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成经典小说
㈠ 谁知道阿成的短篇小说 隐瞒 中心思想啊
我们中文教授对《隐瞒》的主题解读:
隐瞒似乎不是理想状态,但却是社会生活常态。是趋利避害,保护自己的本能
促使人们如此。政治,阶级,民族的矛盾斗争又使之多了一分残酷与血腥。
㈡ 当代作家 阿城 的简介和其主要作品是
阿城,出生于1949年清明节。十二三岁时就已遍览曹雪芹、罗贯中、施耐庵、托尔斯、巴尔扎克、陀斯妥耶夫斯基、雨果等中外文学名著。中学未读完,“文化大革命”开始,去山西农村插队,此时开始习画。为到草原写生,转往内蒙,而后去云南建设兵团农场落户。在云南时,与著名画家范曾结识,两人超过“代沟”而成莫逆之交。文革”后,经范曾推荐,《世界图书》编辑部破格录用阿城,作者重返北京。
1979年,阿城曾协助父亲钟惦棐先生撰写《电影美学》。从马克思的《资本论》、黑格尔《美学》到中国的《易经》、儒学、道家、禅宗,古今中外、天文地理,阿城在与父亲的切磋研讨、耳濡目染中,博古通今,为其此后创作风格的形成进一步奠定基础。阿城于1984年开始创作。在处女作《棋王》中,阿城表现出自己的哲学:“普遍认为很苦的知青生活,在生活水准低下的贫民阶层看来,也许是物质上升了一级呢!另外就是普通人的‘英雄’行为常常是历史的缩影。那些普通人在一种被迫的情况下,焕发出一定的光彩。之后,普通人又复归为普通人,并且常常被自己有过的行为所惊吓,因此,从个人来说,常常是从零开始,复归为零,而历史由此便进一步。”小说一发,便震惊文坛,先后获 1984年福建《中短篇小说选刊》评选优秀作品奖和第三届全国秀中篇小说奖。此后又有作品接连问世,并写有杂论《文化制约着人类》。其作品集《棋王》,由作家出版社作为“文学新星丛书第一辑”出,共包括三个中篇《棋》、《树王》、《孩子王》和六个短篇《会餐》、《树桩》、《周转》、《卧铺》、《傻子》和《迷路》。
㈢ 《阿成短篇集》最新txt全集下载
阿成短篇集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阿成短篇集 戒台寺
作为一个普通的文人,洗桑拿的机会似乎是不多的。当然,今天的文人圈儿已绝非是昨天的文人圈了,也分三六九等了,贫富之间的差别好像也日趋悬殊。对富人来说,洗洗桑拿,毕竟是一件小事情。对相当多的穷文人来说,消费这样的潇洒,消费这种别样的裸体,还不行——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记得曾和黑龙江的一位记者闲话,话题拐上了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作家,或者是一个富作家,都需要具备一些怎样的条件。我还记得我是这样说的,一是要有文气,天生就是一个文人。二是要有灵气,写得不呆傻。三是要有才气,写得顽皮而且机智。四是要有志气,没志气怎么行呢?五是要有元气,身板不好,天才早夭,其文将何以堪呢。六是要有运气,纵观古今,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民间文士也是大有人在的。这几气都具备了,钱自然就来了,洗桑拿的事,不足挂齿。
这次所以有机会去北京,并且到北京戒台寺的牡丹院小住一回,是仰仗黑龙江的一个哥们儿老邱给搭的桥……
㈣ 跪求阿成的作品有哪些,【在线观看】免费百度云资源
阿成的作品有哪些,免费高清资源在线观看
剧名:龙拳小子 网络网盘下载观看链接:https://pan..com/s/15IB4aJhJ4WMkBAParzriAA
