 權制第二 南征第三 北出第四 計算第五 訓厲第六綜核上第七 綜核下第八 雜言上第九雜言第十 貴和第十一 兵要第十二 傳運第十三 與孫權書第十四與諸葛謹書第十五 與孟達書第十六 廢李平第十七 法檢上第十八法檢下第十九 科令上第二十 科令下第二十一 軍令上第二十二軍令中第二十三 軍令下第二十四右二十四篇,凡十萬四千一百一十二字。
臣壽等言:臣前在著作郎,侍中領中書監及北侯臣荀勖、中書令關內侯臣和嶠奏:使臣定故蜀丞相諸葛亮故事。亮毗佐危國,負阻不賓,然猶存錄其言,恥善有遺,誠是大晉光明至德,澤被無疆,自古以來,未有之倫也。輒刪除復重,隨類相從,凡為二十四篇。篇名如右。亮少有群逸之才,英霸之器,身長八尺,容貌甚偉,時人異焉。造漢末亂,隨叔父玄避難荊州,躬耕於野,不求聞達。時左將軍劉備以亮有殊量,乃三顧亮於草廬之中;亮深謂備雄姿傑出,遂解帶寫誠,厚相結納。及魏武帝南征荊州,劉琮舉州委質,而備失勢眾寡,無立錐之地。亮時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孫權,求援吳會。權既宿服備,又觀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萬以助備。備得用與武帝交戰,大破其軍,乘勝克捷,江南悉平。後備又西取益州。益州既定,以亮為軍師將軍。備稱尊號,拜亮為丞相,錄尚書事。及備殂沒,嗣子幼弱,事無巨細,亮皆專之。於是外連東吳,內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極,科教嚴明,賞罰必信,無惡不顯,至於吏不容奸,人懷自厲,道不拾遺,疆不侵弱,風化肅然也。
當此之時,亮之素志,進欲龍驤虎視,包括四海,退欲跨陵邊疆,震盪宇內。又自以為無身之日,則未有能蹈涉中原、抗衡上國者,是以用兵不戢,屢耀其武。然亮才,於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干,優於將略。而所與對敵,或值人傑,加眾寡不侔,攻守異體,故雖連年動眾,未能有克。昔蕭何薦韓信,管仲舉王子城父,皆忖己之長,未能兼有故也。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蕭之亞匹也,而時之名將無城父、韓信,故使功業陵遲,大義不及邪?蓋天命有歸,不可以智力爭也。
青龍二年春,亮帥眾出武功,分兵屯田,為久駐之基。其秋病卒,黎庶追思,以為口實。至今梁、益之民,咨述亮者,言猶在耳,雖甘棠之詠召公,鄭人之歌子產,無以遠譬也。孟軻有雲:「以逸道使民,雖勞不怨;以生道殺人,雖死不忿。」信矣!論者或怪亮文彩不艷,而過於丁寧周至。臣愚以為咎繇大賢也,周公聖人也,考之尚書,咎繇之謨略而雅,周公之誥煩而悉。何則?咎繇與舜、禹共談,周公與群下矢誓故也。亮所與言,盡眾人凡士,故其文指不得及遠也。然其聲教遺言,皆經事綜物,公誠之心,形於文墨,足以知其人之意理,而有補於當世。
伏惟陛下邁蹤古聖,盪然無忌,故雖敵國誹謗之言,咸肆其辭而無所革諱,所以明大通之道也。謹錄寫上詣著作。臣壽誠惶誠恐,頓首頓首,死罪死罪。泰始十年二月一日癸巳,平陽侯相臣陳壽上。
喬字伯松,亮兄瑾之第二子也,本字仲慎。與兄元遜俱有名於時,論者以為喬才不及兄,而性業過之。初,亮未有子,求喬為嗣,瑾啟孫權遣喬來西,亮以喬為己適子,故易其字焉。拜為駙馬都尉,隨亮至漢中。〔一〕年二十五,建興(元)[六]年卒。子攀,官至行護軍翊武將軍,亦早卒。諸葛恪見誅於吳,子孫皆盡,而亮自有胄裔,故攀遠復為瑾後。
瞻字思遠。建興十二年,亮出武功,與瑾書曰:「瞻今已八歲,聰慧可愛,嫌其早成,恐不為重器耳。」年十七,尚公主,拜騎都尉。其明年為羽林中郎將,屢遷射聲校尉、侍中、尚書僕射,加軍師將軍。瞻工書畫,強識念,蜀人追思亮,咸愛其才敏。每朝廷有一善政佳事,雖非瞻所建倡,百姓皆傳相告曰:「葛侯之所為也:」是以美聲溢譽,有過其實。景耀四年,為行都護衛將軍,與輔國大將軍南鄉侯董厥並平尚書事。六年冬,魏徵西將軍鄧艾伐蜀,自陰平由景穀道旁入。瞻督諸軍至涪停住,前鋒破,退還,住綿竹。艾遣書誘瞻曰:「若降者,必表為琅邪王。」瞻怒,斬艾使。遂戰,大敗,臨陣死,時年三十七。眾皆離散,艾長驅至成都。瞻長子尚,與瞻俱沒。次子京及攀子顯等,咸熙元年內移河東。
