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小说 » 小小说结局的艺术

小小说结局的艺术

发布时间: 2025-04-25 05:23:27

㈠ 急!!!!!!小小说结尾艺术

小小说的结尾艺术
文 / 蔡呈书
小小说之妙,往往妙在结尾;小小说结尾之妙,妙在耐人寻味。借鉴一些小小说耐人寻味的结尾方法,对我们作文不无裨益。本文试就小小说常见的结尾方法作归类例析,以供鉴赏。
一、画龙点睛,引发联想
侯德云的《一块木板的存在方式》是一篇引人深思的小小说。其内容写“我”因装修房间,需要到附近的一个建筑工地借一块木板。开口借木板时,却没人理睬。有人提醒“我”,这个工地包工不包料,你要“借”,就不必出声,扛走便是。不想在还木板的时候遭遇了麻烦。在有甲方人员在场的情况下,工地里没有一个人承认让“我”借过一块木板,并有人喝令我赶快扛走。“我”只好重新扛着这块原不属于“我”的木板回家,以一条长凳的方式存在“我”的家里。这篇小小说结尾这样写道:“我曾经把这事说给妻子听,她听完了,就狠
狠地用手指点了一下我的脑门:傻冒,既然这样,为什么不再借点别的东西?”这个画龙点睛的结尾,可以引发我们作多方面的联想和思考,尤其容易使人联想到现行体制上存在的一些漏洞。结尾看似不经意的一笔,却使整篇小说起到以小见大的效果。
二、提炼哲理,升华全篇
白小易的《客厅里的爆炸》写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父亲带着十岁的女儿去作客,不想一热水瓶在主人离开客厅时无意爆炸。父亲随即对主人承认是自己碰倒了热水瓶。女儿对此很不理解,父亲告诉她:“还是说我碰的,听起来顺当些。有时候,你简直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你越说得是真的,也越象假的,越让人不能相信。”女儿沉默了许久,问:“只能这样吗?”父亲回答:“只好这样。”小说至此嘎然而止,结尾借父亲的口对全篇故事作了哲理性的概括,使一件很不经意的生活小事赋予了深刻的内涵,引人深思。
三、抖出包袱,深化主题
欧•亨利的《最后一片叶子》结尾才道出一片叶子不掉落的原因,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这种欧•亨利式的结尾法在王海椿的《穷乡岁末》得到了很好的运用。这篇作品说的是一个穷乡的乡政府年终分猪肉的故事。乡政府食堂用剩饭残渣养了两头猪,年终宰杀分给干部职工。乡民政助理老颜自己要求要了一块肥膘。他自己平时却不吃肥肉,而年年他都要肥膘,这是为什么呢?小说给人留下了一个悬念。接着写乡党委翟书记带着“我”提着一份分到的猪肉到一特困户慰问,才发现民政助理老颜已先来一步了。原来老颜每年要的肥膘都是往这特困户家里送的。结尾一抖出包袱,既解开了悬念,又使一个看似无多大意义的小事顿生光彩,一个把人民疾苦放在心上的民政助理的形象就跃然纸上,主题得到了深化。
四、紧急刹车,形成豹尾
我们都很熟悉的莫泊桑的《项链》就是采用这种结尾方法。那轻描淡写地道出的以牺牲十年青春为代价所归还的项链竟然是假的的一句话,给人以多么强烈的震撼!那紧急刹车,嘎然而止的余韵令人产生过多少遐想!这一“豹尾”实在太有力度了!祝春岗的《匠心》结尾也深得其妙。这篇小小说写的是县“打假办”的老张到爷孙俩开的家具店定做15只举报信箱,小木匠嫌生意小不想接这活儿,老木匠见意义非同寻常,坚决接活;小木匠每只箱要20元,老木匠却只要6元。老木匠以高度负责的精神高质量地做完了这批活。不想“打假办”的老张在领货时却要求按每只20元的价格给他开假发票,以从中谋取私利。公与私斗争的矛盾刚展开,作者就突然收笔:“却没料到,老木匠抓起身旁的一把利斧,走出阳光灿烂的门口,抡起斧头,使尽臂力对准一只只信箱狠狠地砍砸下去,霎时间,地上变成红红白白刺目的一片……”这一铿锵有力的紧急刹车,鲜明地凸现了老木匠的“匠心”:具有高度的思想觉悟,不计较个人利益而又疾恶如仇。老木匠的一板斧,有力地打造出了这篇小小说的“豹尾”。

㈡ 请分析这篇小小说的美学特色。

最主要的是,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即所谓的留白艺术。
主人公的特定身份——“世界上的最后一个人”与事件“敲门声”尤其使想象空间无限扩张。

