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都市言情 » 八十年代女作家言情小說

八十年代女作家言情小說

發布時間: 2025-04-16 12:14:02

① 瓊瑤是誰

原名陳喆,衡陽縣渣江鎮人。1938年4月20日生於四川成都,一九四九年隨父陳致平由大陸到台灣。父親陳致平是大學教授,母親袁行恕出身書香門第。高中畢業後不久結婚生子,做主婦的同時開始嘗試寫作,其後步入職業作家行列,並進入電視、電影製作行業,其間婚姻破裂。現任丈夫為其經紀人、出版人,經營家庭作坊式的皇冠出版公司,瓊瑤所有作品均由該公司出品。

1947年九歲在上海《大公報》兒童版發表了第一篇小說《可憐的小青》;十六歲時,用成人的口吻寫的小說《雲影》在《晨光》雜志發表。1957年台北第二女子中學畢業。1963年7月,出版了第一部短篇小說集《窗外》,從此躍登台灣文壇。她創作頗豐,作品已有數十部之多。許多作品都要再版十幾甚至幾十版,而且往往都被改編成電影或電視劇,在台灣和海外擁有大量讀者,尤其受到廣大青年的歡迎.瓊瑤的作品:·剪不斷的鄉愁(散文) ·女朋友 ·冰兒 ·翦翦風 ·卻上心頭 ·梅花烙 ·燃燒吧火鳥 ·人在天涯 ·雪珂 ·望夫崖 ·昨夜之燈 ·聚散兩依依 ·問斜陽 ·新月格格 ·夢的衣裳 ·水靈 ·煙鎖重樓 ·六個夢 ·一顆紅豆等等1938出生於四川成都,父親陳致平,母親袁行恕 ;

1942隨家人由成都遷回故鄉湖南,其後因抗日戰爭爆發遷回四川 ;

1947舉家遷上海,在上海《大公報》發表其第一篇小說《可憐的小青》 ;

1949遷往台灣台北,父親任教於師大國文系,母親任教於建國中學 ;

1959結婚 ;

1963在《皇冠》雜志刊出小說《窗外》,不久後出單行本,為瓊瑤出版的第一本書

1964離婚 ;

1965作品首度搬上錦幕,包括《婉君表妹》,《菟絲花》,《煙雨蒙蒙》,《啞女情深》;

1968成立火鳥公司,拍攝《月滿西樓》和《陌生人》(改編自小說《幸運草》) ;

1976成立巨星公司 ;

1979與平鑫濤結婚 ;

1985出版《冰兒》,唯一沒有父母親角色的小說 ;

1986推出電視連續劇《幾度夕陽紅》 ;

1988首度返回大陸 ;

1990出版《雪珂》,首部歷史古裝長篇小說 ;

瓊瑤的小說生涯

提及香港和台灣兩地的愛情小說,瓊瑤確實是一個橫跨三十多年的"品牌".事實上,自她的處女作《窗外》在1963年發表後,便奠定了她在愛情小說的重要地位.

瓊瑤的小說可分為三期:早期小說包括1963年發表的《窗外》至1971年的出版《水靈》和《白狐》,主要是由歷朝歷代中國民間傳奇發展的古人愛情短篇故事.中期的小說由《海鷗飛處》開始,至《燃燒吧!火鳥》,主要是描寫當代台灣為背景的愛情小說,除《我是一片雲》外,可說全是大團圓結局.晚期則由八十年代創作出版《雪珂》開始,小說的背景搬回古代,內容企圖處理變遷中都會男女的愛情觀,並嘗試脫離早期悲劇的宿命和中期公式化的快樂故事.

《幾度夕陽紅》是瓊瑤小說創作中的重要作品,當中時空交錯,人物眾多,情節復雜,最能代表言情小情的特徵.兩條故事主線,分別發生於抗戰時期的重慶和六十年代的台北.第一個故事是女主角夢竹的年輕時代,她和來自昆明的大學生何慕天相戀,因母親反對而發生許多扣人心弦的故事,最後,夢竹嫁給了何慕天的好友楊明遠,並定居台北.小說的第二部則是夢竹女兒曉霜的戀情,曉霜的相戀對象魏如峰是何慕天的外甥,並在何慕天開設的公司任職,此後即是一連串的舊恨新愁的交織.最後,霜曉與魏如峰有情人終成眷屬,夢竹仍留在明遠身邊,何慕天隱居山上不問世事.