董厥者,丞相亮時為府令史,亮稱之曰:「董令史,良士也。吾每與之言,思慎宜適。」徙為主薄。亮卒後,稍遷至尚書僕射,代陳祗為尚書令,遷大將軍,平台事,而義陽樊建代焉。延熙(二)十四年,以校尉使吳,值孫權病篤,不自見建。權問諸葛恪曰:「樊建何如宗預也?」恪對曰:「才識不及預,而雅性過之。」後為侍中,守中書令。自瞻、厥、建統事,姜維常征伐在外,宦人黃皓竊弄機柄,咸共將護,無能匡矯,然建特不與皓好往來。蜀破之明年春,厥、建俱詣京都,同為相國參軍,其秋並兼散騎常侍,使蜀使慰勞。
評曰: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游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煉,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於邦域之內,咸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
諸葛亮謙虛、謹慎、認真又盡職,或許談不上雄才大略,但在實務管理上幾乎是第一流的,人格、擔當、技巧也的確無懈可擊,稱得上是中國史上傑出的政治人物。
諸葛亮病逝五丈原的消息傳人蜀中之後,曾因驕奢無度、被諸葛亮賽後主劉禪廢為庶民的前長水校尉廖立,正徙放於漢山,聽到噩耗,大為哀痛地表示:'指葛丞相死,我一輩子都要老死在這兒了!因為偽造軍情被廢為庶民的前尚書令李平,聽到諸葛亮去世的消息,更傷心得發病而死。李平被流放後,經常對友人表示,相信有一天諸葛亮一定會原諒他而再度重用他的。原蜀中大老張高,本來對以空降部隊掌握蓋州大權的諸葛亮頗不服氣。但在出任丞相長史,和諸葛亮朝夕相處後,不禁感嘆道:"明公(諸葛亮)有賞時,遠方之人只要有功,絕不會被遺漏,懲罰時,只要有罪,再親近者也逃不掉;爵位絕不予無功之人,刑罪也不避尊貴大官,所以賢人、愚人均可感受他的大公無私而努力工作,不去計較個人利害。"
且不以成敗論英雄,諸葛亮光是這種讓政敵都感動的磊落政風,的確稱得上古今難得的大政治家。仁國志》作者陳壽,在《諸葛亮傳》中的最後下總評道:諸葛亮為相國,安撫百姓,倡導禮儀規范,裁減官員,尊崇制度,開誠心,布公道。做事盡忠而有益社會者,雖是仇人也必有獎賞;違犯法令而做事怠慢者,雖是親人也一定處罰。承認錯誤,努力改過向善,雖是重罪,也會加以原諒;巧辯脫罪,變本加厲,雖是輕罪,也。必加以戮誅。善再小也必會受到獎賞,惡再小也必會遭到貶滴。處理行政工作以精練為主,重視事情的本質,要求事事確實,對虛構好表現者常公開責備c是以邦域之內,皆敬愛又熱愛之,刑法和政令雖嚴峻卻毫無怨恨者,以其用心公平面勸戒明確也。稱得上是懂得治理之道的長才,即使管件和蕭何,也比不上他。
諸葛亮雖然對兵法和軍事學,有相當深刻的研究,但實戰方面的才氣的確不是太高,一生中敗戰多於勝戰,除了早年自己當"配角"的當陽之役,幾乎淪於潰敗外,其餘的情況倒還尚能掌握得住,戰敗以後的損失均不大。不過,諸葛亮的確是策略規劃長於戰術應用,陳壽批評他應變技巧不足,是相當有道理的。
由於小說的渲染,將諸葛亮塑造成"未卜先知"的"半仙",讓人覺得他事無巨細,大小通吃(因為別人的智慧差他太多),甚至因而誤解諸葛亮獨斷獨行,不懂得用人和培養人才,所以最後才會"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其實,諸葛亮無法達成恢復漢室的宿願,倒不是他治理蜀國效果不彰,除了蜀國本身的實力太弱外,應歸於對手太強(曹操、曹丕。司馬懿、孫權的確皆是一世之選)以及本身運氣不住所致。歷史上的諸葛亮不但有陳壽所言"大公無私,令人欽佩'的人格和政風,而且他謙虛下人,廣納各方意見,對人才的培養更是不余遺力。
在《出師表》中,諸葛亮特別強調"斟酌損益,進盡忠言,裨補缺漏,有所廣益".儲葛武侯集》的《便宜十六策》中他寫了一篇《納言》,表示:"納言之政,謂之諫凈,所以采眾下之謀也/'主張在上者應廣納部屬之言,才不至於"失政".另一篇《視聽》中更表示:"為政之道,務在多聞,是以聽察採納士下之言,謀及庶士則萬目當其目,眾音住其耳。""故人君以多見為智,多聞為神。"是以"人君拒諫,則忠臣不敢進其謀,而邪臣專行其政,此為國之害也。"雖然,《便宜十六策》有不少史學家以其文體認為可能非諸葛亮親筆作品,但身為丞和日理萬機,由"秘書'代筆,將其意思作完整表達,以見之於"公文"中,的確有可能。即使如此,文辭或許不''真",但精神仍是諸葛亮的。
