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白龍小說有聲
『壹』 西遊記小故事
第六十回 牛魔王罷戰赴華筵 孫行者二調芭蕉扇
土地說:「大力王即牛魔王也。」行者道:「這山本是牛魔王放的火,假名火焰山?」土地道:「不是不是,大聖若肯赦小神之罪,方敢直言。」行者道:「你有何罪?直說無妨。」土地道:「這火原是大聖放的。」行者怒道:「我在那裡,你這等亂談!我可是放火之輩?」土地道:「是你也認不得我了。此間原無這座山,因大聖五百年前大鬧天宮時,被顯聖擒了,壓赴老君,將大聖安於八卦爐內,煅煉之後開鼎,被你蹬倒丹爐,落了幾個磚來,內有餘火,到此處化為火焰山。我本是兜率宮守爐的道人,當被老君怪我失守,降下此間,就做了火焰山土地也。」豬八戒聞言恨道:「怪道你這等打扮!原來是道士變的土地!」行者半信不信道:「你且說,早尋大力王何故?』土地道:「大力王乃羅剎女丈夫。他這向撇了羅剎,現在積雷山摩雲洞。有個萬歲狐王,那狐王死了,遺下一個女兒,叫做玉面公主。那公主有百萬家私,無人掌管,二年前,訪著牛魔王神通廣大,情願倒陪家私,招贅為夫。那牛王棄了羅剎,久不回顧。若大聖尋著牛王,拜求來此,方借得真扇。一則扇息火焰,可保師父前進;二來永除火患,可保此地生靈;三者赦我歸天,回繳老君法旨。」行者道:「積雷山坐落何處?到彼有多少程途?」土地道:「在正南方。此間到彼,有三千餘里。」行者聞言,即吩咐沙僧、八戒保護師父,又教土地,陪伴勿回,隨即忽的一聲,渺然不見。那裡消半個時辰,早見一座高山凌漢。按落雲頭,停立巔峰之上觀看,真是好山——主
高不高,頂摩碧漢;大不大,根紥黃泉。山前日暖,嶺後風寒。山前日暖,有三冬草木無知;嶺後風寒,見九夏冰霜不化。龍潭接澗水長流,虎穴依崖花放早。水流千派似飛瓊,花放一心如布錦。灣環嶺上灣環樹,扢扠石外扢扌叉松。真個是高的山,峻的嶺,陡的崖,深的澗,香的花,美的果,紅的藤,紫的竹,青的松,翠的柳:八節四時顏不改,千年萬古色如龍。知
大聖看彀多時,步下尖峰,入深山,找尋路徑。正自沒個消息,忽見松陰下,有一女子,手摺了一枝香蘭,裊裊娜娜而來。大聖閃在怪石之旁,定睛觀看,那女子怎生模樣——主
嬌嬌傾國色,緩緩步移蓮。貌若王嬙,顏如楚女。如花解語,似玉生香。高髻堆青麃碧鴉,雙睛蘸綠橫秋水。湘裙半露弓鞋小,翠袖微舒粉腕長。說什麼暮雨朝雲,真個是朱唇皓齒。錦江滑膩蛾眉秀,賽過文君與薛濤。齋
那女子漸漸走近石邊,大聖躬身施禮,緩緩而言曰:「女菩薩何往?」那女子未曾觀看,聽得叫問,卻自抬頭,忽見大聖的相貌醜陋,老大心驚,欲退難退,欲行難行,只得戰兢兢,勉強答道:「你是何方來者?敢在此間問誰?」大聖沉思道:「我若說出取經求扇之事,恐這廝與牛王有親,且只以假親托意,來請魔王之言而答方可。」那女子見他不語,變了顏色,怒聲喝道:「你是何人,敢來問我!」大聖躬身陪笑道:「我是翠雲山來的,初到貴處,不知路徑。敢問菩薩,此間可是積雷山?」那女子道:「正是。」大聖道:「有個摩雲洞,坐落何處?」那女子道:「你尋那洞做甚?」大聖道:「我是翠雲山芭蕉洞鐵扇公主央來請牛魔王的。」主
那女子一聽鐵扇公主請牛魔王之言,心中大怒,徹耳根子通紅,潑口罵道:「這賤婢,著實無知!牛王自到我家,未及二載,也不知送了他多少珠翠金銀,綾羅緞匹。年供柴,月供米,自自在在受用,還不識羞,又來請他怎的!」大聖聞言,情知是玉面公主,故意子掣出鐵棒大喝一聲道:「你這潑賤,將家私買住牛王,誠然是陪錢嫁漢!你倒不羞,卻敢罵誰!」那女子見了,唬得魄散魂飛,沒好步亂翙金蓮,戰兢兢回頭便走,這大聖吆吆喝喝,隨後相跟。原來穿過松陰,就是摩雲洞口,女子跑進去,撲的把門關了。大聖卻收了鐵棒,咳咳停步看時,好所在——主
樹林森密,崖削眯�曾。薜蘿陰冉冉,蘭蕙味馨馨。流泉漱玉穿修竹,巧石知機帶落英。煙霞籠遠岫,日月照雲屏。龍吟虎嘯,鶴唳鶯鳴。一片清幽真可愛,琪花瑤草景常明。不亞天台仙洞,勝如海上蓬瀛。齋
且不言行者這里觀看景緻,卻說那女子跑得粉汗淋淋,唬得蘭心吸吸,徑入書房裡面。原來牛魔王正在那裡靜玩丹書,這女子沒好氣倒在懷里,抓耳撓腮,放聲大哭。牛王滿面陪笑道:「美人,休得煩惱。有甚話說?」那女子跳天索地,口中罵道:「潑魔害殺我也!」牛王笑道:「你為甚事罵我?」女子道:「我因父母無依,招你護身養命。江湖中說你是條好漢,你原來是個懼內的庸夫!」牛王聞說,將女子抱住道:「美人,我有那些不是處,你且慢慢說來,我與你陪禮。」女子道:「適才我在洞外閑步花陰,折蘭采蕙,忽有一個毛臉雷公嘴的和尚,猛地前來施禮,把我嚇了個呆掙。及定性問是何人,他說是鐵扇公主央他來請牛魔王的。被我說了兩句,他倒罵了我一場,將一根棍子,趕著我打。若不是走得快些,幾乎被他打死!這不是招你為禍?害殺我也!」牛王聞言,卻與他整容陪禮,溫存良久,女子方才息氣。魔王卻發狠道:「美人在上,不敢相瞞,那芭蕉洞雖是僻靜,卻清幽自在。我山妻自幼修持,也是個得道的女仙,卻是家門嚴謹,內無一尺之童,焉得有雷公嘴的男子央來,這想是那裡來的怪妖,或者假綽名聲,至此訪我,等我出去看看。」好魔王,拽開步,出了書房,上大廳取了披掛,結束了,拿了一條混鐵棍,出門高叫道:「是誰人在我這里無狀?」行者在旁,見他那模樣,與五百年前又大不同,只見——齋
頭上戴一頂水磨銀亮熟鐵盔,身上貫一副絨穿錦綉黃金甲,足下踏一雙卷尖粉底麂皮靴,腰間束一條攢絲三股獅蠻帶。一雙眼光如明鏡,兩道眉艷似紅霓。口若血盆,齒排銅板。吼聲響震山神怕,行動威風惡鬼慌。四海有名稱混世,西方大力號魔王。齋
