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网络小说与经典
A. 写议论文可不可以用小说或电影来当论据
这个当然是可以的,不过也要看你用的什么小说和电影啦。电影看得少就不说了,小说最好是选一些名气比较大的,不只是做例子,也可以引用里面的话,一定要指出来,可以做亮点。。。像网络小说什么的,要是觉得有很好的句子可以在文章里面用一下,也不用单独引出来,但要是做例子还是不用了。
B. 小议“怎样处理读流行作品与经典名著的关系”作文,,,是议论文哦!!!
经典名著要读,流行作品也要读。但是无论是哪种作品都要读出自己的独特的感悟。这需要我们好好考虑经典与流行的问题。经典名著可以熏陶你的情趣,培养你的正确的审美观念,还可以帮助你形成正确的评价标准。流行作品可以让你视野开阔,获取更多的新知识。但是因为流行作品没有经过时间的沉淀所以你不能持一种完全欣赏的眼光,相反你更多需要的是批评的眼光,要做到这些没有大量的名著阅读积累是做不到的。所以要想阅读大量的流行作品还是先好好读读经典作品。
读图和读文各有什么长处和局限性?中学生应该怎样处理这两者的关系?
我觉得读图有利于培养写作的画面感和细节,并且读图的话应该每个人看出的东西都不太一样,所以应该更有启发性,而且也比较利于思维的培养。但是读图的时候基础不太好的学生得到的启发观点比较紊乱来着。
读文就要读那种观点啊写作技巧比较新鲜而不是老生常谈的那种,读文能让人安静下来调整思绪,并且能让学生有效的吸收好文中条理分明的观点,但是限制了学生自主思维的能力所以也不是完美。
我觉得最好是图文并茂吧。而且读起来也比较有趣味性。
中学生如果要培养思维就读图,要吸纳经典就读文。
下面是方法、思路
处理读流行作品与读经典名著的关系
流行作品反映了现代的流行趋势,富有现在的生活气息,但是因为现时太平,而很难有很深刻的内涵,但是也为它向写作技巧或者是现时社会问题的发展和讨论做出了铺垫。 经典名著很好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人物刻画写作技巧都是当时的巅峰之作,并且很多名著都反映了当时社会之后的一些变化趋势,也是现代的人们应该掌握并且学习的经典呢。
初三议论文练习:怎样处理读流行作品与读经典名著的关系?
品经典名著,鉴流行作品
应该多读流行作品还是多读经典名著?我的观点是:多读经典名著。
理由一:时间有限,精力有限,选择作品的时间更有限。知识浩如烟海,书籍汗牛充栋,仅中国每年出版的书籍,光书名就有几十万字。再如莎士比亚一人就为我们留下了37个剧本,一卷14行诗和两部叙事长诗。再如半部《红楼梦》,几百年来多少中国人仍津津乐道,争论不休,红学著作层出不穷。试以一人之力,如何从书海中披沙砾金?若不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只怕一个人从生至死,一百年不眠不休,也难以阅书海之一粟。而经典名著则是历经时间筛选留下的硕果,是古今中外的精华。读之,有以一当十的价值,它们是军事上的制高点,节省了我们从书海中淘金的大量时间。
理由二:精读与略读的要求。
首先是时间和精力有限,其次是书籍本身的价值有高有低。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培根曰:“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像那些对身体有害的东西我们当然要舍弃。而流行作品良莠不齐,未经时间检验,怎能保证其质量?怎么样才能知道哪些值得精读,哪些只需翻阅?哪些是文字垃圾?不如读名著保险。何况,即使都是名著,我们也难以通读,也需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精读与略读呢。
理由三:现今中国是一个浮躁的时代,急功近利唯利是图成风,流行作品成为名著的比例更少。
从历史的观点看,好书应当先是流行作品,经久不衰则成为名著。然而现今中国文坛同样躁动不安虚夸成风。作品未出而炒作已热,风头过后烟消云散。尤其是网络作品,低级庸俗哗众取宠者越演越烈。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了,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仍无一人。我为中国文坛悲哀。
理由四:经典名著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根。
有人说名著艰深难懂,我们可以逐步深入,循序渐进。我建议大家采用倒逆法。先读比较浅显易懂的明清小说,再读元剧本——宋话本——唐传奇——魏晋诗——汉赋——楚辞——诗经,由易到难。你会发现其中的珍贝,“辗转反侧”“君子好逑”“逃之夭夭”等词语至今仍鲜活地流淌在我们的血液里,这才是中华民族的根啊!
