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穿越古代 » 閑花落地聽無聲小說最新章節

閑花落地聽無聲小說最新章節

發布時間: 2022-03-08 23:58:07

Ⅰ 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它的含義是

這兩句一向被認為是刻劃細膩的寫景詩,清人方東樹稱為「卓然名句,千載不朽」(《昭昧詹言》)。它通過「細雨濕衣」、「閑花落地」兩個細節,展現出一片蒙蒙春雨的江南景色。「細雨濕衣」而「看不見」,「閑花落地」而「聽無聲」,則更是詩人體察入微之處,因為唯有「看不見」才顯出雨之「細」,唯有「聽無聲」才見出花之「閑」。句中沒有出現更多的景物,但仍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曾經有人這樣理解這句詩:1、這是歌頌春天的美好意境。2、閑花、細雨表達了不為人知的寂寞。3、看不見、聽不見不等於無所作為,嘆息一種恬淡的做人態度。4、這種意境已經不適合當今的世界

Ⅱ 閑花落地聽無聲是什麼意思

毛毛細雨潤濕了衣服,自己卻看不見;樹上的殘花飄落在地上,也聽不到聲音。

Ⅲ 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的的寓意是什麼啊

我查了下,這個是2007年北京高考作文題。原題目大致如下:
「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是唐朝詩人劉長卿在《別嚴士元》中的詩句。
曾經有人這樣理解這句詩:1、這是歌頌春天的美好意境。2、閑花、細雨表達了不為人知的寂寞。3、看不見、聽不見不等於無所作為,是一種恬淡的處世之道。4、這種意境已經不適合當今的世界……根據你的看法寫一篇作文。題目自擬,體裁不限。字數800以上。

【解析】
原詩的字面意思是,毛毛細雨潤濕了衣服,自己卻看不見;樹上的殘花飄落在地上,也聽不到聲音。
當然也可從上面題目中給的幾種理解,來品味這句詩的寓意。
1.它通過「細雨濕衣」、「閑花落地」兩個細節,展現出一片蒙蒙春雨的江南景色。(字面理解)
2.「細雨」被「看不見」,「閑花」被「聽無聲」。表現了其不為人知的寂寞。(膚淺理解)
3.「細雨」雖「看不見」,但是卻「濕衣」了。這說明其雖自甘寂寞默默無聞,卻能有所作為。不追逐名利,而恬淡釋然,能有所成的處世之道。從這層意義上理解,大有杜甫的「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味道。

以上個人見解。如有錯誤,歡迎批評。

【出處】
第151卷039首〖別嚴士元〗
書名:《全唐詩》 作者:劉長卿
春風倚棹闔閭城,水國春寒陰復晴。
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綠湖南萬里情。
東道若逢相識問,青袍今日誤儒生。

註:最後兩句,它處另作「君去若逢相識問,青袍今已誤儒生。」

Ⅳ 作文 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

先理解「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的意思,定出論點,在通過幾項事例來作為論據.

作文建議:
第一,抓住「看不見」和「聽無聲」。「細雨濕衣」和「閑花落地」都是大家不情願接受的事情,但是這種不情願卻會在「看不見」和「聽無聲」的情況下悄然而生。推而廣之,諸多世事不也一樣嗎?比如人的習慣愛好、道德作風、好惡觀、利益觀、誠信意識的形成等等無不如此。
第二,抓住「細雨」和「閑花」。對細雨的理解,南方人可能會更深刻一些(有點難為北京考生),那是一種幾乎不好覺察的「雨」,在「雨」中呆的時間長了,感覺肌膚冰涼,方知衣濕,可以理解為「細雨濕衣看不見雨」。「閑」有很多的意思,其中有一種意思是「大」(如「閑顯軒敞,雲屋晧旰。」——《文選·曹植·七啟》)我想此處的「閑花」即指是「大花」,並非「休閑的花」「空閑的花」「無用的花」……不知是什麼花,此花雖大,自樹梢飄然而下,落到地面,聽而無聲。寫到此,我都覺得一種來自骨髓的麻酥酥的美。這種景象其實很普遍的存在,但是要體會到它的存在則需要一種特定的心境(個人的感受不一樣,只說「特定」)。故處世心態很重要
詳細說明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
論點:是作者對所論述問題的見解和主張,是議論文的靈魂。
1.議論文一般只有一個中心論點,有的議論文還圍繞中心論點提出幾個分論點,分論點是用來補充或證明中心論點的,只要研究這些論點的關系,就可以分出主從。
2.如何找中心論點。論點應該是明確的判斷,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陳述,在形式上應該是完整的句子。位置可分:文章標題、文章開頭、文章結尾、文章中間,有的則需要讀者概括。

