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网游小说 » 网络小说类型化和独创性

网络小说类型化和独创性

发布时间: 2024-11-07 12:25:18

Ⅰ 什么是类型小说

类型小说则是指那些在题材选择、结构方式、人物造型、审美风格等方面有着比较定型的类型化倾向的、读者对其有着固定的阅读期待的小说样式。
今天我们谈论的类型小说主要还是指现代小说以来的类型小说,包括言情、科幻、游戏(网游)、竞技、玄幻、武侠、历史、军事等等。

Ⅱ 关于边城的问题

《边城》中人性美初探摘要:沈从文的《边城》是一曲人性美的赞歌,是一曲中国式的牧歌。本论文试图通过文中人物身上扬溢着至真至善的亲情,翠翠与傩送的爱情,淳朴自然的乡情,“悲”的“人生形式”,揭示《边城》中人性的真、善、美。指出漫布于整部作品的人性美,把《边城》推向了艺术的高峰。关键词:沈从文;《边城》;人性美 中篇小说《边城》是沈从文发表于三十年代的的作品,这部作品从问世以来,一直受到国内外人士的关注,特别是近些年来,不少读者更为作品中那动人的故事所感动,真是山美、水美、人更美。小说以撑渡老人的外孙女翠翠与船总的儿子天保、傩送的爱情为线索,表达了作者内心的追求以及与这追求相呼应的人性之美。这种淳朴的人性美若和当时由卑鄙的人渣组成的动荡社会相对比,简直就是一块脱离尘寰的“世外桃源”。在这块世外桃源中生活的人们充满了原始的内在的“爱”。正因为这“爱”,才使得湘西小城、酉水岸边茶峒里的“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得的一分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边城》中作者写了亲情、乡情、爱情三种人情关系,并把这三种人情美与自然景物的美、边城风俗的美浑然一体,以清新明丽的色调写出边城儿女们的人性美. 《边城》中一系列闪烁着人性美的艺术典型,都是平凡生活中最平凡的人。他们没有什么丰功伟绩,也不是什么英雄。只因翠翠的爱情.把他们连在一起。尽管结果悲惨,但书中的每一个人都有一颗金子般的心。人与人之间没有图财害命的金钱交易,没有逢场做戏、尔虞我诈的官场交易,有的只是纯真的亲情,浓厚的乡情和忠贞的爱情。《边城》的主题思想与作者的创作倾向是一致的。作者曾说:“一个伟大的作品,总是表现人性最真切的欲望—对于当前社会黑暗的否认,以及未来光明的向往。昭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一、《边城》中人物身上扬溢着至真至善的亲情《边城》开篇就用自然流畅的文笔疏密有致地勾勒了边城——茶峒的高山、溪流、白塔、河景、竹林、花草、溪边住家等一系列自然风景.边城故事就是在这种令人神往的“桃源”中发生的.带着一派朦胧绿意我们看到的是溪边的独家小户,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在这令人心醉的边城景物中自然地生活着。老人70多岁了,五十年来忠于职守为来往行人渡船。对于老人而言“代替了天在日头升起时感到生活的力量,日头落下时,与他相依为命的是一个女孩子翠翠,还有一只渡船,一只黄狗.对于翠翠,已失去双亲,她唯一的依靠是外祖父,这一老一少在相互感情的寄托中,老的渐渐衰老,小的慢慢长大,这种彼此不能分离的亲情关系使人感动。在老人的回忆中,表现了他对女儿的宽厚,女儿与军人的私生女在女儿死后他认真抚养,把自己对女儿的感情都寄托在外孙女翠翠身上.翠翠对爷爷的感情也是唯一不可替代的。通常是爷爷在渡船,翠翠拿着小笛,锐声喊叫“爷爷,爷爷,你听我吹,你唱”。于是祖孙合奏曲开始了。端午看船,祖孙俩为谁守船争论一番,翠翠虽小,却很懂事,“玩心有,但爱心更多”.问爷爷:“我走了,谁陪你呢?”爷爷病了,她给爷爷煮药、替爷爷渡船,到后来爷爷死了,翠翠的精神大树突然倒了,她感到不知所措。这种亲情在边城秀丽风景的衬托下,给人不能忘却的记忆。 船总顺顺与儿子天保、傩送的父子之情也体现了人本性中的亲情.顺顺很爱这两个儿子,但不是溺爱。理应象顺顺这样有地位有财势的人家,儿子们应过富足轻松的日子,无须象水手们那样辛苦,但顺顺却教他们甘苦与人相共.两个儿子不负父望,凡水手所做之事.他们做得都很出色。驾船、泅水、走长路、背纤拉纤,水上之事样样精.