諸葛亮不但說,而且也徹底地去作。出任宰相後,他特別在丞栩府中,成立"參署,'的機構,其目的在於"集思廣益"以採納更多人的意見。《董和傳》記載諸葛亮敘述他和童和共事七年的感言中表示:""董幼宰(董和字)和我共事七年,碰到事情決策有不周到的地方,他一定會反復表示他不同意的看法,因此我們常往返地討論再討論,有時甚至十餘次之多。。如果大家都能象董勸宰一樣勤懇認真,不但對公事有好處,也可以使我在作決策時,不致造成太大錯誤。"他談到早年和朋友相處的情形。徐庶是位頭腦清晰、絕不馬虎的益友;刊崔州平交"屢聞得失一;後來的胡濟更是"數有諫止"'.這些朋友都是以提供"諫言"',而讓諸葛亮深為感激、終生難忘。他更客氣地表示,自己"資性鄙暗",所以有時無法完全理解和採用,溫他和查和、徐庶、崔州平及胡濟四人的關系始終和好,因此相當鼓勵大家不疑於直言的精神。
最令人感動的是第一次北伐失敗,諸葛亮在漢中前線向北征軍團公布的(勸將上勤攻已缺教)之文,公開表示希望今後請將士能勤於攻擊諸葛亮的缺點,才算忠於國家的人。他曾聽從楊洪的建議,急速派兵馳援在漢中和曹操陷人苦戰的劉備,以穩定北方防務;徵求鄧芝和孫權的策略;遵從馬稷"攻心為上"戰略,以為南征蠻夷的主要精神指導。或許這些也是他個人心中早作的決定,但他絕不居功,讓優秀的部屬不要被自己的光芒所掩蓋,使每個人才都能樂於發揮自己的智慧,用心於公事。三國鼎立中,蜀漢力量最小,但人才最多,所以才有力量屢次向曹魏攻擊。這些優異的人才,的確都是因諸葛亮"不居功、不情才;虛心納諫。的作風。才能獲得。北宋大政治改革家王安石在《諸葛亮詩》中便寫道:"區區庸蜀文吳魏,不是虛心豈得賢廣。"明代大儒方孝孺也評論道:"諸葛孔明之為相,敏然虛己,以求問己之示,秦漢以下為相者皆不及也。"
諸葛亮的政治思想,是法儒混合體的。他重視制度,擬定管理條例時,必須以理性立場,現人人都可能為惡,嚴格執行所有的法令,陳壽便稱他刑法和政令都很嚴峻。但執行上他則重視領導,在上者必須為人君、為人師、正己才能教人。《便宜十六策》的《治國篇》:治國之政,其猶治家,治家者務立其本,本上則東正矣。本者,經常之法覦矩之要也。這段文字;明白顯示制度的重要性,國家有國家制度,家庭有家庭制度提治理的根本。《君臣篇》則寫道:君以施下為六,臣以事上為義,二心不可以事君,疑政不可以援臣,上下好利則民易使,上下和順,則君臣之見矣;君以禮使臣,臣以忠事君,君謀其政,臣謀其事。。。君臣上下,以禮為本,父子上下,以恩為親,夫婦上下,以和為安。這段文字則顯示諸葛亮之重視身教。身教重於言教,領導者不可光說不練,做好榜樣,才能使政令貫徹,這便是他以身作則的儒學精神。
諸葛亮嚴格要求自己遵守本分,一絲不苟。赤壁之戰時,奉劉備之令到東吳,孫權愛其才,要諸葛亮之見諸葛謹設法留下諸葛亮。但"知弟莫如兄"的諸葛謹表示:"我弟弟諸葛亮委質於人,義無二心,弟之不留於東吳,猶如我諸葛建不會投靠其他地方一樣。"後來,諸葛道出使蜀漢,諸葛亮也只接接待他國使臣的禮節來對待多年不見的"老哥".除T公事會面交談外,兄弟倆從未私下接觸過。諸葛兄弟徹底遵守人臣之節,是中外古今難見的。身處戰亂之世,如果不懂得如此審慎,勢必會遭人猜疑,而影響任務的完成。
相同的,劉備不但稱贊諸葛亮對自己是"如魚得水",還將身後大事完全委託諸葛亮,毫無猜疑,相信他對諸葛亮的人格必有相當深人的觀察吧!不過,諸葛亮雖大權在握,卻非常懂得自製,南征回來後,聲望達到空前,使另外一個輔佐大臣李嚴深為疑慮。故意寫信建議諸葛亮趁機進爵封王,接受九錫。對這件事,諸葛亮坦然地表示:我是位東方才能低下的上人,輔佐先帝,井不勝任,但卻承蒙錯愛,位居人臣之首,所得的祿賜也夠多了,如今討賊尚未奏效,知己之恩未報,便妄自尊大,乃與義不合,對我沒有好處的…… 裴松之註解《三國志》時,認為諸葛亮擁有大權,卻不失節制,絕不跋扈欺上,代替皇帝行事,因此很少人會懷疑他有墓位自立的野心,的確做到"上不生疑心,下不興流言",在蜀中這種好擺龍門陣好拉關系的社會環境里,實在是不簡單的事。