还是需要楼主自己再组织的。

http://wenku..com/view/c049c07931b765ce0508145d.html

王船山在《诗绎》中记到:“无字处皆其意也。”的确如此,书法作品的“飞白”,绘画作品中的“留白”,文学作品中的“空白”,经典乐曲中的“余白”都是艺术中的最高境界,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体现了作者较高的艺术素养。品读沈从文《边城》,当你读至故事结局,作者虽未道明小翠的命运,但给读者留下无限遐想的空白;聆听虞舞时的《韵》乐,先贤孔圣竟余觉音绕梁,三月不知肉味。留白具有空间的审美意义。

“留白”雅称“余玉”,直接地说就是留下一片空白。留白可以营造出很强的空间感,还可以赋予创意以广袤深远的意境,更可以给人留下更多的想象余地。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倒数第二段教学设计时,安排课件展示小女孩在火柴点燃发出微弱的光芒中看到的种种幻想的意境,并播放优美而略带忧郁的旋律。当小女孩手中的最后一根火柴慢慢熄灭,课件展示的画面也渐渐退去,只剩下音乐的旋律仍在流淌。此时教师并不马上把学生的心神拉回来,而是任其在幻想的意境中徜徉。此处留白延伸了审美空间,使学生沉醉其间,如痴如醉,心灵在美的意境中流连忘返。思维是智力认识结构中的核心因素。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的训练都离不开思维能力,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必须着重培养和发展思维能力。
二、近似于留白之美

留白,是艺术的表现手法之一,指在艺术创作中为了更充分地表现主题而有意识地留出“空白”。求其空灵,使艺术品虚实相映,形神兼备,从而达到“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给人以启迪和美的享受。老子曾经说过:“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他把黑白交错看成是天地宇宙贯通一切的原则。因此计白当黑的审美辩证法也成为中国艺术创造的重要传统,如在绘画中,十分重视追求“妙在空白”、“难得空白”和“空白是画”。黄宾虹的一幅《江山图》,画的正上方一高山巍然耸立,中腰下黑压压的山峦横断其面,中间留出一条白带,令高山与低峦形成了黑白、开合、虚实的强烈对比。那高山浓黑的整体中又间以几座虚淡的屋宇,以山路衬之,使高山更高;以屋宇垫之,令低峦更低。加之左下方留大片的虚白,水中着一小舟,两隐士端坐其间,使画面呈现出空灵静谧的无言美境。所以黄宾虹说 :“作画如下棋,要善于做活眼……所谓活眼,即画中之虚也”[6].再如,在文学创作中,留有适当的空白能使读者展开充分的想象,对文学形象、意境等进行积极的再创造。如司图空《诗品》中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李成鱼《中国画论?神韵说》中的“诗在有字句处,诗之妙在无字句处”。 强调的部是言己尽而意无穷的“无言之美”,追求的都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共鸣效应等.可见 ,在艺术创造和表现中“空白”与有形的物像等内容都是艺术品的有机组成部分,虚实相生是艺术创作意境中的规律和宝贵经验。

从整体上看,如果没有“余地”,把一个城市或者一张图画、一个舞台塞得严严实实,密不透风,那么它作为审美对象来看,就显得板实和呆滞。文丘里在他的《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一文中说:“一种复杂和矛盾的建筑对总体具有特殊的责任,它的真正价值必须在总体或总体有关的范围之内,它必须体现兼收 详蓄的困难的统一,而不是排斥其他的容易的统一”.在城市设计中“留有余地”,让主体建筑与公共场地和谐配合,对象结构才显得多样统一,才会有空灵的品格,生动的气韵。任何事物如果结构上是单一的,其内部缺乏对立面,就会失去存在的依据,不显示美了。