論據:
1.事實論據:事實在議論文中論據作用十分明顯,分析事實,看出道理,檢驗它與文章點在邏輯上是否一致。
2.道理論據:作為論據的道理總是讀者比較熟悉的,或者是為社會普遍承認的,它們是對大量事實抽象,概括的結果。
論證:
議論文中的論點和論據是通過論證組織起來的。論證是運用論據來證明論點的過程和方法,是論點和論據之間的羅輯關系紐帶。論點是解決「需要證明什麼,」論據是解決「用什麼來證明」,論證是解決「怎樣證明」。

論證方法有以下幾種:
1.舉例論證:列舉確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證明論點;
2.道理論證:用馬列主義經典著作中的精闢見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們公認的定理公式等來證明論點;
3.對比論證:拿正反兩方面的論點或論據作對比,在對比中證明論點;
4.比喻論證:用人們熟知的事物作比喻來證明論點。此外,在駁論中,往往還採用「以爾之矛,攻爾之盾」的批駁方法和「歸謬法」。在多數議論文中往往是綜合運用的。

二、議論文結構
1.基本結構是提出問題(引論)分析問題(本論)解決問題(結論)。

2.可分兩大類
a.縱式:逐層深入的論述結構
例1.「層層深入」式,先提出論點後,先從消極方面論證,然後進一步從積極方面論述.
例2.「起錄轉合」式:開頭破題,引出論述問題;接著承接開頭,闡述所論述的問題;「轉」是雙各個角度證明論點;最後歸結,就是「合」。
b.橫式:並列展開的論述結構
例如:
有「總論——分論——總論」式,先提出論點,而後從幾個方面闡述,最後總結歸納;
有「總論——分論」式,先提出論點,然後從幾個方面論證。
有「分論——總論」式,對所要論述的總是分幾個方面剖析,然後綜合歸納出結論。
總之,分析議論文的結構,先要弄明白中段落層次間的內在聯系,還要注意文章中起著承上啟下作用的過渡段,過渡句以及過渡詞語。

Ⅳ 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什麼意思

意思是蒙蒙細雨潤濕了衣服,自己卻沒有注意到;枝上的花朵飄落到地上,聽不到聲響。

出自唐代劉長卿的《別嚴士元》

春風倚棹闔閭城,水國春寒陰復晴。
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綠湖南萬里情。
東道若逢相識問,青袍今已誤儒生。

譯文
水國的天氣帶著初春的寒意,忽晴忽陰,忽好忽壞;在這春風乍起的日子,我所乘的船停泊在蘇州城外。
蒙蒙細雨潤濕了衣服,自己卻沒有注意到;枝上的花朵飄落到地上,聽不到聲響。
薄暮夕陽下,江上孤帆遠去;太湖之南碧草如茵,綿延萬里。
或許有朋友會問到我的境遇,請轉告他們,我這個一介書生,命途多舛,已被「青袍」所誤。

注釋
⑴倚棹:停船
⑵青袍:唐三品官以上服紫,五品以上緋,六七品綠,八九品服青。

Ⅵ 「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是什麼意思

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
唐·劉長卿《送士元》
[今譯] 毛毛細雨潤濕了衣服,自己卻看不見;樹上的殘花飄落在地上,也聽不到聲音。
[賞析] 這兩句一向被認為是刻劃細膩的寫景詩,清人方東樹稱為「卓然名句,千載不朽」(《昭昧詹言》)。它通過「細雨濕衣」、「閑花落地」兩個細節,展現出一片蒙蒙春雨的江南景色。「細雨濕衣」而「看不見」,「閑花落地」而「聽無聲」,則更是詩人體察入微之處,因為唯有「看不見」才顯出雨之「細」,唯有「聽無聲」才見出花之「閑」。句中沒有出現更多的景物,但仍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原作] 春風倚棹闔閭城,水國春寒陰復晴。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綠湖南萬里情。君去若逢相識問,春袍今已誤儒生。