當然也有對他大權獨攬深為疑慮的人,廖立、李嚴、張裔雖頗不服諸葛亮,卻還相信其人格。但有位叫作李遞的官員,充分表現對諸葛亮的反感,常自作聰明的分析,諸葛亮這種權臣,功高震主,有天一定會和皇帝產生權力沖突。到時候不是篡位,便是身敗名裂。諸葛亮聽到了,一點也不生氣,反而把李進視為自己的監察人,暗自警惕,不可有越分的表現。及諸葛亮死後,李錫仍不放鬆,他上疏後主表示:"'諸葛亮身仗強兵,狼顧虎視,野心勃勃,又長年鎮守邊疆,臣常擔心會發生g外。如今諸葛亮g死,劉氏政權從此得保,西戊也可以靜息,全國大小應為之慶祝才對啊!"劉排和蜀漢大臣們正為諸葛亮的噩耗哀悼,見此疏文,自然大發脾氣,認為李逸惡意低毀公忠體國的賢臣,立刻將他下獄治罪由於再也沒有像諸葛亮這種會保護自己政敵的人替他求情,李遨;便被處以死刑。
諸葛亮生前為官清廉,清心寡慾,以身作則,力求改變東漢官員企圖享樂、浮華淫逸的官場風氣。他生活十分儉朴,井常以春秋楚相孫叔敖自比,從他在最後北伐前給劉禪的上疏中,公布自己的財產,便可看出這一代權臣、名相是如何的刻苦自持,以端正社會風氣。
為了反對東漢以來厚養風氣,諸葛亮途命將自己安葬於前線的定軍山下,不必運回成都舉行國葬,以免浪費鋪張。他還明確表示,殯儀從簡。依山造墓,能容下棺材即可,人殮時穿平常衣物,必有隨葬器物。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能有此心胸,在人的最後階段仍堅持原則,力行儉朴風氣,實在難能可貴。諸葛亮相信治國必先治家,所以對自己的子侄要求至為嚴格。他到46歲才得於,所以早年便將兄長諸葛謹的次子諸葛喬過繼自已名下。_諸葛亮北伐時,諸葛喬也跟隨到前線,為加強其鍛煉,諸葛亮特別安排他擔任山區押解軍
⑸ 玄素的武俠小說人物
玄素庄莊主,石青、閔柔。是金庸武俠小說《俠客行》中石破天和石中玉的父母。兩位莊主行俠仗義,鋤強扶弱。
⑹ 俠客行石破天父親
石破天父親:
石清
金庸小說《俠客行》中人物,上清觀弟子,「玄素庄」莊主,與妻子閔柔並稱為「黑白雙劍」,生有兩子石中玉與石中堅(後來的石破天)
⑺ 封刀第幾章認出葉浮生
封刀第7章認出葉浮生
如果你僅僅把它當成一本耽美小說來看,會覺得它冗長,感情線少,主CP同框少,清水無肉……很可能你看不下去。
如果你把它當成一本武俠小說來看,就會覺得這文太贊了!甚至有一丟丟金庸先生武俠小說的影子。
本文是群像武俠耽美小說,不僅僅是講主CP的故事,相反,或許裡面的配角更吸引你。師父、師娘、東道、西佛……甚至裡面的大反派,都是有血有肉的,每個人物形象都很立體。
剛開始我也沒怎麼看下去,轉場太多,回憶太多。人物故事互相穿插,過去和現在又互相穿插,有點亂。
但不失為一篇好看的武俠小說,喜歡武俠的不要錯過。(本文有人物身份劇透,介意甚看)
主要人物:
葉浮生(顧瀟):浪盪帥氣師父,驚鴻刀傳人,掠影衛統領;
楚惜微(楚堯):傲嬌美艷徒弟,皇家小肉包,後成為百鬼門門主;
端清(慕清商):太上宮弟子,葉浮生師娘,本文最美的大漂亮;
顧欺芳:掠影衛創始人顧錚之女,葉浮生師父,
灑脫女漢子;
赫連御(慕燕安):第一大反派,葬魂宮宮主
色空禪師:西佛
端涯道長:東道,太上宮宮主
秦鶴白:北俠,大將軍
阮非譽:南儒,天子軍師
楚珣:字子玉,大楚皇帝,楚堯堂哥
沈無端:百鬼門老門主,楚惜微義父,慕清商好友
玄素:太上宮少宮主,端涯徒弟(身世感人)
故事梗概:
楚惜微和楚子玉十年未見,現在楚子玉找到他給他帶來驚鴻刀和一個消息:顧瀟死了,被萬箭釘在山壁上!
楚惜微哭了,顧瀟曾說過要把命留給他,可現在只就只留給他一把驚鴻刀。
顧瀟曾是楚惜微和楚子玉的師父,那時楚惜微還叫楚堯。十年前,他們恩斷義絕!
一、斷水山莊
葉浮生29歲,長的很好看,可惜眼睛不好使,右腿也有問題,跟著商隊行走,一路插科打諢。
入城時偶遇了一位薛小姐,葉浮生風流倜儻,武藝還不錯,薛小姐把他帶回斷水山莊,當她小師弟的的護衛。
斷水山莊號稱天下第一刀,現任莊主謝無衣三年前鬥武中毒,現在人們都說他廢了。
薛小姐是謝無衣唯一的徒弟薛蟬衣。小師弟是謝無衣的獨子謝離。
葬魂宮厲峰,為了殺一儆百,爭奪中原武林地位,向謝無衣發起挑戰。謝無衣為了能恢復武功,找來百鬼門的鬼醫孫憫風前來治療。百鬼門,黑白通吃,正邪兩占,百鬼門主名叫楚惜微,二十齣頭,向來見影不見人。百鬼門的條件是交出斷水刀!
葉浮生在斷水山莊見到了楚惜微,他沒認出來,因為當年的肉團子已經長成了小帥哥,而且改了名字。楚惜微因為眼睛中了迷葯,也不知道這位自稱葉浮生的人就是自己恨了十年的人。兩人第一次見面,葉浮生就調戲了楚惜微,
說他卿本佳人,奈何為男,還不要臉的說你秀色可餐,想睡你!
