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谜游戏推理的小说
1. 无限流逃生小说推荐
无限流逃生小说推荐:《无限列车》《她是逃生游戏BOSS的白月光》《满级重开逃生游戏后》《原来我不是NPC》《听说我超凶的》。
1、《无限列车》
女主芮一禾死后身处灵界一辆“地狱列车”中,被迫加入通关副本里按照要求完成任务,赚取积分重回人间的故事。女主气场强大,性格冷淡自带锋芒,特行独立不按套路来虐副本中的BOSS,也特别爱调戏严谨正经的男主。男主是副本指引使,充当女主的灵感点,背景板存在,两人感情戏不多,但暗戳戳的小互动很撩。
作品是轻恐怖无限流,以探索解谜为主,剧情紧凑,悬念和逻辑完整,整体强推!
2. 埃勒里奎因悲剧系列推理小说内容简介
《埃勒里?奎因悲剧系列(推理小说)(套装共4册)》是推理小说史上的经典之作,包括《X的悲剧》、《Y的悲剧》、《Z的悲剧》和《哲瑞?雷恩的最后一案》。埃勒里?奎因的创作以线索明晰、公平至上著称,其“挑战读者”的设置更是成为了后世津津乐道的经典桥段。
埃勒里?奎因的“国名系列”被视为推理小说史上的里程碑,而“悲剧系列”则被认为是世界上水平最高的系列推理小说。在一九四二年创作的《凶镇》中,侦探奎因从毛头小子成长为成熟男人,作家奎因的作品从单纯的解谜游戏升华为深刻的哲学探讨。埃勒里?奎因于一九四一年创办了《埃勒里?奎因神秘杂志》,对普及推理文化、提高推理文学的地位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他利用杂志平台,大力培养新人,当今美国推理界的所有大师级人物几乎全部出自埃勒里?奎因门下。
埃勒里?奎因热衷于推理文学的理论研究,他编辑出版的小说集和评论集成为了推理文学研究的重要资料。他出资设立“密室研讨小组”,定期召集卡尔等推理大师交流创作心得,相互激发灵感。无数经典推理小说都是从研讨小组的咖啡桌上讨论出来的。埃勒里?奎因将推理小说搬上广播、电视、影院……建立了庞大的“奎因推理链条”,推理的火种被传播到世界每个角落。
埃勒里?奎因的作品全球累计销量超过两亿册,三度荣获欧美推理领域最高荣誉埃德加?爱伦?坡奖。他的名字是推理小说界的传奇,无须一一列述。
3. 关于主角进入恐怖游戏的小说
关于主角进入恐怖游戏的小说具体如下:
一、《我有一座冒险屋》 作者:我会修空调
短评:诡异游戏文,悬疑类,猪脚陈歌在父母失踪以后,继承家里面临着倒闭的鬼屋产业劳心劳力,期间意外地发现了遗留的灵异手机,只要完成任务就能够升级鬼屋,主角在难度爆表、危机四伏的任务之中不知不觉的拯救了无数的灵魂,收了一堆志同道合的小弟,把鬼屋产业火遍全国。
4. 世界前十名的侦探悬疑恐怖小说
一、Y的悲剧(艾勒里.奎因)
对于一个「正统本格侦探小说作家」,对于自己的作品,他该负什么样的「责
任」?这个问题的提出可能显得有些怪异,我想表达的是,推理小说的作家既被「
定义」(或称「归类」),而作家本身也以此「类型」为傲,显然他必须在作品里
「做一些什么事」来使他够资格成为「足以为傲的类型」。
对于正统的(或称「古典的」)推理小说迷来说,阅读一种构成于公平、合乎
逻辑的解谜推理游戏,是一种至高无上的享受,这种推理迷所企盼的,自然是趋近
于此一条件的登峰作品(所以才会有所谓的「推理十诫」这种规则的产生)-风气
的驱动导致作家的写作习惯-Y的悲剧即是这种风潮之下的产物。
奎因到底「做了什么」,才使得这本书成为古典推理迷心目中的第一名?我认
为是他「大胆」的写法。怎么说呢,常读推理小说的同好都有过类似的经验:当我
们很认真地在思考某部作品的谜团关键时,总是绞尽脑汁不得其解,看到最后才明
白原来作者很讨厌地隐藏了这个谜团的某个小地方-在很多时
候,作者为了维持作品剧情的悬疑性,不让太多读者容易地猜出谜底,难免会隐藏
某些小关键,使读者无法获得充实足够的破案资讯-当然,在考虑作品结局的意外