這部作品,內容和結構都類似電視連續劇的模式,亦即是情節復雜,高潮迭起;情感表達方式強烈而誇張;人物關系則因家庭夙怨而糾纏不清;人與人之間的誤解導致種種終生憾事和恩怨情仇;主角身世的秘密和謎底的揭曉,及戰亂,分離和重逢,這一切無疑是通俗劇的"基本元素".

總括而言,在瓊瑤的愛情王國,愛情是滋潤女性自我並賦與活力的源頭.沒有愛情,女性的自我就會枯萎凋零.在這情況下,瓊瑤的女性形象無可避免的顯得被動和消極.事實上,在五四時代,"愛情"這個概念是一種公眾性的意識形態,主要是對中國父權制度的反叛和挑戰,但在瓊瑤的言情小說里則完全屬於私人領域,對愛情的描述也純由女性的立場出發,這亦是被李敖等人批評為女主角面目蒼白的理由;然而,這樣一個夢幻世界推到了極致也有其意識形態上的助力,逆轉了父權家庭中尊卑階層的權利和義務關系,使擁有資源及力量的父母或男性,在感情的道德上召喚下,對一無所有的子女,特別是女性全心全意的奉獻.這亦是言情小說的精神所在.

主要作品:

《窗外》《六個夢》 《煙雨蒙蒙》《幸運草》
《菟絲花》《幾度夕陽紅》 《潮聲》《船》
《紫貝殼》《寒煙翠》 《月滿西樓》《翦翦風》
《彩雲飛》《庭院深深》 《星河》《水靈》
《白狐》《海鷗飛處》 《心有千千結》《一簾幽夢》
《浪花》《碧雲天》 《女朋友》《在水一方》
《秋歌》《人在天涯》 《我是一片雲》《月朦朧·鳥朦朧》
《雁兒在林梢》《一顆紅豆》 《彩霞滿天》《金盞花》
《夢的衣裳》《聚散兩依依》 《卻上心頭》《問斜陽》
《燃燒吧!火鳥》《匆匆,太匆匆》 《失火的天堂》

② 80年代言情小說作家除了瓊瑤岑凱倫還有誰

席絹,言妍,亦舒,梁鳳儀
從八十年代過來的人,一定還記得葉辛,王蒙,肖復興,賈平凹,葉文玲,張抗抗等一批優秀作家

③ 有什麼好看的言情小說嗎

1. 九夜茴《匆匆那年》

80後文藝青春代表作家九夜茴的處女座《匆匆那年》在出版後震驚四座,連續六年的暢銷,讓我們無不追憶自己的青春。2014年的一首歌唱出了我們的心聲:時間都去哪兒了。是啊,我們的時間都去哪兒了,青春去哪兒了。回想過往的青春,不正是時間匆匆嗎。本書以方茴和陳尋的愛情故事為主要線索,講述了當今最為熱議的八零後的情感生活經歷,書中的描述讓我們想到了九十年代末的北京,想到純潔美好的青青校園,那時的青春年少,還有大學畢業後的不息奮斗、婚姻的現狀等,其視角的獨特真實的記錄了匆匆那年。

2. 桐華《半暖時光》

此書是桐華最新都市情感小說力作,它延續了《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和《最美的時光》校園路線,是一部最美最痛的愛情小說。但是此部小說雖然是描述校園愛情故事的著作,但並沒有按照人們的傳統思維來描述單純美好的愛情時光,而是充滿了陰謀。桐華在《半暖時光》中提出:難道只有不管不顧一心只想著和對方在一起的愛情,才是真的愛情?因為愛情並不簡單,並不僅僅是兩個人的私事。所以,《半暖時光》是傳統都市愛情體裁的重大突破。