㈢ 欧亨利小说的结尾风格,并结合具体内容谈谈

欧·亨利是美国著名的现实主义短篇小说家之一,他的小说从各个角度揭露了资本主义的黑暗,描写了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和苦痛,颂扬了他们的真诚爱情和友谊、自我牺牲的高尚行为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他小说的结尾采取喜剧的形式,表达深刻的社会内涵、残酷的社会现实和人性的升华,并进一步指出这种现实的不可逃避性。本文探讨了欧·亨利小说中的“欧·亨利式结尾”发人深省的艺术效果在他文章中的体现和作用。
欧·亨利式结尾就是在文章情节结尾时突然让人物的心理情境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或使主人公命运陡然逆转,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但又在情理之中,符合生活实际,从而造成独特的艺术魅力。
欧·亨利一生共创作了三百篇短篇小说和一部长篇小说,著名的短篇小说有《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和《最后的藤叶》等。就以他的小说《警察与赞美诗》为例来说说这种艺术。综观全文苏比曾几次惹事生非,想进监狱得以安身,可他总是“背运”。当苏比受到赞美诗的感化,欲改邪归正时,警察却以“莫须有”的罪名将他投入了监狱。在所有人都认为苏比将要平安度过一生之时警察出现了并将他带上了法庭。这是典型的“欧·亨利式结尾”就犹如看见黎明的人又跌黑暗一般,让读者的心一揪,回味无穷,发人深省,久久难以忘怀。而欧·亨利就很好地运用了这种方法,并借此深刻地反映社会善恶不分的现实。
“欧·亨利式结尾”的艺术效果并不一定只出现在小说结尾处也会在文章情节中。例如,在《警察与赞美诗》中有这样两个情节;有一次,苏比想通过“调戏”一女子来达到进监狱的目的。但这貌似“文雅娴静”的女子却反过来勾搭起了苏比。又有一次苏比拿走了一位“衣冠楚楚”的顾客的伞,可这伞原本“来路不正”。“简朴而颇讨人喜欢”的女子、“衣冠楚楚”的顾客都给人以品格端庄的感觉,却做了暗娼和小偷。相信读者在读到这个情节时都感到不可理解,但细细想来这样的“伪君子”在现实社会中是处处存在。所谓高尚的上流社会成员都是衣冠楚楚、文雅高贵?可事实上,他们只是把卑鄙的行径掩藏在美丽的面纱下而已。也正因为内心的肮脏,才更需要表面上的装点。因而表里不一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欧·亨利式结尾”在幽默中深刻地擒露了资本主义社会每况愈下的世风。
“欧·亨利式结尾”的艺术效果在他的令一篇著名的代表作《麦琪的礼物》中也被演绎的淋漓尽致,一对深深相爱的小夫妻德拉和吉姆为了给对方买圣诞礼物分别将自己最美丽的圣诞礼物和家传的金表买掉去买了配的上金表的白金链子和配的上美丽头发的梳子。爱情就在他们分别拿出礼物之时发出了万丈光芒将读者的眼眶湿润。文章的最后说“他极不明智地为了对方而牺牲了他们家最最宝贵的东西。不过,让我对现今的聪明人说最后一句话,在一切馈赠礼品的人当中,那两个人是最聪明的。在一切馈赠又接收礼品的人当中,像他们两个这样的人也是最聪明的。无论在任何地方,他们都是最聪明的人。”简简单单几句话却又道出了“欧·亨利式结尾”的艺术效果的真谛,引导读者向文章外的空间思考从而得出读者自身的生活真谛。寻找爱人并在她曾住过的房间被她灵魂召唤,询问房主却又是查无此人,绝望笼罩下用和爱人相同的方式下结束了年轻的生命。不知道第二天房东打扫时会不会在心底浮现一点点内疚或者不安。“欧·亨利式结尾”的艺术效果将这篇文章的读者拉向何为爱情,何为良心,何为生存的思考之中。《带家具出租的房间》这篇文章又借此向读者提出了问题。他爱她,因此尽力寻找,绝望之际就了决了自己的生命。这样的生死相许在“快餐爱情”的今天是否仍然存在,是否仍能打动你已冰峰的爱情观。良心是什么?是诚实、守信,还是对得起自己。如果良心危机你的生存,你会选择谁呢?店老板选择了生存,他并没有错他也是为了生存。如果他不将房子租出去,如果他不欺骗那位年轻人他要怎么过活?年轻人的死,她爱人的死,店老板的欺骗都是由那时的社会造成的。黑暗,混乱,漂浮,饥饿这无一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为了生存只有各自为城。欧·亨利就是在借这篇文章抨击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试图引起人们的共鸣与思考。
文章是人写的那就逃脱不了环境对作者的影响,欧·亨利的一生富于传奇性,当过药房学徒、新闻记者、银行出纳员又曾为避免麻烦流亡洪都拉斯。后因回家探视病危的妻子被捕入狱,并在监狱医务室任药剂师而开始认真写作。1901年提前获释后,迁居纽约,专门从事写作。欧·亨利善于描写美国社会尤其是纽约百姓的生活。因此深知人民生活的艰难,困苦。所以他的文章才喜欢用朴实、诙谐的语言描绘人世间的故事,又用迂回路转的结尾来引起读者对社会对人性的思考,从而形成了著名的“欧·亨利式结尾” 使主人公命运陡然逆转,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但又在情理之中,符合生活实际,从而造成独特的艺术魅力。我的这篇论文就是简单的通过他的几篇著名作品探讨一下“欧·亨利式结尾”的艺术效果在他自己文章中的体现和作用。

热点内容
40至50岁言情小说 发布:2025-04-25 08:57:53 浏览:663
轻尘若梦的小说 发布:2025-04-25 08:53:25 浏览:588
网络小说虎婿 发布:2025-04-25 08:52:50 浏览:740
绝世剑魂最新章节百度小说 发布:2025-04-25 08:52:47 浏览:819
民国文小说结局好的 发布:2025-04-25 08:51:23 浏览:878
恶魔与撒旦言情小说 发布:2025-04-25 08:51:16 浏览:944
女强经典娱乐圈小说完结 发布:2025-04-25 08:50:30 浏览:289
欧亨利优秀短篇小说 发布:2025-04-25 08:48:29 浏览:529
一个男主角住女宿舍玩网游小说 发布:2025-04-25 08:39:00 浏览:899
经典的推理言情小说 发布:2025-04-25 08:39:00 浏览: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