這大聖整衣上前,深深的唱個大喏道:「長兄,還認得小弟么?」牛王答禮道:「你是齊天大聖孫悟空么?」大聖道:「正是,正是,一向久別未拜。適才到此問一女子,方得見兄,豐采果勝常,真可賀也!」牛王喝道:「且休巧舌!我聞你鬧了天宮,被佛祖降壓在五行山下,近解脫天災,保護唐僧西天見佛求經,怎麼在號山枯松澗火雲洞把我小兒牛聖嬰害了?正在這里惱你,你卻怎麼又來尋我?」大聖作禮道:「長兄勿得誤怪小弟。當時令郎捉住吾師,要食其肉,小弟近他不得,幸觀音菩薩欲救我師,勸他歸正。現今做了善財童子,比兄長還高,享極樂之門堂,受逍遙之永壽,有何不可,返怪我耶?」牛王罵道:「這個乖嘴的猢猻!害子之情,被你說過,你才欺我愛妾,打上我門何也?」大聖笑道:「我因拜謁長兄不見,向那女子拜問,不知就是二嫂嫂。因他罵了我幾句,是小弟一時粗鹵,驚了嫂嫂。望長兄寬恕寬恕!」牛王道:「既如此說,我看故舊之情,饒你去罷。」大聖道:「既蒙寬恩,感謝不盡,但尚有一事奉瀆,萬望周濟周濟。」牛王罵道:「這猢猻不識起倒!饒了你,倒還不走,反來纏我!什麼周濟周濟!」大聖道:「實不瞞長兄,小弟因保唐僧西進,路阻火焰山,不能前進。詢問土人,知尊嫂羅剎女有一柄芭蕉扇,欲求一用。昨到舊府,奉拜嫂嫂,嫂嫂堅執不借,是以特求長兄。望兄長開天地之心,同小弟到大嫂處一行,千萬借扇扇滅火焰,保得唐僧過山,即時完璧。」牛王聞言,心如火發,咬響鋼牙罵道:「你說你不無禮,你原來是借扇之故!一定先欺我山妻,山妻想是不肯,故來尋我!且又趕我愛妾!常言道,朋友妻,不可欺;朋友妾,不可滅。你既欺我妻,又滅我妾,多大無禮?上來吃我一棍!」大聖道:「哥要說打,弟也不懼,但求寶貝,是我真心,萬乞借我使使!」牛王道:「你若三合敵得我,我著山妻借你;如敵不過,打死你,與我雪恨!」大聖道:「哥說得是,小弟這一向疏懶,不曾與兄相會,不知這幾年武藝比昔日如何,我兄弟們請演演棍看。」這牛王那容分說,掣混鐵棍劈頭就打。這大聖持金箍棒,隨手相迎。兩個這場好鬥——齋
金箍棒,混鐵棍,變臉不以朋友論。那個說:「正怪你這猢猻害子情!」這個說:「你令郎已得道休嗔恨!」那個說:「你無知怎敢上我門?」這個說:「我有因特地來相問。」一個要求扇子保唐僧,一個不借芭蕉忒鄙吝。語去言來失舊情,舉家無義皆生忿。牛王棍起賽蛟龍,大聖棒迎神鬼遁。初時爭斗在山前,後來齊駕祥雲進。半空之內顯神通,五彩光中施妙運。兩條棍響振天關,不見輸贏皆傍寸。知
這大聖與那牛王斗經百十回合,不分勝負。正在難解難分之際,只聽得山峰上有人叫道:「牛爺爺,我大王多多拜上,幸賜早臨,好安座也。」牛王聞說,使混鐵棍支住金箍棒,叫道:「猢猻,你且住了,等我去一個朋友家赴會來者!」言畢,按下雲頭,徑至洞里。對玉面公主道:「美人,才那雷公嘴的男子乃孫悟空猢猻,被我一頓棍打走了,再不敢來,你放心耍子。我到一個朋友處吃酒去也。」他才卸了盔甲,穿一領鴉青剪絨襖子,走出門,跨上辟水金睛獸,著小的們看守門庭,半雲半霧,一直向西北方而去。主
大聖在高峰上看著,心中暗想道:「這老牛不知又結識了什麼朋友,往那裡去赴會,等老孫跟他走走。」好行者,將身幌一幌,變作一陣清風趕上,隨著同走。不多時,到了一座山中,那牛王寂然不見。大聖聚了原身,入山尋看,那山中有一面清水深潭,潭邊有一座石碣,碣上有六個大字,乃「亂石山碧波潭」。大聖暗想道:「老牛斷然下水去了。水底之精,若不是蛟精,必是龍精魚精,或是龜鱉黿鼉之精,等老孫也下去看看。古
好大聖,捻著訣,念個咒語,搖身一變,變作一個螃蟹,不大不小的,有三十六斤重,撲的跳在水中,徑沉潭底。忽見一座玲瓏剔透的牌樓,樓下拴著那個辟水金睛獸,進牌樓裡面,卻就沒水。大聖爬進去,仔細看時,只見那壁廂一派音樂之聲,但見——古
朱宮貝闕,與世不殊。黃金為屋瓦,白玉作門樞。屏開玳瑁甲,檻砌珊瑚珠。祥雲瑞藹輝蓮座,上接三光下八衢。非是天宮並海藏,果然此處賽蓬壺。高堂設宴羅賓主,大小官員冠冕珠。忙呼玉女捧牙郤,催喚仙娥調律呂。長鯨鳴,巨蟹舞,鱉吹笙,鼉擊鼓,驪頷之珠照樽俎。鳥篆之文列翠屏,蝦須之簾掛廊廡。八音迭奏雜仙韶,宮商響徹遏雲霄。青頭鱸妓撫瑤瑟,紅眼馬郎品玉簫。鱖婆頂獻香獐脯,龍女頭簪金鳳翹。吃的是,天廚八寶珍羞味;飲的是,紫府瓊漿熟醞醪。主
那上面坐的是牛魔王,左右有三四個蛟精,前面坐著一個老龍精,兩邊乃龍子龍孫龍婆龍女。正在那裡觥籌交錯之際,孫大聖一直走將上去,被老龍看見,即命:「拿下那個野蟹來!」龍子龍孫一擁上前,把大聖拿住。大聖忽作人言,只叫:「饒命,饒命!」老龍道:「你是那裡來的野蟹?怎麼敢上廳堂,在尊客之前,橫行亂走?快早供來,免汝死罪!」好大聖,假捏虛言,對眾供道:——知
生自湖中為活,傍崖作窟權居。蓋因日久得身舒,官受橫行介士。古
踏草拖泥落索,從來未習行儀。不知法度冒王威,伏望尊慈恕罪!」齋
座上眾精聞言,都拱身對老龍作禮道:「蟹介士初入瑤宮,不知王禮,望尊公饒他去罷。」老龍稱謝了。眾精即教:「放了那廝,且記打,外面伺候。」大聖應了一聲,往外逃命,徑至牌樓之下,心中暗想道:「這牛王在此貪杯,那裡等得他散?就是散了,也不肯借扇與我。不如偷了他的金睛獸,變做牛魔王,去哄那羅剎女,騙他扇子,送我師父過山為妙。」主