斷水山莊的故事很感人,主要是講兩兄弟的故事。
老莊主有兩個兒子,老大是搞外遇生的私生子,老二是老婆拚命生下的一個先天不足的孩子,叫謝珉。老莊主的老婆是西域毒魁,為了治好謝珉,帶他遠走。最終命救下來了,武功也練好了,就是變成人不人不鬼的樣子,常年不露真容。而私生子被老莊主無名無姓的養著。
謝珉在江湖上闖出了名聲,帶著自己的青梅竹馬容翠回來,老莊主打昏了謝珉,將其囚禁。私生子頂替他的一切,成為謝珉,字無衣。
容翠愛上了謝無衣,與他成親,生下一子,就是謝離。
十年後,謝珉從禁地逃出,約戰謝無衣。兩敗俱傷,謝無衣要把謝珉本該擁有的一切還給他,然後遠走邊關,謝珉中毒並佔有斷水山莊。他們定了一個三年之約。謝無衣把『無衣』贈與謝珉,說從今以後,你是謝珉,也是謝無衣。而他變成了一個無名無姓的人。
謝珉易容換皮成為謝無衣,軟禁了老莊主,成為謝離的父親。而容翠假死,把自己關進禁地,等待丈夫回來。
那個人在邊關成為了一名掠影衛,為了掩護中毒的顧瀟被萬箭射死。顧瀟為了實現他的遺願,化名葉浮生去了斷水山莊。
為了阻止葬魂宮厲峰和步雪遙的陰謀,謝無衣選擇和他們同歸於盡,斷水山莊被炸為平地。謝無衣身死,厲峰斷臂,步雪遙逃走。容翠也為了保護謝離而死。謝無衣臨死前將謝離託付給葉浮生,最終斷水山莊只活下來了謝離和薛蟬衣。
葉浮生認出了步雪遙,因為他中的毒『幽夢』,正是步雪遙在邊關時下的毒手!
這個時候,楚惜微眼睛恢復,准備坐收漁人之利。下屬來報說發現一人輕功卓絕,步法和楚惜微頗相似,名叫葉浮生。
楚惜微瘋了一樣前去找葉浮生。這一次,楚惜微終於看到了他的臉,和十年前一樣。他說:師父,楚堯來赴十年之約!葉浮生因為和步雪遙交過手,又因為幽夢,看了他一眼就暈了過去。
孫憫風解不了幽夢,葉浮生昏迷不醒,楚惜微失魂落魄。孫憫風暫時控制了幽夢,但三個月後還沒有解葯,葉浮生必死無疑。
配解葯需要葯引極寒之血,楚惜微發布『風雨令』,遍尋天下極寒之物。同時將自己的冰魄珠給了葉浮生暫時壓制毒性。
然後他打了自己一個耳光,罵自己賤。聽到葉浮生治療過程中的鬼哭狼嚎,還大罵孫憫風庸醫!
他本該恨這個人,卻一次次對他心軟!
男大十八變,葉浮生醒來後怎麼也沒想到,眼前的帥哥是當年的那個小胖墩兒!葉浮生喊他:阿堯!
二、師父和師娘
楚惜微抓了厲峰,卻遇到一白發帥氣道人要帶走厲峰。白發道人給了他一壺酒。葉浮生喝了之後認出這酒叫滄露。急不可耐的要去追那個人,楚惜微還吃了一把醋,直到葉浮生說那個人是我師娘!
(回憶)
葉浮生還叫顧瀟的時候有個師父叫顧欺芳,是個妥妥滴女漢子。她撿了個被父母拋棄的孩子,起名顧瀟。有個顏值絕高的帥老公,就是顧瀟的師娘端清。他們佔山為王師娘是老大,顧瀟一直覺得師娘是被師父這個女土匪搶來的。
這個女流氓師父,竟是這一代的驚鴻刀主,並將驚鴻刀法傳給了顧瀟。
顧瀟16歲時,顧欺芳把他踹下飛雲峰去江湖歷練。然後顧瀟救了被黑店拐賣的年畫娃娃,就是楚堯。楚堯抱著他大腿求他去救哥哥楚子玉。楚堯當時七歲半,胖乎乎,哭的稀里嘩啦,於是顧瀟善心大發又去救了楚子玉。沒想到就得罪了葬魂宮的人。一場惡戰,救出楚子玉,顧瀟受了傷。
楚子玉說我叫楚珣,顧瀟認得這個名字,是早逝儲君大皇子的嫡長子,當今聖上的皇長孫。因為皇位之爭,朝廷叛賊與武林勢力勾結綁架了他們。這事牽扯甚廣,顧欺芳知道後認為他多管閑事,罰他回去跟師娘抄書,自己親自把兩個孩子送回。
顧瀟和楚堯在客棧院子里桂花樹下聊天(記住這棵桂花樹),楚堯捨不得這個既厲害又好玩的小哥哥,要顧瀟跟他回宮給他當師父,說家裡有很多錢。顧瀟說自己不愛財,只好色,喜歡美人,所以拒絕了。(小肉包會長成美人的,哈哈)
分別後,這邊師娘將他們安全送回。那邊顧瀟遇到了葬魂宮宮主,一個戴銀白的人。顧瀟本就受了重傷,不是他對手。那人幫他帶回葬魂宮,後來顧欺芳去葬魂宮救他。他從葬魂宮活著出來了,不過從那以後他就沒師父了,師娘也失蹤了,顧瀟沒家了。
三、南儒與北俠
楚惜微將葉浮生打橫抱起去追白發道人,卻沒追上。葉浮生猜出師娘要去葬魂宮,臉色一白!
