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乡土小说
Ⅰ 路遥和贾平凹的乡土文学创作,你更喜欢谁的
我更喜欢路遥的。路遥的文字读起来使人安静,看他的文字就好像在听一个内心成熟的长者在絮絮叨叨地讲故事一样。贾平凹的小说,在很多年前的时候看过一本,但是看过让人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里面许多敏感词都用小方框代替,而且有的地方写得太露骨,虽然在当时来说,有一种强烈的刺激感,又一口气想要看下去的冲动,但是隔了这么久,才发现,对贾平凹的文字是排斥的,内心里更喜欢路遥这样平实单纯的作家的作品。
有许多的文章,是以华丽的文字取胜的,但我更欣赏路遥的这种近乎平白直叙的写作方式,尤其是《平凡的世界》。娓娓道来,似乎又无波无澜的,但是透过这些表面,你总会深深的牵挂里面的人最终的结局,就像你和他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一样。像当初路遥在艰苦的窑洞里写作的时候,他写着写着,心情异常平静,因为他写着别人的故事,可是在不为人知道的时刻,路遥的心是崩溃的,因为他把自己的心撕开了一道口子,鲜血汩汩,往外流淌,他的痛只有自己才懂。
Ⅱ 有没有描写乡土气息和乡村人情的小说多多益善
路遥《平凡的世界》这部堪称经典,曾经在上个世纪90年代风靡全国。
Ⅲ 刘醒龙的主要作品
《异香》长江文艺出版社1992年出版。
《凤凰琴》中国青年出版社1993年出版。
《凤凰琴》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希望文库丛书《非卖品》1997年出版。
《刘醒龙文集——无树菩提》群众出版社1996年出版。
《刘醒龙文集——荒野随风》群众出版社1996年出版。
《刘醒龙文集——乡村弹唱》群众出版社1996年出版。
《刘醒龙文集——疼痛温柔》群众出版社1996年出版。
《恩重如山》中国文学出版社1994年出版。
《黄昏放牛》北京出版社1998年出版。
《秋风醉了——跨世纪文丛》长江文艺出版社1994年出版。
《刘醒龙——中国当代作家选集丛书》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
《大树还小——中国经典乡土小说六家》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1年四月出版。
《刘醒龙小说选——城市眼影》群众出版社2003年出版。
《刘醒龙小说选——我们香港见》群众出版社2003年出版。
《凤凰琴》……武汉出版社2005年11月出版。
《刘醒龙小说——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家丛书》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年出版。
《秋风醉了——文学中坚丛书》文汇出版社2006年出版。
《刘醒龙小说精选——跨世纪文丛精华本》长江文艺出版社2007年出版。
(长篇小说)
《威风凛凛》作家出版社1994年出版。
《至爱无情》群众出版社1995年出版。
《生命是劳动与仁慈》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出版。
《寂寞歌唱》百花文艺出版社1997年出版。
《爱到永远》江苏文艺出版社1998年出版。
《往事温柔》漓江出版社1997年出版。
《市府警卫》群众出版社1999年出版。
《痛失》长江文艺出版社2001年四月出版。
《弥天》上海文艺出版社2002年四月出版。
《圣天门口》(三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五月出版。
(中篇小说代表作):
《村支书》………………《青年文学》1992年第1期。
《凤凰琴》………………《青年文学》1992年第5期。
《秋风醉了》……………《长江文艺》1992年第11期。
《暮时课诵》……………《上海文学》1993年第4期。
《白菜萝卜》……………《江南》1994年第3期。
《分享艰难》……………《上海文学》1996年第1期。