剧名:英雄本色 网络网盘下载观看链接:https://pan..com/s/1G_BN5ZDXWuqj_hflFAFCkA
剧名:四平青年之浩哥大战古惑仔 网络网盘下载观看链接:https://pan..com/s/1diqTs-CSNlXsEO-eAuejgA
㈤ 当代短篇小说经典有哪些
张弦的《被爱情遗忘的角落》
阿成的《棋王》
铁凝的《啊,香雪》等
㈥ 战友阿成小说txt全集免费下载
战友阿成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1}阿成是谢潜的战友,比他多当两年兵,当过他的班长,他俩无话不说,可以称得上是“铁子”。谢潜早阿成一年复员回家,分到某银行当保安。在一次解款中,认识了他们保卫科科长的朋友,旭日房地产公司的老总王某,他知道谢潜是从武警部队复员后,就请谢潜帮他物色一个相貌好、最好是农村兵、综合素质高、不色迷心窍、工作兢兢业业的、功夫好的退伍兵。要会开车那更好,不会也无妨,现学一个轻松得很。谢潜一口答应了,说,今年还真有一个战友要复员,我和他联系一下。
还真不错,阿成回信说,今年如果转志愿兵不成功,就一定复员回家,非得在部队转志愿兵这棵树上吊死吗?花钱在那儿不都一样找工作?不行的话,回家一边种田一边办一个武术教练班。二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外带教几个徒弟耍耍拳脚、翻翻跟头,弄个心理平衡,也挺幸福。
谢潜知道,阿成从农村入伍,由于家里是哥俩念书,收入少,攻不起他们哥俩都上学。再说,在农村,爹妈将来还要给他们哥……
请采纳
㈦ 谁知道作品集《年关六赋》的目录
目录
总序
文化北国的精神与生存
与魂北行
蘑菇气
风流慷慨过流年
逸事消遣
年关六赋
人间俗话
文艺世家
天堂雅话(二题)
东北人,东北人
一夕困话
良娼
鱼风
小镇走笔(二题)
往事三咏
田傻子
老国兵
盐碱滩
蟒珠河
小酒馆
驿站人
金脊梁
放河灯
马兹阔夫生平
纸美人
上校古巴列夫
休息(代后记)
本书前言
特色及评论
文章节选
阿成的小说有着异常浓烈的北国气息,其笔下散发着浓烈草气的大草甸子、浩浩荡荡的乌苏里江和松花江、荒放苦寒的莽莽雪原与苍苍森林对我这个居留江南的人来说无疑是极有魅力的“地方色彩”和“异域情调”;但是,阿成的笔触虽然涉及于此而又并不仅止于此,他在展现东北特有的自然景观的同时更加重视自然环境中人的生活方式,也更重视自然对于人的铸造力量。这样,阿成的小说便表现出较为深厚的文化意蕴,也使他的小说成为了相当典型的东北文化小说。
说到文化,尤其是说到地域文化小说,我们自然会考虑到其中的风俗文化,不错,阿成在某种意义上是以风俗文化小说驰名文坛的,其成名作《年关六赋》便淋漓尽致地书写了哈尔滨地区的年节风俗。另外,他在《蘑菇气》、《小酒馆》、《往事三咏》中所表现的东北人的家居与吃食,他的《文艺世家》中关于崩子戏和《放河灯》、《纸美人》中关于东北民间祭奠风俗的描写,特别是《蟒珠河》等小说中有关东北鄂伦春人、赫哲人以及萨满的狩猎、颂祷和信仰的写照都表现了阿成相当杰出的“风俗画”绘写才能。比如《蘑菇气》里的一干人等对于狗肉的贪馋以及其中“二哥”的杀狗场面、老邱的饕餮之相就有相当浓烈的东北味道,虽然是“口之于味,有同嗜焉”,但是不同地域的人们在吃食方面仍然是各有禁忌也各有所好的,这也构成了地域文化之中吃食文化的基本差异,像东北人的好吃狗肉,即于我辈,也是有所不解的,其它如烤蛤蟆、烤蚂蚱等等,更是令人诧异了。