在父亲的教导下学得做人的勇气与义气,待人如父一般和气亲人。这种父子之情体现在他们的言行之中。表现了边城儿女们正直、善良、勇敢的自然本性。无论是老船夫与孙女翠翠之间相依为命的祖孙之情,还是顺顺与儿子之间坦诚、真挚的父子之情,都是亲情中无限美好的表露,这种斩不断的血缘之情体现了人性中最自然的人性美.二、翠翠与傩送的爱情歌颂了边城人民纯洁的人性主人公翠翠是一个迷人的形象,是全书之魂。她是人之子,更是大自然的女儿。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湘西的清风、丽日给了她一个壮健的躯体;茶峒的青山、绿水给了她一双碧玉般清澈透明的眸子;碧溪岨的竹篁、白塔又给了她一颗绝不世故的赤心;酉水、小船载满了她那少女的悠悠岁月。祖孙俩在这古老而又清澈的溪水边、小船上、白塔下相依为命。一不贪财,二不羡贵,三不嫌贫,四不偷懒,愿守清贫,甘于助人,体现了中国劳动人民的传统美德——勤劳、善良、淡泊。幼小的翠翠正是在这种祥和而又古朴的小屋里,从爷爷那里继承了自己应该继承的东西,弘扬了本该弘扬的内容。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性格也便有了微妙的变化:少了一点乖巧,多了一些沉思;少了一些欢笑,多了一份羞涩。由少时争着坐渡船夫渡新娘子的花轿,学小羊、小牛叫,摘一把野花缚在头上,装扮新娘子到站在小山头听那迷人的鼓声,想那迷人的夜晚,到后来便有了青春期少女们同有的心事。面对着那突如其来的分不清、道不明的心绪,年青、稚嫩的翠翠不知道是应该快乐,还是应该忧愁。为此她便常常坐在山头上,站在渡船上沉静地慢慢地咀嚼着人生的酸涩苦甜,吞咽着自己为自己酿造的人生苦酒。 后来,翠翠路遇了刚刚在划船比赛中中了头奖的傩送,两颗年轻的心灵撞击在一起,那种朦胧的爱意便在翠翠心中萌发。从此她觉得自己感情上有了一种新的需要,但又不好意思说出来。当别人“无意中提到什么时”,她会脸红,在内心深处却又在盼望着听到与之有关的内容,等到这种盼望日久天长在心中扎下根之后,她那少女的纯情便自然而然地流露了出来。两年后端午节前夕她又见到了傩送,情不自禁地对爷爷说:“那个人很好。”以至在看划船时无意间听到别人议论傩送婚事时,一向沉稳的翠翠心中也便乱作一团,甚至傩送和她说话也忘了应答。后来,傩送在月下为翠翠唱歌,酣梦中的翠翠竟被傩送的情歌所吸引,灵魂也浮了起来。可惜的是她却不知道这月下唱歌的年轻后生就是自己爱着的傩送。不久,天保为爱离家出走落水而死,傩送寻兄归来过溪时,又得不到翠翠的一点暗示,便赌气远走他乡。老船夫也流然长逝。翠翠忍受着亲人离去之痛、爱人负气出走之苦,仍决定留在渡船上翘首期盼心上人的归来。 翠翠与摊送这对深深爱着对方的年轻人既没有山盟海誓的豪言壮语,也没有离经叛道的骇世之举,更没有充满铜臭味的裙带交易,有的只是原始乡村孕育下的超乎自然的朴素纯情,有的只是“遵从古礼”的淳厚人性,有的只是含蕴的东方的传统美德。作者着重表现了他们行为的高尚和灵魂的美。在作者的笔下,翠翠是个天真无邪的山区女孩,她聪明、美丽、乖巧、纯朴、善良。傩送是个童稚无欺的乡下小伙,他勇敢、英俊、豪爽、热情、勤劳。在这人杰地灵的偏僻之地,两颗年青的心靠拢了,他们按照自己的标准同时选择了对方。一切显得那么自然,而在这自然之中却显示了“人性”在这块尚不开化的山村的永久魅力。作者正是通过这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反映了人性美。三、《边城》体现出淳朴自然的乡情,弘扬善良的人性作品勾勒了边城民风淳厚的人际关系,体现了边民的人性美。作者在《边城》中,描绘了一个理想化的完美社会形态,这里没有绳墨规矩的束缚,也没有法律和道德的制约。这个社会中的人和事是那么质朴、单纯,虽然也有贫富等级之分,但人们都在一种淳厚古朴的人情中享受着一定的人格平等,富人也与穷人一样的豪爽、慷慨和救人之急,他们的心灵也如一汪清水般单纯、温存、善良。边城人的身上都闪烁着人性美的光彩,边城社会的人际关系也体现着善和美,可见边城是一个以“人性皆美”为思想基础建立起来的理想社会。 《边城》中,作者所描述的湘西是一个苗汉杂居半封闭的地域,这里的各种风俗营造出了一种唯湘西才有的独特的文化氛围,散发出一种神秘的美丽。既有鲜明的生活实感,又新奇别致。风俗的描写以端午节最为详尽,最为出色。因为翠翠与傩送的爱情之梦就是从这个节日开始的,又是在这个节日中得到发展的。