楚惜微收到一封家書,葉浮生還以為徒弟成家了,楚惜微說沒有!是老門主的寶貝孫女離家出走了。
秦蘭裳豆蔻年華,為了舊仇,離家出走,老門主要楚惜微將她找到安全帶回。葉浮生還以為她是楚惜微的童養媳呢!秦蘭裳十天前帶了兩個手下離開洞冥谷,要去找南儒阮非譽。
阮非譽是三昧書院的當代南儒,三昧書院的創立者是名盛天下的南儒阮清行,是高祖時期的。如今第三代弟子叫陸鳴淵。
三昧書院的南儒每代都是天子最重用的軍師。
楚與葉喬裝打扮成主僕,出發追尋秦小姐,去找阮非譽。
阮非譽曾因幫助新皇推行新法被眾官排擠,楚子玉無奈貶了他。如今他站穩了腳,想要重新啟用阮非譽。
楚和葉找到阮非譽的住處,卻來遲了。葬魂宮的妖女蕭艷骨,精通易容術,假扮天子使者劫走了南儒。
葉浮生他們在小攤吃飯,遇到了一個自稱慕燕安的男子。為他們講了一段秦將軍的往事,順便給他們指了路。葉浮生覺得這個人很熟悉。
葉和楚一路前行,葉浮生浪盪慣了,總開口撩楚惜微,把人都撩臉紅了還不自知。楚惜微氣的讓他閉嘴。
秦將軍就是『北俠』秦鶴白,他是年輕有為的大將軍,也是江湖上人人稱道的北俠。
秦鶴白三十九歲因謀逆之罪,被滿門抄斬。害死他的人正是阮非譽。阮非譽說秦鶴白擁兵自立,與二皇子勾結,意圖謀反。秦家滅門,僅有最小的妹妹逃脫。秦妹妹曾是武林第一美女,這次毀容逃出,被百鬼門門主沈無端所救,秦蘭裳正是他們的孫女,秦將軍的後人。
而掠影衛統領顧錚當年也因為此事受牽連,被凌遲處死,留下一個女兒就是顧欺芳。
來找南儒的秦蘭裳和陸鳴淵也被葬魂宮的人一同抓了起來。這對刁蠻小姐和傻書生組合正式碰面。
葉浮生和楚惜微分頭行動,葉浮生先找到了秦蘭裳,說你叔讓我找你回去,秦蘭裳說你誰啊,我嬸兒嗎?(沒錯,以後就是你嬸兒,哈哈)
葉浮生從葬魂宮禁地救出南儒,去了跟楚惜微約好的客棧等他回來。
楚惜微救出秦蘭裳他們,讓他倆先回。他和那個戴銀雕面具的男人交手。
秦蘭裳回來後八卦,問葉浮生和她小叔什麼關系,葉浮生說朋友。秦蘭裳勸他離楚惜微遠一點,因為她小叔是個斷袖。葉浮生驚呆!好好的徒弟咋就斷袖了呢!
楚惜微受了傷,他早年因為不肯廢了顧瀟教他的《驚鴻訣》,又開始練老門主教的《歧路經》。兩股真氣作祟,很容易走火入魔,之前靠冰魄珠壓制,冰魄珠給了葉浮生後經常控制不住。
楚惜微逃出後在山洞躲雨,意外聽到有五人商討要找阮非譽報仇,他們都是當年秦鶴白案的受牽連的人。他偷偷跟著這這些人,找到葉浮生,聯合阻止了他們的陰謀。關於阮非譽,不能說他是好人,也不能說他是壞人,他殺了秦鶴白全族,卻挽救了國運。
追殺南儒其實是先帝的九皇子和葬魂宮的陰謀,以此嫁禍二皇子。十年前先帝七個兒子捲入奪位之爭,四皇子(楚堯父皇)逼宮失敗自刎,最終皇長孫楚珣繼位。十年後,有人坐不住了,想要搶奪皇位。
南儒阮非譽回京後自殺而死,他用自己的死嫁禍九皇子,曝光了他的陰謀。
阮非譽和秦鶴白這對知己也很感人!一個甘願赴死,一個寧背罵名!不求名留青史,只求國運昌盛!
自從知道楚惜微是斷袖後,葉浮生不太自在。他開口試探,楚惜微臉紅。葉浮生覺得秦蘭裳沒有騙他,楚惜微真的喜歡男子。可把葉浮生愁死了!
葉浮生覺得楚惜微應該是恨自己的,畢竟他父母的死有葉浮生的一份「功勞」,畢竟是自己讓他從一個錦衣玉食的皇子皇孫變成受苦受累的楚惜微。可重逢後他卻一次又一次不要命的救自己。葉浮生替楚惜微療傷,楚惜微一笑,葉浮生突然心跳如雷。葉浮生頭更疼了!(師父動心啦)
三、舊友往事
楚惜微帶葉浮生回了百鬼門洞冥谷,老門主沈無端對「兒媳婦」葉浮生很滿意。
老門主安排住宿,把葉浮生安排到了楚惜微隔壁。沈無端心裡門清,自己這個義子不近女色,屋裡藏著上百張畫像,畫的都是今天來的那個男人。
沈無端和端清顧欺芳是舊友,早年見過葉浮生小的時候。
沈無端問葉浮生當年到底出了什麼事?端清和顧欺芳死了嗎?