从阿成的创作来看,将其视为中国当代最为杰出的风俗画小说作家之一应该是不会有错的,然而阿成的文学身份显然又不止于此,他似乎并不满足于对于东北民风的“奇观性”描绘,而是将笔力穿透风俗的表象着力刻写文化北国的民众灵魂,“文学是人学”,不管理论批评界对此时风时雨地推崇还是贬斥,反正阿成的小说写作是恪守此道的。对于阿成的坚持,我在内心里充满敬意,因为无论怎么说,地域文化(包括东北文化)的内在精髓还是要由这一地域的民众精神及民间生存才能得以体现,也正因如此,我们才会在阿成的小说中结识了命运各异的芸芸众生。
差不多是世居东北、近乎“土著”的东北人是阿成刻画最多的人物形象,他们也最为突出地体现了东北人的人格特征,其中尤以生活在荒寒峻酷的自然环境中的山民、渔民和猎人形象表现得更加明显。从人与自然之同的关系来看,人在一方面自然能在某种程度上按照自己的意志来改造自然,但在另一方面,自然又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地来铸造人格与人性,东北人的独异民性自然也导因于东北特有的自然环境,阿成的《盐碱滩》、《小酒馆》、《蟒珠河》、《天堂雅话》、《放河灯》、《蘑菇气》、《鱼风》和《胡天胡地胡骚》便很突出地表现了这一点。东北自古出豪杰,从传说之中的关东响马、绿林好汉,到抗日英雄杨靖宇、赵尚志和赵一曼,莫不表现出令人钦敬的豪强刚烈与慷慨侠义。东北人的这一民性表现在另一方面,便是令人惊心动魄的残忍和野蛮,这也就是东北出英雄,但也出土匪的道理。像《胡天胡地胡骚》中的杀人和《蘑菇气》中的杀狗读来真是让人心惊肉跳:“土匪之一走过来,端起利亚维奇的下巴,仔细看,说真,是蓝颜色儿的眼珠哩,剜一只玩玩。‘嗖’,抽出匕首,利落地‘圈’下一只。”
阿成 男,原名王阿成,生于1949年,山东博平人。曾当过司机、工厂干部、编辑。著有长篇小说《马尸的冬雨》、《扭捏》、《咀嚼罪恶》等,中短篇小说集《年关六赋》、《胡天胡地胡骚》等,随笔集《哈尔滨人》、《春风自在扬花》、《胡地风流》等,英文版小说集《良娼》,法文版小说集《空坟》等。其中《年关六赋》获1987—198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良娼》获1991年东北三省优秀作品奖,《东北人,东北人》获1992年黑龙江政府文艺大奖。创作以短篇为主,还有《精神》、《运气》、《赵一曼女士》、《风流慷慨过流年》等多篇小说。现在哈尔滨《小说林》编辑部任职,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㈧ 《短篇 阿成 赵一曼女士》最新txt全集下载
短篇 阿成 赵一曼女士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赵一曼女士
作者:阿成
千叶警官命令松本英雄等六人,从路边的田地中包抄合围,用手枪逼迫着,将他们逮捕。
赵一曼女士淡淡地笑了。
哈尔滨市的伪市立医院,如今仍是医院。不过,的确是有些破旧了,在太平岁月,看上去却像一家战时医院。我并不经常去那里,偶尔去那里,诚实地说,是为了巴结在那里住院的领导,目的是在心理上获得一种安全感。——有时候,突然莫名其妙地有了一种不安全感。有时候,则是出于情义,去探望在那里治病的好朋友。小人物的生活,大抵是如此的吧。
后来,得知赵一曼女士在日伪统治时期曾在这里住过院,我便翻阅了有关她的一些资料。
赵一曼女士住的这家医院,是一座欧式建筑(可能是巴洛克式吧)。她住在一病区。
哈尔滨这座优雅的城市里,欧式建筑是很多的,几乎随处可见。在冬季,这座别致的城市经常下着很美丽的大雪,纷纷扬扬,漫天飘舞,蔚为壮观。你会看到白色的雪在这座城市里无处不在。
在落雪的日子里,听一……
㈨ 王阿成的人物简介
笔名: 阿成