Ⅶ 「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請根據這兩句詩的體會,寫一文章

寂寞是一根斷了的紅線,有心人緊緊抓著它,默默等待另一頭的牽線人,即使那人早已遠去。

「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每每讀起這詩句,不禁感嘆細雨與閑花的寂寞。當那迷濛的小雨,一點一滴打落在羅衫之上,誰說這感情不滂沱?不然怎地浸濕了整件衣裳?當那柔美的花朵,飛舞旋轉飄落在青石路上,誰說這感情不壯烈?不然怎地鋪滿了整條幽徑?然而它們卻是「看不見」「聽無聲」。

每個人都在心靈深處有一處花冢,埋藏那些滂沱凄美卻不為外人道的情感。而這座花冢,被寂寞上了一道鎖。

納蘭是寂寞的。他的好友曾嘆:「家家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人知?」無疑,他是相國公子、御前侍衛,人人歆羨。然而,在他的內心深處,卻埋著深深的寂寞。他在小院中拾得翠翹,卻「何恨不能言」,只能嘆一聲「已經十年蹤跡十年心」;他嚮往平淡與朴實,然而這願望在世人眼中便如那細雨,任是將自己打得全身冰冷,也只是無聲而已矣。納蘭的寂寞是一個人的悲傷。

李煜也是寂寞的。王國維說他「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那些打小便坐在龍椅上的孩子們,往往是沒有朋友的。即使生身紙醉金迷,終日燈紅酒綠,也抵不過夜深人靜時無人訴衷腸的寂寞。尤其是南唐滅亡之後,家國之恨降臨在這個還不成熟的皇帝身上,更是加了一抹寂寞的灰色在他心頭。他的寂寞也是無聲的,但卻不是無形的。他以自己的真性將那一片片寂寞的花瓣鋪在宣紙之上,將其化為「一江春水」,化為「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人間詞話》中有批語:「詞至李後主,遂變伶工之詞為士大夫之詞。」李煜的寂寞是那個動盪年代的悲傷,但卻開啟了詞的新時代。

陸游在沈園寫下「紅酥手,黃滕酒……」,將寂寞定格在唐婉的記憶之中。王維在嘆「遍插茱萸少一人」時,將寂寞注入知音好友心中。元稹以陽剛之手書下「白頭宮女在,閑坐話玄宗」道出了那紅牆深院里,一個個寂寞靈魂的心聲。詩人手中那根紅線,另一端系著筆。巨大的情感沉澱後,化為無聲,也化為揮筆的動力,讓細雨和閑花,變得鏗鏘有力,永不磨滅。

其實,還有一些人的寂寞,甚至不止於文學上的作用。林則徐被貶伊犁,他的寂寞豈是常人能及,但他卻高唱「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造福一方百姓。韓愈被發配潮州,愛女死於途中。他的寂寞悲嘆卻化為了治國的動力,他在那個邊遠小城興教育,修水利,受到所有百姓的擁戴,那潮州的山水竟盡姓了韓。

他們的細雨不止於沾濕了衣裳,更落在了厚重的土地,滋潤了一方水土;他們的閑花也不止於鋪滿路面,更深嵌土地,「化作春泥更護花」。他們的紅線那端,是蒼生百姓!他們將寂寞化為動力,去「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

一個人的寂寞可以被印在書上,刻在碑上,這寂寞是美麗的,是供人欣賞的。但沒有哪一座碑可以永恆過山水,韓愈的故事告訴我們,那些英雄的寂寞是奉獻,我們應該恭敬地去仰望。

Ⅷ 閑花落地聽無聲下一句是什麼

春風倚棹
闔閭
城,水國春寒陰復晴。
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
日斜江上孤帆影,
草綠湖南萬里情

