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小说 » 信小说结局

信小说结局

发布时间: 2022-04-28 20:17:02

Ⅰ 东野圭吾的书信的结局什么意思,直贵和刚志都死了吗

武岛刚志为了让高中三年级的弟弟直贵能够安心上大学,侵入住家进行窃盗,却失手杀死了家宅的主人入监服刑,因此直贵被他人贴上“强盗杀人犯之弟”的标签,处处受到歧视。在狱中的刚志每个月固定给直贵写一封信关怀弟弟,然而直贵在就业上、恋爱上亦或追求梦想,最终都因“强盗杀人犯之弟”的标签而破灭,直贵对于“信”的心情也越来越复杂……
《信》的主轴不在于找出凶手或动机,犯罪的过程更是在书籍一开头明明白白完整的呈现给读者,本书主轴重在描写直贵在哥哥犯罪之后的生活历程,与收的哥哥来信之后的心境变化。
结局是开放式的,直贵的眼泪有很多种可能。

Ⅱ 信周小说<末日病毒>结局在哪

还没有完结,《末日病毒》共有三季,后面还有两部,这部书的确没有结束,本书共有三季,第二季是围绕吴哥窟解开一些谜底,在姜无为到达吴哥后,思凌被派往埃及,调查一个考古小组的失踪案。第二季结束时姜无为得到了思凌失踪的消息,于是前去埃及寻找。第三季是围绕金字塔之谜进行,最终揭开天墓之谜的真相。等等吧!

Ⅲ 如何评价东野圭吾的《信》

下午两小时看完东野圭吾的《信》。

相依为命的兄弟两,家境贫寒,弟弟学习优异,为了供弟弟上大学,做搬运工的哥哥铤而走险入室抢劫,误杀独居老人锒铛入狱。从此弟弟背负着杀人犯家属的枷锁,遭受了世人的冷眼和各种挫折。

哥哥在监狱里一直坚持给受害人家属和自己的弟弟写信。而弟弟从一开始依赖哥哥的生活中被猝不及防地脱离出来,他从起初的回信,到逐渐成熟起来后的不愿意回信,甚至最后希望从未有过这样的哥哥,而寄出了断绝兄弟情的信。

最后,承受不住的他终于在信中对自己的哥哥坦诚了这些年来因他而经历的磨难,宣布停止写信,断绝关系。而全书的高潮也是以看到哥哥写给受害人的最后一封信为止。有些错误真的是无法弥补的。

Ⅳ 东野圭吾信这本书的读后感

一点也不后悔在外文书店把它给买下来。“恶意”两个大字印在文库本的封面上,让人不得不盯着看。2天半看完,实在也算破了我读原版书的记录。

如 果说《容疑者X的献身》出彩的是主人公深刻的两面性:纯粹的情爱与极端的理智,那么《恶意》出彩的就是让人不寒而栗的人性丑陋部分本身。“恶意”,在这本 小说里被描绘成没有什么理由的,或者理由微乎其微的,对某个对象怀有的强烈的负面情绪。这种情绪的初始是细微的,结束的时候却极为澎湃。

我 很遗憾自己没有早些时候读这本小说,说起来它1996年就出版了……可是那时的我即使读了恐怕也无法体会,即使体会恐怕也不会像今天这么深。如果早些读这 本小说或许可以对后来发生的很多事情采取一种较为坦然的态度,因为人的“恶意”就是如此没有理由。我也许不会问那么多“为什么”,也不会觉得有那么多事情 无法理解——假如我是小说里的被害者的话,真是正宗的死了也不知道的典型了。日常生活中些许的误会也好,仇恨也好,和这本书里的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所作所为 相比,恐怕真的算是萤火虫和月亮的区别了。

不能将推理小说的结局提前告诉,这是一个规矩,所以我不能够告诉大家这来龙去脉到底怎么回事。又因为这个故事本身的特殊性,以至于如果我说了一点,就必须说另外的一点,然后一点一点的,就成了一条线,而这一条线便是真相。