端午节成为牵动主人公爱情的纽带。因此文中用了一章的内容来描写这一传统节日,“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上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又狭又长,两条高高翘起,船身画着朱红色长线的特制龙船”犹如“梁红玉老鹤河水战”的竞渡以及泅水能手追抓脖子上缠有红布条的大雄鸭子……作者用传神的笔,勾画出了一幅湘西健美多姿的龙舟竞渡风俗画。让读者如同身临其境与当地人民共同欢度节日,从而深刻地领略当地的美好风俗。 作品中男女传递爱情的方式,恋爱的心理状态,以及婚俗也都具有湘西所特有的风味。作品中提到了“走车路”和“走马路”是两种找对象的方式,无论是“走车路还是走马路”只要两情相悦就行。这正说明在湘西,男女恋爱是自由的。对于婚姻并不注重身份钱财,而是更注重爱情的价值。男女恋爱结婚多选择“走马路”即用对歌传情,自已选择对象,湘西地区所保留下来的这种充满爱和美的人情世态与婚俗,是当地少数民族的一种优秀文化传统,构成了一个民族一个地域所特有的生活景观。它使读者从中感受到了湘西人民的勇敢,欢愉以及富于浪漫色彩的爱情追求。这就使得湘西独特的美景融入人性的深层需要,不仅能够满足读者感官的猎奇愿望,更能够在读者的心灵深处引发共鸣,从而启领读者对自然人性美的追求欲望,产生更大的价值与意义。 管理碧溪岨渡船的是一位七十岁的老人,他五十年来不知把船来去渡了若干人,他把固守渡船为过客服务作为自己的天职,作为生活的内容。他不怨天,不尤人,能够豁达地看待人间恩怨纠葛,在女儿死后,精心地把外孙女哺育成人。他摆渡不辞劳苦,风雨无误,从不额外收人送的钱,实在无法推辞,便用此钱买回茶叶、烟草煮茶水供过渡人解渴,或是把烟草给过客,供爬山乏时提神。白天黑夜.总是忠于职守,从不耽误客家赶路。端阳节赛龙舟,他也不离开渡船。人们上岸他总是嘱咐:“慢点,慢点。”老人的热诚、认真负责劲,总是深深地感动过往的客人。他却认为这是应该做的,不必酬谢。人们对他也极热忱,他买肉,“人家照例不愿接钱。屠户若不接钱,他却宁可到另外一家去,决不想沾那点便宜。”当屠户称好肉,故意把分量加多他就说:“凡事公平,我不要你那些好处!”这里表现的绝不是几个钱和一点肉的谦让,而是一种极普通而又高尚的品质在闪光。它极其鲜明地表现了老船夫同边城人们之间的浑厚友情.以及船夫那种见义就上,见利就让的优秀品质。他“豪放豁达,乐善好施”,喜欢交朋结友,偶尔进城买酒,每遇熟人必邀到家中喝酒,若有人想尝他的酒,他立即把葫芦推给别人喝光为止。他十分疼爱翠翠,多次向船总探听消息,多次找机会撮合翠翠与傩送的婚姻。因误会遭到淡漠的回答,也不因此怀恨他们。在《边城》中,老船夫是个“人性美”的化身。颇有家资的本地首富掌水码头船总顺顺,不以财富自居,盛气凌人,不贪恋于物,为人明事明理,正直和平,豪爽大度,是地方上极受人尊敬的人。他大方洒脱,慷慨而又能济人之急,只要有失意人来闻名求助都尽力帮助。他教育孩子十分严厉,轮流派遣天保和傩送各处旅行,甘苦与人相共。体恤老船夫生活穷困,送来白鸭、棕子;不嫌翠翠家贫,请媒人带了礼物为儿子向驾渡船的攀亲戚;他虽不愿让间接弄死大儿子的女孩来作二儿子的媳妇,但当得知两人是真心相爱后不去反对。老船夫病逝,他派人送来翻白木匣子,还送来食物,并亲自帮忙料理后事,多次提出接翠翠到他家中去住。在顺顺身上也体现了“边城”人的人性美。作品中对自然风俗的描写还体现在对次要人物的刻画上.“由于边地的风俗淳朴,便是作妓女,也永远那么浑厚……四十天或五十天,在船上浮着的那一个,同在岸上蹲着的这一个,便皆呆着打发这一堆日子.尽把自已的心紧紧缚定远远的一个人,尤其是妇人情感真挚,痴到无可形容.由于民情的淳朴,身当其事的不觉得如何下流可耻,旁观者也就不用读书的观念,加以指摘与轻视.这些人既重义轻利,又能守信自约,即便是娼妓,也常常较已知羞耻的城市人还更可信托。”连被鄙视的妓女,在这里都能得到她应有的尊重.可见这里的民风多么纯朴,作者把边城人们的淳朴善良、正直、热情与他的城市生活相比照,更突出了他对人类智慧与美丽的倾心,健康诚实的赞颂。四、作品用“悲”的“人生形式”,来揭示人性美。 在小说这种极美的山水人情故事中,更有一层深意。沈从文先生感叹:“你们能欣赏我故事的清晰,照例那作品背后蕴藏的热情却忽视了,你们