君去若逢相識問,春袍今已誤儒生。

Ⅸ 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是什麼意思

蒙蒙細雨潤濕了衣服,自己卻沒有注意到;枝上的花朵飄落到地上,聽不到聲響。

拓展資料

一、出自

《別嚴士元 》唐 · 劉長卿

二、全文

春風倚棹闔閭城,水國春寒陰復晴。

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綠湖南萬里情。

東道若逢相識問,青袍今日誤儒生。

三、譯文

水國的天氣帶著初春的寒意,忽晴忽陰,忽好忽壞;在這春風乍起的日子,我所乘的船停泊在蘇州城外。

蒙蒙細雨潤濕了衣服,自己卻沒有注意到;枝上的花朵飄落到地上,聽不到聲響。

薄暮夕陽下,江上孤帆遠去;太湖之南碧草如茵,綿延萬里。

或許有朋友會問到我的境遇,請轉告他們,我這個一介書生,命途多舛,已被「青袍」所誤。

四、賞析

這首詩,運用一連串「景語」來敘述事件的進程和人物的行動,即寫景是為了敘事抒情,其目的不在描山畫水。然而,畢竟又是描寫了風景,所以畫面是生動的,辭藻是美麗的,詩意也顯得十分濃厚。

詩中的「景語」,既有「春寒陰復晴」的水國氣候特徵,又有「細雨濕衣」、「閑花落地」的眼前景象,還有「草綠湖南」的意中之景,幾個層次中,情、景、事同時在讀者眼前出現,寄託了與友人相遇而又別離的復雜情思。詩人的這種手法,是很值得借鑒的。

五、作者簡介

劉長卿(約726 — 約786),字文房,漢族,宣城(今屬安徽)人,唐代詩人。後遷居洛陽,河間(今屬河北)為其郡望。

唐玄宗天寶年間進士。肅宗至德中官監察御史,後為長洲縣尉,因事下獄,貶南巴尉。代宗大歷中任轉運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轉運留後,又被誣再貶睦州司馬。德宗建中年間,官終隨州刺史,世稱劉隨州。

Ⅹ 細雨濕衣看不見 閑花落地聽無聲的意思

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
唐·劉長卿《送士元》
[今譯] 毛毛細雨潤濕了衣服,自己卻看不見;樹上的殘花飄落在地上,也聽不到聲音。
[賞析] 這兩句一向被認為是刻劃細膩的寫景詩,清人方東樹稱為「卓然名句,千載不朽」(《昭昧詹言》)。它通過「細雨濕衣」、「閑花落地」兩個細節,展現出一片蒙蒙春雨的江南景色。「細雨濕衣」而「看不見」,「閑花落地」而「聽無聲」,則更是詩人體察入微之處,因為唯有「看不見」才顯出雨之「細」,唯有「聽無聲」才見出花之「閑」。句中沒有出現更多的景物,但仍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原作] 春風倚棹闔閭城,水國春寒陰復晴。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綠湖南萬里情。君去若逢相識問,春袍今已誤儒生。

熱點內容
顧總裁和沈影帝愛做的那些事小說 發布:2024-10-07 02:14:14 瀏覽:31
有什麼都市重生類的小說好看 發布:2024-10-07 02:05:53 瀏覽:182
小說青鸞的結局 發布:2024-10-07 02:05:11 瀏覽:332
都市小說主角叫葉 發布:2024-10-07 01:46:13 瀏覽:406
高甜純愛短篇小說 發布:2024-10-07 01:45:30 瀏覽:878
地鐵游戲原型小說 發布:2024-10-07 01:29:55 瀏覽:341
讓他又愛又恨的女人總裁小說 發布:2024-10-07 01:25:43 瀏覽:361
都市男主是個總裁姓絕的小說全集 發布:2024-10-07 01:01:03 瀏覽:728
網路小說百妖之王 發布:2024-10-07 00:56:00 瀏覽:771
妖王心尖寵的免費小說 發布:2024-10-06 23:54:50 瀏覽: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