性别: 男 出生地 黑龙江省尚志市
出生年月: 1948/11/8民族:汉族
阿成,著名作家,原名王阿成。 山东博平人,民进成员,燕山大学客座教授。享受中国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编审。哈尔滨作家协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六、七、八、九届委员,中国写作中心会员,哈尔滨作家协会主席。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曾就读黑龙江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硕士班(肄业)。曾任哈尔滨文艺杂志社《小说林》总编辑、社长,哈尔滨文联副主席。现为哈尔滨市作协主席、哈尔滨专家顾问委员会专家,黑龙江省作协副主席。
1985年毕业于黑龙江科技职工大学中文系。曾就读黑龙江大学比较文学硕士,肄业。1966年参加工作,历任哈尔滨文艺杂志社《小说林》《诗标》总编辑、社长,编审,市文联副主席。
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199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小说集《年关六赋》、《良娼》(有法文版)、《空坟》(有英文版)、《安重根击毙伊藤博文》《小酒馆》等,长篇小说《马尸的冬雨》、随笔集《哈尔滨人》《胡地风流》等40余部1979年开始以笔名“阿成”开始发表作品。
短篇小说《年关六赋》曾获1988-198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短篇小说《赵一曼女士》获中国首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小酒馆》入围首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流亡社区的雨夜》入围第四届鲁迅文学奖。其它作品多次获“百花奖”、《小说选刊》优秀作品奖、《小说月报》优秀作品奖、《人民文学》优秀作品奖、《中国作家》优秀作品奖、《中华文学选刊》优秀奖、东北优秀作品奖、蒲松龄短篇小说奖,以及其它多种奖项。《小说选刊》《中国作家》、《人民文学》《散文选刊》等国内多项优秀作品奖。曾出版小说集《年关六赋》《安重根击毙伊滕博文》(中文版)《良娼》(法文版)《空坟》(英文版)等、长篇小说《忸怩》《马尸的冬雨》等、随笔集《哈尔滨人》(台湾版)、《殿堂仰望》《和上帝一起流浪》,《城市笔记》等,记录片《一个人和一座城市——宽容的哈尔滨》,以及电影《一块儿过年》(与关正文合作),《追忆1936》,电视剧《快,的士》、话剧《大老百姓》,《哈尔滨之恋》(与杨利民合作)等四十余部。作品被译成法、英、德、日、俄等多种文字。
[注]请查找时注意区分其他“阿成”的“同名”者。
㈩ 求阿成《赵一曼女士》读后感600字左右
阿成
千叶警官命令松本英雄等六人,从路边的田地中包抄合围,用手枪逼迫着,将他们逮捕。
赵一曼女士淡淡地笑了。
①选自《人民文学》1995年第5期。
哈尔滨市的伪市立医院,如今仍是医院。不过,的确是有些破旧了,在太平岁月,看上去却像一家战时医院。我并不经常去那里,偶尔去那里,诚实地说,是为了巴结在那里住院的领导,目的是在心理上获得一种安全感。——有时候,突然莫名其妙地有了一种不安全感。有时候,则是出于情义,去探望在那里治病的好朋友。小人物的生活,大抵是如此的吧。