好大聖,即現本象,將金睛獸解了韁繩,撲一把跨上雕鞍,徑直騎出水底。到於潭外,將身變作牛王模樣,打著獸,縱著雲,不多時,已至翠雲山芭蕉洞口,叫聲:「開門!」那洞門里有兩個女童,聞得聲音開了門,看見是牛魔王嘴臉,即入報:「奶奶,爺爺來家了。」那羅剎聽言,忙整雲鬟,急移蓮步,出門迎接。這大聖下雕鞍,牽進金睛獸;弄大膽,誆騙女佳人。羅剎女肉眼,認他不出,即攜手而入。著丫鬟設座看茶,一家子見是主公,無不敬謹。須臾間,敘及寒溫。「牛王」道:「夫人久闊。」羅剎道:「大王萬福。」又雲:「大王寵幸新婚,拋撇奴家,今日是那陣風兒吹你來的?』大聖笑道:「非敢拋撇,只因玉面公主招後,家事繁冗,朋友多顧,是以稽留在外,卻也又治得一個家當了。」又道:「近聞悟空那廝保唐�僧,將近火焰山界,恐他來問你借扇子。我恨那廝害子之仇未報,但來時,可差人報我,等我拿他,分屍萬段,以雪我夫妻之恨。」羅剎聞言,滴淚告道:「大王,常言說,男兒無婦財無主,女子無夫身無主。我的性命,險些兒不著這猢猻害了!」大聖聽得,故意發怒罵道:「那潑猴幾時過去了?」羅剎道:「還未去,昨日到我這里借扇子,我因他害孩兒之故,披掛了輪寶劍出門,就砍那猢猻。他忍著疼,叫我做嫂嫂,說大王曾與他結義。」大聖道:「是五百年前曾拜為七兄弟。」羅剎道:「被我罵也不敢回言,砍也不敢動手,後被我一扇子扇去。不知在那裡尋得個定風法兒,今早又在門外叫喚。是我又使扇扇,莫想得動。急輪劍砍時,他就不讓我了。我怕他棒重,就走入洞里,緊關上門。不知他又從何處,鑽在我肚腹之內,險被他害了性命!是我叫他幾聲叔叔,將扇與他去也。」大聖又假意捶胸道:「可惜,可惜!夫人錯了,怎麼就把這寶貝與那猢猻?惱殺我也!」羅剎笑道:「大王息怒。與他的是假扇,但哄他去了。」大聖問:「真扇在於何處?」羅剎道:「放心,放心!我收著哩。」叫丫鬟整酒接風賀喜,遂擎杯奉上道:「大王,燕爾新婚,千萬莫忘結發,且吃一杯鄉中之水。」大聖不敢不接,只得笑吟吟,舉觴在手道:「夫人先飽,我因圖治外產,久別夫人,早晚蒙護守家門,權為酬謝。」羅剎復接杯斟起,遞與大王道:「自古道,妻者齊也,夫乃養身之父,講什麼謝。」兩人謙謙講講,方才坐下巡酒。大聖不敢破葷,只吃幾個果子,與他言言語語。齋
酒至數巡,羅剎覺有半酣,色情微動,就和孫大聖挨挨擦擦,搭搭拈拈,攜著手,俏語溫存,並著肩,低聲俯就。將一杯酒,你喝一口,我喝一口,卻又哺果。大聖假意虛情,相陪相笑,沒奈何,也與他相倚相偎。果然是——古
釣詩鉤,掃愁帚,破除萬事無過酒。男兒立節放襟懷,女子忘情開笑口。面赤似夭桃,身搖如嫩柳。絮絮叨叨話語多,捻捻掐掐風情有。時見掠雲鬟,又見輪尖手。幾番常把腳兒蹺,數次每將衣袖抖。粉項自然低,蠻腰漸覺扭。合歡言語不曾丟,酥胸半露松金鈕。醉來真個玉山頹,餳眼摩娑幾弄醜。古
大聖見他這等酣然,暗自留心,挑鬥道:「夫人,真扇子你收在那裡?早晚仔細。但恐孫行者變化多端,卻又來騙去。」羅剎笑嘻嘻的,口中吐出,只有一個杏葉兒大小,遞與大聖道:「這個不是寶貝?」大聖接在手中,卻又不信,暗想著:「這些些兒,怎生扇得火滅?怕又是假的。」羅剎見他看著寶貝沉思,忍不住上前,將粉面躭在行者臉上,叫道:「親親,你收了寶貝吃酒罷,只管出神想什麼哩?」大聖就趁腳兒蹺問他一句道:「這般小小之物,如何扇得八百里火焰?」羅剎酒陶真性,無忌憚,就說出方法道:「大王,與你別了二載,你想是晝夜貪歡,被那玉面公主弄傷了神思,怎麼自家的寶貝事情,也都忘了?只將左手大指頭捻著那柄兒上第七縷紅絲,念一聲『苾噓呵吸嘻吹呼』,即長一丈二尺長短。這寶貝變化無窮!那怕他八萬里火焰,可一扇而消也。」大聖聞言,切切記在心上,卻把扇兒也噙在口裡,把臉抹一抹,現了本象,厲聲高叫道:「羅剎女!你看看我可是你親老公!就把我纏了這許多醜勾當!不羞,不羞!」那女子一見是孫行者,慌得推倒桌席,跌落塵埃,羞愧無比,只叫「氣殺我也,氣殺我也!」主
這大聖,不管他死活,捽脫手,拽大步,徑出了芭蕉洞,正是無心貪美色,得意笑顏回。將身一縱,踏祥雲,跳上高山,將扇子吐出來,演演方法。將左手大指頭捻著那柄上第七縷紅絲,念了一聲苾噓呵吸嘻吹呼,果然長了有一丈二尺長短。拿在手中,仔細看了又看,比前番假的果是不同。只見祥光幌幌,瑞氣紛紛,上有三十六縷紅絲,穿經度絡,表裡相聯。原來行者只討了個長的方法,不曾討他個小的口訣,左右只是那等長短。沒奈何,只得搴在肩上,找舊路而回不題。齋
卻說那牛魔王在碧波潭底與眾精散了筵席,出得門來,不見了辟水金睛獸。老龍王聚眾精問道:「是誰偷放牛爺的金睛獸也?」眾精跪下道:「沒人敢偷,我等俱在筵前供酒捧盤,供唱奏樂,更無一人在前。」老龍道:「家樂兒斷乎不敢,可曾有甚生人進來?」龍子龍孫道:「適才安座之時,有個蟹精到此,那個便是生人。」牛王聞說,頓然省悟道:「不消講了!早間賢友著人邀我時,有個孫悟空保唐僧取經,路遇火焰山難過,曾問我求借芭蕉扇。我不曾與他,他和我賭斗一場,未分勝負。我卻丟了他,徑赴盛會。那猴子千般伶俐,萬樣機關,斷乎是那廝變作蟹精,來此打探消息,偷了我獸,去山妻處騙了那一把芭蕉扇兒也!」眾精見說,一個個膽戰心驚,問道:「可是那大鬧天宮的孫悟空么?」牛王道:「正是。列公若在西天路上,有不是處,切要躲避他些兒。」老龍道:「似這般說,大王的駿騎,卻如之何?」牛王笑道:「不妨,不妨,列公各散,等我趕他去來。」齋
遂而分開水路,跳出潭底,駕黃雲,徑至翠雲山芭蕉洞。只聽得羅剎女跌腳捶胸,大呼小叫,推開門,又見辟水金睛獸拴在下邊,牛王高叫:「夫人,孫悟空那廂去了?」眾女 童看見牛魔,一齊跪下道:「爺爺來了?」羅剎女扯住牛王,磕頭撞腦,口裡罵道:「潑老天殺的!怎樣這般不謹慎,著那猢猻偷了金睛獸,變作你的模樣,到此騙我!」牛王切齒道:「猢猻那廂去了?」羅剎捶著胸膛罵道:「那潑猴賺了我的寶貝,現出原身走了!氣殺我也!」牛王道:「夫人保重,勿得心焦,等我趕上猢猻,奪了寶貝,剝了他皮,銼碎他骨,擺出他的心肝,與你出氣!」叫:「拿兵器來!」女童道:「爺爺的兵器,不在這里。」牛王道:「拿你奶奶的兵器來罷!」侍婢將兩把青鋒寶劍捧出。牛王脫了那赴宴的鴉青絨襖,束一束貼身的小衣,雙手綽劍,走出芭蕉洞,徑奔火焰山上趕來。正是那:忘恩漢,騙了痴心婦;烈性魔,來近木叉人。
『貳』 有關橋的故事
廣濟橋的民間傳說