而 之所以会如此特殊,全在于这本小说特殊的形式:记录体。或者稍稍再进一步的说,《恶意》不是一部“小说”,而是一部由几个人的“日记”或者说“手记”这样 的东西组合成的文集。问题是,在我们读这些不同人的描述的同一个事件的时候,很容易轻信其中的任何一位,以至于读到1/3的时候就认为事件的真相已然被揭 露,可真的耐着性子读后面的2/3的话,才发现自己又被作者狠狠地耍了一回。另外,日记这种东西最大的特点就是“主观”,而且是主观地描述客观事件。又因 为大多数人都认为日记这种东西写的一定是内心的真实想法,所以日记的欺骗度相反可能是最高的。而东野圭吾这次创造的天才探员加贺,就是一个能够体会到这一 点,从而在凶手设置的重重密云中始终保持一双不动慧眼的人。说到这里我真是汗颜,我作为一个普通读者也是绞尽脑汁地跟随着探案,最终发现自己真是阿大一 个,早就被骗的一塌糊涂,原因也不过就是把“I think it is...”当作“It is...”

此外,如同前面一篇《容疑者X 的献身》的读后感所提到的,东野擅长在不同的视角之间进行转换。不过这次他将第一视角的好处发挥到了极致,那就是披露最低限度的事实,让读者也逐渐戴上第 一人称的眼镜,从而身临其境到不可自拔的地步。第一视角在创造爱情文学的时候可能极为适用,因为身临其境方能体现爱之深恨之切。可是第一视角在推理小说里 面却是个挑战,虽然作者拥有可以随心所欲写作,且披露最少情报的权力,但反过来说他也失去了让另外一个自己创造的人物参与欺骗的机会,也就是说,A做的事 情并没有B作证,所以单独写A的时候可以随心所欲,写B的时候就必须完全匹配前面A所做的。可是A和B没有同时出现过,那也就使匹配这件事情变得滞后,从 而更容易检验真伪。当然了,聪明到东野的地步事先肯定几条线都排好了,所以也不会出现前后矛盾的低级错误,不过问题是如何能让这单独穿行的一条条线最终交 汇成一个网,不仅合理而且令人意外,却是一个第一视角为主的作品最大的难题。有时这等于是让读者完全推翻前面读过的,不仅如此,还要对作者的深思熟虑脱帽 致敬。这个工作,可不是很容易的。

突然想到了William Faulkner一句名言:“Facts and truth really don't have much to do with each other.” (事实和真相通常完全不相干。)这句话恐怕是最好的解释这本小说出彩之处的话语了。这不仅表现在前面说的第一人称叙述的欺骗性上,还表现在这部小说的主题 ——“人性的恶意”。虽然东野在小说里用的案例是青少年犯罪和校园暴力,但仅仅把主旨划到这个档次却有点低了。在我看来,作者选择这个载体的确很有可能是 出于对这个社会问题的关心,但是更多的也不过就是为了拉长横向长度,让人们对恶意可以存在如此之久感到不寒而栗而已。东野真正想说的,恐怕就是当被问及为 什么要虐待同学时,从当时还是中学教员的加贺班上的学生嘴里吐出的话:“ただ気に食わないから”(就是看那家伙不顺眼)——人的恶意,就是那种不知道为什 么,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就潜伏在内心的无底深渊,或许可以用意志力加以封印,但只要时机成熟,便会如同脱缰猛兽般地爆发出来的——这样一个事实。我们 平时所看到的许多人从行为(facts)上来说可能都正常得很,可是深究他们的动机(truth),却发现十万八千。Facts叠加起来可能只是结果,而 truth叠加起来便是原因。所以我很佩服一度红得发紫的私募基金The Blackstone Group的创始人Schwarzman说的“I need to know what makes a person tick.”(我得知道人们做一件事的动机是什么),要想知道一个人过着怎样的生活,绝不要以他平时的表现来看。这当然不是说人人都不可相信,可的确,容 易被相信的东西也大多会被证伪。