《挑担茶叶上北京》……《青年文学》1996年第3期。
《路上有雪》……《上海文学》1997年第1期。
《大树还小》……《上海文学》1998年第1期。
《致雪弗莱》……《人民文学》2000年第2期。 (小说集):
《LA DEESSE DE LAMODERNITE》(《凤凰琴》(法文)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1994年出版。
《CROQUANTS DE CHINE》(《冒牌城市》(法文)巴黎——中国之蓝出版社1998年出版。
《INSTITUTEURS DE LA MONTAGNE》 (《白菜萝卜》(法文)巴黎——中国之蓝出版1999年出版。
《DU THE D HIVER POUR PEKIN》(《挑担茶叶上北京》)(法文)巴黎——中国之蓝出版2004年出版。
《LA GUERITE LA FORCE DES FARCES EN TERRE CHINOISE》 (《冒牌城市》)(法文)巴黎——中国之蓝出版2006年出版。
(中篇小说):
《村支书》(英文)北京…《中国文学》季刊1993年第一期。
《凤凰琴》(英文)北京…《中国文学》季刊1995年第一期。
《暮时课诵》 (日文)东京…《中国现代文学》杂志1993年秋季号。 (电影)
《凤凰琴》(中篇小说)……改编为电影《凤凰琴》(潇湘电影制片厂、天津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
——获1994年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男演员奖、最佳导演奖;
——获1993年中国电影政府奖(华表奖)最佳故事片、最佳男演员、最佳编剧奖;
——获1994年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男主角奖 ;
——获1994年第一届珠海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
——获1994年第二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特别奖;
《秋风醉了》(中篇小说)……改编为电影《背靠背脸对脸》(西安电影制片厂、香港森信出品公司联合摄制)。
——获1995年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合拍片奖。
——获1994年第一届珠海电影节最佳故事片奖、最佳编剧奖;
——获1994年第二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
——获1995年东京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
(舞剧)
《爱到永远》(长篇小说)……改编为大型歌舞剧《山水谣》——武汉歌舞剧院
——获文化部戏剧文华奖。
他<别在停电时问这个问题>
别的父亲是不是如此不晓得,反正我就是这样。守着女儿,做父亲的心中最不知所措的便是女儿的成长。三岁以前,我是盼着女儿快些长大的,因为所有做父母的人都会说,孩子长到四岁以后,就会少生许多病———这对过敏性体质的女儿是何等重要啊!女儿长到三岁后,果然就从纤弱的小人儿,出落得有一丝亭亭玉立的模样了。做父亲的高兴是理所当然的。记得那天晚上,紧挨着华中电管局的这一带也罕见地停电了。难得有点蜡烛的时候,女儿很兴奋,但也有些害怕那在烛光下反而显得更黑的屋子。偎在我们怀里的女儿话特别多,太太问她何时开始独自睡小南房时,这是女儿一直不肯回答的问题,这一次她的理由是:妈妈,你别在停电时问这个问题!