性时,这种作法是不得不然的结果,否则读者可能会矛盾地觉得这本小说不够精彩
,对于作者来说,两者的平衡点真是难以取舍。
然而,奎因却愿意提供足够的破案线索,甚至可以说是过多,并且以反覆辩证
的逻辑推衍来强调这些破案的关键,加深读者们对案情重心的掌握与了解----这种
「愿意」是很少有作家做得到的。二来则由于这个案子的独创性够强烈,奎因更能
够自信满满地表现出「即使告诉你们所有的线索,你们也不见得猜得出来」的态度
,不得不使所有的读者甘拜下风。
当然,有些天才的读者果真能从所有的线索之中整合出那个「唯一的解答」,
这也应证了鲶川哲也曾说过的:好的古典解谜推理,其谜题要让大多数读者猜不到
,但也不能所有读者都猜不到。做不到前者是作者设计的谜团太简单,做不到后者
是作者没有提供足够的线索。
小说的价值是需要经过千锤百炼的,众读者的百般苛求使这部作品证明,它的
确有资格获得这个殊荣。
二、童谣凶杀案(阿嘉莎.克莉丝蒂)
以一首「别有深意」的歌谣来作为贯串全书的主题,并不是由这本第二名首创
。范.达因的「主教谋杀案」之中的「鹅妈妈童谣」才是其滥觞(这本书也排名十
四大之中,以后再作介绍)。但是克莉丝蒂之所以被尊称为推理女王,并不仅仅因
为其大部份的作品皆有水准之上的表现,也不只是她巧妙的谜团布局,更重要的是
她能想出前所未见的独创诡计。
而即使其诡计并非首创,她也能改变表现的形式,产生与众不同的阅读乐趣。
这本「童谣凶杀案」就是最佳典例。一群人受邀到某孤岛度假,然后是接二连三的
杀人事件,被害者一个一个身亡,到最后全死光了,岛上一个人都不剩......
高木彬光在其处女作「纹身杀人事件」中利用书里的一角对推理小说(应属本
格解谜)下了一个定义:包含了非常奇怪的要素和非常理性的要素。的确,读者们
想看的并不是报纸的社会新闻,推理小说绝对要具备「奇怪」与「理性」的吸引魅
力。「童谣凶杀案」想表现的正是这样的一个概念。
就逻辑上而言,把孤岛设为密室,岛上如果发生杀人事件,若事先岛上无人躲
藏,则凶手必为岛上这群人的其中之一。克莉丝蒂想表达的「奇怪要素」是:若岛
上所有人全被杀害,则凶手为何?再加上「印地安儿歌」、「印地安木偶的消失」
,「奇怪的要素」相互罗织纠缠,故事里是否存在破案的侦探已不重要,因为这种
魅力很自然而然地驱使读者去扮演聪明的旁观者,透过自身的想像力与思考逻辑去
解释谜底----当然了,答案是没那么容易就能看得出来的....
三、桶子(F.W.克劳夫兹)
刚刚提到的冠军跟亚军,各位可以发现两者的写作取向是有很大的差别的
----这也可以说明:推理小说并没有既定的创作法则。
纵然不是古典、不是本格,没有提供公平解谜线索....也不见得无法掳掠读者
的心,大家看了「桶子」之后,我相信这种感觉一定会更深(这个类似结论的感想
希望能给有意创作的
同好一点帮助)。除了以上两种推理小说的写法之外,还能便出什么花样?
「桶子」并不想让读者参与推理,也不想告诉读者一个匪夷所思的故事,他想
告诉读者的是一件曲折离奇的凶杀案 有人可能会问了:曲折离奇的凶杀案,能给
予推理小说迷什么样的阅读乐趣?前两名推理小说,都有一个让人震惊的答案,出
乎意料的结局....但是「桶子」没有。
这本书的重点不在于此,但并不表示它不好看,它自有其魅力。从杜邦、福尔
摩斯、亚森罗苹等超人型名探以来,许多读者对于「小说的前大部份充满着一大堆
繁琐、支离破碎、沉闷的庞杂线索,最后再由名侦探一针见血地指出破案关键,真
凶于是落网」这类公式化剧情已感疲乏,原因是名侦探固然令人崇拜,其智力与一
般读者毕竟相差太过遥远,难免有神化的感觉,太不真实。
反观在现实世界中,刑警们不屈不挠、抽丝剥茧的办案精神,却可以给读者真
切的感觉。由一个疑装有 体的木桶之遗失开始,克劳夫兹钜细靡遗地详述了侦探
们追查真相的经过,一件惊天动地的大凶案逐渐披露内情。这本书比较特殊的地方
是一共有三位侦探出场!