廣濟橋橫跨韓江兩岸,經歷幾百年風雨依舊牢固如初,在古代生產力落後的情況下,在大江中建造這樣一座大橋,其難度極大,故民間有「仙佛造橋」的傳說。傳說中,廣濟橋是韓湘子和廣濟和尚建造的。當年八仙把鳳凰山的石頭化成豬群,爭先恐後奔向江的東面。橋建到江心,石頭便沒有了,何仙姑將手中的蓮花瓣化作18條木船,廣濟和尚拋下禪杖,化成大藤把18條船系住,這樣,整條大橋就建成了。人們為了紀念仙佛合力造橋的功績,便把此橋稱為「湘子橋」,又叫「廣濟橋」。
清雍正二年(1724),知府張自謙修廣濟橋,並鑄釒生牛二隻,分置西橋第八墩和東橋第十二墩,牛身上有「鎮橋御水」字樣,是為鎮水和栓系船隻而鑄造的。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東墩釒生牛被雷電擊墜入江中,後有民謠———「潮州湘橋好風流,十八梭船廿四洲,廿四樓台廿四樣,兩只釒生牛一隻溜。」而民間的傳說是當時大水為患,數百年鎮守在橋上兩頭釒生牛一頭在上面指揮,一頭跳入水中搬石御洪,最終精疲力盡而沉如江底……
古時候的趙州,就是現在河北的趙縣。趙州有兩座石橋,一座在城南,一座在城西。城南的大石橋,看去象長虹架在河上,壯麗雄偉。民間傳說,這座大石橋是魯班修的;城西的小石橋,看去象浮游在水面上的一條小白龍,活靈活現,傳說這座小石橋是魯班的妹妹魯姜修的。這兩座橋修得可好啦!舞台上演《小放牛》,還有這樣的唱詞:「趙州石橋魯班爺爺修,玉石的欄桿聖人留,張果老騎驢橋上走,柴王爺推車軋了一道溝。」這里就唱到了魯班修趙州橋的傳說。
相傳,魯班和他的妹妹周遊天下,走到趙州,一條白茫茫的洨河攔住了去路。河邊上推車的,擔擔的,賣蔥的,賣蒜的,騎馬趕考的,拉驢趕會的,鬧鬧攘攘,爭著過河進城。河裡只有兩只小船擺來擺去,半天也過不了幾個人。魯班看了,就問:「你們怎麼不在河上修座橋呢?」人們都說:「這河又寬、水又深、浪又急,誰敢修呀,打著燈籠,也找不著這樣的能工巧匠!」魯班聽了心裡一動,和妹妹魯姜商量好,要為來往的行人修兩座橋。
魯班對妹妹說:「咱先修大石橋後修小石橋吧!」
魯姜說:「行!」
魯班說;「修橋是苦差事,你可別怕吃苦啊!」
魯姜說:「不怕!」
魯班說:「不怕就好。你心又笨,手又拙,再怕吃苦就麻煩了。」 這一句話把魯姜惹得不高興了。她不服氣地說:「你甭直嫌我心笨手拙,今個兒,咱倆分開修,你修大的,我修小的,和你賽
一賽,看誰修得快,修得好。」
魯班說:「好,賽吧!啥時動工,啥時修完?」
魯姜說:「天黑出星星動工,雞叫天明收工。」一言為定,兄妹分頭准備。
魯班不慌不忙溜溜達達往西向山裡走去了。魯姜到了城西,急急忙忙就動手。她一邊修一邊想:甭忙,非把你拉下不可。果然,三更沒過,就把小石橋修好了。隨後她悄悄地跑到城南,看看她哥哥修到什麼樣子了。來到城南一看,河上連個橋影兒也沒有。魯班也不在河邊。她心想哥哥這回輸定了。可扭頭一看,西邊太行山上,一個人趕著一群綿羊,蹦蹦竄竄地往山下來了。等走近了一看,原來趕羊的是她哥。 哪是趕的羊群呀,分明趕來的是一塊塊象雪花一樣白、象玉石一樣光潤的石頭,這些石頭來到河邊,一眨眼的功夫就變成了加工好的各種石料。有正方形的橋基石,長方形的橋面石,月牙形的拱圈石,還有漂亮的欄板。美麗的望柱,凡橋上用的,應有盡有。魯姜一看心裡一驚,這么好的石頭造起橋來該有多結實呀!相比之下,自己造的那個不行,需要趕緊想法補救。重修來不及了,就在雕刻上下功夫蓋過他吧!她悄悄地回到城西動起手來,在欄桿上刻了盤古開天、大禹治水,又刻了牛郎織女、丹鳳朝陽。什麼珍禽異獸、奇花異草,都刻得象真的一樣。刻得鳥兒展翅能飛,刻得花兒香味撲鼻。她自己瞅著這精美的雕刻滿意了,就又跑到城南去偷看魯班。乍一看呀,不驚叫了一聲。天上的長虹,怎麼落到了河上?定神再仔細一瞅,原來哥哥把橋造好了,只差安好橋頭上最後的一根望柱。她伯哥哥打賭贏了,就跟哥哥開了個玩笑。她閃身蹲在柳棵子後面,捏住嗓子伸著脖,「咕咕哏——」學了一聲雞叫。她這一叫,引得附近老百姓家裡的雞也都叫了起來。魯班聽見雞叫,趕忙把最後一根望柱往橋上一安,橋也算修成了。
這兩座橋,一大一小,都很精美。魯班的大石橋,氣勢雄偉,堅固耐用;魯姜修的小石橋,精巧玲瑰,秀麗喜人。 趙州一夜修起了兩座橋,第二天就轟動了附近的州衙府縣。人人看了,人人贊美。能工巧匠來這里學手藝,巧手姑娘來這里描花樣。每天來參觀的人,象流水一樣。這件奇事很快就傳到了蓬菜仙島仙人張果老的耳朵里。張果老不信,他想魯班哪有這么大的本領!使邀了柴王爺一塊要去看個究竟。張果老騎著一頭小黑毛驢,柴王爺推著一個獨輪小推車,兩人來到趙州大石橋,恰巧遇見魯班正在橋頭上站著,望著過往的行人笑哩!張果老問魯班:「這橋是你修的嗎?」魯班說:「是呀,有什麼不好嗎?」張果老指了指小黑驢和柴王爺的獨輪小推車說:「我們過橋,它經得住嗎?」魯班膘了他倆一眼,說:「大騾於大馬,金車銀輦都過得去,你們這小驢破車還過不去嗎?」張果老一聽,覺得他口氣太大了,便施用法術聚來了太陽和月亮,放在驢背上的褡褳里,左邊裝上太陽,右邊裝上月亮。柴王爺也施用法術,聚來五嶽名山,裝在了車上。兩人微微一笑,推車趕驢上橋。剛一上橋,眼瞅著大橋一忽悠。魯班急忙跳到橋下,舉起右手托住了橋身,保住了大橋。
兩人過去了,張果老回頭瞅了瞅大橋對柴王爺說:「不怪人稱贊,魯班修的這橋真是天下無雙。」柴王爺連連點頭稱是,並對著才回到橋頭上來的魯班,伸出了大拇指,魯班瞅著他倆的背影,心裡說:「這倆人不簡單啦!」
現在,趙州石橋橋面上,還留著張果老騎驢踩的蹄印和柴王推車軋的一道溝。到趙州石橋去的人,都可以看到,橋下面原來還留有魯班爺托橋的一隻大手印,現在看不清了。
自來橋的傳說