女儿和天下所有孩子一样,天天都在盼长大。还没到上学年纪,就吵闹着要买上学时用的书包,有一次我笑她都有三个书包了,她马上纠正说,不对,是四个。女儿的确早早地就拥有四个书包,又因为比一般孩子多认识一些字,所以她特别喜欢像老学究那样,盯着那些上了学的大孩子们提问。最著名的一次是在几家人的聚会上,那时她还只有四岁多一点。朋友的小儿子正在上小学四年级,且不说他父亲如今是国际知名的数学家,单就母亲是武汉大学数学系毕业,就足见其家教必定很优良。女儿不理会这些对她来说完全是身外之物的因素,当着大家的面,非要考一考那位小学四年级学生。小男生也是男人,众目睽睽之下哪能不接招!女儿上来就问他,什么地方最冷?小男生想也不想就说南极。女儿说,错,是宇宙。南极才零下80℃,宇宙最冷的地方有零下240℃。这个问题,女儿曾经问过我,那时她也将南极当成最冷的地方。听我说宇宙更冷后,她就记住了。女儿再问小男生:世界上什么河最长?因为有前面的宇宙作为参照,小男生再次迅速回答:银河!女儿又说:错,是尼罗河。满屋的人哄堂大笑,女儿谈天说地,想到哪儿就是哪儿。女儿大概是得意了,下一个问题是数学问题:七加十二等于多少?已读到小学四年级的小男生这时还没到最气愤的程度,只是呀地怪叫了一声。女儿却认为他不会做,于是说,两位数太难了,那就来容易一些的,只考个位数,七加五等于多少?小男生觉得再也不能忍受这奇耻大辱了,扭头叫了声妈妈,一下子跑开了。女儿是有名的“问题虫”,这个名字是她班上小朋友告诉我的。
说笑之间,女儿又长大了些。今年的一天,她突然在家里宣布,等到六岁生日那天,就开始一个人睡。三月一日晚上,女儿再次宣布从今天起,她要一个人睡小南房。我们都很惊讶,女儿是三月底过生日,还没到时间哩!女儿却坚持说,反正已经到三月了,就从今天开始吧!临到上床睡觉时,女儿将自己睡了多年的小床丢给心爱的北极熊,她要我们别将房门关得太紧,留一道缝,还要求在客厅里亮一盏小夜灯。不晓得女儿哪来的决心,从这一天开始,她就没有再反悔过。偶尔她会在起床上卫生间时,爬到我们的大床上撒一阵娇,一遍遍地说着“我爱死你们啦”等极夸张的话,然后就像记起什么诺言似的,一掀被子,又小跑着回到已经属于她的小南房里。
自从独自睡觉后,女儿长大得非常快,才一个月时间,她就养成了一到家就钻进小南房,或是做手工剪纸,或是趴在床上和桌子上看书,不再像先前,一刻不停地缠着爸爸,就连那最爱提的问题也很少提了。弄得我都想反过来问问她,这就叫成长吗?女儿与妈妈分床睡觉,标志的是人生童话阶段的结束,接下来她就要面对能够产生记忆的童年了。
Ⅳ 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乡土小说代表作有哪些
1、陈忠实的《白鹿原》
《白鹿原》以白嘉轩为叙事核心,白鹿两家矛盾纠葛组织情节,以反映白嘉轩所代表的宗法家族制度及儒家伦理道德,在时代变迁与政治运动中的坚守与颓败为叙事线索,讲述了白鹿原村里两大家族白家和鹿家之间的故事。
20世纪80年代初兴起了“反思文学”的创作潮流,这种精神影响到90年代的不少长篇创作,都在不由自主的向这种精神靠拢,这也使得这期间的长篇创作,在对民族历史文化的反思方面,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陈忠实正是在这样的文学思潮之中,有了对《白鹿原》的创作欲念,并且完成了这部能够代表这种反思新高度的史诗作品。
2、贾平凹的《高老庄》
《高老庄》叙述了教授高子路携妻西夏回故里高老庄给父亲吊丧,于是与离婚未离家的子路的前妻菊娃、地板厂厂长王文龙、葡萄园主蔡老黑以及苏红等发生了错综复杂的感情纠葛。
在二十世纪末与二十一世纪初之交,中国内陆陷入改革困境与转型困境,贾平凹对这一特殊时期的种种社会现象进行了独立思考。在这一种世纪末情绪下,现时代之人的精神困境和生存困境、人种困境、文化困境、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问题、社会分化和溃败问题进行了整体观照,并体现出相当的深度与前瞻性。
3、张炜的《古船》
《古船》描写了胶东芦青河畔洼狸镇上几个家庭40多年来的荣辱沉浮、悲欢离合,真实地再现了那个特殊年代里人性的扭曲以及在改革大潮的冲击下,那块土地的变化。
它以一个古老的城镇映射了整个中国,以一条河流象征生生不息的生命,以一个家庭的沧桑抒写灵魂的困境与挣扎。张炜以细腻而饱含深情的笔触,勾勒众生,文本深厚而富有感染力。《古船》获得庄重文文学奖、人民文学奖等重要奖项。
Ⅳ 有什么好看的乡土恐怖小说:比如 :夜半,别点灯 之类的
红袖添香经典小说站搜刮来的。。推荐你哦。。
《谢家大院》文 / 迷离蝴蝶
我叫宗堂,姓谢。
我只是父亲第九个老婆生的一个杂种而已。
一直以来,我都不明白,为什么父亲明明知道我不是他的亲生儿子,却始终没有把我赶出谢家大院反而还让家人称呼我为小少爷?