一般说来,在推理小说里出现复数的侦探时,彼此总是互相竞争对立,而当中
有一位侦探算是真正的主角。这本书则不然,叁位侦探在办案时并没有明显的交集
,各作各的事,但在「交接」的地方并无任何不顺畅的感觉。这显示作者说故事的
能力极强,而剧情的曲折、悬疑程度也让人随着侦探的情绪而起伏,这是非常成功
的一点。
这种写法到现在已成为一个流派。像森村诚一、西村京太郎等名家都写了相当
多量的这类作品(尤以十津川探案为著名)。所谓的「参与」也变得不像是过去的
「得知、收集线索」,更让人感到别具风味的「体验追缉真凶、寻求谜团出路」。
四、罗杰.艾克洛德命案(阿嘉莎.克莉丝蒂)
记得在介绍第二名「童谣凶杀案」的时候曾经提过,克莉丝蒂写小说时十分致
力于独树一帜,对于旧有的诡计愿意翻新手法去诠释,更有尝试突破前人窠臼的勇
气,比方说像知名度相当高的「东方快车谋杀案」,而这本「艾克洛德命案」则是
意外性最强烈、代表性最高的例子。
其实说真的,要我源源本本地写出对这本书的心得,而又完全不会 漏书中的
主要谜团,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在此就只好运用「旁徵博引」、「天马行空」
的方式来说明了。没看过这本书的同好可能会完全不知道我意指为何,只得多多包
涵了。
推理小说也是文学的一支,只不过其予人的刻板印象被认为非现实性过高,文
学价值过低,登不上大雅之堂,因此至少在台湾来说,推理小说是「弱势团体」,
地位比市面上琳琅满目的言情小说还不如。而其实就许多推理小说家来说,他们也
不需要写一些纯文学式的内容,毕竟凶杀案的内幕对他们而言更具魅力,因此,文
笔平实即可。
不过也有一些作家不愿意甘于现状,他们希望推理小说不只是推理谜题,还需
要具备文学性、人性。比方说像松本清张、森村诚一、连城叁纪彦等人。这当然是
一件好事了!譬如松本的努力使得推理小说造成全日本的风行与普及,自此成为日
本大众文学的主流。
另外有些作家则迥异于这些「入世」的作家,将文笔拿来「故弄玄虚」,以「
文字」本身来制造谜团、更进一步地扩张「诡计」的定义。比方说像绫十行人的作
品、余心乐的「推理之旅」皆有这种倾向。这种写法有点「后现代」,总之读者看
完这些作品也的确有「惊艳」的感觉,也愿意去肯定推理小说家作这方面的突破。
在古典推理小说中本来有许多神圣不可侵犯的戒律,由于这个缘故而纷纷土崩
瓦解,这显示了不同时期之下,推理小说家与推理小说迷心态上的转变。对于那些
戒律,小说家与读者经常都会产生共同的疑惑:就直觉上来讲,的确是「不要这样
写比较好」,但如果「真的有人这样写」,其实也不是「不能接受」。这种想法往
往陷入两难的困境,尤其是小说家,动起笔来可真是缚手缚脚,举步维艰。
但就是有这么「勇敢」的作家愿意尝试突破戒律!我想克莉丝蒂的作品直到如
今仍是世界推理迷的最爱,她的「勇气」也不无贡献吧!尤其在当时仍是古典解谜
风盛行之日,许多作家仍然「视戒律为圣经」,她在此刻创作出许多「独一无二」
的名着,试别人之所不敢试,诚然足以给今日许多有心创造的朋友作为借镜了。
毫无头绪地写了这么多,没看过这部作品的人大概还是觉得莫名其妙,总之「
艾克洛德命案」确实是一部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排行殿军的名次也表示了这部作
品并不因它突破了传统的写作戒律而稍减颜色,反而更增其光芒。
五、人头(西姆农)
说起来其实是一本很奇异的推理小说。让人感到很古怪的一点是:作者(推理
杂志译为席梦侬)在陈述了一件匪夷所思的血案之后,探长梅古雷完全不像其他名
侦探一样明察秋毫地搜查现场百回,或是传讯数十名关系人进行冗长的对谈以帮助
读者对于案情的掌握,反而无所事事地在酒馆里晃逛,与一名似乎与案件风马牛毫
不相干的青年 混....
其实就一个像我一样的「现代」读者而言,这种写法并不算十分特殊,只不过
我们在拜读推理大师之作品时,往往会先入为主地考虑到作者的「年代」,而认为
他笔下的名侦探,自当侦办的是「古典」的犯罪,而这种「古典」的犯罪自然又会
像范.达因所谓的「一切的一切皆出自于精准的筹画」诸如此类云云(这种论点在
第六名的格林家命案会加以详述),于是乎,读者们也就觉得梅古雷竟然没有侦办
这种案件而感到奇怪,感到特殊了....