Ⅲ 金庸小说究竟有何过人和独到之处,能历经半个世纪不衰

金庸这个思想的巨人的浓缩在于他那通过虚拟夸张的浪漫叙事透视现实人生的苦乐真谛和借光怪陆离的江湖传奇展示现代社会的运作机制的近九百万字的武侠小说中。研讨金庸小说的艺术特色时,作者无意谈论金庸小说的所有艺术特色,而是通过对金庸小说形式和语言的论述,来探讨金庸小说“气寒西北何人剑,声满东南几处萧”和具有雅俗弹性的主要因原。

关键词:金庸小说形式语言

金庸作为武侠小说这一“项目”的“奥运冠军”,其超凡的功力在于他通过浪漫叙事构造的侠谱。武侠小说作为“写梦的文学”本不以写实见长,其人物创造主要来自作者想象和写作传统,写作传统中的程序化因素是另一回事,作者的想象主要偏重寓言化和象征化,它不直接来源于现实。而金庸小说作为一种经典就恰恰在于它通过传统中的程序化形式把象征性、寓言性以及含蓄不尽的言外之意、耐人咀嚼的韵外之致等本属于中国古典文化要求的东西表现了出来,并借助独特的武侠语言文化的天空让我们作了一次堪称壮举的乌托邦飞翔。于是,我们才无法忘记郭靖、黄蓉、令狐冲、杨过、小龙女、乔峰、韦小宝甚至是李莫愁、岳不群、欧阳峰、灭绝等等栩栩如生的人物。也因此,金庸塑造的“侠谱”才会比那首“笑傲江湖曲”更令人荡气回肠、不知肉味,才会比那些在地下深藏百年甚至千年的佳酿更醇香无比。而他的这种历史处理也使得武侠世界中的人物和事件全出虚构,“真实”的历史不过是江湖武林的背景衬托,而人物的性格却呼之欲出了。