又是一篇啰嗦的文章,也并不知道多少人会因为看了我写的读后感去买这本书看。不过我觉得,我此时的动 机:),已经不仅仅是告诉大家有一本叫《恶意》的推理小说,东野圭吾写的,很好看,这样一件事情。而是告诉大家说,如果想对人性,或者准确的说,人性的阴 暗面有更加深刻的了解的话,恐怕这本小说会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Ⅳ 书信格式作文结尾怎么写

一般的书信由六个部分构成.这六个部分是:称呼、问候、正文、祝福语、署名、日期.下面分别说说它们在格式上的要求.
(1)称呼
写一封信,先要把收信人的称呼顶格写在第一行,然后,再在后面加上冒号,表示下面有话要说.
(2)问候语
问候语要写在称呼的下一行,空两格.它可以独立成为一段.
(3)正文
正文一般分为连接语、主体文、总括语三个部分.每一个部分开头都应另起一行,空两格落笔.
(4)祝福语
祝福语是表示致敬或祝贺一类的话,如“此致”、“祝”等.应独占一行,空两格写.另外,在写与“此致”或“祝”相配套的“敬礼”、“健康”等一类表示祝福的话语时,一般要另起一行顶格写.
(5)署名
写完信之后,在信的右下角写上发信人的姓名叫做署名.在署名的前面一般还要加上合适的称谓,如“你的同学”、“你的好友”,“您的学生”等.
(6)日期
日期写在署名的下一行.
信的格式如下例所示.
小英同学:
四川分别已经快有一年了,咱们班学雷锋小组的成员都非常想念你.
前几天,我们到张奶奶家去打扫院子的时候,她老人家还在念叨你呢!(正文内容省略)
我们都希望你能趁假期回四川一趟.
祝:
身体健康!
你的同学 :小小
2014.11.11

Ⅵ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结局是什么

一、结局:
在即将离开人世之际,“陌生女人”对作家的唯一要求是在每年作家生日的时候,为自己买些
玫瑰花
来供在花瓶里,就像她曾经为他做的那样,只为了能继续悄悄地活在他心里,就像
过去
她曾经活在他
身边
一样,然而可悲的是,直到“陌生女人“在失去孩子的凄凉和病痛中孤独地死去,作家始终都没有认出那个与他几度邂逅甚至
在黑暗中

爱的女人
就是当年的
邻家女孩
,只把她当作欢场中的卖笑女郎,无数风流艳遇中的一个。读完“陌生女人”的绝笔倍,作家只朦胧地感觉到了一些感情上的蛛丝马迹,却始终没能确切地回忆起她的形象。
二、解读:
茨威格把陌生女人描述成一个不断要求对方认出自己的单恋者。她不求物质上的回报,不求肉体上的贪欲,她只是对他的存在感
兴趣
,就像她只对自己的存在念念不忘一样。可见,陌生女人始终承认他者的地位,她的自我恰恰需要通过他者才能给予定义,她的悲剧并不是自我无法同化他者为自我,而是自我无法与他者联系
在一起
,又能同时保持自我和他者的独立性。所以,她的死亡并不是自我的胜利,恰恰是
面对命运
的无奈和
自我救赎
的失败。通过死亡,她对自我的自足性与他者共存的纠结的确认同时满足了,这是她要的失败,死亡意味着自我毁灭——让存在的变成不存在的——所以自我的存在,与他者的共在,在死亡面前,都变成了
无意义
,死亡给了她最后救赎的同时,也给了她最后的失败。因此,她的精神危机并没有通过她的死亡来得到解决,而恰恰是通过她的死亡变得分外鲜明了。
三、《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简介: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由奥地利的著名作家茨威格创作的,是其代表作之一,讲述的是一个
陌生的女人
,在她生命的
最后时刻
,饱蘸着一生的痴情,写下了一封凄婉动人的
长信
,向一位著名的作家袒露了自己绝望的爱慕之情。
小说
以一名女子最痛苦的
经历
,写出了爱的深沉与奉献。
四、作者简介:
斯台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小说家、
诗人
、剧作家和
传记
作家。
出身富裕犹太家庭,
青年时代
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
文学
,日后周游世界,结交罗曼·罗兰和弗洛伊德
等人
并深受影响。创作诗、小说、戏剧、文论、传记,以传记和小说成就最为著称。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从事反战工作,是著名的和平主义者。一九三四年遭纳粹驱逐,流亡英国和巴西。一九四二年在孤寂与幻灭中自杀。
代表作有短篇小说《象棋的故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长篇小说《心灵的焦灼》,
回忆录