也许,他是想又次地玩弄一把人性。
只是这一次,他玩弄的,似乎是他自己。
《铝人》文 / 南别离
神秘的预言,阴森的鬼楼,可怖的铝人,层叠交织,讲述一篇不一样的恐怖故事。
主人公发现同学忽然迷上电脑,接着各种预言成真,是巧合?还是冥冥中有一双黑暗之手在操纵人生?当他的好朋友衰老至死时,恐惧在校园里弥漫......
《与魔共枕》文 / 若蓝飞雪
其实,人生很简单,只要懂得珍惜、感恩,知足,你就拥有了生命了光彩!
《玩偶庄园》文 / 弥沙
当彦夕决定回到,阴深、幽暗而又神秘的玩偶庄园里时,她平静的生活就此结束。在玩偶庄园里,她遇到了许多奇怪的事物,面无表情的仆人、冷漠的家人、奇怪的乌鸦,以及庄园里的那些神秘玩偶。随着时间一天天的过去,彦夕渐渐知道了自己生世的真像,以及玩偶庄园那些不为人知的的角落……
面对友情、亲情和爱情,她又会如何选择?嘘!静静地听吧,乌鸦们知道这里发生的一切。
《夜半笛声》文 / 蔡骏
那一年,她七岁。
初夏的夹竹桃肆无忌惮地绽开在马路边缘,这是一个万物生长的季节,暮春凋零的花瓣在泥土下慢慢地腐烂,这些美丽的尸体滋润了某些神秘的生命,从黑暗的地底深处,缓缓地爬出来——无论是活着的,还是早就死了的。
七岁的池翠正悄悄地把头伸出窗户,睁开那双清澈得让人着迷的眼睛,向马路另一端的夹竹桃树丛望去。她喜欢那种红色,一种又或人的颜色,尽管父亲告诫过她许多遍:那种花是有毒的。
《来自灵界的致命鬼魅》文 / 胡炜斌
五年前,热浪席卷地球,小晴突然奇怪地向男友王栎提出了分手,并绝情地表示:如果想要再相见,除非夏日飘雪。王栎无可奈何地答应了,从那天开始,小晴便人间蒸发,杳无音讯。五年后,热浪愈演愈烈,王栎当上了一名邮递员,每天骑着自行车寻找小晴的踪影。辣妹米琦趁虚而入,占领了王栎空虚的心海,两人堕入了疯狂的欲海中,并很快谈婚论嫁。就在此时,王栎惊愕地发现米琦是个死去了五年的鬼魅,当痛苦与矛盾肆虐在王栎的大脑边缘时,厄尔尼诺降临地球,滚烫的夜空中飘落晶莹的雪花,失踪多年的小晴,果然重新出现在了王栎的面前!米琦真的是个吸取精血的女鬼吗?雪中的女孩真是王栎失踪多年的女友吗?一场诡异的阴谋,在茫茫白雪中徐徐拉开了大幕……
Ⅵ 如何看待莫言和贾平凹的乡土文学获奖,代表了什么
莫言和贾平凹能够用他们的乡土文学获得奖项,其实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现在乡土文学的确有其存在的意义与作用,并且这种类型的文学题材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够反映当代中国在发生的一些变化,已经人们关于现代化的一些思考。
乡土文学的存在其实也反映了现在中国发展的复杂性,现在中国处于一个大型的转变期,处于走城市化现代化的过程,但是因为中国本身是一个农村大国,而且现在还存在着很多农村,所以乡土文学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唤醒人们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从而对于过去的农村的发展产生一定的思考,这也是为什么他们能够通过乡土文学获奖,这不仅仅是被中国人所认同的一种题材,也是被全世界人民所认同的,所赞美的一种富有中国特色的题材。
Ⅶ 有没有像《边城》这样充满乡土气息的小说,介绍几本,野书不要,要正的。
从现代化进程来看20世纪的中国乡土小说
在谈到现代化进程中的20世纪的中国乡土小说的特点时,我们必须先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现代化也叫近代化,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其核心是工业化。从历史进程看,从落后的封建社会进到工业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现代化贯通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社会主义确立、发展的全过程,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必然趋势。从内容上看,它是以科技为动力,以工业化为中心,以机器生产为标志,并引起经济结构、政治制度、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全方位变化的一场社会变革。在中国近代,现代化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就是实现社会转型,由封建社会转变为近代社会。