3. 君子以澤《夏夢狂詩曲》

《夏夢狂詩曲》是近些年倫敦議會推薦的首部華語小說,看完這部小說的讀者無人不受觸動,熱淚盈眶。結局那一句「在我們永垂不朽的一生」升華了整本書的高度,喚醒我們內心最深處的對夢想的堅持,說是震撼靈魂也不足為過。同時,男主角夏承司的經典台詞也把徹骨的愛情刻畫得淋漓盡致:「不管你希望我以什麼樣的形式和你在一起,我都能做到。如果你想和我當情侶,我就是你的男朋友。你想和我當夫妻,我就是你的丈夫。如果你想和我當兄妹,我就是你的哥哥。不論如何,我們都是最親的人。」此書是君子以澤在倫敦六年,創作三年的「嘔心力作」,一部你看了一定會流淚的愛情小說和勵志文錄。

4. 匪我思存《尋找愛情的鄒小姐》

重量級言情作家匪我思存的大作《尋找愛情的鄒小姐》延續其一貫的「虐戀」風格,講述了一堆都市愛人的苦情戀。作品中的故事經歷跌宕起伏,主人公更是命運多舛,其中的愛情故事更是有很多傳奇的結局。每一對戀人的愛情都是不一樣的,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人只有在自己的感情里才能有自己真實的感受。只要心中有愛,愛就無處不在。就像書中表達的,我們為了愛奔波勞碌,甚至終其一生的追求愛情,然而在百轉千回、峰迴路轉之後,我們期許的愛情其實一直在那裡。

5. 辛夷塢《應許之日》

《應許之日》是以封瀾這一大齡女起伏不斷的生活為主線展開的描述。封瀾和她的男友分手之前夕迎來的是男友和其他女人的結婚請柬。然而作為一個餐廳的老闆娘,封瀾竟然喜歡上餐廳里的服務員丁小野,然而丁小野也不愛她,他是一個獵手,親手捕獲鮮活的獵物,封瀾就是他的獵物。而讀完《應許之日》,並沒有陰險,沒有所謂的捕獲,而是有一種很暖的感覺。作者辛夷塢嘗試過多種風格的寫作,而此部《應許之日》更是一部獻給每個為愛執著人的一大力作。

6. 青羅扇子《星光的彼端》

范冰冰說,一個人的詆毀和贊美同樣多;千頌伊,不會陷入嫉妒的深淵,不會自己落水了還要拉上別人共同踏入泥潭。深諳電影與文學中國女作家青羅扇子,文風以大氣勵志,時尚深刻,《星光的彼端》也正是延續了這樣的文風,並且文中多體現的是如何真正理解愛,如何去愛別人。文中主人公宋微與黃錦立兩人之間愛恨糾結,涉及名利、事業、女性自立自強。「一個女人只會傷心三次。第一次,她想要的是他的愛,但不被公平對待;第二次,她退而求其次,只想要一份尊重,卻被踐踏努力;到了第三次,她已經什麼都想不要了——因為這次,她只為自己加冕為王。多麼富有哲理。一個不懂得如何去愛的人,是否還能有機會再愛一次?青羅扇子說:有時愛一個人,不是因為他給了你幻想,而是你明白了自己的尊嚴與驕傲。

7. 丁墨《他來了,請閉眼》

在繼《如果蝸牛有愛情》之後,此部作品是丁墨再次創作出的超人氣甜蜜愛情故事,作為網路寫手,他獨特的甜寵懸愛風格吸引了一大批讀者,其文思巧妙、其開篇就給人一種《神探夏洛克》的感覺,因為薄靳言和傅子遇絲毫不遜於卷福和花生。作品中對大神薄小貓才華橫溢與智慧過人的描寫以及其驕傲、盛氣凌人的描寫固然入木三分,情緒與性格等內在描寫非常到位,但是,在看過作品後最讓人動容的是大神對瑤瑤毫無保留的、純真熱烈的、至死不渝的愛。

8. 顧漫《何以笙簫默》

電視劇《何以笙簫默》此時正在熱播。此劇的原著小說感覺名字深奧而又極富玄機,蘊含著何以琛對默笙沒有說出口的愛戀。在小說里,默笙的名字來自徐志摩的《再別康橋》 ,而默笙,可理解為沉默的簫笙,也代表著默默的愛意。小說從頭看到尾或許會感覺這個故事很老套,但是卻真正體現了有些事情只能意會不能言傳。只有真正理解了主人公之間的感情,才覺得即便老套的故事也能體現出不一樣的內心深處的感情。