昨日的世界
》,传记《
三大师
》和《
一个政治性人物的肖像
》。

Ⅶ 有关东野圭吾《信》的解析

《信》可以说是东野一部比较独特的作品。贯穿整部小说的线索是时间的流逝以及哥哥刚志的信,全程并没有什么破案的过程,但却从直贵的不断成长中,带给我们关于人性的讨论与思考。

故事一开头,可以看到满满的无奈,一对父母双亡的兄弟,哥哥为了弟弟付出很多,为了弟弟能够上大学,铤而走险去曾经帮忙搬过家的绪方家偷窃。可不作死不会死啊,如果武岛刚志一偷到钱就走,而不是看了会电视,又因错误记忆而去拿栗子,也就没有后面的故事了。

因为第一次偷窃被发现的慌乱和无措,他杀了绪方老太太,又因为曾经的职业病而被抓,真的是挺一言难尽的。

但故事想要讲述的其实是犯罪者家属被歧视一事。很沉重也很现实。这个社会没有什么圣人,歧视一事存在社会各个角落。农民工、乡下人、乙肝患者、艾滋病患者等等,这些都曾是被歧视之人。就算我们口中念着我不歧视他人,但当真的有乙肝患者来到你身边,人们往往会选择无视。无视,这也是歧视的一种。

这本书写了作为犯罪者家属的武岛直贵,在父母双亡,哥哥入狱,身无财产,只能自己打拼却还要时不时招受他人歧视的一系列故事。

东野圭吾先生在书中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没有歧视和偏见的世界,那只是想象中的产物!所以希望人们还是不要犯罪的好,多想想家人。当你犯罪,不仅你自己的人生会发生变化,你家里人的日子也会更加难过!

(7)信小说结局扩展阅读:

《信》是东野圭吾第四度入围直木奖的作品。最早在“日本三大报”之一的《每日新闻》周日版上连载,于2003年3月由每日新闻社出版单行本。三年后被搬上银幕,由偶像影星山田孝之、玉山铁二和泽尻英龙华担当主演。

2006年底,与电影同期推出的文库本小说,一个月内即热卖100万册,创下了出版方“文艺春秋”旗下图书销量突破百万的最快纪录。

相关书评:

其实书本最后的观感就写的很好,分析的很透彻。可以多看几遍。

东野圭吾先生在书中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没有歧视和偏见的世界,那只是想象中的产物!所以希望人们还是不要犯罪的好,多想想家人。当你犯罪,不仅你自己的人生会发生变化,你家里人的日子也会更加难过!

热点内容
有关重生的高甜言情小说 发布:2025-04-29 07:18:26 浏览:584
网络小说内容如何创作 发布:2025-04-29 06:42:40 浏览:162
见明月蟹老板小说免费阅读 发布:2025-04-29 06:41:06 浏览:709
泰国小说阅读免费 发布:2025-04-29 06:38:56 浏览:606
轻小说和小说区别 发布:2025-04-29 06:37:49 浏览:565
超甜的总裁长篇小说 发布:2025-04-29 06:27:36 浏览:615
大主宰小说鹤妖结局 发布:2025-04-29 06:26:05 浏览:246
2019年最火的古典言情小说 发布:2025-04-29 06:24:22 浏览:774
类似都市大科学家系统的小说 发布:2025-04-29 06:22:49 浏览:112
九月阳光都市小说 发布:2025-04-29 06:22:14 浏览: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