写到这里,或许大家还不太清楚我所想表的意思,在此举出一喻:梅古雷侦办
「人头」这件案子,就好像哲瑞.雷恩侦办「幽灵列车」的感觉一样....有人还是
莫名其妙吧?既然梅古雷办的不是古典犯罪,那他侦办的案件又该是属于什么类型
?
在此先试着对「古典犯罪」下个定义好了:凶手具有极高的智慧、精湛的演技
、超人的执着,他可以残酷无情地连续杀害五条十条人命,也可以隐姓埋名地藏匿
数十年只为了杀一个人,更可以马不停蹄地制造一大堆不动如山的不在场证明-这
又需要过人的体力耐力....
就小说的领域来说,这种人当然能被创造,但读者更清楚现实生活中绝不可能
。在「古典犯罪」中,凶手已经不被当成「人」了。而在当时的推理小说中仍有尚
未被触及的领域,心理学。它赋予了小说里的凶手「人」的意义。「人头」的重点
不是在突破人为诡计的障壁,而是将「人的心理」当作是「诡计」来加以探讨...
.
当然了,现在这类作品已经相当多,推理小说多样化风格的结果,不过在那时
就西姆农就已经尝试着这种写法,也可说是一项创举了。然而就当时众作家仍以「
视连续杀人为芝麻小事」的推理文风来说,能否被接受就见仁见智了。
之前提到古典推理不把凶手当人看,俨然一副「批判旧文化」的眼光,其实对
于推理小说迷而言(至少就我个人而言),古典、正统推理的时代已然是「人去楼
空」,绝不可能有过去百家争鸣的黄金辉煌之势,惊人独创的诡计谜团也不复重现
(或只是昙花一现),身为读者只能够「心向往之」了。
六、格林家命案(范.达因)
第六名的「格林家命案」倒是可以让所谓的古典本格迷满足阅读欲望,因为正
如范.达因自己所制订的「推理小说二十则」所述,就是有人非纯粹的正统推理不
爱,他所写的推理小说几乎完全合乎这些严苛的规定,而由我这么一个读过许多种
类型的推理迷看来,此书真可说是正统中的正统、纯粹中的纯粹了。
在这本书里头,我们可以看到什么叫做「死者死得越乾脆越好」,「犯罪责任
归属全由一人凶手承担」,「完全没有描写恋爱故事」,「完全没有文学性的藻饰
」....所有推理作品希望达成的理想境界,都出现在这部作品里头。
我想提出的问题是:这部作品的确可称得上臻于完美,但读者是不是一定都会
喜欢所谓的完美?首先来看看为什么会有「推理小说二十则」。
推理小说萌芽之因,其实源自于人类对于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发展到辉煌时期
,则被视为「一场公平的智慧游戏」,读者与书中的侦探竞争,看看谁先猜出凶手
是谁。不过由于推理小说家的角色乃「球员兼裁判」,所以被要求不可偏袒书中侦
探,以免妨碍这种「君子之争」。
如果说,读者希望能与侦探进行一场「公平的智慧游戏」,那所有的推理小说
家的确是应该遵守所谓的「规定」,不然就称不上是成功的作品。诺可斯在综合了
当时读者的需求之后,于1928年发表「推理十诫」,正式条列出推理作家的守则,
而身为美国推理小说大师的范.达因也不甘示弱,在同年更完整地规定出「推理小
说二十则」,极有自信的他更表示他的作品全都可以符合这些繁杂严苛的规定。
此为由来。如果说,读者的确希望能跟书中的侦探进行一场「公平的智慧游戏
」,那小说家的确是必须遵守这些规定。然而,如果不是呢?现在的读者已不像过
去的读者那么爱「进行公平的智慧游戏」了,而正统的推理小说也发展到了「诡计
难以独创、翻新」的瓶颈-在这里的「诡计」泛指「凶手在杀人时为掩人耳目、摆
脱嫌疑所拟定的犯罪计划」,总之,日换星移,一切都跟以前不一样了。这也就是
为什么赤川次郎的无厘头搞笑、夏树静子的爱恨交织、松本清张的社会意识会有那
么多死忠读者的缘故。
对作为一个「现代」读者的我来说,这种发展是令人欣喜的。推理小说不再只
偏重于诡局的设计,风格与类型多变,大家可以各读所欲。从这这角度来看,推理
小说应该算是突破了瓶颈,寻出了新的方向。当然了,在潜意识下我还是会希望能
有一个现代的艾勒里.奎因,或是现代的克莉丝蒂,只不过面对洪流般的写作文风
,如前所述,仅仅能够「心向往之」了。
七、稻草的女人(卡萨琳.亚蕾)
第七名是卡萨琳.亚蕾的「稻草的女人」,新译名为「女傀儡」,新译名比较
容易让读者了解这本书的故事内容。没错,这本书的主角是个女人,一个被人操纵
的女人。
推理小说里有一种形式,从我介绍第一名以来一直都不曾提过,那就是「倒叙
推理」。初读推理小说的朋友可能对这个名词不太了解吧!以下先作一个简单的说
明。
推理小说的原型是由美国的推理小说之父爱伦.坡所建构而成的。他才活了四
十岁就辞世了,一生只留下五篇推理小说,而这五篇推理小说,却是日后所有推理
小说的原始雏形——后世所有的推理小说家皆模仿这五篇小说的形式,脱离不出来
,这可说是爱伦.坡一件很伟大的事情。
只是,这五篇小说并没有包括所谓的「倒叙推理」。「倒叙推理」的定义大略
是这样的:故事并不由命案发生之后、警方现场找寻线索开始,而是从凶手的观点
开始描述,描述他自产生杀意、筹策犯罪计划,到实行计划动手杀人的过程——可
能有人会问啦!阅读推理小说最大的乐趣即在於从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之中,抽丝
剥茧地抓出真凶,但既然从故事一开始作者就已让读者知道凶手是谁了,那还有什
麼乐趣可言?