"有病不請醫生-自來瞧(橋)",這一地名歇後語常聽人說,但自來橋這名字的來歷,很少有人能說清楚。一個雙休日,我回了老家明光,走訪了一些老人,這才知道它頗有點神奇的來歷。
自來橋位於明光市東南約40公里的群山之中,和滁州市、來安縣及江蘇的盱眙縣接壤,是歷史上著名的山區古鎮,清朝以前叫太平庵。傳說中北宋楊家軍的楊六郎、李開芳率太平軍北伐途中在這里駐扎過,太平軍失敗後洪秀全手下一個苗將軍也在此安營紮寨佔山為王。1940年春中國共產黨成立嘉山縣抗日民主政府,縣政府就設在自來橋鎮,首任縣長汪道涵。自來橋雖是個山區小集鎮,但它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它的千年歷史。
緊挨著小鎮有一條不寬但也不算窄的清水河。枯水季節河水淺,兩岸過往行人得脫鞋卷褲涉水而過;雨季水深,過往行人及生意人要繞很遠的道,十分不便。早些年河上也架過森橋,不頂用,發了場大水,洪水下來就給沖了。再架,第二年洪水一下來又給沖了。
北宋時,有一年秋天大將呼延慶要到王村(今白沙王)探望舅舅,見兩岸百姓過往十分麻煩,就在太平庵住下來,召集當地有錢大戶出錢、百姓出工要建一座石橋。當橋基建成後橋面卻無合攏石,周圍雖然山多,但大石頭都是圓鼓楞墩的灰麻石,或是不耐壓的沙塵石,必須到較遠的地方去開采。無論是到老嘉山、中嘉山、魯山或是龍山,最近的也有40多里地,就是有合適的合攏石,當時當地也無運輸能力。呼延慶無奈,最後還是用林橋面,學撐兩年就被一場山洪給沖了。那以後一直留下兩個石橋墩。
一八五三年夏,洪秀全部下兩員猛將林鳳祥、李開芳率太平軍精銳部隊二萬餘人從揚州出發,實施洪秀全的北伐計劃,路經太平庵,無意中聽老百姓說起當年呼延慶幫助建橋之事。林、李兩將商議後,將部隊駐紮下來,決心要把這橋修好。這天下午林、李二位將軍帶領軍中幾名干過瓦匠、木匠、石匠的人和幾名偏將前往橋墩處,後又派快馬四處尋找合攏石。第二天早上有人返回稟報,澗溪以東的龍山石質堅硬,塊也大,是花崗石,只是無法運回。林、李二位將軍正犯愁呢,軍中一名偏將略通天文,他說近期有幾場暴雨,定會引起山洪暴發。到時借暴漲的山洪,用人順溜拖來,可使石橋合攏。林、李二將採納了那位偏將的建議,派人去上游開采巨大花崗石,另派人多准備粗長的麻繩。可一連幾天都是烈日當空,北伐任務也緊急,正不知如何是好時,突然第六天上午飯後烏雲滾滾,電閃雷鳴,傾盆大雨下個不停,機會來了。林、李二位將軍按原計劃立即派人冒雨行動,命令全軍石橋合攏後連夜開拔。
翌日,雨過天晴,河水漸退,人們發現一塊巨大的花崗石,橫擔在橋基上。消息迅速傳遍全鎮,圍觀者無不稱奇,人們七嘴八舌,有的說太平軍為太平庵百姓做了件大好事,對太平軍將士贊不絕口。鎮上有個富戶活龍活現地說,他一連在飛來廟燒了三天的香,感動了玉帝,玉帝派一神龜將花崗石馱來的,並說他親眼見的,那神龜的頭有笆斗大。這可是太平庵的吉祥之兆。在他的鼓動下,很多人又來到飛來廟燒香磕頭,感謝神靈。後來人們主動捐款在石橋的兩邊砌上石欄桿,橋的兩頭還立有石獅,從此自來橋遠近聞名。後來人們就太平庵改叫"自來橋"了。
『叄』 丹陽北站旅遊景點介紹大全 離丹陽近的旅遊景點
丹陽有哪些景點?
丹陽的旅遊景點有哪些?
參究
號稱文物之邦的古城丹陽,地處江南,是南北朝時齊、梁兩朝蕭氏帝王故里,歷經六千年華夏文明潤澤,名勝古跡城鄉到處可見。外地人來丹陽,想看看丹陽的山水風景與名勝古跡,有哪些去處呢?本人將自己的所見所聞列述與下,謹讓四海遊客參考。
1, 天地石刻園AAAA
這是亞洲最大的石刻文化游園。坐落在城西北胡橋鄉秀麗的鳳凰湖畔,擁有40萬平米的景觀面積,1.5萬平米的建築面積。石刻園內展列上至西漢,下至民國,跨越2000年的8000餘件石刻珍品;園區特設一廳七館的室內石刻主題區,石塔石佛薈萃,麒麟天祿成群,石獸碑碣林立,小有幾十斤,大至20多噸,個個形態逼真、呼之欲出。石刻均為加拿大籍華人吳傑森先生畢生所捐贈。館藏之多,規模之大,不僅在中國,就是在世界上也屈指可數。是集文化鑒賞與大眾休閑為一體的國家4A級文化旅遊風景區。園內還有一隻2011年出土的翹尾天祿,這是南朝石刻群中的新成員,其形制僅見於丹陽,已引起了國內外專家的重視。瀏覽石刻,欣賞湖光山色,是到天地石刻園一游的收獲。
2, 延陵季子廟AA
季子廟景區位於丹陽市西南16公里處的九里村,是為了紀念春秋時期的吳季子而建的寺廟。季子名季札,又稱延陵季子。吳王壽夢的第四子,是春秋時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和文藝評論家。他自幼聰慧、懂禮儀、有德行、才智過人,是傑出的德者,賢者,仁者。季札仰慕秦伯遺風,三讓王位,成為了千古的美談,在中國的歷史上被稱為「至德第三人」。之後他隱退延陵,死後葬在九里鎮,其後人為了紀念他,以古吳為姓,尊季子為延陵吳氏的氏宗,建廟祭祀。自秦漢以來,季子廟的香火不斷,已延綿兩千多年的歷史,宋朝,季子廟被冊封為嘉賢廟,季子也被稱為嘉賢大帝。清朝的時候季子廟規模宏大,尤其是大殿,宏偉高聳,數十里以外,就可以看到殿宇屋頂,季子廟一度成為這一帶最大、最繁華的道家寺廟。
季子廟之所以聞名遐邇,不僅是有珍稀的孔碑,八字碑等名勝古跡,更得益於這里有世上獨有,被譽為「天下奇觀」的千年古井──「沸井湧泉」。據記載,古代這里有井百口,其中一部分是沸井。現存古沸井有六口,井水三清三濁,彼此毗鄰、大者如沸騰的開水,小者如魚兒呼出「水」氣。稍遠看去,井欄古樸典雅,神韻別具;走近細瞧,井內水面翻騰鼎沸,滾浪有聲。井水可直接飲用,且味道各不相同。這奇特的景觀令遊人稀奇不已,有人將其與黃山、九寨等相提並論,譽為「黃山歸來不看岳,九寨歸來不看水,九里歸來不看泉」!