后来,得知赵一曼女士在日伪统治时期曾在这里住过院,我便翻阅了有关她的一些资料。
赵一曼女士住的这家医院,是一座欧式建筑(可能是巴洛克式吧)。她住在一病区。
哈尔滨这座优雅的城市里,欧式建筑是很多的,几乎随处可见。在冬季,这座别致的城市经常下着很美丽的大雪,纷纷扬扬,漫天飘舞,蔚为壮观。你会看到白色的雪在这座城市里无处不在。
在落雪的日子里,听一听巴赫的《意大利协奏曲》,或者莫扎特的《第九钢琴协奏曲》,是这座城市普通市民的一种很好的享受。三四十年代的哈尔滨,侨居着许多外国人。据统计,这里的侨民多达三十多个国家十几万人。
这些众多国家的侨居者,在这座城市里充当着各种角色,商人,西餐馆的老板或女招待,面包师,建筑师,小提琴师,马车夫,出租车司机,娼妓,神父或者嬷嬷,还有在街头拉着手风琴讨钱的乞丐。也有日本侨民。这些日侨,还不能等同于日本关东军及随军家属。前者是客人,后者是侵略者,并对这座优雅的城市,实施了长达14年之久的统治。
这座城市,还有许许多多的教堂。曾有人称哈尔滨是“教堂之城”。离监禁赵一曼女士的医院最近的教堂,一共有三座,一座是20世纪初德国人建造的基督教路德会教堂,属于典型的12世纪哥特式建筑。另一座是中世纪拜占廷式建筑“东正教圣母教堂”。再一座教堂,如今已经不在了,就是世界闻名的圣尼古拉东正大教堂。躺在病床上的赵一曼女士能够清晰地听到从这三座教堂的钟楼上传来的大大小小的钟声。在三四十年代寂静的城市里,那是何等有韵味儿的钟声啊。
我无法猜测赵一曼女士听到这些钟声时有怎样的感想,但我能肯定一点,就是英雄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对欧洲文化及建筑艺术有着很高的鉴赏水平。
她又是一个女人,仅仅三十多岁,这钟声也会令她流泪的吧——
赵一曼女士,是一个略显清瘦且成熟的中国女性。在她身上弥漫着脱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在任何地方见到她,你都能很快在众多的人当中看出她别于他人的风度。也正是由于这一点,大野泰治认定自己捕获了东北抗日联军的一个重要人物。
在赵一曼女士率领抗联活动的小兴安岭的崇山峻岭之中,在珠河县附近,也能够听到来自坡镇(一面坡)那座教堂的钟声。那儿的钟声,响在冬夜里,会传得很远很远,山壁还会有幽远的回声。钟声里,抗联的兵士正在森林里烤火,烤野味儿吃,或者唱着杨靖宇将军谱写的歌曲“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战士们哟”,这些都能给躺在病床上的赵一曼女士留下清晰的回忆。
在医院里,赵一曼女士单独一个病房,由南岗警察署派来的警察昼夜24小时轮流看守。
病房很干净,挡着乳白色的窗帘。白色的小柜上有一个玻璃花瓶,里面插着丁香花。当时正好是6月。6月里的哈尔滨,全城都弥漫着丁香花味儿。听说,丁香花现在已成为这座城市的“市花”了。赵一曼女士是1935年初的大雪天进入医院的,到丁香花开,已经是半年多了。
赵一曼女士当然也喜欢丁香花,这座城市的市民是把丁香花作为友谊和爱的信使,插入千家万户的花瓶中的。
这束丁香花,是女护士韩勇义摆放在那里的。
赵一曼女士平平地躺在病床上。她是在山区中了日军讨伐队的子弹后,被抓获的。远间警佐用马车把赵一曼女士拉到珠河县公署门前,命令属下把她抬到县公署的正厅,交给了他的上司大野泰治。
当时,赵一曼女士流了很多血。
在场的日本人都感到这个女人的生命岌岌可危。
珠河一带,有雄奇且秀丽的景观和强悍的历史。我在1991年写的一篇小说《胡天胡地风骚》里,介绍过一个叫孙羽林的人在珠河升了县长的时候写的一副对联:
载酒赋诗溯白山王气黑水霸图胜迹蔚成新栋宇
先忧后乐看四境桑麻万家灯火放怀奚止快登临
此“白山黑水”之说,没有得到更多人的注意,一直是把“白山黑水”作为浅吟低唱之辞使用。可惜了。
从“四境桑麻”中我现在似乎能理解,三四十年代流亡在关内的东北学生,为什么流着泪,唱那支《松花江上》的歌,我相信,歌词中那句“同胞啊,爹娘啊,哪年哪月,才能收回我家乡——”是发自他们肺腑的呐喊。
前面我说过,大野泰治从赵一曼女士很高的文化修养和激昂的抗日态度上推断,他们抓到了抗日联军中一个了不起的大人物。
大野泰治深感自己的幸运。
在审讯赵一曼女士的时候(“主要是问一些要点”——大野泰治语),他不断地用鞭子把儿捅她手腕上的枪伤伤口,是一点一点地往里拧,并用皮鞋踢她的腹部、乳房和脸。一共搞了两个小时左右。大野泰治没有获得有价值的回答。
他恨这个女人,他觉得很没面子,伤了作为一个日本军人的自尊。
大野泰治在向上司呈送的审讯报告上写道:
赵一曼是中国共产党珠河县委会委员,在党的工作上有与赵尚志同等的权力。她是北满共产党的重要干部,通过对此人的严厉审讯,有可能澄清中共与苏联的关系。
这里,大野泰治巧妙地暗示,他所以没有审出什么东西,是为了把功劳留给上司,上司只要酷刑审问就行了。
大野泰治不仅是一个军人,也是一个工于心计的政客。
大野泰治的报告书,成了决定赵一曼女士死刑的根据。
大野泰治非常兴奋,在他的办公室里痛快地舞了一阵军刀。
赵一曼女士是1935年11月下旬被捕的。然后,从珠河县转到哈尔滨滨江省公署警务厅看押。滨江省警务厅司法科对赵一曼女士进行了严刑拷问和人格污辱。于1936年初,以假名“王氏”将她送到哈尔滨市立医院监禁治疗。司法主任千叶警官是看守负责人,他的任务是要通过这个重要的“女思想犯”,了解哈东地区革命军外围团体的全貌,并获取思想对策上的重要参考资料。
《滨江省警务厅关于赵一曼的情况报告》,及南岗警察署司法警士松本英雄,哈市警察局特务科翻译周质彬等人,都曾扼要地介绍了赵一曼女士从市立医院逃走和被害的情况。
赵一曼女士是在6月28日逃走的。白天,这座城市下了一场暴雨。这是一场极为壮观的大暴雨,电闪雷鸣,声势十分凌厉。这场大暴雨把全城所有的建筑,包括市立医院和丁香树,都冲刷得干干净净。在每年的八月份,大雨经常光顾这座北方城市,使得这里的空气十分清新湿润。
这天夜里,看守警士董宪勋在他的叔父董广政的协助下,将赵一曼女士抬出医院的后门。后门外,是松花江的大堤,站在这里,可以俯瞰道里和道外两区的万家灯火。
出了医院的后门,一辆早已雇好的出租车已等在那里。开车的是个白俄。几个人上了车,车立刻就开走了。白俄一边开车,一边叼着烟卷哼着俄国歌曲。他什么也不知道,他也不想知道什么,他只是为了钱。
夜风很凉,很湿润,马路上仍有残雨,车轮驶过去,便溅起了很高的水帘。一车人都沉默着,听白俄司机唱。
在三四十年代的哈尔滨,到处都可以听到洋人的歌唱。
出租车开到文庙屠宰场的后面,停了下来,客人下了车,白俄司机就把车开走了。
女护士韩勇义早就等候在那里,雇好了一副轿子,扶着赵一曼女士上了轿,然后,一伙人立刻向宾县方向逃去。
赵一曼女士住院期间,发现年轻的警士董宪勋似乎可以争取。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分析,她觉得有把握试一试。
赵一曼女士躺在病床上,和蔼地问董警士:“董先生,您一个月的薪俸是多少?”
董警士显得有些忸怩,他说:“十多块钱吧……”
赵一曼女士遗憾地笑了,颇有感慨,说:“真没有想到,董先生的薪俸会这样少,而且少得如此可怜。”
董警士更加忸怩了。
赵一曼女士端庄地说:“七尺男儿,为着区区十几块钱,甘为日本人役使,不是太愚蠢了吗?”