理由五:我推崇经典名著,并非完全摒弃流行作品。
厚古薄今并不可取。流行作品用的是现代生活中鲜活的语言,反映的是当代人的思想感情,读起来轻松省力,有兴趣,吸收快。像韩寒的《三重门》,郭敬明的《左手倒影,右手年华》,不论其思想性如何,至少其语言很有特色,有不少精彩之笔值得我们欣赏。我们应从中挑选精华者,为我所用。
总之,以经典名著为本,以流行作品为辅,书香阵阵,其乐融融!
参考资料 一书的比喻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我爱书,我常常站在书架前,这时我觉得我面前展开了一个广阔的世界,一个浩瀚的海洋,一个苍茫的宇宙。(刘白羽) 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高尔基)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托尔斯泰) 书籍是最好的朋友,当生活中遇到任何困难的时候,你都可以向它求助,它永远不会背弃你。(都德)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是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二书山有径 学者陈善的“出入法”:既能钻得进去,又要跳得出来。 理学家朱熹的“三到法”: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古文学家韩愈的“提要钩玄法”: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勾其玄。 教育家孔子的“学思结合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思想家伏尔泰的“再读法”:重新再读一本旧书,就仿佛与老友重逢。 儿童文学家冰心的“创新法”:读书恨与古人同。 史学家侯外庐的“热处理法”:读书学习都应趁热打铁。 孟轲的“独立思考法”:尽信书不如无书。 史学家顾炎武的“新旧法”:每年用三个月复习旧知识,其余时间学新书 三关于“网上阅读” 互联网采用“超文本链接”,就是用复杂的网状交叉索引方式将不同来源的信息链接在一起,所链接的内容不仅包括文字符号,还包括图像、声音、动画、电影等多媒体信息。互联网交全球的网上图书馆、网上报刊杂志、网上书店、网上藏书屋、网上数据库、信息资料中心、实验中心、计算中心以及远程教学机构、专家系统等链接成巨大的多媒体信息库,构成一本没有页码的按照多线索多层次交叉编辑的巨大的“天书”,供读者按个人最感兴趣的路径或线索来组织浏览阅读。 “网上阅读”的主要方法有:第一,浏览。按照“上网阅读→寻找资料→摘录”的程序进行快速阅读,查阅文献,选取所需信息。第二,检索。按照“提出搜索任务→确定检索标志→选定检索工具→输入检索途径→查找原始文献资料”的程序搜寻查阅信息。第三,下载。把所需信息从网上下载,进行分类、整序、编码、建立索引等存贮处理,使之系统化、简明化,便于进一步查阅。此外,还有网上讨论、交际等。
C. 议论文可以写小说中的例子吗
议论文不同于记叙文,记叙文要用生动的描写和真挚的感情去感染人;而议论文却要用充足的事例、深刻的分析去折服人。因此要想写好议论文,做好议论文中的事例叙述尤为重要。议论文中叙述例子,不能像记叙文中描写事例那样细致、生动、形象;而是有其特定要求,就是要做好叙述事例上的“三要三防”。一要围绕论点进行概括叙述,防止叙述过程过于啰嗦冗长;二要时刻紧扣话题,防止偷换概念,中途跑题;三要深入分析论点,防止一味字面上重复,一味贴标签。
一、要围绕论点进行概括叙述,防止叙述过程啰嗦冗长