3, 嘉山龍慶寺AA
嘉山,在丹陽以東後巷鎮,九曲河畔,海拔雖然只有149米,卻是「橫卧長江邊,壁立千仞,狀如伏牛」,山勢逶迤,這在一馬平川的江南倒也並不多見,頗具特色。山的南部,石怪水秀,幽雅清靜,鬱郁蔥蔥的林木中,掩映著名噪千年的古寺--嘉山寺。
嘉山寺又名龍慶寺。初建於北宋紹聖七年。明宣德,萬曆時兩次修葺,一度有房屋94間,曾有「復禮」、「顯慶」、「旌孝」、「真珠」四大禪院,寺宇龐大,供奉釋伽牟尼佛、彌勒佛、阿彌陀佛和地藏王菩薩。
嘉山寺寺前有一數畝大小的龍池,池上有亭,傳說是白龍的化身;寺內有一古井,上窄下闊,地下最闊處有半畝大小;井水甘冽,且無論多大的旱災之年,從沒乾涸過。
嘉山寺依山傍水,遠近聞名。相傳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曾兩次到嘉山寺,並御筆親賜「龍慶禪寺」匾。嘉山寺因此得以與鎮江金山的「江天禪寺」齊名,人們「燒香去金山,先要到嘉山」,而由於「嘉」與家同音,使眾信徒更感親切。
近些年,嘉山寺經過多次修繕,已建成山門殿、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齋堂、地藏殿、三聖殿、觀音殿、客堂、祖堂、法堂等建築,佔地40多畝。已故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題匾的藏經樓,現收藏有中國佛教協會贈送的「房山石經--大藏經」一部。
龍慶禪寺屬曹洞禪宗,現任主持釋禮相為曹洞禪宗第四十九世,法名為法性。如今,這里佛徒香客雲集,每到農歷二三月間,龍慶廟會更是吸引了眾多遊客。
規劃中的嘉山旅遊風景區以佛教文化為依託,利用採石宕口山體,化劣為秀,在上面雕刻巨形《金剛金》,形成「天下第一經山」,在山頂、山腰重建菩薩院,形成「江蘇佛教名山」,利用山中舊有的防空洞,建全國「第一羅漢洞」。在山頂建寶塔,形成「寧滬第一塔」景觀,並恢復古剎規模。另修七峰山景區,包括修建七峰山莊,開采千畝七峰湖面,造千畝七峰竹海,再現水鄉特色。向北以管山等為中心,建設千畝的現代觀光休閑農業區、千畝森林公園。
4, 皇堂白龍寺
白龍寺原名龍母祠、慈感廟,俗稱白龍廟,始建於梁大同元年(535年),由里人奉梁武帝旨而建。相傳古時有個吳女,名善珍。某日,與其嫂一起汲水,偶拾路上遺卵三個,揣懷而歸,然三卵不知所去,遂孕。於五月十八夜,忽產一青龍飛天而逸。旋腹中乃呼:「我白龍也,當升飛,應從脅出。」果破脅而生。白龍令母閉目,負以凌雲。母聞空中雷雨大作,甚懼,睜目視之,隨即墮地而死。白龍見母歿,悲傷欲絕,即著地跳躍,陷數十里為塘,從此這里有了白龍塘。此事大聞於天下,武帝感事,下詔賜塘地廿畝建廟,並敕封「慈感」額名。明正統年間重建。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乾隆八年(1743年)重修,十三年帝賜「普天行化」金字大匾,並旨令冬至加祭一次,永為慣例。咸豐十年(1860年)遭兵燹。1960年又遭毀壞。1996年9月釋禮相多方籌資,次年修復大殿、長廊、天井等,改名白龍寺。該寺目前佔地30餘畝,兩面環水,寺周空曠幽靜,一派田園古寺風光。寺內現建有江蘇省第一石塔、又稱萬佛塔,還有大雄寶殿、觀音殿、千佛殿、放生池等多個景觀建築,氣勢恢宏,與寧靜優美的自然環境交相輝映,融為一體。近年來,四方的遊客、香客紛紛慕名而來,或觀光、或進香、或踏青,千年古剎重又煥發了光彩和生機。
5, 南朝帝王陵墓石刻
在丹陽大地上,有一座座高大精美的石獸雕刻,它們雄渾魄麗、流暢生動、蓄勢待發,極富動感,乃是古代雕刻藝術的瑰寶,他們的藝術價值可以和同時代的北魏雲崗石窟、龍門石窟相提並論。它們就是馳名中外的南朝陵墓石刻。
南朝陵墓石刻,都是南朝皇帝和王侯陵墓前的神道石刻。只有帝王和王侯才享有,因此神道石刻往往形制巨大,雕刻精美,是權貴的象徵。
這些陵墓大多取坐北朝南,或坐西朝東方向,石刻距陵墓約千米左右,一般都包括鎮墓神獸、神道石柱、神道碑等幾種。鎮墓神獸分三種:天祿、麒麟與辟邪。三種石獸形態基本相似,體形高大,昂首挺胸,張口露齒,目含凶光,腹部兩側刻有雙翼,四足前後交錯,利爪畢現,縱步若飛,神態威猛庄嚴。天祿頂部雕飾雙角,麒麟為獨角,而辟邪則無角。在南朝陵墓石刻中,天祿與麒麟僅見於帝陵,辟邪則專用於諸侯王墓,等級嚴明,不能隨意僭越更改。
丹陽的蕭氏家族成了齊、梁兩代的帝王後,不忘葉落歸根,紛紛在故鄉建陵安葬,按照帝陵的禮制,鎮墓神獸大都為天祿、麒麟。而南京多為齊、梁兩代的王侯墓,其陵前鎮墓神獸為辟邪。所以,天祿便成了丹陽的象徵,辟邪就成南京的象徵。有「丹陽的天祿,南京的辟邪」之說。
石雕藝術在我國歷史悠久,而南朝陵墓石刻是中國藝術史上的傑作,也稱得上是世界藝術寶庫中的珍品,地位舉足輕重。它上承秦漢,下啟隋唐,與同時代的北朝石窟藝術遙相媲美,煜煜生輝,光垂後世。1988年1月被國務院列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丹陽南朝石刻主要地點為陵口鎮蕭梁河兩岸、獅子灣、仙塘、前艾廟、金王陳村、爛石壠、三城巷、水經山村等八地十一處,二十六件,其中有齊宣帝蕭承之的永安陵、齊景帝蕭道生的修安陵、齊武帝蕭賾的景安陵、齊明帝蕭鸞的興安陵、梁文帝蕭順之的建陵、梁武帝蕭衍的修陵以及金王陳村、爛石壠、水經山村已經無從考證而失名的陵墓。這些陵墓的前都有神道石刻,石刻的造型十分生動,氣魄雄偉,是中國古代石刻藝術的珍品。此外,新近在三城巷又發現了二根南朝石柱,一塊方石,出土了一隻石天祿。這樣丹陽的南朝石刻數應當是30件了。這些陵墓石刻屹立在鄉野農田中,經過千年的風吹雨淋,戰爭變革和人為破壞,已經風蝕嚴重,大部分殘缺不全。盡管如此,南朝陵墓石刻還是以它的殘美古韻呈現出完美的造型,讓遊客驚嘆不已。
6,總前委紀念館
丹陽市總前委舊址紀念館座落在市中心人民廣場北側,舊址為戴家花園,也是唐朝香岩寺的舊址,建於1934年。現有二層樓房三間,建築面積254平方米,門樓一座,園內天井佔地1344平方米,是鄧小平、陳毅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指揮解放上海的前線總指揮部。
1949年4月下旬,渡江戰役勝利後,由鄧小平、劉伯承、陳毅、粟裕、譚震林五人組成的總前委從南京到達丹陽,在這里組織和指揮了上海戰役,並從思想上、組織上、物資上、事務上為接管上海進行了緊張准備,使上海這座亞洲最大的城市完整地回到人民手中,取得了軍事上和政治上的雙豐收。
1949年5月6日——5月26日,鄧小平、陳毅一直住在這里主持全局工作。這里會聚了中共七屆中央委員6人、候補委員2人;還會聚了總前委、華東局、華東軍區和上海局等領導機關及主要領導幹部;還有黨、政、軍、財、文各界精英,總人數達3萬多人,這是一幅恢宏的歷史畫卷,為江蘇革命史增添了壯麗篇章。