而乡土小说,根据鲁迅先生在《中国新文学大系�6�1小说二集导言》中所说 “……凡在北京用笔写出他的胸臆来的人们,无论他自称为用主观或客观,其实往往是乡土文学,从北京这方面说,则是侨寓文学的作者。”所以,所谓乡土小说,主要是指这类靠回忆重组来描写故乡农村(包括乡镇)的生活,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的小说。
从这定义,即可知乡土小说所要描述的,不是在发展过程中的工业化,而是延续了几千年的中国古老的农村文明。
乡土文明与现代文明是相互矛盾的,中国现代化正是从农业到工业,从落后到先进,从封闭到开放。所以乡土代表了落后,而描述落后显然不是温情脉脉的,而是具有暴露性的、批判性的,并从中引出对现代文明的思考,而这种描述落后的意识,则来源于作者的人文理性和忧患意识。
那么又何为人文理性,而何为忧患意识呢?
我们可以从乡土文学诞生的历史来看,它们诞生的文学背景,是因“五四”小说艺术发展的内在规律与读者欣赏心理的进步,要求着艺术上的突破。“五四”高潮到退潮,读者对表现和发泄自己的苦闷情绪的要求更加强烈,希望在作品中能够看到更广阔的社会人生,看到生活在其间的人的命运与性格的非“观念化”的、更个性化的真实描绘。这样就要求作者具有人文理性精神,用周作人的话说,能够将文学的“国民性、地方性与个性”统一起来,才能够更多地体现人的真实个性。
乡土文学中,粗犷的阳刚之气与纤细的阴柔之美同在,化外之境的淳朴人性和波澜壮阔的阶级斗争都可以为乡土文学所容纳,而愚昧与文明的冲突,在中国乡土文学的发展历程中,更是形成了一个越来越突出的主题。至于乡土文学的作家,他们的乡土作品的视野,表面上看,似乎只专注于乡土间的纯美故事,如沈从文的《边城》中少女翠翠的爱情观和爱情经历,单纯而美丽,有着未受现代都市文明污染的清澈和微妙。在沈从文的乡土文学世界里,自然界的一切都是有灵性的,禽兽在做梦,草木能谈吐,大自然的“神性”成为乡土世界沉默的主宰。
但细究起来,现当代任何一位以乡土文学为题材的小说家,几乎都无法完全回避关于现代意识和外部世界对乡村的影响。这种影响有时以直接冲突的方式表现出来;而有时则以间接地叙述表达对于现代文明的某种否定态度。
作为中国文化起源地之一的北京,明清以来它作为皇城而成为中国文化的中心,在近代它艰难而慢慢地经历向现代城市的过渡过程。传统的本质文化在衰落的同时又顽强地存在着,因此使得变化中的北京保留了某种乡土性。但它不同于湘西文化,它代表了皇城乡土中国向现代中国转换过程中但是保留了很多乡土性的半现代城市。
沈从文在北京看到,北京古城生命力的衰退,北京人的生命中那种惰性、怯懦,使他感受到他魂牵梦萦的博大精深的北京文化的美在意识形态中逐渐消失。他对美的丧失的一种感慨使他立刻就联想到他的湘西,因为湘西同样使他醉心的那种淳朴而粗犷的美也无可避免地在消失的过程中。所以,他对北京文化的思考更加深了他对湘西文化的一些思考一些忧虑,以至就引起了对整个乡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消失的可能性所产生的一种忧虑,包括美学忧虑。这样就使得他的乡土牧歌又渗入了哀歌的调子,而这个哀歌的调子既是献给湘西的,同时也是献给北京的。
但是这种乡土的亲近性,并没有使其完全融入北京城,他也不能完全摆脱他那根深蒂固的陌生感。《边城》中,在沈从文诗意神话的长廊中,即使是最精美的篇章,也在述说着某种无法抗拒的悲凉。翠翠那一双"清明如水晶"的眸子,在亲人的死亡和情人的离去的现实面前,不也宣告了诗意的神话的破灭了吗?