十四年前,顧瀟被葬魂宮主赫連御抓走,灌下瘋葯,顧欺芳前來救他時,他因為變的癲狂給了顧欺芳致命一刀。端清趕來相救,不過最終顧欺芳身死,顧瀟無顏面對,墜崖離開。
顧瀟回了飛雲峰,那裡一片焦土,端清失蹤。顧瀟渾渾噩噩走到以前那家有桂花樹的客棧,又遇到那個胖
團子楚堯。楚堯抱著他,說等他很久了。顧瀟跟楚堯進了宮,成為他和楚珣的師父。(回憶結束)
葉浮生回到住處後,想喝酒。恰好隔壁飄來酒香,他翻上牆頭後愣住了。因為楚惜微的院子里也有一棵桂花樹。和當年客棧里那棵刻了自己名字的很像。楚惜微正在樹下煮酒。
沒想到那棵樹真的就是當年那棵,楚惜微長途跋涉把他移栽到這里,精心照顧。
葉浮生灌了一壺酒,沒想到是烈酒。他醉了,把楚惜微一把扯到自己腿上,抱著人笑嘻嘻的喊美人,噘著嘴就要親。
後來認出是阿堯,便在他腮幫子上啃了一口,葉浮生把他當成了小阿堯。
葉浮生自作自受,楚惜微終於控制不住按住了他腦袋,狠狠地親了他!楚惜微喜歡葉浮生,瘋了一樣地喜歡他。
葉浮生第二天醒來後, 發現自己嘴角破了皮,還有點腫。
葉浮生有點尷尬的在洞冥谷閑逛,遇到了謝離。斷水山莊一事後楚惜微就把謝離安置在了這里。謝離緊緊抱住了他,葉浮生要帶著謝離。(收了一枚兒子)
葉浮生跟孫憫風下山溜達,給楚惜微買了一枚青瓷簪。然後巧遇端清,十年未見,葉浮生二話不說就跪下了。端清打了他一巴掌,說是替顧欺芳打的,他說顧欺芳臨終之前,罵了你兩句,但並不怪你。後來又揍了他,指出他這些年的錯。
護妻狂魔楚惜微前來相救,其實端清並不是真的想打葉浮生,只是幫葉浮生逼出毒血。
楚惜微功法出錯,有走火入魔的危險。端清把他打暈,他們去找沈無端。
故人相見,一個垂垂老矣,一個雖然白發蒼蒼但容顏未改。端清閉關十幾年,達到無情境,斷情絕愛,不哭不笑,無喜無怒,像個活死人。
孫憫風給楚惜微准備了葯浴,讓葉浮生把楚惜微脫光光扔進去。葉浮生緊張的心跳加速,默念《清心經》,哈哈哈……
葯劑太猛, 楚惜微疼痛難忍,葉浮生翻身跳進桶里安撫他,喊他阿堯,跟他說對不起。讓他在自己毒發之前取走自己的命,了結恩怨。
楚惜微親了他,對他說我不要你死,我只剩你了。我沒忘我們的仇恨,但是我身不由己!(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四、佛與道
葉浮生跟端清回了忘塵峰,帶著謝離。他見到了冰棺里顧欺芳的遺容。顧欺芳等了十三年,終於等到了遊子歸家,入土為安!
然後跟端清去見了太上宮少宮主玄素,一個戴面具的年輕人。
無相寺派人送來請柬,說抓到葬魂宮的殺人魔頭趙擎,要開武林大會,選出盟主,懲奸除惡。
於是葉浮生和太上宮眾人前往無相寺,楚惜微那邊去了天京,見了楚子玉。
楚子玉想讓楚惜微去參加武林大會,用百鬼門幫他掌控江湖勢力,他的條件是放葉浮生自由。
葉浮生八卦的向玄素打聽師父和師娘的愛情往事,原來當年真是師父闖上太上宮搶了師娘,哈哈哈。顧欺芳許下白首誓言,端清也應了她,從此相伴相依闖天涯!(師父好颯!)
情之所鍾身不由己,受師父師娘愛情故事的感悟,葉浮生看清了自己對楚惜微的感情,他想等此間事了,給楚惜微一個交代。
葉浮生他們發現此次武林大會有問題,無相寺有內奸。去賭坊找『暗羽』打探消息。暗羽是顧錚創立, 後來一分為二,一半孝忠朝廷成為掠影,一半肆意江湖成為暗羽。葉浮生和暗羽的主管盈袖是老相識了,盈袖明確表示了好感,葉浮生拒絕了。
無相寺早就被葬魂宮控制,這次武林大會就是葬魂宮的陰謀。各路人馬都集結到無相寺,太上宮玄素、葉浮生、端清,百鬼門楚惜微,葬魂宮赫連御、步雪遙、趙冰娥,無相寺色空、色相……眾人合力再次破解葬魂宮此次在無相寺的陰謀。
之前有斷水山莊的真假兄弟,現有葬魂宮趙冰蛾的真假兒子。趙冰蛾是被抓魔道趙擎的娘,是上任宮主赫連沉的妹妹,三十年前和色空有一段情。魔道妖女愛上正道和尚,她和顧欺芳一樣,同樣打上對方老家搶人,不同的是顧欺芳成功了,她失敗了。色空選了大愛,棄了小愛。而玄素才是他們倆的親兒子!一個德高望重的和尚跟一個殺人不眨眼的女魔頭有私情,還生了個瘋瘋癲癲的私生子!玄素小時候在葬魂宮被折磨成瘋子,是端涯帶走了他,趙冰娥為了保護他,找了個人假拌她兒子。
端涯和色空,當年一佛一道行走江湖,邂逅異族少女何憐月,這奇怪的三人組合被人津津樂道。最終,色空負了何憐月,何憐月成了葬魂宮殺人不眨眼的趙冰娥。(想起天龍八部虛竹的父母了,哈)
此番結束,葉浮生和楚惜微初定情,他把刻有「堯」字的青瓷簪送給了楚惜微!