1991年7月31日,總前委駐丹陽舊址被丹陽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95年4月19日,被江蘇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98年被江蘇省全民國防教育委員會命名為「江蘇省全民國防教育基地」,2004年被中共江蘇省委授予「江蘇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紀念館展廳分為五部分
第一部分「光輝的征程」,採用實物模型融合油畫等虛實相間的手法生動再現百萬雄師過大江的宏偉場面;
第二部分「群英會丹陽」,採用油畫場景展現鄧小平、陳毅等總前委、華東局、華東軍區領導匯聚丹陽城的畫面。
第三部分「運籌丹陽城」,將採用三維動漫、硅膠人像等手段重點展現鄧小平、陳毅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運籌丹陽城、決勝大上海的恢弘歷史畫面,全面再現丹陽人民為解放接管上海所做出的奉獻和犧牲;
第四部分「決勝大上海」,將採用聲光電、玻鋼塑像等表現上海戰役驚心動魄的戰斗情形和解放軍露宿街頭的動人場景;
第五部分「不朽的豐碑」,將採用數碼正投展示上海戰役犧牲的丹陽籍烈士的光輝形象。
7, 萬善公園
萬善公園是市區東側的一處集休閑、游樂、游覽、觀光為一體的勝地。這里是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時多次下塌休息的城霞閣舊址。萬善公園的構築,是以萬善古塔為主題,配以萬善城樓、浮屠勝境、御舫漣漪、鳳谷鳴琴四大仿古景區而建成的觀覽園。萬善古塔始建於1627年,塔高47.76米,為磚木混砌結構,外內7層,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的文化古跡,也是明清時代丹陽的最高建築。萬善城樓長280米,高9米,門樓12米高,古樸神韻,登高懷古,別有情致。浮屠勝境按明朝建築風格配以古亭、曲廊、萬善堂等建築營造古景。御舫漣漪借寓乾隆御舟下江南之意,臨水而建茶樓、畫舫、長廊等建築。鳳谷鳴琴意在山水植物造景,梧桐、奇石、疊水、渡橋等配景,高低起伏,潭水清澈,飛瀑如練,景色宜人。
8, 丹陽市博物館
丹陽市博物館在萬善公園西側,是一棟仿古建築。展出的文物品種豐富,數量很大,新近又重新調整,使展出文物由原來的176件(組)增加到250件(組)。在布局上,改變原先單純的「中國通史」式陳列,而將二樓展廳調整為齊梁文化主題展廳,展出90件(組)六朝齊、梁時期的文物,其中有青瓷雞首壺、虎子,六朝時期貨幣等。同時,一樓「中國通史」展廳也進行了調整,增加了近年來在丹陽地方出土文物的數量,其中有許多文物是首次面世。在展出文物的同時,此次市博物館還在牆面上增加了許多文物知識介紹。丹陽市目前發現的唯一一件宋代石刻 「古墓石馬」被安置到了該市博物館大院內。這尊石馬是前不久該市在對開發區長灣村考古發掘中發現的。在這次考古發掘中,同時出土了一方完整的墓誌,根據墓誌記載,這是北宋追增戶部尚書邵亢夫婦的墓葬,石馬是北宋時期無疑。據悉,這尊石馬是該市目前發現的唯一一件宋墓石刻。
丹陽市古代墓葬曾遺留大量石刻,除了聞名中外的南朝陵墓石刻外,目前遺留較多的是明代石刻,如原位於該市西門外楊家莊附近的明代尚書儲懋墓石刻群等。為了保護這件珍貴的宋代文物,丹陽市文化部門組織專人將石馬移至該市博物館大院內,與明代尚書儲懋墓石刻群安放在一起。
9, 高橋腰通山天王寺
腰通山天王寺,位於丹陽新橋鎮腰通山,在高橋以南,北與嘉山隔九曲河相望。因其修建不久而「養在深閨人未識」,其實不失為探奇覽勝之地。
天王寺原名千華庵,俗稱天花安,因猛將菩薩能保五穀豐登,年年吉祥,歲歲平安,故而設廟祭典。相傳宋元年間,江南一帶屢遭蝗災,劉猛將軍督兵滅蝗,為保黎民百姓免遭蝗災,不幸被蝗食之,但保下了萬頃莊稼,百姓為了永遠紀念這位滅蝗英雄,便建廟祭之。
千華庵原址在新橋紅五月牛皮峰,後因九曲河拓寬改道被拆。1994年選沿江公路邊的腰通山重建,經過多次修繕,現已初具規模,建成了山門,天王殿,敬香亭,財神亭,寺內設置了天爐,大鍾,大鼓等器物,有佛像數十尊,另外還有龍門橋,靠一靠不腰痛石板,另外在山腰上還建了巨形鐵塔,在山最高峰建了頂宮,遙遠望去,山頂上林木蔥籠,怪石縱橫,幽徑暗藏。那古韻樓閣,飛檐畫棟,尖聳佛塔,與斷崖峭壁以及山下樹叢中的屋宇飛檐相互掩映,氣勢恢宏,蘊含著濃郁的古鎮寺廟文化特色,
寺內亭台樓閣布局緊湊,斗拱重疊,層層疊疊,相連成片,令人目不暇接。遠遠望去,天王寺就像一顆紅色的明珠,鑲嵌在斷崖峭壁之中,使腰通山顯得更加美麗。到了山頂俯瞰西北,一汪巨澤盡在眼底,這是長期開山取石後留下的窪坑,注入天水而成了美麗的湖泊,正是遊客暢泳的好去處。
寺因山而幽,山因水而秀,水因人而麗。天王寺,這座突起在江南原野上的山寺,以其山秀水麗,寺幽人靜而吸引著八方來客。一位詩人遊了腰通山天王寺後,寫下了這樣的一段話:「腰通山美,美得深入骨髓;腰通山靜,靜得滲透心魂;腰通山淳,淳得溫厚清新。在這里,你可以穿越都市的喧囂與塵埃,放下心中的繁蕪,投身大自然的懷抱,看花開花落,望雲卷雲舒,享受這份難得的隨性、朴實和闃寂。」這話一點也不過。
10, 水晶山風景區
水晶山坐落在我市東北郊、埤城境內,主峰海拔166米。又名經山,金牛山,即古彭山,因有異僧在此講經得名,是我市的風景名勝絕佳處之一,古時曾有金牛洞、仙人石、牛鼻泉、講經台等八景,史稱經山八景,歷經歲月滄桑,如今可循之景只剩下了五處。近來,經山山腳下一片低窪地出現人造石林景觀,為經山新添一景。這片低窪區以前是仙人石水庫,後作電廠粉煤灰的儲積池。殘留下多根高大的垂直樹立的輸送管道,上面附著物上長出了各種各樣的灌木野草,看上去像是一座座的尖聳的小山,有如桂林石林一般,成了秀麗誘人的大自然奇觀,讓人流連忘返。
沿著金牛山山道可拾階而上,一路賞景,經過一個龍鳳華表,就見一個石牌坊,上有「得大自在」四字,得大自在是指消除一切違緣障道、疾病、災難,能令他人敬愛,得財增福,所求如願,令世間和平,吉祥如意,其樂融融。
爬上山頂,有個亭子,上題「水晶山亭」。身處其中,休息、觀景,陶醉於山光水色之中,清新而自然。遠處,煙霧繚繞,群山起伏,阡陌縱橫連向遠方;近處,湖水泛波、綠樹繞峰,山體蔥蔥鬱郁綿延盤亘。
埤城鎮是丹陽的「生態名鎮」,「白龍寺」正恢復重建;水晶山休閑區已建成體育公園,以水晶山為自然載體,整合了「山崗、清泉、古木、名剎」等特色資源,規劃了水晶樂園、森林氧吧、健身步道、拓展訓練等體育運動功能區。白龍寺生態園也已規劃,該景點規劃佔地5000畝,目前一期工程已經開工建設。
古白龍寺簡介:
位於今埤城鎮荒田村南,經山北麓。始建年代不詳。初為彭山龍祠,宋嘉泰元年(1201年),帝賜額「顯濟廟」。寺內有龍池靈異,與山泉相通,終年不涸。時邑士戎姓買地170餘畝建廟。清咸豐十年(1860年)毀,同治九年(1870年)重建,改名「白龍寺」。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二十八年兩次重建,敕賜「利濟蒼生」。原該寺3進1院,前進5大間,中進3大間,兩側為四大金剛塑像,中間為如來佛像;後進5間,中有龍王殿,殿梁懸3匾,兩側置有鍾、鼓,鼓徑4尺許。白龍寺池置於院中央,池圍築牆,牆中砌有石碑3塊。
