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的研究小说最新章节
㈠ 鳏夫教授与美女研究生小说txt全集免费下载
鳏夫教授与美女研究生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夏雪晴第二次被请到了校公安处,这次与上次的畏缩害怕的心态大相径庭,她很气恼,在小警察呵斥她,问她做了什么坏事的时候,她更有了豁出去的冲动,反过来责问小警察:人命关天的大事你们为什么不管?屁大的事你们倒认真了。
小警察注视着她,问:“什么人命关天的大事?”
“有女生丢了你们为什么不管?”
“什么女生丢了?这边怎么不知道,没人报案我们怎么管?先说你的事吧。”
“你们要我说什么?我做什么了?到网吧上网还犯法了吗?”
“问题的关键是你上网做了什么?”
“上网还能做什么,看看帖子,浏览网页,打发时间呗。”
“还有其他的呢?实话告诉你, 不要以为发个帖子神不知鬼不觉的,没人知道,一切都在我们的掌控之下。如果形成了人身攻击,属于诽谤,严重者会构成诽谤罪,是要负法律责任的,你知道吗?”
“我做什么了?我诽谤谁了?”夏雪晴气得瞪大了眼睛。
“我们可不是随随便便就把你‘请’过来的,是掌握了真凭实据的。”
“那你拿出你……
请采纳
㈡ 罗登义的研究
罗登义教授1906年4月15日出生于贵州省贵阳市一个自由职业家庭。1923年考入北平京师大学化学系,毕业后,先后在成都大学和北平大学任教。1935年留学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研究院,获农业生物化学硕士学位。时年正值民国政府政治腐败,神州大地狼烟四起、民不聊生的时候,他断然拒绝导师的挽留,放弃了留美的优越条件和优厚待遇,怀着报效祖国的心愿毅然返回祖国,到北平大学任教。“七·七”事变后,北平沦陷,他不当亡国奴,不为日本军国主义效劳,冒着生命危险,与夫人一道乔装商人南下,几经辗转先后到西北农学院、浙江大学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1947年被贵州大学聘为客座教授兼农学院院长。同年,联合国在我国选中了既懂农业又懂生物化学的罗登义教授,通过国民党政府教育部聘请他到联合国粮农组织担任顾问,由于报效祖国的心愿尚未实现,于是他婉言拒聘,再次放弃优越的工作环境和优厚的待遇,仍然留在国内艰苦的教学、科研岗位上。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浙江大学召其回校。接管贵州大学的军代表对他说,新中国成立了,大学里不再设客座教授,而且贵州刚解放,急需人才建设贵州,对他诚挚地予以挽留。考虑到贵州是家乡,留下来建设家乡也是自己的心愿,罗登义教授就没有要求返回浙江大学了。
中国科学院建立后,又要调他赴北京工作。时任中共贵州省委第一任书记的苏振华将军再次挽留他。罗登义教授想到多年来为了报效祖国,经历了许多困苦磨难,俗话说:“爱乡即爱国”,留在家乡工作也是为祖国而工作,于是他再次留了下来。这一留,就是数十载春秋,他把毕生精力奉献给了家乡,直至2000年8月17日辞世并埋葬在家乡的土地上。他曾作诗《家乡恋》以言心志:“生我育我好贵州,气候温和,山水清幽。地下蕴藏丰富有,金碗叫化,愚者蠢忧。勤劳人民应振奋,智力开发,兴工兴农。雄心壮志岂能休,暂时穷困,何惧何愁。”
罗登义教授长期从事生物化学、营养化学研究工作,是我国著名的营养学家。他从事教育、科研工作70余年,一贯主张“科研工作要理论联系实际。”自1928年始,他研究的课题全部是大众食物的营养问题。他的研究方向和课题是根据当时国穷民困,百姓食不果腹,身体素质极差而确定的。抗日战争时期,他随浙江大学迁到了湄潭县。罗登义教授除担任三门课的讲授外,还抓紧时间进行生物营养的科学研究,而湄潭丰富的野生资源则为他的研究提供了充足的研究对象。浙江大学在湄潭办了6年,正是这6年,他在生化营养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他在对170多种水果蔬菜的营养成分的分析中,发现了刺梨含丙种维生素特别丰富,进而对刺梨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前后发表论文近十篇。这一研究成果引起了国内外有关科学家的关注,英国著名的生物化学家李约瑟教授,特别将刺梨称为“登义果”。几十年来,罗登义教授研究的食物品种众多,研究的地域遍及我国东北、华北、西北、西南,至1984年止,以中、英文发表的科研论文共计58篇,专著7本,另有近百篇文章发表在《科学》、《学艺》、《东方杂志》、《自然界》、《化学》等刊物上。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国家科委主任聂荣臻元帅在北京主持召开全国科研会议,研究全国科研规划。罗登义教授当时在农化组,可是园艺组的科学家们一致提出,全国水果营养品质研究分析的任务,非罗登义教授莫属。1963年,在国家科委、农业部和贵州省政府的支持下,罗登义教授在贵州农学院建立生物化学研究室,不久又建立了基础生化、动物生理生化教研室,为贵州建立了农业生物化学研究基地。后来生化营养研究室又扩建成研究所,既出研究成果,又培养了人才,实现了产学研一体化,促进了学科的发展。
罗登义教授的研究成果开创了我国营养学研究,特别是食物中微量元素研究的先河,为改善国民的食物结构、食物品种搭配提供了科学依据,为提高国民的健康水平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这项有益的工作,至今仍具有重要意义。