现实中的材料往往是庞杂的、零散的,而议论文中的事实论据则应围绕论点概括叙述,除去冗杂,严防啰嗦。
下面是一则以“执著铸就成功”为论点的小片断,指出叙述事例中的一些不足。
例1、有一个小男孩,从小学到高中成绩一直很差,也不怎么听课,在校期间没有一科是擅长的,老师为此也不喜欢,经常因为完不成作业而被老师处罚,即使他的妈妈也开始怀疑自己这个宝贝儿子是不是有点傻,并不再抱什么希望了。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人,他还有聊以自慰的东西----绘画。但就是这项使他感到骄傲的技能,却也没有得到人们的认同,以至于他提供给出版社的作品无一例外地被退回来。但是他就是不灰心,用执著的画笔依然努力,坚守注定有成就。于是几十年后,这个曾经“令人绝望”的孩子最终走向了成功。他创作的卡通形象风靡世界数十年,至今不衰,他就史努比的父亲---查尔斯-舒尔茨。(叙述故事)他并没有过人的智慧与头脑,没有丰富的学识与经验,他之所以成功靠的就是执著的精神,是执著让他在失败后永不停息,是执著让他将嘲笑与蔑视闻而未闻、视而不见,也正是执著将他由命运的弃儿变成时代的骄子。―――《执著》片断
分析:观点是“执著”,为此在叙述查尔斯这个故事时就应该突出在绘画方面失败之后的一次次奋起和执著,至于小学到高中各科学习成绩好坏不应该写
修改:例2:随着思绪的飞扬,一个执著于案头的小男孩引起了我的注意。执著于绘画的他,将他心爱的画作一次次寄给向出版社,却一次一次地被退回,以至于许多人甚至他的父母都认为他根本就没有绘画的天赋。但是他就是不灰心,用执著的画笔依然努力,坚守注定有成就。于是几十年后,这个曾经“令人绝望”的孩子最终走向了成功。他创作的卡通形象风靡世界数十年,至今不衰,他就史努比的父亲---查尔斯(删去了学校里关于学习的故事)
二、要时刻紧扣话题,防止偷换概念,中途跑题
学生使用材料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一开始引述时,材料还能围绕话题,紧扣论点;可是在引述过程由于对立意把握不牢,却不知不觉出现偷换概念,越说越远,渐渐地游离于论点之外,乃至离题万里。
阅读下面的文段,指出其论点,并分析引述例子不能紧扣论点的原因,并进行修改。
例3:坚持就是胜利。还记得那个牧羊于北海的苏武吗?面对匈奴荣华富贵的引诱,他没有动心;面对匈奴对他的放逐,他没有畏惧;他坚定地守着自己的信念:誓死效忠大汉王朝。北海的环境虽然恶劣,虽然很多时候,会食不裹腹,但他从不畏惧;没有饭吃,就吃草根-----十九年后,他终于又回到了长安。试想,漫漫十九年间,有多少次可以放弃的机会,如果苏武真得放弃了,那整个大汉历史不知会逊色多少。
分析:文段论点是“坚持就是胜利”,可是在叙述例子的过程却说,面对利诱不动心,这其实是立场坚定,而非坚持;面对放逐不畏惧,这是勇敢,也不是坚持;而文中又直接指出“坚定地守着自己的信念”,也没有谈到坚持;末尾两次出现放弃,却不正面谈坚持。可见作者在引用苏武这个例子时,没有分清坚持和坚守两个概念,偷换了概念,越说越远,最终导致跑题。
修改:例4坚持就是胜利。荒凉苦寒的北海岸边,苏武丝毫没有动摇,粮食吃没了,就吃毛毡,毛毡吃完了,就吃草根;一天一天数着归期,一年一年年华老去,然而他始终手持旄节,心向故土。十九年后,终于不辱使命,回归大汉,彪炳千秋。试想,漫漫十九年间,有多少次可以放弃的机会,如果苏武不再坚持,那整个大汉历史不知会逊色多少。
三、要深入分析论点,防止一味字面上重复,一味贴标签。
要想运用好议论文中的事实材料,一定要认真分析论点,对论点的内涵要做到全面深入的了解,这样才会对原始的事实材料进行有针对性的加工提炼,从而让事实材料更好地为论点服务。然而在作文训练中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由于学生对论点没有认真分析,又不能全面理解事实论据的内涵,导致在叙述例子时没能将论点和论据有机融合,而只是一味贴标签,对论点一味字面重复。