其实,「倒叙推理」的阅读乐趣并不亚於寻出真凶的身份,其最有魅力的地方
在於故事即将结束的时候,当身为主角的凶手正自认其犯罪计划天衣无缝,却半路
杀出一个程咬金(大多是一名平凡的小警员),对凶手说:「我们知道你是凶手!
因为....」注意喔,此时凶手之所以事迹败露的理由就很重要了!而这个理由通常
都是当初凶手在犯罪时没有注意到的盲点,有时甚至可能是凶手自以为计划中最完
美的部份!
这类小说扩展了「推理小说」一个崭新的视野。其特别的地方有二:
一是提供读者更高、更公平的参与度。在故事的前半部,作者会钜细靡遗、不
厌其烦地详述凶手的犯罪手法、进行方式、实施细节,一步一步让读者亲身去思考
此凶手犯罪计划中可能出现的漏洞,让读者去扮演侦探,抓出凶手的狐狸尾巴。这
比起看侦探走遍大街小巷去明查暗访,全书充斥著冗长繁琐的对话,有著截然不同
的刺激感。
二是增加案件的现实性、人性。由於作者可以从凶手出现杀意开始描述,故能
够在凶手心态的微妙改变上多加著墨,有时凶手的犯罪肇因於被害者的压迫,这又
让读者们多窥知一些社会的黑暗面,作品的价值也因此更接近纯文学,却又包含通
俗文学的范畴。读这类小说,心理经常会陷入一种矛盾:不由自主地同情凶手不得
不犯罪的坎坷遭遇,社会正义却又必须将其绳之以法。而或许小说家只有深刻写出
这样的矛盾,才足以让人对人性有更深沉的省思吧!
「稻草的女人」在这方面有卓越的表现。全书篇幅不太长,但於人性的描写令
人动容,并为结局报以浓密的悲哀。
八、埃及十字架的秘密(艾勒里.奎因)
第八名是艾勒里.奎因的「埃及十字架的秘密」。奎因的颠峰之作自然是名探
哲瑞.雷恩的「悲剧系列」,而由名探艾勒里.奎因所侦察的「国名系列」,则是
他另一水准之上的集合。「国名系列」一共有十个长篇,本篇与「荷兰白粉的秘密
」应是其中的最高杰作。
首先介绍一下名探艾勒里.奎因。奎因的本行是推理小说家,而扮演华生角色
的则是其父老奎因探长。这个系列有一个很特别的地方,就是故事即将结束前的「
向读者挑战」,由于艾勒里.奎因号称师承古典推理大师范.达因,同属本格派,
故线索的公平、读者的参与度特别重要。于是奎因就搞了这样一个噱头:在「向读
者挑战」中向大家宣告:关于案子的所有线索皆已详列,身为读者的你是否能推得
真相?这个特别的地方,后来高木彬光的神津恭介探案也有模仿。我个人认为这纯
属作家的作秀(show)行为,就是这样而已。
本篇「埃及十字架的秘密」,牵涉到了一个古典推理小说中最重要的诡计之一
:无头尸体。「无头尸体」系指死者因死后的肢体残缺,遭截断藏匿或是严重破坏
,而造成此死者身份之难以判定的情形。而这个诡计又与「双胞胎」诡计互有关连
。总之,这个重要的诡计几乎所有的推理小说家都亟欲动笔尝试,将此一概念推陈
翻新,创造出光芒万丈的谜局。在此原想举出几本同类的杰作供读者们作为选书参
考,但转而一念,觉得这样一来我可能有「破坏读者乐趣」,所以只好作罢。
「无头尸体」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魅力?我在这里试著作作一点个人的猜测。根
据岛田庄司对古典本格侦探小说的说法,其要素应有下列四项:阴森的气氛、恐怖
的情节、神秘的开端、离奇的谜团。而一具无头尸体的出现,或是已遭肢解的尸块
,皆足以营造出这四样要素。小说最大的魅力是以文字的描述来提供读者无限可能