沈从文在北京写了《边城》,在上海写了《丈夫》,这显然是和他在北京、上海的不同体验有关的。
上海是一个按照西方模式建立起来的现代都市,它几乎是十分自然、毫不困难地就和国际接轨,成为“东方巴黎”,一个现代国际大都会,典型的现代大都市,几乎成为现代中国的一个象征。他在上海感受到的文明危机,使他加深了家乡的同样被现代文明吞噬的危机感。同时,他面对上海这种他所拒绝的糜烂的都市文化,他提出了他的文化理想,是不是需要唤起他家乡所谓的苗族文化,包括少数民族的那种乡土文化所拥有的比较原始、雄强的生命活力来做一个补充。所以这一时期也就是在上海的时期,他用理想化的眼光和笔触创作了《龙朱》、《媚金》、《豹子和那羊》、《七个野人和最后的迎新节》、《雨后》。在这些小说里面,就和《边城》的那种宁静、肃穆、和谐不同,在这样的乡土小说里面充满了无忌的野性,一种圆满健全的生命力,这是被上海糜烂的都市文化所激起的乡土想象,而且乡土想象是被他圣洁化的,被他理想化的。他想用这种平凡的、简朴的、单纯的生活方式来对抗这种畸形的都市文化,他觉得这种存在于自然状态中的一种生命形态极有可能抑制现代都市的弊病。
不难发现,湘西的乡土文化和北京、上海的城市文化的相遇和相撞,北京、上海的都市体验反过来激发他的乡土记忆和想象,最终呈现出今天所看到的这样一种沈从文笔下融合了都市体验和乡土回忆的乡土文学形态。
他说北京人的生命是怯懦的,上海的内在生命力是枯竭的。于是他产生了这样一种都市文明的撞击所产生的对人的生命的危机感,延及了乡土的恐惧感。
《丈夫》,生命的危机感,就是原始生命的活力有可能被现代所吞噬这样的危机感,已经渗透到山村,当地的农民把自己的老婆送去船上去卖唱。他就写这个女人从乡下到城里去变成城里人,变成城里人之后她的习惯什么都变化了。这种精神关系渗透到山村之后,他产生一种危机感,是在上海的体验加深了这种危机感。
整个乡土文学界,作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忧患意识,可能如上所说的是对现代文明的某种否定,也可能是对农村的愚昧与无知的一种控诉。
在现代化过程中,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的影响越来越大,农村所谓的桃源胜境的梦肯定要被工业的大机器所一步步摧毁,在这个过程中,越来越多乡土小说的出现,或许是对传统文化和民族性格的认同越来越多,而乡土文学的作家们,则在其中担负着更多的责任,他们必须用人文理性的视线去关注农村的变化,也必须有充满忧患的眼光看待日益现代化的中国。
Ⅷ 好看的小说,有文学性,乡土气息
当代作家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等,我觉得他的作品都很经典。
转网络搜索:为了寻找中华文化的灵魂,他在长期钻研典籍后离开书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辞职远行,考察并阐释了大量中华文化的遗迹。他所发现并写到的地点,后来大多成为海内外民众争相游观的热点。在这过程中,他又创造了“文化大散文”的崭新文体而开启一代文风。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晚期开始,为了对中华文化进行比较研究,他与凤凰卫视合作,冒着生命危险贴地穿行四万公里当今世界上最危险的地区,亲身考察了人类全部重要古文明的遗址。此后,他又考察了欧洲九十六座城市,继续对中华文明作比较研究。