9. 唐七公子《歲月是朵雙生花》

這是唐七公子

④ 亦舒的那些作品被拍成了電影

流金歲月、玫瑰的故事、朝花夕拾、喜寶、胭脂

1、《流金歲月》是亦舒著言情小說,該書中國婦女出版社2011年出版。朱鎖鎖和蔣南孫是一對摯友。投入社會後,朱鎖鎖在紅塵中起伏,憑著才智和相貌很快發達起來,蔣南孫則成為一個出色的白領麗人。人事滄桑,歲月無情,她們遍嘗了生活的個中滋味,成為最成熟最美麗的女人,然而無論生活怎樣變化,她二人始終是患難與共的摯友。

2、《玫瑰的故事》是1981年天地圖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香港散文女作家亦舒,該書是一部「情愛寶鑒」,描寫各種不同性格的男女,對情愛的處理態度。亦舒,原名倪亦舒,祖籍浙江寧波,1946年9月25日出生於上海,是著名香港小說及散文女作家。另有筆名衣莎貝,她亦是作家倪匡的妹妹。

3、《喜寶》是當代作家亦舒創作的長篇小說,首次出版於1979年。該小說講述了劍橋聖三一學院的高材生薑喜寶,為了生活和自身的要強,決定做勖存姿情婦的故事。小說通過描寫喜寶內心自我身份的轉變,以及對聰慧身份轉變後自我價值的烘托,表現了亦舒對於20世紀80年代香港女性身份的探索。

4、《胭脂》是香港小說及散文女作家亦舒寫的一本小說,講述了圍繞母親葛芬、女兒楊之俊、外孫女陶陶一家三代紅顏相依為命展開的一系列情感生活。

(4)八十年代女作家言情小說擴展閱讀:

亦舒小說與其它流行小說最不同的地方,大概是她強烈的女性意識。亦舒的女主角,大半是早早放棄了古典浪漫主義深情的女人,只以自愛自立為本。愛情是可疑的,亦舒筆下的男人大多令人失望,友誼——女性間的友誼——卻被亦舒推到了至重的位置。

她的女主角大都有至少一個女性摯友,或是姐妹,或是母親,或是女兒,或是同學、同事,甚至陌生人、情敵,和她站在同一戰線,欣賞她、鼓勵她、幫助她。在這里,女性友誼是女性對自身性別的認同、尊重與熱愛,是感情的需要,甚至是對另一性別的不公正對待的聯合反抗。

⑤ 分析三毛 瓊搖 亦舒的寫作特點

三毛:
三毛的創作,可分為三個時期。前期的作品,是十七歲到二十二歲那段時間發表的小說散文,收集在《雨季不再來》中,代表作為《惑》、《異國之戀》、《雨季不再來》。正如她自己所說:「這本《雨季不再來》的小書,代表了一個少女成長的過程與感受。它也許在技巧上不成熟,在思想上流於迷惘和傷感,但它的確是一個過去的我,一個跟今日健康進取的三毛有很大不同的二毛」。1962年發表在《現代文學》上的《惑》,描寫自己病中迷失在「珍妮畫象」里的幻覺,縱情地表達失學、病痛下的煎迫和對生命的追求,全文缺乏委婉申述的含蓄,充滿憂郁悲傷的色彩。小說《異國之戀》(又名《秋戀》)把一對在難耐的寂寞中偶然相遇、相戀又不得不匆匆別離的海外遊子的復雜心理和纏綿情感寫得生動真切。小說《雨季不再來順u寫一個女大學生跟男朋友鬧別扭後,感情上的波動。作者在字里行間把那深情、那眷戀,那隻能體會不可言傳的心底的盼望,表現得那麼細膩感人。三毛的老師、女作家、文化學院教授胡品清在看過她早期作品之後,說她喜歡追求幻影,創造悲劇美,這是有道理的。