在寺門前建有過街蓬,供過往行客小憩。民國31年(1942年)寺宇大部被日軍拆除。解放後僅存後進及白龍池。1979年寺宇被全部拆除,改建小學,今存寺池,已用大理石護欄圈起。
古崇教寺簡介:
初名經山院,俗稱經山寺。位於今埤城鎮,始建於東晉咸康年間。唐時重建,宋治平二年(1065年)帝賜額「崇教寺」。明永樂時重修,有寺舍百餘楹。清末時,寺舍傾圮,僅存偏屋數間。舊時,此處為古邑名勝之地,其勝景有菩提井、方竹林、晉杏、金牛沿、仙人石、衲衣石、牛鼻泉、講經台等。今菩提井、金牛洞、牛鼻泉等尚存。
11, 夏墅大同寺
大同寺又名大同庵、同林寺,位於胡橋夏墅村南300米處,座西朝東,距丹陽城9公里。西晉太康初始建,元朝延佑(1317年)重建,改名為大同古寺。舊時寺院內有井三,即西來泉、南斗井、北斗井。寺後有五層的爪發塔、放生池等。民國時共有3進,第一進3開間,塑有四大金剛;第二進3開間,為大雄寶殿,塑有釋加牟尼、十八羅漢,神態各異,栩栩如生;第三進5開間,塑有地藏王菩薩、觀音菩薩和十殿閻王以及陰間的上刀山、下油鍋等情景。寺院的後院空地上,原有一棵約有三個人才能合抱的銀杏樹,樹齡足有六百年以上,高約二十米左右,每年可產優質白果三四百斤。此外,寺院中的大雄寶殿前還有一隻大鼓和一個一噸多重的古鍾,鍾鼓專供寺內和尚誦經念佛。另在大殿北邊還有偏房,約有宇舍18間。
古寺在歷史上曾遭受不少災難,多次被毀壞,不過屢毀屢修,香火照樣延存至今。民間就有這樣一個傳說:在清代,寺內有和尚百名之眾,每當中午放工回來,都把勞動工具整整齊齊擺放在寺院大門外牆旁,由於強烈的陽光照得鐵器工具特別亮,一隊清兵路過寺前的一條大路時,忽見對面大同古寺門前擺放著大量的「兵器」,以為寺內和尚要「造反」,便前來圍剿,寺內和尚被迫拿起工具進行抵抗,不少和尚被殺或被俘,押解入牢,寺廟的房屋也遭清兵焚毀殆盡。然其影響深遠,若些年後,古寺又修復了,只是規模遜色了些。
上世紀五十年代,古寺又一次出現危機,廟產分給僧人與農民居住,後逐步被拆毀,廟內塑像和器物也在歷次運動中全部被損毀,只存1井,曰北斗井。
2003年,在夏墅村一些熱心人士和眾善男信女的努力下,多方籌集資金,逐漸重建古寺殿宇建築,目前已恢復了原有的規模。現寺院大門上方雕刻著「大同古寺」4字。農歷七月三十日是大同寺的廟會,進香拜佛之人絡繹不絕。傳說這日是地藏王的生日。地藏王是地府的幽靈教主,是地府的主裁者,據說他是從大同寺經馬跡山到安徽九華山出家成真果得道的。
由於大同寺東鄰鳳凰湖畔的天地石刻園,其旅遊價值日益凸顯,只要進一步完善相關設施,前景可瞻,極有可能成為丹陽旅遊的熱門景點。
12,九曲河水利樞紐---省級水利風景區AA
2008年經省水利風景區評審委員會審議,丹陽市九曲河樞紐風景區被批准為「省級水利風景區」。
九曲河水利樞紐位於丹陽市後巷鎮和新橋鎮交界的九曲河上,工程於2002年1月正式開工,2007年8月通過省廳組織的竣工驗收,是鎮江水利建設史上投資最大的單項工程,總投資近1.53億元,具有防洪、排澇、灌溉、供水、航運、水環境保護等多種功能,使九曲河成為內聯湖西、外通長江的黃金水道。目前,工程已成為丹陽市標志性建築之一和群眾喜進樂往的休閑景區,管理區內芳草如茵、綠樹成蔭,景區建設規劃分為工程和江灘風光兩個景區。
丹陽哪些好景點
01
丹陽水晶山公園
江蘇省丹陽水晶山旅遊度假區為寧鎮丘陵余脈,坐落於丹陽市丹北鎮。屬於北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常年氣候濕潤、光照充足,年平均氣溫約15℃,植被茂密,森林覆蓋率達75%以上,環境質量綜合指數達到90。天然溫泉水溫在48度,水質較好。
02
丹陽市萬善公園
萬善公園是位於江蘇丹陽市區東南角的一座綜合性公園,建於1996年,佔地8.9萬平方米。 萬善公園定位是一個「簡潔、大氣、舒暢、生態」,富有歷史文化底蘊,給廣大市民提供休閑娛樂活動場所的開放型公園。公園主要景點有「萬善十景」、善源廣場」、上善若水」、誠善竹軒」、萬善寶塔」、人性本善」、小善亦為」、積善成德」、「從善入流」、積善余慶」、立木為信」。
03
鎮江丹陽九里風景區
鎮江丹陽市九里風景區位於丹陽市延陵鎮,是一個以吳文化為背景,以季子廟為核心的祠廟建築群。景區整體以田園水鄉為基調,以古吳文化為主線,是一個集旅遊觀光、休閑、古吳文化體驗為一體的風景旅遊區。
4
江蘇省丹陽市九里季子廟
季子廟的沸井主要分布在廟前的沸井塘邊。根據志書記載,古代這里有井百口,其中一部分是沸井。現存古沸井有六口,井水三清三濁,各相距尺許。稍遠看去,井欄古樸典雅,神韻別具;走近細瞧,井內水面翻騰鼎沸,滾浪有聲。這奇特的景觀令遊人稀奇不已。此外,在廟周邊的河溝水塘內,還有多處沸泉在滾涌,從不停息,鄉民們謂之為「龍氣」,稱沸井塘為「龍潭」、「沸潭」。
05
龍慶禪寺
龍慶禪寺,位於江蘇省丹陽市後巷鎮嘉山旅遊風景區內,與南朝齊梁帝王後裔蕭氏宗祠相近。龍慶禪寺原名「嘉山寺」,俗稱龍慶寺。位於丹陽市東北部的後巷鎮,北枕嘉山,南瀕九曲河,始建於北宋紹聖年間,距今已有九百一十五年的悠久歷史,從古至今在丹陽百姓特別是廣大佛教徒中有著深刻的影響,曾與鎮江金山江天禪寺齊名,是江南佛教的重要名剎。
06
丹陽南朝陵墓石刻
丹陽南朝陵墓石刻現已發現的主要地點有陵口鎮蕭梁河兩岸、獅子灣、仙塘、前艾廟、金王陳村、爛石壠、三城巷、水經山村等八地十處,這十處陵墓主要是南朝時的齊、梁兩代的帝王、帝後陵墓,其中有齊宣帝蕭承之的永安陵、齊景帝蕭道生的修安陵、齊武帝蕭賾的景安陵、齊明帝蕭鸞的興安陵、梁文帝蕭順之的建陵、梁武帝蕭衍的修陵以及金王陳村、爛石壠、水經山村已經無從考證而失名的陵墓。這些陵墓的前都有神道石刻,石刻的造型十分生動,氣魄雄偉,是中國古代石刻藝術的珍品。
07
天地石刻園
丹陽是南朝齊梁帝王故里,是一座擁有6000多年文明史、2400多年建城史文化古城。亞洲最大的石刻文化游園——天地石刻園就坐落在這里。湖光山色環抱中的天地石刻園,景色宜人,明凈的湖水倒映著青山白雲,晴空樹影,整體建築以鳳凰為原型,構築設計與地形高差相結合,形成了幾條飄帶,每一條飄帶都是一個主題展覽館,以走廊的形式展現,相連成環,每個館大大小小的展台,都被鑲嵌在牆壁之中。沿走廊游覽,是猶如夢幻的光影與石刻珍品的炫目交錯。
08
丹陽市萬壽塔
萬壽塔位於江蘇丹陽市東雲陽鎮寶塔灣。原名萬壽塔,建於明萬曆年間(1573—1620)。1987年修塔頂時發現明崇禎十年(1637年)鑄文,刻有「萬善塔」字祥。後改名萬善塔。萬壽塔是一座木檐樓閣式磚塔。平面八角形,7級,塔總高46.65米。塔身外八形,室內為方形,上下交錯。塔內方室四面各開一門,外八面間隔一面開一門。第五層八面各開兩個長方形龕洞,第六層塔室下中豎立一根塔心木柱,經第七層,直至屋頂。1985—1987年進行全面修繕,恢復了該塔明代風貌,成為目前古城丹陽最高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