不面还是一则以“坚持就是胜利”为论点的议论文段,阅读该文段,分析引述例子时出现的失误,并进行修改。
例5:坚持就是胜利。因为坚持,年且九十的愚公,最终能感动天地;因为坚持,勾践终成不朽功业;因为坚持,王羲之终成一代名家;因为坚持,红军才能跨越二万五千里,迎来胜利的曙光。可见,他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紧紧握住了坚持这块成功的敲门砖,是坚持使他们最终走向了成功。
分析:论点是“坚持就是胜利”,为此作者举了愚公、勾践、红军三个关于坚持的例子;可是作者在引述三个例子时只是一味地出现因为坚持最终成功这种贴标签式语言,根本就没有叙述他们是如何通过坚持最终走向成功这一过程,以致论点和论据之间从始至终就是油和水的关系。
修改:例6:坚持就是胜利。因为坚持,年且九十的愚公誓言与子子孙孙天天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地,冀之南汉之阴无垄断焉;因为坚持,越王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养,卧薪尝胆二十载终于灭吴;因为坚持,王羲之练起字来,寒曙易节,从未间断,以至涮笔的水塘都变黑了,一代名家这样诞生了;因为坚持,红军战士爬雪山过草地,从不歇息,你背我,我扶你,硬是一步一步,跨越二万五千里,迎来胜利的曙光。可见,他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紧紧握住了坚持这块成功的敲门砖,是坚持使他们最终走向了成功。
跟踪练习:谦虚不仅是个人的品质更是国家民族的一种精神,它会使国家走向兴旺发达,它决定着国家在世界文明史上的高度。以此为论点,选取适当的材料,写成一段200至300字的议论文段。
特别提示:叙述事实时要充分体现“三要三防”,做到紧扣论点,简要叙述,杜绝贴标签。
参考答案:谦虚不仅是个人的品质更是国家民族的一种精神,它会使国家走向兴旺发达,它决定着国家在世界文明史上的高度。大清国不谦虚,只知道加强内部统治,一味镇压老百姓,大兴文字狱,结果极大损害了人们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可统治阶级此却还以康乾盛世自居;然而此时的西方世界却如火如荼地进行工业革命,一跃而居世界前列,我们落伍了。(不成功的学生习作)
分析:大兴文字狱只说明加强中央集权,并没有体现统治者骄傲自己为是这一点,而西方世界却如火如荼地进行工业革命只描述了一个发展状态,至于如何谦虚并没有提及。
正确答案:谦虚不仅是个人的品质更是国家民族的一种精神,它会使国家走向兴旺发达,它决定着国家在世界文明史上的高度。自诩康乾盛世的大清国,历史翻到17、18世纪了竟然还傲慢天真地认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英吉利,法兰西,皆蛮荒之地;天朝大国,男耕女织,物阜民丰,不必与蛮夷往来通商;与大清国近乎荒诞的傲慢与陶醉相反,西方世界却从上到下刮起了一股虚心学习、脚踏实地的狂风,彼得一世三次化装到西欧船厂学习新技术,拿破仑将酿酒师请到宫中,与众大臣一同聆听新酒的发明制作过程。于是可怜的东方巨人还没等睁开眼睛,就被迅速成长起来的西方列强从世界文明的高塔上狠狠挤了下来,从此一蹶不振,只有对着高高在上的西洋文化望洋兴叹的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