杰出的武侠小说家,写武侠,写出的是人世的众生相;敏锐的读者,读武侠,读出的是人间的沧桑和百态。到如今,金庸小说的流播已经冲出华人世界,走得更远。但是,研讨金庸小说的艺术特色时,要一时说清却是很难的,在这里,我无意谈论金庸小说的所有艺术特色。前辈说书人常说“花开两朵,先表一枝”,我觉得用这一想法作为指导思想来切入金庸作品涵盖乾坤的殿堂无疑是有效的。



在杜南发的访谈录《长风万里撼江湖——与金庸一席谈》里有几段被人引用过多次的对话,金庸在里边提到了两个很耐人咀嚼的话题:“中国近代新文学的小说,其实是和中国的文学传统相当脱节的,无论是巴金、茅盾或是鲁迅写的,其实都是用中文写的外国小说……中国的艺术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手法……有人常问我,为什么武侠小说会那么受欢迎?当然其中原因很多,不过,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武侠小说是中国形式的小说,而中国人当然喜欢看中国形式的小说。” “不管是武侠小说还是爱情小说、侦探小说或什么小说,只要是好的小说就是好的小说,它是用什么形式表现那完全没有关系。武侠小说写得好的,有文学意义的,就是好的小说,其它小说也如此。毕竟,武侠小说中的武侠,只是它的形式而已。”①这是两个多么矛盾的话题,但却同时存在于一个对话录里,还被许多大师级的人物当成文艺理论一般引用!于是,文学的形式问题便成为了一个焦点,到底该如何看待文学的形式?又该如何理解这两个话题所传达的意思呢?

文学形式在某种意义上即写作传统,通常包括文学创作中常规手法的体系和与此相连的读者的视野期待。目前通俗文学作品中的文学形式问题的解决者中的集大成者,恰恰不是别人,而是金庸。

首先,金庸小说作为武侠小说,它承袭了武侠小说这一文类的特点,即金庸在创作过程中保持了武侠小说复杂的文学、文化、社会、历史内涵,典型的创作了繁复多变的武侠文学。武侠小说在旧中国小说里是文学流派的一个大的分支,它与传统小说一样也是由评话、弹词、说书等演变而来的。在内容方面,与武侠有关联的单四大名著中就牵扯到三部;在形式方面,新派武侠小说与旧派武侠小说并没有多大区别,江湖恩怨、门派斗争、武林纷争、男女爱恨、兄弟情义照例还是新派武侠常用的模式和显扬的主题,它的复杂变化反映在小说的思想上。正如金庸所说:“武侠小说所继承的,是中国传统小说的表现形式,就内容而言,武侠小说和《水浒传》差不了多少,当然写的好不好是一回事,但形式是中国的形式,是继承了中国小说的传统。”②所以,鲁迅在写《中国小说史略》时也得提到《七侠五义》和《儿女英雄传》,而鲁迅若再生,他也必须得提到金庸小说、古龙小说、梁羽生小说。一个真正的思想的巨人在评价文学作品时是不带任何功利色彩的。
其次,金庸小说袭用了旧小说在行文时夹用诗词、歌赋、联句,在回目中使用对联、诗词,在语言上使用白话、夹用韵文等特点。金庸在行文时很会玩“花样”,像元好问的《摸鱼儿》、丘处机的《无俗念》、岳飞的《满江红》、李白的《侠客行》等都运用得浑然天成,毫无斧凿之痕。金庸在回目上为了小说的古典意境所做的装潢更是心机用尽,他在1978年10月《天龙八部》修订本的后记中写道:“曾学柏梁体而写了四十句古体诗,作为《倚天屠龙记》的回目,在本书中学填了五首词作回目。”③他还颇费周章的在先祖查慎行的七律中选了五十行对句作为《鹿鼎记》的回目。不过,金庸也在几本书中没有坚持这种通俗文学固有的思维惯性,殊为恨事。尽管如此,金庸在回目上的成就还是鹤立鸡群,试看《天龙八部》四十一——五十回的回目:“燕云十八飞骑/奔腾如虎风烟举/老鹰小丑/岂堪一击/ 胜之不武/王霸雄图/血海深仇/尽归尘土/念枉求美眷/良缘安在/枯井底/污泥处/酒罢问君三语/为谁开/茶花满路/王孙落魄/怎生消得/杨枝玉霞/敝履荣华/浮云生死/此身何惧/教单于折箭/六军辟易/奋英雄怒。”这一曲气吞万里如虎的《水龙吟》于细微处峰回路转,英雄侠义与儿女情长互为映衬,真是“虎啸龙吟,挽巢鸾凤,剑气碧烟横!”④