的想像力,故命案场景倘若如同神秘宗教的祭坛一般,极端残忍又极端惨不忍睹,
确是可以给予读者极大的震撼,同时也造成了故事强烈的悬疑性。
「无头尸体」诡计的主要目的通常是要造成死者身份的混淆。最常见的例子是
凶手与被害者的身份颠倒,也就是让警方误认,而实际上杀人的真凶是警方误以为
的被害者。最简单的情形是如此,而怎么样才能够让读者对这个老套的目的留下鲜
明的印象,可就要看作者的功力,如何由此一简单的目的衍生出变化多端的花样了
。
然而,随著科技的进步,「无头尸体」这个诡计已然走入瓶颈。由血型、指纹
、齿型到DNA鉴定,警方能够更准确地得知死者的确实身份,狡狯的真凶再也没有
办法顺心如意地颠倒被害者的身份,进而达到完全犯罪了。于是乎,推理小说家只
好再加入巧合程度较高的「双胞胎」诡计,两种诡计混合运用。感觉起来这条路走
得越来越狭窄了、越来越艰辛了。
不过无论如何,「无头尸体」曾经独领一时风骚,古典派推理小说家如今仍然
视其为一最具挑战性的写作方向,近年来有一部极具知名度的日本作品更是将此一
诡计发挥得淋漓尽致,令人耳目一新(这部作品我就不提名字了),显示「无头尸
体」或许依然大有可为。
九、死之吻(艾拉.烈文)
这篇小说并不太长,但是情节的铺陈十分令人激赏,表现的形式也与一般的推
理小说大异其趣。这部作品曾经获得1939年美国爱伦坡奖最佳长篇处女作奖项(如
果没记错的话)。
这篇作品除了风格十分特殊之外,里头也有和前面所介绍的八部作品完全不同
的地方,就是所谓的「素人侦探」。「素人侦探」是日文直译,翻成中文,则是「
外行人侦探」。
十、X的悲剧(艾勒里.奎因)
第十名又是美国作家艾勒里.奎因的作品「X的悲剧」,主角是聋侦探雷恩。
身为范.达因式古典解谜派的后继名家,奎因的确在逻辑思辨上作了很大的努
力。在介绍「格林家命案」的时候就曾提过,古典式的纯粹解谜推理并不一定合于
现代读者的口味,毕竟文风的潮流是会随时间改变的,十九世纪乃古典推理的黄金
时期,突梯神奇、匪夷所思的绝妙诡计在那时也被写得差不多了,在这种情形之下
,既要标榜传统的推理小说写法,奎因大部分的作品仅仅能维持最后一道防线:公
平合理。
相较于「Y的悲剧」与「埃及十字架的秘密」,这部「X的悲剧」在魅力上的
确是差了一截,因为它的确在以上的三项推理小说魅力要素上,有明显的不足。它
没有被亡魂诅咒的家族,也没有邪恶的T形十字,顶多说那辆挤满乘客的公车,是
个移动的密室——这也很「正常」吧!
但是,我这么分析并不代表它不好看。是的,它是缺乏魅力要素,但它有它的
实力要素加以补强充实。什么是实力要素呢?就是公平的线索与滴水不漏的推理过
程!太过强调其魅力要素,容易滋生巧合与非人性,这样读者在看完最后一个字时
是不会有满足感的,唯有缜密的逻辑思考与合理的线索连集才能让读者获得豁然开
朗的喜悦!名侦探雷恩身具莎翁演员的传奇性色彩,娓娓道出精辟入木的长篇议论
,读者读来叹为观止。奎因这道最后防线实在是守得精彩绝伦!
5. [书荒] 求游戏闯关+推理解谜类的小说,类似《惊悚乐园》和《端脑》那种的,谢了哈
游戏的前几年写的正盛,今年还真没看见有好看的,悬疑我推荐《湘西赶尸鬼事之祝由世家》你看了绝对不会说不好看的。相信我。
还有《鬼压床-狗眼看阴阳》也还好,雁北堂那网站上都挺好看的,去试试
6. 推荐几本侦探小说,最好是外国作家写的
《冒险小虎队》我初中看的,蛮好看的推理小说的分类推荐,选择你喜欢的类型吧!!