三毛中期的作品,是她離開台灣以後的大量小說散文。風格驟變,被人譽為「健康、豁達、灑脫不羈」,令人耳目為之一新。從內容上說,有對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生活,特別是學校生活的真實反映(《西風不識相》);有對同胞在國外不文明、不禮貌言行的痛心記敘而灑滿作者愛國之情《親不親故鄉人》。但作者付出最大心力筆耕的,則是撒哈拉大沙漠和大西洋中幾個島嶼所獨有的景色,特有的人和事,以及荷西逝世後用血淚寫成的文字
有人認為,三毛在這一時期,即撒哈拉創作時期的作品所以擁有廣大讀者,主要以內容取勝,它們只是她「特殊生活經驗」的記錄。「這種經過真實體驗的題材之寫作,在先決條件上已經成熟了,甚至連表現技巧的強弱,都已無法增減故鄉人們去閱讀她作品的高昂興趣。」這種說法,從強調內容的重要性來說,當然是對的。但如因此而無視它的藝術魅力,那就值得商榷了。事實上,她的作品,不僅內容新奇,而已有它獨特的藝術風格。

善於把奇特而富有異國情調的流浪生活,用娓娓長談的方式來打動讀者,是三毛中期創作的顯著特點。這種以「我的手寫我的口,以我的口,表達我的心聲」的溶「我」於作品中的講故事的寫法,使人感到格外親切,自然,又能收到雅俗共賞的效果。而在構思故事時,作者並不追求故事情節的「戲劇性」,而著力描繪生活的「本色」,不造作,不故弄玄虛,只是把真情實景形象地再現於讀者面前,這就滿足了讀者的好奇心
人物形象的搖曳多姿,是三毛中期作品的又一特色。在她的人物畫廊里,雕像林立,形神各異。不僅如此,她還特別對小人物或受苦難者作濃墨重彩的描繪,傾全部愛心以立傳,並深情漚歌他們之間的人性美與人情美。

瓊瑤:
瓊瑤的小說可分為三期:早期小說包括1963年發表的《窗外》至1971年的出版《水靈》和《白狐》,主要是由歷朝歷代中國民間傳奇發展的古人愛情短篇故事.中期的小說由《海鷗飛處》開始,至《燃燒吧!火鳥》,主要是描寫當代台灣為背景的愛情小說,除《我是一片雲》外,可說全是大團圓結局.晚期則由八十年代創作出版《雪珂》開始,小說的背景搬回古代,內容企圖處理變遷中都會男女的愛情觀,並嘗試脫離早期悲劇的宿命和中期公式化的快樂故事.

《幾度夕陽紅》是瓊瑤小說創作中的重要作品,當中時空交錯,人物眾多,情節復雜,最能代表言情小情的特徵.兩條故事主線,分別發生於抗戰時期的重慶和六十年代的台北.第一個故事是女主角夢竹的年輕時代,她和來自昆明的大學生何慕天相戀,因母親反對而發生許多扣人心弦的故事,最後,夢竹嫁給了何慕天的好友楊明遠,並定居台北.小說的第二部則是夢竹女兒曉霜的戀情,曉霜的相戀對象魏如峰是何慕天的外甥,並在何慕天開設的公司任職,此後即是一連串的舊恨新愁的交織.最後,霜曉與魏如峰有情人終成眷屬,夢竹仍留在明遠身邊,何慕天隱居山上不問世事.

這部作品,內容和結構都類似電視連續劇的模式,亦即是情節復雜,高潮迭起;情感表達方式強烈而誇張;人物關系則因家庭夙怨而糾纏不清;人與人之間的誤解導致種種終生憾事和恩怨情仇;主角身世的秘密和謎底的揭曉,及戰亂,分離和重逢,這一切無疑是通俗劇的"基本元素".

總括而言,在瓊瑤的愛情王國,愛情是滋潤女性自我並賦與活力的源頭.沒有愛情,女性的自我就會枯萎凋零.在這情況下,瓊瑤的女性形象無可避免的顯得被動和消極.事實上,在五四時代,"愛情"這個概念是一種公眾性的意識形態,主要是對中國父權制度的反叛和挑戰,但在瓊瑤的言情小說里則完全屬於私人領域,對愛情的描述也純由女性的立場出發,這亦是被李敖等人批評為女主角面目蒼白的理由;然而,這樣一個夢幻世界推到了極致也有其意識形態上的助力,逆轉了父權家庭中尊卑階層的權利和義務關系,使擁有資源及力量的父母或男性,在感情的道德上召喚下,對一無所有的子女,特別是女性全心全意的奉獻.這亦是言情小說的精神所在.