端清見了楚惜微,可丈母娘不滿意女婿, 哈哈。端清說你們不合適,不是因為倫常,只是你們之間的問題太多。楚惜微信誓旦旦說我對他不是一時沖動,自己不會放下。
葬魂宮的真正陰謀敗露,原來他們和關外異族勾結,妄圖顛覆中原。為了動用當年四皇子的勢力,葉浮生假拌楚堯遠赴邊關。
赫連御被廢武功,趙冰娥用自己體內長生蠱救了中蠱的眾人,她有極寒之血,也可以取出來做幽夢的解葯。條件是要端清必須親自殺了赫連御。取出長生蠱後趙冰娥活不久了,她和瞎了的色空攜手離開,圓了少女時期的夢。
葉浮生在邊關打敵人,幽夢毒發之際,楚惜微及時趕到,擁吻著他,喂他吃了解葯。
整整七日葉浮生才醒來,楚惜微激動的哭了。葉浮生心疼的舔掉他的淚滴,撬開了他的唇齒。
葉浮生將當年宮變真相告訴了楚惜微,當年楚堯的父親勾結外族,出賣國家利益想要獲得皇位。還和葬魂宮勾結設計害死顧欺芳。葉浮生在宮變後,為了保楚堯,答應為楚珣賣命十年。
兩人解開心結,心心相印。
葉浮生大病初癒,於是躺平把主動權交給了年輕人。楚惜微激動的不行了,說:師父,你要是疼了,就讓我停……我聽你的。
葉浮生:心肝兒,我褲子都脫了,你難道要給我穿回去?楚惜微徹底瘋了,一夜折騰!(終於啊終於!)
楚惜微一大早就起來給老婆煲湯,奈何味道絕絕子,葉浮生身心受創!
五、赫連御與慕清商
赫連御武功被費後,關在了浮屠塔。赫連御向端清控訴,你教我一身武功才學,你說會護我到至死方休,你在我娘墳前發誓,你還記得嗎?
端清說我不是他,那是慕清商對你的承諾,不是我。
赫連御是端清的徒弟,那時端清還叫慕清商,赫連御入門後,慕清商給他起名慕燕安。慕燕安對慕清商有病態的佔有欲,所以後來他才會那麼的恨顧欺芳。
慕清商是前朝太子的兒子,母親是異族。前朝被顛覆,慕清商父親身死,母親回到異族生下他後拋棄了他改嫁。慕清商從小留在赫連家族長大,二歲時被種長生蠱,後來被太上宮前任宮主肅青所救收為第二個弟子(大徒弟是端涯)。
赫連御的母親曾是伺候慕清商的一名武仕,因為放走慕清商,淪為賤婢。生下不知爹是誰的兒子後身死,那個孩子就是赫連御。後來慕清商感恩赫連御母親當年的恩情,帶走了赫連御收他為徒,給他起名慕燕安。沒想到赫連御欺師滅祖,私自修煉魔功《千劫功》。
慕清商當年被他逼著跳了崖,被顧欺芳所救。從此世上沒有慕清商,只有端清。
原來慕清商因為長生蠱的關系,是兩種人格。平時溫文爾雅,偶爾暴虐殺戮,過後還啥也想不起來。太上宮宮主肅青發現後,希望他能控制住自己。臨死前還給他的暴虐人格取名叫端清。
慕清商帶著兩種人格遊走江湖,沈無端是最早知道這個秘密的人。兩種人格交替出現,互不幹擾。後來慕清商壓制的越來越好,端清很少再出來。也就是這個時候慕清商收赫連御為徒,直到後來被他逼著跳崖。赫連御殺死了這世上唯一疼愛的慕清商,從此慕清商人格消失,慕清商只是端清。端清受慕清商影響,變的不再殺戮,和顧欺芳結為夫婦。最終又被赫連御害的生死相隔。
赫連御最終被殺死,端清也取出其體內長生蠱,化解了赫連御的陰謀。失去長生蠱,端清立馬像老了十歲。孫憫風說他還有四年可活,四年足夠了,夠他帶葉浮生和楚惜微回家看看,夠他肆意享受這江湖人間!
葉浮生帶「醜媳婦」楚惜微去見了顧欺芳,兩人攜手江湖。你心安處,是我一生所歸。
這篇文太長了,好多細節無法都總結出來,喜歡的去看原文吧。
原文摘錄:
人在江湖飄,誰能不撩騷。(葉浮生名人名言)
十年之後,我這項上人頭,等你來取,決不食言。
師父,十年了,都說禍害遺千年,你果真還活著。
他的命,是我的。我要他死,他才能死……我要他活,那麼他想都不能想這個『死』字。
楚惜微喜歡葉浮生,瘋了一樣地喜歡他。
阿堯,我對不起你,不論顧瀟還是葉浮生,都對你不起。
師父,你我之間,恩仇難解,愛恨兩難。見你之前,思如狂,恨不能寢皮食肉……可見你受難,痛難忍,更勝過千刀萬剮
三指截脈之罰,是為請三罪——
一請不孝子放過舊怨、戀慕仇者;
二請不孝子非分之想、不續香火;
三請不孝子情之所鍾、至死不休
浮生如一葉,人死如燈滅,
天意多輾轉,勸惜一微塵。
願你我心有靈犀,得一番塵埃落定,求一個歡喜團圓。
阿堯,我若再負你,當死無葬身之地,從此來生不逢君。
一夢輪回,一念生死,一心兩願,一生雙人。
如果真的有那一天,我做鬼也要托夢去找你,此生不還你一命,來世不入輪回,只是阿堯……你可別怕鬼啊。
祖輩榮光,終將化為朽土;人世未來,還在足下手中。 作者:飛揚飛羊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12672452 出處:bilibi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