一.日本推理小说类:
(一). 本格解谜类:
1.江户川乱步:《黄金假面》、《魔术师》、《幽灵塔》、《影子杀人》。
2.横沟正史:**《本阵杀人事件》、***《狱门岛》、*《恶魔吹着笛子来》、*《犬神家族》、**《梦游》、*《八墓村》、**《女王蜂》、《罪恶的拍球歌》、《化装舞会》、*《名琅庄》、《恶灵岛》、《医院坡血案》、《迷路的新娘》、《暗夜里的黑豹》、《幽灵男》、《恶魔的宠儿》、《白与黑》、《美女白唇谱》、《门后的女人》、《七面人生》、*《黑猫酒店杀人事件》、《杀人预告》、《迷雾山庄》。
3.土屋隆夫:***《影子的告发》。
4.岛田庄司:***《占星术杀人魔法》、***《异邦骑士》、***《被诅咒的木乃伊》。
5.绫辻行人:*《十角馆杀人预告》、*《水车馆幻影》、*《迷宫馆诱惑》、**《偶人馆之谜》、***《钟表馆幽灵》、**《黑猫馆手记》、***《黑暗馆不死传说》。
6. 雾舍巧:《二重身宫》。
7.清凉院流水:《密室物语》。
8.海渡英佑:*《柏林1888》。
9.天树征丸:**《新歌剧院杀人事件》、《幽灵客船杀人事件》、***《电脑山庄杀人事件》、**《鬼火岛杀人事件》、**《上海渔人传说杀人事件》、***《雷祭杀人事件》、《杀戮的深蓝》、《邪宗馆杀人事件》。
(二). 社会写实类:
1.松本清张:***《砂器》、《零的焦点》、《黑色的天空》、《离婚的条件》、《黑色福音》、《黑影地带》、《黑点旋涡》、《检查官的遗憾》、《犯罪的回送》。
2.森村诚一:***《高层的死角》、***《腐蚀的构造》、*《人性的证明》、**《青春的证明》、*《野性的证明》、**《东京空港杀人案》 、《太阳黑点》、《恶魔的圈内》、*《人间的十字架》、《云海鱼形兽》、《杀人的祭坛》、《杀人株式会社》、《杀手的歌》、《定婚耳环》、《致死坐席》、*《恶梦的设计者》、*《神秘的山颠》、*《凄怆圈》、**《螺旋状垂训》 、**《车站》、*《异端者》、*《新东方快车谋杀案》、*《完全犯罪使者》 、《致死家庭》 、**《空洞星云》、《夜之虹》;*《告别天使》。
3.西村京太郎:*《天使的伤痕》、《消失的油轮》、《开往巴黎的杀人列车》、《列车23点25分到札幌》。
4.内田康夫:*《户隐传说杀人事件》、*《天河传说杀人事件》。
5.笹泽左保:《绝命情缘》。
6.有马赖义:《四万人的目击者》。
7. 水上勉:《大海獠牙》。
8.夏树静子:**《蒸发》、《目击》、《丧失》、《风之门》。
9.山村美纱:《京都新婚旅行杀人案》、《京都化野杀人案》、*《美发城杀人案》、*《小京都连续杀人事件》、《平家传说杀人旅行》。
10.宫部美幸:《理由》、《模仿犯》(第一部、第二部)。
11.井泽元彦:《无面之神》。
12.首藤瓜於:《脑人》。
13.天童荒太:*《孤独的歌声》、*《家庭狩猎》、***《永远是孩子》。
14.海月琉伊:《盗子》。
15.姉小路佑:《可怕的整容》、*《越权搜查令》、《照片追凶》、《午夜来电》、《假面官僚》、《金融黑幕》。
16.赤井三寻:《恐怖的夏夜》。
17.不知火京介:《制造暴力》。
二.欧美侦探小说类:
(一).古典解谜派:
1.[美].埃德嘉.爱.伦坡:**《莫格街凶杀案》。
2.[英].柯南.道尔:**《福尔摩斯探案集》。
3.[英].阿茄莎.克里斯蒂:*《ABC谋杀案》、**《无人生还》、《七面钟之谜》、《庄园谜案》、《云中奇案》。
4.[英].F.W.克劳夫兹:《桶子》。
5.[英].E.C.本特利:《特伦特最后一案》。
6.[英].贝洛克.朗蒂丝:《租住在楼上的绅士》。
7.[英].埃塞尔.莉娜.怀特:*《小姐不见了》。
8.[美].范达因:*《班森命案》、**《金丝雀命案》、*《格林家命案》、**《主教命案》、《葛雷斯命案》。
9.[美].约翰.迪克森.卡:***《三口棺材》。