这种空前规模的文化考察通过全球电视直播感动了世界,他多次应邀到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马里兰大学演讲中华文化,并成了联合国世界文明大会、世界华商大会、全球企业家峰会的首选文化演讲者。他的书籍,长期位列全球华文书排行榜前列。在国内,2002年统计的全国十年来最畅销书籍前十名,他一人占了三本。目前,他是公认在全球各华人社区影响最大的极少数作家之一。海内外读者高度评价他集“深度研究、亲历考察、有效传播”于一身,以整整二十年的不懈努力,为守护和解读中华文化作出了先于他人的杰出贡献。最近几年,他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大学、中华英才编辑部等机构评为“中国十大艺术精英”、“中国文化传播坐标人物”、“2007十大学术精英”之首,又被世界华人经济测评体系授予“影响世界100年100位杰出华人奖”。2008年6月上海市政府教育委员会决定建立“余秋雨大师工作室”。主要从事文化散文写作和艺术理论研究。在大陆和台湾出版中外艺术史论专著多部,曾赴海内外许多大学和文化机构讲学,据传入载了英国剑桥《国际著名学者录》、《世界名人录》、《杰出贡献者名录》以及美国传记协会的《五千世界名人录》等。
Ⅸ 在人间每章主要内容
《在人间》第1章节的主要内容是写主人公在城里大街上一家“时式鞋店”里当学徒,在生活过程中受到老板和大伙记的压迫,感受到二伙计萨沙的友情,以及见到厨娘的死去的悲惨经历。
1.《在人间》 简介
《在人间》不仅是作者童年时代的自传,不仅是一个少年的生活史,而且也是一个时代艺术性的史册,反映了俄国工业资本主义成长引起的小资产阶段手工业的瓦解过程。阿瘳沙的外祖父卡希林一家的破产,就是俄国十九世纪七十至八十年代的真实写照。小说描述了普通俄国人的困苦生活和他们日常的苦闷,显示出这个少年对这种生活的反抗情绪越来越强烈了。从而创造出一个能干、求知欲很强的少年的活生生的形象。书中真实地描写了人民下层的严峻的、阴暗的生活,也描述这个来自下层的少年建立了自己初步的世界观。这部自传小说获得了进步的社会活动家的好评。亚美尼亚作家希尔万扎杰认为这部小说具有全人类的意义。
2.作者简介
玛克西姆·高尔基,前苏联著名作家、诗人,评论家,政论家,学者。他是前苏联下诺夫哥罗德人,俄罗斯族。1868年3月16日生于下诺夫哥罗德的一个木工家庭。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苏联文学的创始人之一,政治生活1892年用笔名“玛克西姆·高尔基”发表处女作短篇小说《马卡尔·楚德拉》,从此专心从事写作。1936年6月18日在莫斯科逝世。
《在人间》中阿廖沙的爱心、抗争、探索、选择及建设性的人生态度,体现着作者宽广的精神世界,这对身处现代和后现代文化语境中生存的人们具有十分重要的精神价值。
《在人间》能看到那种生活的痛苦与黑暗,能看到穷人与富人之间的区别之大。那种封建落后的社会风气也让人看后难受。但是在这样的生活下,高尔基的生活又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在黑暗之中,他不受黑暗的影响,“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走出了自己独特的生活。
Ⅹ 短篇乡村小说
这个一般从乡土文学上好找,例举几个吧
鲁迅《故乡》
沈从文《蜜柑》
鲁彦《柚子》《黄金》
徐钦文《短篇小说叁篇》(短篇小说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