亦舒:
亦舒 - 蒼涼的言情
亦舒筆下的人物如同棋子,她總是可以為她們安排好位置。一起一落,似乎宿命,冥冥之中,早有安排,從不顯示出任何匆忙痕跡……那些人物,都是奉命而來,登場、演戲、退場,繼而是下一輪的節目。她的導演做得很好
亦舒
--有些文章,只要看了標題,就知道故事會怎樣發展--卻又篇篇平中出奇,讓人感嘆,嚯,原來是這樣子的啊!大約這就是她的魅力所在。
我很喜歡她作品中貌似不經意的小線索,往往貫穿始終又似引線,早早預示了故事的結局……她是個多產的作家,且一直長盛不衰。喜歡她的風格,蒼涼的言情,彷彿打開始就參悟了情愛,知道什麼是真的情,什麼又是一般等價物。她的主人公,多半是精明、世故、懂得進退的女人。
她的文字,雖不華麗,卻很深刻,有人甚至拿來做「葵花寶典」應對真實的生活……
「一個女人,要有很多很多的愛,沒有愛,要有很多很多的錢,以上兩者都沒有,有著健康,也是好的。」
「一開頭就持悲觀態度,往後便不會失望。」
「相遇只是一個轉身的距離,若轉過身,可是天堂?」看,這就是亦舒……

亦舒 - 簡潔文字
亦舒小說的語言風格也很有特色,潑辣、尖刻、逼真,常以三言兩語切中時弊,鞭辟入理。在她的作品中,依稀可以看到她所喜愛的魯迅的尖銳犀利和張愛玲對待生活的冷靜客觀及敏捷的語言應對特點。亦舒是真正懂得如何敘述一個愛情故事的人。她的語氣一貫的簡潔平淡。文字非常精煉,沒有任何多餘的聯接。其中蘊藏的滄桑和痛楚,是讓懂得體會的人看的。看不懂的人只覺乏味。看得人會無言。其實她寫的都是灰暗的故事。灰色的調子,讓人覺得亦舒一定憤世嫉俗,對這個世界充滿憤怒與不屑,甚至仇恨。但是,她其實又在深愛這個世界,只不過這個世界讓她失望,逼得她對世界不抱希望,但卻還渴望著溫暖和真情。比如喜寶。喜寶是她筆下再現實不過的一個人了,為了金錢出賣自己,但喜寶卻說:我最想得到的是愛,如果沒有愛,有健康也可以;如果健康也沒有,那麼我要很多很多的錢。

亦舒 - 灰色墮落
一般的書總可以很清晰的辨出是悲劇還是喜劇,或是悲喜劇,惟獨亦舒的書無悲喜可分。結尾處男女主角都皆大歡喜了,應該沒什麼問題了,只是那些嬉笑怒罵中的心酸早已把讀書的人的心涼透了。亦舒筆下有很多人在墮落。墮落本身也許並不是太可怕的事情——至多是可悲。但是,若墮落時還保持著清醒,眼睜睜的看著自己墮落卻無能為力,才是最恐怖的事。自暴自棄,心底深處又不忍完全自暴自棄,用最為殘忍苛刻的目光注視著自己,對自己刻薄直至對世人刻薄。因為愛這個世界,對其寄予了太多的嚮往,當世界背叛時,就分外地恨起它來;因為對世界有太多的希望,當世界離棄時,就分外的失望乃至絕望起來。所以在亦舒作品裡能看到大片大片的灰色。亦舒說:我只是想說故事,並不想講什麼道理。但讀者卻偏偏在她所說的故事背後看到了太多非故事的東西。這或許不是亦舒的本意,抑或正是她的本意。