10.[法].加斯顿.勒鲁:***《黄色房间的秘密》、《黑衣女子的香气》、*《歌剧魅影》。
11.[英].梅森:**《玫瑰山庄》、《箭屋》。
12.[英].奥斯汀.傅里曼:*《红拇指印》。
13.[法].莫里斯.勒布朗:《古堡钟声》、《碧眼姑娘》。
14.[俄].尼古拉.列昂诺夫:《背后一枪》。
15.[美].玛丽.莱茵哈特:《螺旋楼梯》。
(二).当代推理类:
1.[美].丹.布朗:*《天使与魔鬼》、*《达.芬奇密码》。
2.[英].米涅.渥特斯:《冰屋》、《女雕刻家》。
3.[美].雷蒙.钱德勒:《小妹妹》。
4.[法].斯特凡妮.邦松:《图书馆纵火案》。
5.[法].让-巴蒂斯特.蒂约尔:《阿克塞尔的扑克牌游戏》。
6.[法].弗雷德.瓦尔加:**《快走!慢回》。
7.[意].乔治.法莱蒂:《非人》。
8.[德].蓓特拉·哈姆丝法尔:《最后一名受害者》。
三.国内侦探推理类:
1.裘小龙:《石窟门骊歌》、《外滩花园》。
2.艾西恩:**《面具馆》。
3.黄浩欣:《德横高中谋杀档案》。
4. 既晴:***《网络凶邻》。
四.推理剧、推理电影、推理卡通:
1.松本清张:***《砂之器》、*《黑革的手帖》;
2.天童荒太:***《永远的仔》;
3.横沟正史:《金田一耕助探案集》;
4.天树征丸:*《侦探学院Q》(卡通TV版);
5.天树征丸&金成阳三郎:*《金田一少年之事件簿》(堂本刚版);
6.金成阳三郎&山口让司:**《民俗学者----八云树》;
五.读过但未曾拥有的:
(一).日本推理:
1.森村诚一:《与你共享黎明的咖啡》。
2.西村京太郎:**《四百目击者》、《死亡情链》。
3.山村美纱:**《黑色环状线》、*《京都再婚旅行杀人案》。
4.阿刀田高:《V的悲剧》。
5. 森雅裕:《莫扎特不唱摇篮曲》。
6.岛田庄司:*《会奔跑的男尸》;小栗虫太郎:*《极至的杀人创意》;横沟正史:**《三根头发》、《半耳男人》等短篇小说。
7.江户川乱步:*《猎奇的后果》、《罪犯是谁》、**《恐怖的三角公馆》、《怪人二十面相》、《暗星》、*《怪指纹》、《地狱的滑稽大师》、《黑蜥蜴》、《白发鬼》等几乎其全部作品。
(二).欧美推理:
1.[英].阿加莎.克里斯蒂:***《东方快车谋杀案》、*《高尔夫球场的疑云》、*《罗杰.艾克罗伊德谋杀案》、《幽巷谋杀案》。
注:1.***是为经典之作;**是为上品之作;*表示还算精彩的;其它皆归为平凡之作。观点完全因人而异、见仁见智,欢迎同道中人一起讨论,共同进步!
2.个人收藏中典型不可能犯罪模式的作品归纳:
(1).密室杀人:《本阵杀人事件》、《恶魔吹着笛子来》、《女王蜂》、《名琅庄》、《占星术杀人魔法》、《异邦骑士》、《被诅咒的木乃伊》、《黑猫馆手记》、《黑暗馆不死传说》、《二重身宫》、《密室物语》、《柏林1888》、《新歌剧院杀人事件》、《雷祭杀人事件》、《腐蚀的构造》、《东京空港杀人案》、《噩梦的设计者》、《神秘的山颠》、《空洞星云》、《美发城杀人案》、《莫格街凶杀案》、《金丝雀命案》、《三口棺材》、《黄色房间的秘密》。
(2).不在场证明(仅限本格推理):《狱门岛》、《幽灵男》、《影子的告发》、《钟表馆幽灵》、《幽灵客船杀人事件》、《电脑山庄杀人事件》、《鬼火岛杀人事件》、《上海渔人传说杀人事件》、《杀戮的深蓝》、《邪宗馆杀人事件》、《箭屋》。
(3).无头(面)尸案(包括交换杀人式、变相毁容式等诡计):《梦游》、《犬神家族》、《黑猫酒店杀人事件》、《水车馆幻影》、《迷宫馆诱惑》、《越权搜查令》。
(4).童谣模式(包括诸如此类的作品): 《狱门岛》、《罪恶的拍球歌》、《十角馆杀人预告》、《无人生还》、《主教命案》。
(5).叙述性诡计:《梦游》、《迷路的新娘》、《馆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