再次,金庸小说潜移默化的借鉴了一些中国式的传统手法,如说书艺术、插科打诨角色的引入、全知叙述和次知叙述的运用、戏剧舞台的架设、假全知状态下的视觉与心觉的堂皇运用等。如在人物的塑造上,金庸依靠视觉与心觉的运用,半明半暗地描写人物和事件在客观视觉中留下的意味深长的空白点,轻易地迷惑住了读者,加上精细的心理刻画,终使岳不群成为武侠小说史上最成功的“虚伪家”。又如周伯通、桃谷六仙、岳老三、华山二老等插科打诨一类角色的引入,更令金庸小说锦上添花,对于减低小说的沉闷气氛大有裨益。李渔的《闲情偶寄》就说了“插科打诨、填词之末技也。然欲雅俗同欢、智愚共赏,则当全在此处留神。文字佳、情节佳,而科诨不佳,非特俗人怕看,即雅人韵士,亦有瞌睡之时。作传奇者,全要善驱睡魔,睡魔一至,则后乎此者虽有《均天》之乐,《霓裳羽衣》之舞,皆付之不见不闻,如对尼人作揖,土佛谈经矣。”⑤但即使是如此“末技”,也是多少文人梦寐难求的啊!

到了这里,真相才清晰起来:中国形式的写作传统处于作品中整体艺术构架中较符合传统欣赏习惯,较易为大众所感知的位置,它们较早地随着说书、评话、弹词等艺术形式深入民间,成为影响读者审美心理的重要因素。类型化或程式化的写作传统也并不意味着贬义,还有可能是某些艺术形式的重要特征的中性表述,只有“胸中大有丘壑”的“装载家”才是最后的赢家。优秀的作家总是会想方设法去丰富作品的内涵和艺术表现手法,如锤炼语言、增添新的类型或亚类型、将中西相形式结合等等。而金庸小说的成功也就在于它大俗大雅,至幻至真,超越俗雅,充分的继承了中国传统形式的衣钵,发扬了其武侠小说的特质,成为了20世纪最中国形式的小说。金庸是矛盾的,但这并不一定是缺陷,一个真正意义的作家总是生活在矛盾中并探索着人间百态。

热点内容
短篇小说集豆列 发布:2024-11-23 13:04:18 浏览:305
代理总裁的都市小说 发布:2024-11-23 12:54:39 浏览:907
有钱有身份的都市小说 发布:2024-11-23 12:53:48 浏览:203
交换美少妇系列短篇小说集 发布:2024-11-23 12:53:40 浏览:132
穿越言情小说女配 发布:2024-11-23 12:52:58 浏览:494
男主总裁胃疼呕吐小说 发布:2024-11-23 12:38:41 浏览:942
好看的免费小说重生类 发布:2024-11-23 12:32:34 浏览:278
写游戏小说里面带鬼可以吗 发布:2024-11-23 12:32:27 浏览:797
转世重生做皇帝的小说 发布:2024-11-23 12:25:49 浏览:630
都市修真小说开始就厉害的 发布:2024-11-23 12:24:01 浏览: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