亦舒 - 筆下男女
亦舒筆下的男人大多令人失望,以《我的前半生》一書為例:多年來老實正經、勤奮向上的丈夫,忽忽然發現了真我,發現了激情,死心塌地要隨女演員去過全新生活,全不顧妻兒的感受;躊躕滿志,卻在公司窩窩囊囊混了半輩子的男同事,打著「我老婆一點兒也不理解我」的旗號向單身女人討便宜;20多歲的男孩子,大學剛畢業,卻想在成熟女人身上尋找經驗及安慰;文雅體貼、熱愛藝術、知情識趣的合夥人,卻是個同性戀者;試探幾招一看不行立即出言不遜、轉舵而走的洋鬼子……當然,這些男性人物並不壞,正如張愛玲說過的,「不過是個男人」。不過是個男人,還能有多少指望?所以亦舒的女主角,她們大多是都會里的白領女性,聰敏干練,但在感情生活中卻往往飽經滄桑,或情感受過挫折,或感到都市優秀男性的匱乏、苦於難覓知音。因而她們總是對男女間的感情有著清醒的認識,對自己的前途有著平和現實的態度,並不奢求完美的愛情與婚姻;或是一些出身較為低層的女性,多半是艷麗無雙,心思敏捷,看似放浪形骸,卻又比誰都來的認真。她們因此而可愛異常,卻也常因此耽誤自己。最瀟灑的女主角是濃眉大眼,雪白皮膚,白襯衫卡其褲;最好是事業超人,個個武能拳頭上立人,能向老闆撒潑耍賴;認為男人是低等動物,需要後天進化才能夠與女人相等……她們大半是早早放棄了古典浪漫主義深情的女人,只以自愛自立為本。她們當中有單身的女強人,雖孤單並不嘆怨,有時嘴巴還相當硬,笑話一籮筐;也有最終找到另一半的,用的是頭腦,卻不是用心。

亦舒 - 冷漠都市
亦舒的作品有著鮮明的時代印記,而且主要是以香港和歐美的現代大都市作為背景。她的作品雖然也都是在描寫愛情故事,但主人公的感情發展與身邊的社會關系網路有著重大的聯系,而前者往往屈從於後者。可以說,亦舒是在演繹愛情的表面下展示一個冷漠現實的都市社會,展示在這種都市環境中,人的個性、心理所受到的種種壓抑與異化。倪匡曾說:「亦舒自小在香港長大,她的小說,和香港人的脈搏頻率相同,是地道的香港文學。她的小說不矯揉造作,有著香港人的性格。」

⑥ 寫言情小說的且最有影響力的80後作家有哪幾位

1、郭敬明

郭敬明,1983年6月6日出生於四川自貢,中國作家、上海最世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最小說》等雜志主編。

高中時期以「第四維」為筆名在網站榕樹下發表文章。2002年出版第一部作品《愛與痛的邊緣》。2003年,因玄幻小說《幻城》而被人們熟知和關注。2004年,郭敬明成立「島」工作室,開始主編《島》系列雜志。

代表作品:《悲傷逆流成河》、《小時代》。

2、辛夷塢

辛夷塢,原名蔣春玲,1981年8月4日出生於廣西桂林,內地女作家,2004年畢業於廣西師范學院法商學院社會工作專業。

代表作品:《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原來你還在這里》、《山月不知心底事》。

3、樂小米

樂小米,原名紀偉娜,作家,生於山東省青島。

代表作品:《涼生,我們可不可以不憂傷》、《青城》、《梧桐那麼傷》等。

4、顧漫

顧漫,1981年10月21日出生於江蘇宜興,畢業於南京審計大學。又名:泥泥媽、烏龜漫、戚采,以筆名「泥泥媽」專寫耽美。因為寫作很慢而被稱為「烏龜漫」。

代表作品:《何以笙簫默》、《微微一笑很傾城》。

5、明曉溪

明曉溪,當代著名女作家,武漢大學碩士。

代表作品:《旋風少女》、《明若曉溪》、《泡沫之夏》、《會有天使替我愛你》。

熱點內容
小說游戲銅幣能提現 發布:2025-04-16 16:31:14 瀏覽:914
最經典的恐龍小說 發布:2025-04-16 16:19:38 瀏覽:72
日本野人轉生輕小說 發布:2025-04-16 16:14:09 瀏覽:854
穿越言情玄幻廢材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4-16 16:09:17 瀏覽:920
紅黑游戲小說推薦 發布:2025-04-16 15:55:12 瀏覽:787
小說總裁爹地季梟寒 發布:2025-04-16 15:32:48 瀏覽:320
求女主視角的網游小說 發布:2025-04-16 15:22:21 瀏覽:448
上海王大結局小說 發布:2025-04-16 15:20:07 瀏覽:758
重生古言小說推薦完結男強女強 發布:2025-04-16 15:15:56 瀏覽:62
妻子和總裁吵架的小說 發布:2025-04-16 15:04:53 瀏覽: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