董警士无法再正视这位成熟女性的眼睛了,只是哆哆嗦嗦给自己点了一颗烟。
以后,赵一曼女士经常对董警士聊山区抗联的战斗和生活,聊小兴安岭的风光,五花山,飞鸟走兽。
赵一曼女士是一个善于表达,又善于捉摸对方心理的女人。与她接触过的人都十分信赖她。
赵一曼女士用通俗的、饶有趣味的小说体裁记述日军侵略东北的罪行,写在药纸上。董警士对这些纸片很有兴趣,对共产党如此活泼的文体十分着迷。
他以为这是赵一曼女士记述的一些资料,并不知道是专门写给他看的。
看了这些记述,董警士非常向往“山区生活”。他愿意救赵一曼女士出去,和她一道上山。
赵一曼女士对董警士的争取,共用二十天时间。
我非常佩服这位共产党的干部。
有人称共产党是“洪水猛兽”,是不是也包括着对该党的“工作能力”的恐惧呢?……
对女护士韩勇义,赵一曼女士采取的则是“女人对女人”的攻心术。
半年多的相处,使韩护士对赵一曼女士十分信赖。她对赵女士讲述了自己幼年丧母、恋爱的不幸、工作受欺负(她没有工薪,只是个见习护士),等等。
女人是有一种倾吐欲的。尤其是家庭不幸,恋爱受挫的女性。
赵一曼女士坦率地向她讲述自己和其他女战士在抗日队伍中的生活,有趣的、欢乐的生活。她的语调是深情的、回忆式的、甜蜜的。
韩护士真诚地问赵一曼女士:“如果中国实现了共产主义,我应当是什么样的地位呢?”
赵一曼女士说:“年轻人,你到了山区,一切都能明白了。”
赵一曼女士说:“要实现这个主义,就要到山区去。一切的疑问,到了赵尚志那里都能明白。”
韩护士卖掉了自己的两个戒指,两件大衣和其他衣服,共得六十元,准备作为逃跑时的费用。
赵一曼女士是一个细致,也很谨慎的女人。虽然她成功地与董警士和韩护士建立了极其秘密,也极其危险的关系,但只是到有了绝对把握之后,赵一曼女士才正式把两个人相互介绍给对方。
当时,他们都很激动,很兴奋,都有一种崇高感。
南岗警察署在赵一曼女士逃走后,很快从那个白俄司机处发现了线索,后来又从太古街的轿铺主人那里得知,赵女士是由他们抬到荒山嘴子附近去的。
松本英雄和千叶警官等几个人,马上乘车去追。
途中,必由之路上的阿什河桥被暴雨冲垮了。几个人只好到附近的村庄征到几匹马,骑马追。
追到阿什河以东二十多公里的地方,发现了坐在马车上的赵一曼女士、护士韩勇义、警士董宪勋及他的叔父董广政。
千叶警官命令松本英雄等六人,从路边的田地中包抄合围,用手枪逼迫着,将他们逮捕。
赵一曼女士淡淡地笑了。
赵一曼女士是在珠河县被日本宪兵枪毙的。
那个地方我去过,有一座赵一曼女士的纪念碑。纪念碑惊人的粗糙,并且十分简陋。但那儿的环境却十分幽静,周围种植着一些松树。
我去的时候,那里清静得几乎无人。旁边有一年迈老人看着我。
我看了看他,笑了笑。
他指着石碑说,赵一曼?
我说,对,赵一曼。
赵一曼被日军枪杀前,曾写了两份内容不尽相同的遗书:
宁儿:
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
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
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
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1936年8月2日
亲爱的我的可怜的孩子:
母亲到东北来找职业,今天这样不幸的最后,谁又能知道呢?
母亲的死不足惜,可怜的是我的孩子,没有能给我担任教养的人。母亲死后,我的孩子要替代母亲继续斗争,自己壮大成人,来安慰九泉之下的母亲!你的父亲到东北来死在东北,母亲也步着他的后尘。我的孩子,亲爱的可怜的我的孩子啊!
母亲也没有可说的话了。我的孩子自己好好学习,就是母亲最后的一线希望。
1936年8月2日
在临死前的你的母亲
本小说附件:
《伪滨江省警务厅关于赵一曼女士的情况报告》
(1936年8月11日滨警特密8853号)
姓名:赵一曼,现年二十九岁(三十岁)
职业:无职业
原籍:山东省济南府
住址:不定
…………
四、意见
回顾赵一曼逃走事件,我们应加以考虑的是:
1对思想犯人的管理,是最需要慎重的。如急需设置拘留思想犯人的单人房间。
2有必要进一步努力,彻底普及警察精神。
3关于扑灭共产主义和抗日思想的王道主义的宣传工作,以前实在是只有讲理论或流于形式,因而有改进的必要。例如,宣传文件,要做到通俗易懂,富有趣味,无论什么人都去抢着看的地步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